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寶雞石鼓</p><p class="ql-block"> 春來的午后,陪老友去中華石鼓園,登石鼓閣去看石鼓,這是外來友人必去的打卡地。石鼓閣是后建的一座仿秦風格,高居山鼓山巔,外五內九的設計,高五十六點九米的閣樓。石鼓就陳列在一層,彰顯了石鼓的至尊地位。鼓大家早已耳熟能詳,而石鼓卻十分罕見,而寶雞石鼓更是全國唯一,沒有第二的稀世珍寶。</p><p class="ql-block"> 據記載鼓在中國己有五千年的歷史,與中國文明亦步亦趨的同步歷史的長河。與先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載入史卷,和天地神靈的信息相通而成了傳奇。相傳皇帝大戰蚩尤時,便是以鼓聲與天通靈,用鼓傳令,靠鼓立威,皇帝擊鼓,音傳山野五百里,大地震顫,河水倒流,一鼓作氣,打的蚩尤府首稱臣。那時鼓也是權力的象征。是不是村野傳說,野史傳奇不得而知。但是鼓自有史以來,作為戰鼓,作為祭祀,作為圖騰卻是不爭的事實。</p><p class="ql-block"> 在那遠古的時代,人們砍一段粗壯的樹干掏空,蒙一獸皮,便成了樹鼓,拍之其音悠悠,其聲沉沉,可上達天庭,亦能下穿地府。于是部落首領,以至后來的巫師便都精通鼓術,鼓音,鼓律,能和天地勾通。這種威權只有部落首領,大巫師才能通過鼓聲上知天意,下懂地語,以天地旨意決定部落大事。倘遇旱災,水患等難,部落首領便以鼓擊之,獻祭三牲五畜,人們歌之舞之,上求蒼天,下拜地府,敬天地諸神,以求國泰民安。后來,隨著人們的智慧進化,有了更先進的陶鼓,銅鼓等各種形式多樣,更先進,更漂亮的鼓,用做戰事,祭祀,慶典文化等不可或缺的器物一直沿續至今。而石鼓卻是稀有,罕見的。據記載:寶雞石鼓是有史以來唯一存世的孤品。寶雞石鼓出土于唐貞觀年間的古陳倉,高約三尺,徑約兩尺,重約一噸。鼓有十面,分別是:汧沔鼓、車工鼓、田車鼓、鑾車鼓、作原鼓、酃雨鼓、而師鼓、馬薦鼓、吳水鼓、吳人鼓。石鼓不能擊,不能樂,而是一種記事的神鼓,在鼓類中具有神圣的至高地位。每鼓刻有大篆詩一首,並附有白話譯文。記有皇家漁獵之事,優美風光之錄。石鼓刻文集大篆之成,開小篆之先河,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亦是研究先秦文化,文字演變的重要文物,有書家第一法則的稱譽,是中國九大鎮國之寶之一,被康有為稱為:中華第一古物。韓愈曾做石鼓歌美之,文人騷客也曾做賦贊之,也曾榮居廟堂一側供人仰之。</p><p class="ql-block"> 石鼓不言,歷盡風雨霜雪記載蒼桑變幻,石鼓不語,伴隨日月星辰默看人間萬象。自石鼓在古陳倉見證世間1300多年以來,世間的滄桑之變,人間的流離之苦,戰火的硝煙彌漫,給石鼓留下了災難的痕跡。戰亂時石鼓也曾被棄之于野,蒙塵茅舍,有識官人也曾全力護之,終究戰火離亂,朝代興替,還是流落民間荒野。1234年南宋和蒙左的聯軍攻破燕京,隨軍而至的御史大夫王楫于機緣巧合發現了石鼓,才得以保全,而其中的作原鼓已下落不明,而后朝庭懸賞重金全力搜尋。為賞金挺而走險者有之,為爭功費盡心機者有之,有的冒之,有的仿之,假鼓頻現,所幸皆被識破。后來才被有心人士在鳳翔一屠戶院中找到。其屠夫只當是農家一普通碌碡,用來做磨刀剁骨的利器。待尋到時已被磨削尺余,文字則已全無,令人唏噓不已,感嘆石鼓命運多舛。至此十面石鼓歷盡劫波,全家團圓。全國解放后,經專家修復后存放于故宮博物院。寶雞石鼓閣存放的石鼓是仿制品。</p><p class="ql-block"> 從石鼓閣出來,已是夕陽落照,金色的陽光落滿石鼓山頂的石鼓閣,憑欄臨風,極目遠眺,想石鼓跌宕起伏,猶如人生,只道是世事識艱難,世態看炎涼,石鼓蒙難終究輝煌,留芳百世,而有人歷盡扻坷,奮斗一生,真心付明月,明月照溝渠。感概萬千,想起一句老話,盛世古董,亂世黃金。渭水泱泱,孕育了石鼓閣的靈秀,石雞鳴瑞,賦予了石鼓閣的神韻。來此一觀,懂者看門道,不懂者看熱鬧,我是陪老友來看熱鬧的,但能各取所悟,便不虛此行。</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化县|
收藏|
天峻县|
九寨沟县|
新余市|
韶关市|
民丰县|
根河市|
北辰区|
农安县|
山东省|
景德镇市|
井冈山市|
如东县|
文水县|
怀柔区|
万荣县|
建德市|
铁力市|
通化县|
南宫市|
卓尼县|
德昌县|
原阳县|
普兰店市|
房山区|
电白县|
浦东新区|
保德县|
龙里县|
基隆市|
彭州市|
金寨县|
巴里|
望江县|
富锦市|
白水县|
应城市|
肇州县|
简阳市|
法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