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陽春三月,桃花吐蕊,我回到了遼南古鎮城子坦。當天下午,應戰友老魯的熱情相邀,我倆一同前往吊橋河畔,開啟了一場尋覓“羊角鮮”之旅。</p><p class="ql-block">???在上小學時,我就知道千年古鎮有一條河,它的名字叫吊橋河,有書說它是古鎮人的母親河。后來,聽地理老師講,吊橋河位于碧流河支流,發源于星臺北部山區劉屯,全長9.9公里,河寬80余米。河道蜿蜒曲折,從古鎮依城而過,最終南入碧流河,匯入滔滔黃海。記得那天的課堂上,老師還教我們背誦了一首童謠:“蜿蜒吊橋水,源自劉屯北。南行復折東,終匯‘碧流’中。河左是沃野,河右傍市街。沃野產稻菽,市街聚商賈。葦蕩揚蘆花,鳥雀鳴颯颯。蒲草綻絮絨,填枕好入夢。進蕩尋鳥卵,溯河淘河蜆。越河去‘碾房’,野菜挖滿筐。”這首流傳多年的“五字經”,把蜿蜒的吊橋河,描繪得像江南水鄉那般美麗。</p> <p class="ql-block"> 據老一輩人追憶,早些年間,吊橋河并沒有什么橋,只是用石塊鋪了一條小道,漲潮時小道被淹沒了,落潮了小道就露了出來,成為人們過往的“水中橋”。不知何年間,有人用榆樹,或是槐樹樁打入河中,再鋪上木板,架起一座簡易的過河通道。久而久之,這條河就俗稱為吊橋河了。</p><p class="ql-block"> 還有傳說,鋪橋的這戶人家姓刁,有人便暗稱“刁橋”。有位教書匠為了不辱其名聲,在書寫山水名稱時,巧妙地將“刁”寫成了“吊”。之后,人們便稱之為吊橋河了。</p><p class="ql-block"> 據史料記載,明代永樂二十年,為防御倭寇侵擾,朝廷在這里修筑土城 “歸服堡”,并在入海口附近設置了可以升降的木吊橋,以控制交通和防御,吊橋河便由此而得名了。如果此說屬實,那么在600年以前,這條河上就已有了“吊橋”。日偽時期,吊橋河上游曾建造了一座小型發電站,足見當年的吊橋河水是多么豐腴。</p> <p class="ql-block"> 有資料顯示,二十世紀初,吊橋河的漁港碼頭是魚販們的聚集地。黃海漲潮時,船只可逆流而上。在附近碼頭,經常停有幾十艘運貨的帆船,以其“魚市街”商賈云集,聞名遐邇。“小河、吊橋、蘆葦、瓦房、商街”構成了古鎮特有的建筑布局。良好的宜居環境,成為了“闖關東”人的驛站。</p><p class="ql-block"> 上個世紀60年代伊始,古老的吊橋河有幸融入了紅色元素,竟因一個英雄的名字而一夜“走紅”。1961 年4月16日上午,有兩名女孩到對岸挖野菜,回來時不慎被潮水沖倒河中。聽到了呼救聲,解放軍排長鄭春滿不顧寒冷,連棉衣都未脫便跳入湍急的河中,將落水兒童救起,自己卻壯烈犧牲了。〝共產主義戰士”雷鋒閱后無不動容,在日記中寫道:“我在《前進報》上,看到了鄭春滿同志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跡后,感動得流出了眼淚……”為了紀念鄭春滿烈士,吊橋河岸邊豎起了白玉紀念碑,當地政府還建起了一座水泥橋,命名為“春滿橋”。從此,城子坦的春天仿佛剛剛開始,吊橋河也就成了古鎮人每年開啟春天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令人遺憾的是,也許是從這一年開始,這里的水道開始淤積,一年年地變窄了,變淺了。沒了碼頭,不見帆影,少了魚蝦,貝類轉灘,吊橋河漸漸失去了往日的繁華,百年老街也隨之走向了蕭條,只有那幾只蟬鳴仍在年年叫著夏天,這成為了城子坦兒女隱忍的痛,都企肦著能早日踏上鄉村振興的快車道。</p><p class="ql-block"> 大約半小時,我和老魯來到了吊橋河邊。當邁過重新擴建的春滿橋,沿著堤壩向前走去時,見到一望無際的蘆葦已抽出嫩葉,堿蓬草也悄然綻出星星點點的新綠,成群的海鳥輕盈地劃過波光粼粼的水面,形成獨特的天然濕地風光,繪織出了一幅生機勃勃的古鎮春景圖。</p><p class="ql-block"> 退潮后,我倆來到了干島附近的海灘。學著老魯的樣子,我穿好防水靴戴上手套,拿著一把鏟子開始挖“羊角鮮”了。老魯有經驗地介紹說,“羊角鮮”通常在潮間帶的泥底穴居,一般棲息在10 - 30厘米深度,挖掘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適當控制深度。如果挖了一陣兒沒有收獲,可以換個位置繼續嘗試。</p> <p class="ql-block"> 按著老魯傳授的方法,我終于在泥灘上找到了“羊角鮮”留下的通氣孔,看上去似黃豆粒大的洞穴。于是,我開始用鏟子從氣孔旁邊斜著插入,這樣不能直接挖到“羊角鮮”,以避免它受到了損傷。接著,我又輕輕地向上翻起泥沙,果然巴掌長的“羊角鮮”被挖了出來。我仔細地端詳著它,外殼呈褐黑色,上頭布滿了不規則的紋理與褶皺,仿若歲月鐫刻的獨特印記。將它握在手中,我覺得像柔軟的一只茄子,最為顯眼的是那根長長的,能夠自如伸縮的肉質水管,恰似伸出的一對小羊角,無怪乎當地人都稱它為“羊角鮮”。我立即把它放入水桶中,又舀進點海水來保持其新鮮度。</p><p class="ql-block"> 太陽快落山了,潮水開始慢慢地上漲。我提著半桶的“羊角鮮”,和老魯一起打道回府了。</p> <p class="ql-block"> 在部隊服役時,老魯曾是潛艇廚師,擅長烹飪海鮮,這頓晚餐當然是由他來掌勺了。</p><p class="ql-block"> 老魯一邊搓洗著“羊角鮮”,一邊滔滔不絕地對我說,別看“羊角鮮”樣兒不濟,但是從營養價值來說.,它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等多種營養成份。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特性,能夠恰到好處地補充人體日常所需的各類營養,為增強免疫力筑牢堅實基礎,讓人在大快朵頤間收獲到健康元素。</p><p class="ql-block"> “今天晚餐,咱們就來個一‘羊’三吃。”老魯風趣地說,這頭道菜就是“羊角鮮”蘸辡根,也叫“刺身”。說著,他拿出幾只洗凈的“羊角鮮”,除去外殼與內臟后,把鮮嫩的肉質切成一塊塊片狀。還沒等他全切完,我就急不可待地夾起薄如蟬翼的肉片,蘸上已精心調配好的辡根、醬油等調料,然后慢慢地送入了口中,頓時一種清鮮爽脆之感在舌尖跳躍,仿佛讓我瞬間感受到了浪花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 老魯烹飪的第二道菜是“羊角鮮”炒白菜。他先將切好的白菜梗炒至微微斷生,待白菜散發出清甜的氣息時,緊接著加入“羊角鮮”,快速翻炒數下后,再放入蔥花香菜進行調味。一會兒,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便出鍋了。我還是先嘗為快,只覺得口中“羊角鮮”的脆嫩,與白菜的清甜交融,那種裹挾著濃郁醇厚的鮮溜味,每一口都是對大海饋贈的極致禮贊。</p><p class="ql-block"> 老魯烹飪的第三道菜,是經典的“羊角鮮”白菜豆腐湯。他先將鍋中水燒沸,放入白菜與豆腐燉一會兒。待白菜與豆腐充分吸收湯汁的鮮美后,再放入“羊角鮮”,只需短短一分鐘,“羊角鮮”的鮮味便如魔法一般,毫無保留地融入湯中,使得整鍋湯即刻變得更加鮮美誘人。我拿起勺羹品了一口,只覺一股鮮流滾入肚中,可謂暖胃暖身又暖心。 </p> <p class="ql-block"> 一家人上桌后,我和老魯坐在火炕上r一邊品酒,一邊聊著。老魯津津樂道地說:“羊角鮮”是一種珍饈級食材,具有獨特的口感和美味,堪稱“海中瑰寶”。無論是制成刺身,還是用于炒菜、煲湯,都能為菜肴注入獨一無二的鮮美靈魂。如果用“羊角鮮”包餃子或包包子,以五花肉剁餡為主,少佐些許韭菜,再與“羊角鮮”揉合一起,煮好后的水餃咬上一口,鮮美的汁水四溢,那鮮溜溜的滋味別提多美了。</p><p class="ql-block"> 老魯又莞爾一笑地說:“它就像刺鍋和海腸一樣,過去我們都不稀吃,現在竟成寶貝了。以前,它有一個不雅的名字,叫‘驢屌鮮’,咱城子坦人有文化,嘴也巧,就改叫羊角鮮了。”</p> <p class="ql-block"> 這時,我想起了臨行前,從“豆包”中搜索到注解:“羊角鮮”學名太平洋潛泥蛤,又名皇帝蚌、女神蛤。是黃海產寬殼全海筍,煙臺人叫“海抽”,或稱“海錐子”,城子坦是“羊角鮮”的主要產地。這里的泥溜、“羊角鮮”和“嘟嚕蟹”等貝殼類,長年棲息生長在海灘和蘆葦叢,靠吃微生物和小貝殼為生。特別是吊橋河位于黃海之濱,河水與海水交匯,水質優良,水溫和鹽度等條件適宜,為它們生長提供了天然的養分。特別是對于“羊角鮮”等貝類,人們都采用手工方式挖掘,從而減少了機械損傷,更好地保留了其鮮美的口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走筆至此,我腦海中又浮出故鄉城子坦的映像,悠悠吊橋河似一條牽引游子回家的長繩,美美“羊角鮮”如一串寄托思鄉的符號,不知勾起了多少古鎮兒女暖心的往事,又承載了多少游子難以忘懷的鄉愁。</p> <p class="ql-block">(部分圖片來自網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湖县|
和龙市|
万安县|
民勤县|
临西县|
林州市|
万宁市|
荃湾区|
临江市|
济南市|
青龙|
凤城市|
车险|
介休市|
阿鲁科尔沁旗|
长治市|
光泽县|
马鞍山市|
郴州市|
焦作市|
衡水市|
祁阳县|
辽阳市|
云龙县|
青铜峡市|
巴南区|
晋江市|
独山县|
汤阴县|
江达县|
怀宁县|
维西|
长垣县|
玉林市|
榆树市|
连平县|
深州市|
台安县|
霞浦县|
贵溪市|
分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