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廣州</p><p class="ql-block">廣州又名“羊城”“穗城”,這兩個別名源于五仙乘羊贈穗的美麗神話。相傳周朝時,五個仙人騎五羊送來稻穗。五羊銜谷的傳說最早見于晉人所著的《廣州記》,書中稱“五羊銜谷萃于楚庭”。故事是說五位仙人手里拿著一莖六出的谷穗,騎著五羊而來,并祝福此方土地永無饑荒。唐代以來,“五羊”“羊城”逐漸成為廣州城的代稱,詩人常用“羊城”代指廣州,如高適寫有“海對羊城闊,山連象郡高”,殷堯藩有“遐荒迢遞五羊城,歸興濃消客里情”之詩句。</p><p class="ql-block">我於二零零五年在廣州生活數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廣州電視塔</p><p class="ql-block">廣州塔總高度達到600米,是中國第一高塔,世界第二高的自立式電視塔。</p><p class="ql-block">其塔身設計獨特,整體造型呈現出一個優美的線條,宛如一位身材曼妙的少女,因此得名“小蠻腰”。</p> <p class="ql-block">廣州塔,又稱“小蠻腰”,是廣州市的地標性建筑,位于海珠區閱江西路222號,總高度達到600米。?</p><p class="ql-block">作為中國第一高塔,廣州塔不僅是觀光的好去處,還提供了豐富的娛樂項目和獨特的體驗。</p> <p class="ql-block">越秀公園</p><p class="ql-block">越秀公園是廣州市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百家名園之一、羊城八景之一,被評為亞洲金旅獎·大中華區最具中華文化特色旅游風景名勝區、最美中國?綠色生態、文化魅力旅游目的地景區。</p><p class="ql-block">越秀公園主體越秀山以西漢時南越王趙佗曾在山上建“朝漢臺”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公園由主峰越井崗及周圍的桂花崗、木殼崗、鯉魚崗等七個山崗和北秀、南秀、東秀三個人工湖組成。全公園內山水相依,風光自然。亭、臺、樓、閣、廊、榭等園林景點,極富嶺南特色。</p> <p class="ql-block">五羊石雕</p><p class="ql-block">五羊石像屹立在公園的木殼崗上,是廣州市重點保護文物,它建于1959年,由尹積昌、陳本宗、孔丘傳3位雕塑家創作。整座石像用130塊花崗石雕刻而成,高10余米,體積為53立方米,這座雕塑,被視為羊城的標志。</p> <p class="ql-block">鎮海樓</p><p class="ql-block">鎮海樓被譽為嶺南第一勝景。鎮海樓因其樓高五層而稱其為“五層樓”。此樓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侯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樓”,后又題名為“鎮海樓”,有雄鎮海疆之意。1956年改為廣州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鎮海樓高達28米,采用歇山頂設計,擁有五層復檐。首層面寬31米,深16米,東西兩面山墻和后墻的第一、二層采用紅砂巖條石砌筑,三層以上則為磚墻。底層石墻厚達3.6米,逐層遞減,展現了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藝。</p><p class="ql-block">在五層樓前東西兩側,分別矗立著《鎮海樓記》和《重修鎮海樓記》的碑刻,記錄了這座建筑的歷史變遷。鎮海樓被譽為“嶺南第一勝概”,曾先后以“鎮海層樓”和“越秀層樓”之名,列入清代和現代的羊城八景之一,見證了廣州的歷史與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中山紀念碑</p><p class="ql-block">為紀念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而建的,它位于觀音山頂上,循“百步梯”上躡498級可通達。紀念碑建于1929年,由著名建筑師呂彥直設計。</p> <p class="ql-block">二零零六年廣州五羊石像留影</p><p class="ql-block"> 五羊題照</p><p class="ql-block"> 溫誠榮</p><p class="ql-block">寒雁驚風下嶺南,鵲巢已破事何堪。</p><p class="ql-block">五羊存照秋陽半,兩代相依形影三。</p><p class="ql-block">可恨敗荷難越秀,唯思筀竹競芳藍。</p><p class="ql-block">白云山上空彈淚,且把姻緣作小談。</p> <p class="ql-block">白云山</p><p class="ql-block">白云山為南粵名山,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稱。《羊城古鈔》云:“每當秋霽,有白云蓊郁且起,半壁皆素,故名曰白云”。明清時期,羊城八景中白云山占其三,分別為“蒲澗濂泉”“景泰僧歸”“白云晚望”。</p> <p class="ql-block">摩星嶺</p><p class="ql-block">摩星嶺原名“碧云峰”,位于白云山蘇家祠與龍虎崗之間,海拔382米,是白云山最高峰,也是白云山30多座山峰之首,從棲霞嶺可達摩星嶺門樓。</p> <p class="ql-block">能仁寺,始建于1824年,位于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山,其創建人是吟堅和尚。</p><p class="ql-block">能仁寺,自上而下有慈云殿、甘露泉、大雄寶殿、虎跑泉、六祖殿、玉虹池、石橋、牌坊等建筑或古跡。</p> <p class="ql-block">能仁寺大雄寶殿</p> <p class="ql-block">景泰僧歸</p><p class="ql-block">景泰寺創建后,白云山西南麓一帶漸漸就成了廣州一處游覽勝地。當時景泰坑一帶,流水潺潺,樹木蔥蘢,古樹參天,懸泉飛瀑,山上有景泰寺,半山有僧歸亭,深山名剎,清幽絕俗,文人墨客,常常到此尋幽探勝。</p><p class="ql-block">景泰寺山門曾有一幅對聯,“煙鎖斷橋留客立,云封古寺待僧歸?!辈恢鲎阅奈幻抑?。</p> <p class="ql-block">據傳,南朝梁時,有個景泰禪師,原來住在羅浮山上。那崇尚佛學,廣州剌史就把他請到白云山來建寺供佛,但山上缺水,景泰禪師踏遍白云山,終于在景泰這地方找到一處福地,便用禪杖點出泉水,因名景泰泉,在這里建了一個廟宇,稱為景泰寺</p> <p class="ql-block">白云松濤</p><p class="ql-block">白云松濤位于云山北路地段,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被評為“羊城八景”之一。黃白色石英巖上刻的“白云松濤”四個字,是1965年1月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登臨此處時的親筆題詞。</p> <p class="ql-block">白云晚望</p><p class="ql-block">位于山頂公園“羅傘頂”之顛,依山臨崖,建于1964年,由“觀光臺”與“晚望亭”兩部分組成,主要是以觀看太陽西下和夜景而著稱。早在元代,“白云晚望”便是觀萬家燈光,珠江漁火的羊城八景之一。宋朝、明朝、清朝的舊羊城八景、新羊城八景,也都少不了“白云晚望”這個景點。</p> <p class="ql-block">中山紀念堂</p><p class="ql-block">坐落于孫中山先生當年的總統府舊址上,總占地面積為6.3公頃。</p><p class="ql-block">廣州中山紀念堂是廣州最具標志性的建筑物之一,是中國傳統建筑風格與西方建筑結構完美結合的典范。主體建筑占地1.2萬平方米,高52米,是一座八角形古宮殿式建筑。它采用鋼桁架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由前后左右四個宮殿式重檐歇山抱廈建筑組成。堂頂鑲蓋寶藍色的琉璃瓦,瓦面分高低四層,層層飛檐出卷。大堂內跨度達71米的建筑空間內不設一柱,氣勢恢宏,富麗堂皇。</p> <p class="ql-block">南海神廟</p><p class="ql-block">南海神廟是中國四大海神廟中唯一保存下來的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廟。南海神廟坐落于廣州市黃埔區廟頭村,始建于隋開皇十四年(594年),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是中國歷代皇帝祭海的場所,供奉南海神祝融。廟宇占地面積3萬余平方米,中軸線上由南而北依次為牌坊、頭門、儀門、禮亭、大殿和昭靈宮,兩側有廊廡;西南章丘崗上有浴日亭,是古代觀望海上日出之地,宋元時期即為羊城八景的首景“扶胥浴日”。</p> <p class="ql-block">陳家祠堂</p><p class="ql-block">位于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陳家祠堂籌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落成,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廣府傳統建筑之一,也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保存最完好、裝飾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譽為“嶺南建筑藝術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陳家祠堂建筑結構可分為三軸、三進,共有九座廳堂和六個院落,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達8000平方米。陳家祠堂集嶺南建筑工藝裝飾之大成,幾乎全部堂、院、廊、廳、門、窗、欄、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嶺南建筑的“三雕二塑一鑄一畫”即木雕、磚雕、石雕、陶塑、灰塑、銅鐵鑄及彩繪壁畫等建筑裝飾的高超技藝。</p> <p class="ql-block">陳家祠堂是嶺南傳統建筑的代表,也是廣府文化中祠堂文化的具象體現,是廣州市的一張歷史文化名片,是觀眾了解廣州、了解廣府傳統建筑藝術的必備打卡地。陳家祠堂是廣州市的文化旅游景點,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也是以陳家祠為館址建設。</p> <p class="ql-block">陳氏祠堂華麗屋脊</p> <p class="ql-block">長隆野生動物園</p><p class="ql-block">位于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漢溪大道東299號,占地2000多畝,擁有華南地區亞熱帶雨林大面積原始生態園區,珍稀瀕危動物眾多。園區擁有12只大熊貓,57只樹熊(考拉)、近200多只白虎等世界各國國寶在內的500多種,20000余只珍奇動物。</p> <p class="ql-block">步行游覽區由百虎山,長頸鹿廣場、金牛嶺、熊貓樂園、考拉園、亞洲象園、非洲森林、金蛇秘境、非洲長廊、雨林仙蹤、叢林發現、侏羅紀森林、兒童天地等展區組成。展出有大熊貓、考拉、白虎、華南虎、孟加拉虎、美洲虎、亞洲象、獴、紅鹮、火烈鳥、金剛鸚鵡、葵花鸚鵡、雙角犀鳥、巨嘴鳥、大食蟻獸、大赤袋鼠、金毛獅狨、金掌狨、環尾狐猴、褐狐猴、黑蜘蛛猴、狐猴、合趾猿、白頰長臂猿、戴帽長臂猿、黑葉猴、金絲猴、紅毛猩猩、黑猩猩、馬來貘、倭河馬……幾百種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動物。</p> <p class="ql-block">白虎</p> <p class="ql-block">長頸鹿</p> <p class="ql-block">考拉</p> <p class="ql-block">獴</p> <p class="ql-block">長隆動物園還可以乘車和坐纜車游覽,特別是一些兇猛動物園區。</p> <p class="ql-block">華南虎</p> <p class="ql-block">東北虎</p> <p class="ql-block">非洲獅</p> <p class="ql-block">紅毛猩猩</p> <p class="ql-block">金毛獅狨</p> <p class="ql-block">金毛獅狨</p> <p class="ql-block">獅面狨</p> <p class="ql-block">長鼻猴</p> <p class="ql-block">蜘蛛猴</p> <p class="ql-block">山魈</p> <p class="ql-block">松鼠猴</p> <p class="ql-block">天鵝</p> <p class="ql-block">六榕寺塔</p><p class="ql-block">六榕寺塔又名六榕寺花塔、千佛塔,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六榕路87號六榕寺內。原寺名寶莊嚴寺。五代十國時南漢改稱長壽寺。后因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來寺,手題“六榕”寺榜,后來遂稱六榕寺,寺內塔稱為六榕寺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六榕寺塔始建于南朝劉宋年間(420一479年)。清初,重修六榕寺塔。1987年,重建大雄寶殿。1983年、1987年,先后重建大雄寶殿和觀音殿。六榕寺塔樓梯上有層層疊疊、具有規整幾何花邊的樓梯頂,如往下傾斜的拱門,展示了古塔建筑中的重要工藝。</p><p class="ql-block">六榕寺建有碑廊,有11通碑,其中有四通碑,上刻唐代詩人王勃專門為該寺“花塔”撰寫的銘文。《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記》,共有3200字,這是中國文學史上至今已知的最長的佛塔銘文。</p> <p class="ql-block">花都洪秀全故居</p><p class="ql-block">洪秀全故居保護范圍包括洪秀全故居、書房閣、洪氏宗祠等建筑,洪秀全青少年時期手植的龍眼樹、書房閣出土的石獅子、洪仁玕故居遺址和民房墻基等文物和遺址。洪秀全故居為泥磚瓦木結構,一廳五房,六間相連,客家人稱為“五龍過脊”;坐北向南,東西寬16.5米、南北深5.5米,每間房子約13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秀全公園</p> <p class="ql-block">花都洪秀全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圓玄道觀</p><p class="ql-block">廣東圓玄道觀”位于廣州市花都區新華鎮西面的畢村附近,花都迎賓大道,臨近洪秀全故居。由香港圓玄學院出資興建,1998年首期工程落成開放。</p> <p class="ql-block">圓玄道觀</p><p class="ql-block">廣東圓玄道觀建筑吸取古典宮殿廟宇的特點,所建山門牌坊為中心門,高大寬闊。入山門為一寬敞廣場,左右各立一華表。正對山門為觀中主要建筑三清大殿,采用傳統的天壇形式建造,氣勢雄偉,神圣莊嚴,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布局巧究,環境清幽,風水得天獨厚,素有花都 “小天壇”之美稱,殿前兩側有鐘樓、鼓樓。廣場右側為太和樓,左側為中和樓、圓玄山莊及安老院,另建有觀音殿、斗姥殿、太歲殿。</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p><p class="ql-block">乃采用傳統之天壇形式建造,蓋道之大,源出于天,而天體至圓。義同太極,取其圓融無礙,大道光明。</p><p class="ql-block">三清殿內供奉道教最高極尊之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殿頂的巨大圓球以純金制成。</p> <p class="ql-block">純陽殿</p><p class="ql-block">本殿供奉“孚佑帝君”,亦稱呂祖先</p><p class="ql-block">師,道教八仙之一,道教純陽派開山祖,道家尊稱純陽帝君,帝君姓呂,名函,字洞賓,道號純陽,別號純陽子,回道人,仙籍山西蒲州府蒲州縣。(農曆四月十四爲仙師寶誕)。</p> <p class="ql-block">呂祖名喦(喦`或作`巖),字洞賓,道號純陽子,漢族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陽真人的全真教)所崇五祖之一。道教尊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宋徽宗封為`妙道真人、元朝初封為`純道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時加封為`孚佑帝君。</p> <p class="ql-block">凌霄殿</p><p class="ql-block">本殿供奉玉皇天尊,又稱玄靈高上帝,民間稱關聖帝君、武聖、關公。生意人普尊爲武財神,儒門學子又尊奉爲五文昌之一。帝君姓關,名羽,本字長生,又字雲長。三國蜀漢河東解梁人(今山西省晉縣),生于後漢恒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六月廿四日,成神于後漢獻帝建成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七日。(農曆六月廿四日爲聖帝寶誕)。</p> <p class="ql-block">關公像</p> <p class="ql-block">元辰殿</p><p class="ql-block">元辰寶殿,又稱“六十甲子殿”。殿內供奉六十甲子神像,其中文武兼備,形態各異,各持槍劍,或抱琴執笏,各司其事。按天幹、地支順序相配。民間亦稱之爲“太歲”大將軍。</p> <p class="ql-block">圓玄道觀元辰寶殿中央坐的是斗姥元君?。斗姥元君是道教中的女神,又稱“斗母”、“斗姆”,尊稱為“圓明道母天尊”。她有三眼、四頭、八臂,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p> <p class="ql-block">下面坐的是六十甲子神像。</p> <p class="ql-block">十二元辰</p> <p class="ql-block">觀音殿</p> <p class="ql-block">觀音坐像</p> <p class="ql-block">地藏殿</p> <p class="ql-block">財神殿</p> <p class="ql-block">老子道德文化廣場。廣場以一尊青銅鑄造,重約70多噸,高約16.8米,盤坐于三層臺基上的八角青石上的老子像為中心,后座以三層高的“五岳樓”為背景,和老子像底座三層臺基構成“三山五岳”,</p> <p class="ql-block">老子的一個手指向天空。代表一,代表道,代表太極。表示道乃至高無上。另一個手抱玉如意,象征著吉祥和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長廊</p> <p class="ql-block">尊道門</p> <p class="ql-block">玄妙門</p> <p class="ql-block">珠江大橋</p> <p class="ql-block">雙景合璧</p> <p class="ql-block">珠江夜景</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首市|
嘉黎县|
姚安县|
吉安县|
云霄县|
庄河市|
平远县|
屯门区|
钟山县|
天水市|
大丰市|
宁阳县|
甘德县|
前郭尔|
蚌埠市|
孟村|
扎赉特旗|
海盐县|
闽侯县|
南京市|
林口县|
桦甸市|
多伦县|
桦川县|
沙雅县|
绿春县|
宣城市|
搜索|
正阳县|
太湖县|
宽城|
湖北省|
荃湾区|
洛阳市|
安康市|
平果县|
百色市|
文水县|
冕宁县|
庆元县|
贵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