<p class="ql-block">走進九龍山</p><p class="ql-block"> 樟湖境內群山環繞,綿延閩江流經故鄉,我時常駐足寶福嶺的將軍頂遠眺巍峨的九龍山,壯觀的筆架山,當時還寫了一闋詞《沁園春-寶福嶺》,其中有兩句寫了這兩座山“眺九龍山峻,危峰挺拔,筆架山秀,綠水綿長”。這兩座山也是家鄉的綠色屏障,抵擋住寒流侵襲。望著高大的群山,一直有個愿望,能夠走進大山,看看大山的真面目,領略群峰壯麗景色。這個春天終于有機會走進大山。朋友一行自駕直至九龍山腳,得以實現了多年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在九龍村,當地人沒有“筆架山”的說法,他們把這一條山脈分出的兩座大山都稱之為“九龍山”。也許真應了那么一句話“只緣身在此山中”,身在其中看不到山頂上“筆架”的形狀,當地人覺得高大的山脈延伸出的九條山脈,就像九條龍盤臥村子。自古以來,也正因為這九條山脈,這個村子成為“九龍村”。這座山是當地的一座圣山,一座滋養村民的福山。</p><p class="ql-block"> 一行五人乘車行駛至九龍山腳下開始攀登,村子的海拔380多,攀爬山頂只要兩個小時路程。如果從樟湖鎮武步村的赤嶺這一側攀登,大約需要四個小時的路程。從九龍村入口進入,放眼望去,山坡上一片桃樹正是盛開之時,漫山遍野開滿了桃紅、粉紅的桃花,在春日的陽光下顯得格外嬌艷,一簇簇粉紅的花朵就如一朵朵彩霞在山坡上飄揚。這個時節,還能欣賞到桃花,真是意外的驚喜。在海拔八百多的“地母廟”依然還看到一株鮮艷的桃花,這不正是白居易筆下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意境嗎?</p><p class="ql-block"> 走過一段機耕路就入山了,這座山也是當地人的信仰圣地。同行的胡老師介紹,他前些年來登九龍山,上山的路還未修好,今天,我們攀登的就是當地的村民自發修建的簡易石板路。他們就地取材,用山石鋪成了一條通往山頂的林間小路。一行五個人,踏著石徑,一步一步地向上爬。高大的山峰,樹木繁茂,屬于原始天然林,植被茂密,陽光透過樹梢照射在地面,斑駁的光影交錯,伴隨著陣陣的清風,就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走在“之”字型的山間野徑,走在大山的懷抱,一切都放松了。人們常說要去征服大山,我覺得,人是征服不了自然的,大山的懷抱是寬廣的,它們無私的接納了人類。走在山里,看到一棵樹,每一簇灌木,每一片樹葉,都應懷著敬畏之心。</p><p class="ql-block"> 大約行程一個小時多到達一個埡口,胡老師說,已經行程過半,稍事休息我們就繼續攀登。在埡口上,我們繼續沿著山坡的小路往下走。隨著海拔升高,山上的樹木更為茂密,石徑上鋪滿了厚厚的落葉,踩在落葉上,我們小心翼翼,擔心滑落。山坡上大石塊都被綠綠的青苔所覆蓋,此時,明媚的陽光也無法滲透進來,大山之中更為幽靜,只聽見我們幾個人踩在枯葉上發出喳喳的聲音。下坡一小段又開始上坡,快要到達山頂,大家的腳步開始緩慢,雙腳有些漂浮了。帶隊的胡老師一直鼓勵,馬上就到,馬上就到,大家振作精神,繼續加油。這時,只見高大的崖壁有一口布滿青苔的井,清澈的泉水從石縫中緩緩地滲出來,這就是上山取“仙水”的“龍王井”。水量不大,卻從不斷流。我爬過樟湖境內的幾座仙山,在山頂上都有一口譽為“仙井”的水井。在崖壁上,依稀還可以看到石壁上斑駁的文字。我們也取了水,帶到山頂喝上一口仙水泡的茶。</p><p class="ql-block"> 從“龍王井”十來分鐘就看到了一面石鼓,也有人稱為“風動石”。這面石鼓矗立在上山的路邊,一塊高大的石頭,高約五六米,寬為兩三米,龐大的長方體石塊,懸浮在石座上,巨大的石塊懸在底座上,仿佛風一吹就會倒下,可是,幾千年過去了,這塊巨石依然懸在小小的石座之上。這面石鼓或許正是地母發號施令之鼓,石鼓上方清晰可見的裂縫不就是最好的實證嗎?</p><p class="ql-block"> 從“石鼓”到山頂這是最為陡峭險峻的地方。當地人供奉的“地母廟”也有稱作“地母宮”的就在這崖壁上。在途中,巧遇隱居九龍山的一位隱士,也是一個道士。在跟他攀談中,我們了解了,全國目前供奉地母神的廟宇只有五座,地母是掌管地面之神,女媧是地母的第二十四世,早于玉皇大帝三千年。據說,九龍山供奉地母始于唐朝。在海拔八百多米的高山之顛,我看到了一株桃花盛開的特別鮮艷。</p><p class="ql-block"> 從地母廟到山頂海拔高度還有一百米,這時,大家都比較疲勞,但抱著“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意志,終于到了山顛。筆架山有三個山峰,我們停歇的就是兩座山峰的山坳,也就是筆架山的第一個頂峰。頂峰上有一塊石頭,海拔高度大約992米,這里就是筆架山的山顛。站在頂峰,視野廣闊,閩江上下,河流縱橫,蜿蜒綿延。群山起伏,浮云飄渺,河道橋梁,房屋鱗次櫛比。真是“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看著筆架中間的高大山峰,卻可望不可及。我望著陽光下起伏連綿的山川,渾身的疲勞消失殆盡,不禁驚嘆自然之造化。</p><p class="ql-block"> 從山頂下來到了山坳,我們開始泡茶,能在海拔九百多的大山之顛泡上一壺仙水的茶,喝著醇香甘甜的茶,這是這座大山給我的饋贈。九龍山最為神秘的就是“仙人橋”。我們喝了茶,胡老師就帶領我們去探秘仙人橋,仙人橋就在山坳附近,我們順著山坳的一處狹隘,抓著樹枝慢慢地走進“仙人橋”,我終于看到神秘的“仙人橋”。所謂的“仙人橋”也就是這兩座山峰之間形成的峽谷,在峽谷的最近的連接處有一塊布滿青苔的石頭搭在峽谷之上,這石頭大約兩米寬約七八十公分吧。這也許就只是仙人的通途吧,我這恐高癥的人,低頭多看幾眼就開始頭暈目眩,趕緊連抓帶爬的出來,我想,我是凡人,那個“橋”我是無論如何也無法跨過的。</p><p class="ql-block">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九龍山不僅高峻,更有神仙;不僅風景秀麗,更是一座富有信仰的仙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胜|
嵊泗县|
霍城县|
新晃|
临猗县|
昆明市|
伊金霍洛旗|
阜阳市|
奈曼旗|
北宁市|
东乡|
平度市|
翼城县|
拉萨市|
丰台区|
怀集县|
澄迈县|
湖州市|
张家港市|
武宁县|
荣成市|
保定市|
安阳市|
崇信县|
乌拉特前旗|
麻城市|
南乐县|
镇江市|
尚志市|
广河县|
临桂县|
简阳市|
定西市|
北海市|
乐业县|
浦北县|
辽阳市|
阆中市|
赤壁市|
剑川县|
迁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