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23日(周日),微有浮塵。久未騎行,開啟蛇年“第一騎”,騎著大行背著攝像包,前往目的地——天寧寺。</p><p class="ql-block"> 跨過白色大理石門檻的剎那,二環(huán)路的車馬聲倏然沉入地底。山門壁畫的四大天王懷抱法器,靛青甲胄流淌著的礦彩,怒目所及處,一縷陽光穿透浮塵織成經緯。</p> <p class="ql-block"> 北京天寧寺在遼金時期坐落在北京都城的中軸線西側,到了明清時期,廣安門是明清時期北京城外城唯一向西開的門,與廣渠門相對,又稱彰儀門。明朝稱廣寧門,清道光年間為避清宣宗旻寧之諱改為現(xiàn)名。當年在外城,有著兩條用石板鋪砌的道路,一條是連通永定門與正陽門,為皇帝去天壇和先農壇祭祀而鋪設的御道, 另外一條則是由城外通往廣安門的道路。 天寧寺的位置從城里變?yōu)榱顺峭狻S捎谶|南京城、金中都城的城址都在廣安門地區(qū),所以自古廣安門大街便是外省進出的門戶。可想而知,明清時期的廣安門客流量非常大,而坐落在廣安門的天寧寺也非常熱鬧。 </p><p class="ql-block"> 正因為守著“廣安門”,天寧寺在明清時期非常有名,也非常受歡迎。根據(jù)崇彝所著的《道成以來朝野雜記》記載,在清朝,天寧寺中“設有花牌,尤以桂花、秋菊為有名”,此外還有牡丹和芍藥等花,每到春秋兩季京城中人紛紛攜酒前去賞花野眺,“同、光間為士夫招伶人宴飲之所”。</p> <p class="ql-block"> 天寧寺的山門彌勒貌似是銅鑄的。山門不大,卻把安檢設施放在了山門,有點“煞風景”,破壞氛圍。</p> <p class="ql-block"> 韋陀降魔杵觸地,想來是不接受外來僧人掛單的了。</p> <p class="ql-block"> 三空門,即佛教中的“三解脫門”,包括?空門?、?無相門?和?無愿門?(或無作門)。這三門是通往解脫之道的三種法門,幫助修行者擺脫世俗束縛,獲得心靈的自由和解脫。?</p><p class="ql-block"> 空門強調一切法皆無自性,由因緣和合而生。空門的核心是“無我隨觀”,即去除對自我和事物的執(zhí)著。</p><p class="ql-block"> 無相門(又稱無想門)表示既然所有事物都是空的,修行者應看到男女性別等表面現(xiàn)象的差異實際上并不存在。無相門的核心是“無常隨觀”,即看清世界的真實面貌,不被表面的幻象所迷惑。</p><p class="ql-block"> 無愿門(又稱無作門或無欲門)表示如果修行者了解到所有事物的真相是無相的,就不會再對世界有任何期望和需求。無愿門的核心是“苦隨觀”,即從貪愛和欲望的痛苦中得到釋放。</p><p class="ql-block"> 三解脫門各自有著獨特的修行方式和目標,但它們共同指向心靈的解脫。通過修習這三門,修行者可以逐步擺脫世俗的束縛,達到內心的自在與自由。</p> <p class="ql-block"> 鐘、鼓二樓二層皆不可上。鐘樓內一層供奉著地藏菩薩。</p> <p class="ql-block"> 鼓樓內一層供奉觀音菩薩。鐘鼓樓不僅有鐘鼓,還成了供奉觀音、地藏菩薩的供奉之所。</p> <p class="ql-block"> 天寧寺的歷史可追溯至北魏孝文帝時期,當時稱為“光林寺”。隨后在隋仁壽時期更名為“宏業(yè)寺”,至唐開元時又改稱“天王寺”。遼代時,寺后增建了現(xiàn)存的舍利塔。然而,元末的一場兵火使寺院化為灰燼,只剩下孤零零的高塔。</p> <p class="ql-block"> 天寧寺內有一尊純木雕刻的阿彌陀佛接引像。在很多寺院內,阿彌陀佛的像大多是坐像,站像很少。修行凈土宗的信眾認為,此生虔誠念佛,臨命終時,就能看見阿彌陀佛,到時候就可以坐上蓮臺,跟隨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p><p class="ql-block"> 凝眸大雄寶殿的釋迦金身,光照處,宛如撞碎三重光塵,足下千葉蓮臺在青磚上洇出漣漪。木魚銅磬,安然靜謐;人處期間,未敢高語;壁畫莊嚴,美不能溢。</p> <p class="ql-block"> 透過門,感受壁畫的美。</p> <p class="ql-block"> 來到天寧寺塔下,很不巧天寧寺塔正在修繕中。腳手架撐起的尼龍綠網,將遼塔下半截裹成一只未破繭的夏蟬,塔影在圍擋上洇出青灰的輪廓。自云端往下數(shù),十二層磚棱切割著不同朝代的陽光——最上層遼代的灰漿還凝著草原的霜,第十層明磚上留著燕王掃北時的鞭痕,第五層清釉里滲著查嗣瑮詩中的燈油……</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天寧寺塔塔座上的蓮花瓣在清代初期還是鐵制的,目的就是為了注油點燈。皇帝會在春節(jié)率領百官到天寧寺燃燈供佛,祈求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百姓聚眾觀燈,祈禱吉祥,所以有了查嗣瑮的“燈明三百六十點,風撼三千四百鈴。最好天寧云外塔,恨無梯級上青冥”詩句。可惜,因為修繕,很多東西看不到了,僅僅還能從每層的風鈴上找到點“風撼三千四百鈴”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 看介紹,天寧寺塔建于方形磚砌的大平臺上。塔座由須彌座和平座組成,雕刻主要以獅子、蓮花、金剛力士、斗拱等為主。須彌座為八角形,又可分上下兩層束腰。下層束腰每面有6座壺門龕,龕內均雕刻有一獅子,獅頭自內向外伸,雕刻精美細膩,神形兼?zhèn)洌积惻c龕之間則雕刻著7朵形態(tài)各異的纏枝蓮,并配有蒲草、茨菇等水生植物圖案。</p><p class="ql-block"> 看不到的美,今次只能在想象中了,翌日工成當再近瞻。</p> <p class="ql-block"> 東方三圣藥師殿的琉璃鴟吻正午正吞咽著炎靈,兩名信眾安然而坐,佛納八方,信者入門……</p> <p class="ql-block"> 東方三圣衣袂間的金箔簌簌,在信眾合掌的瞬間金光熔鑄。絳紅流蘇掃過蓮臺,便洇出胭脂色的潮汐。</p> <p class="ql-block"> 彌陀殿幽邃,西方三圣自九品蓮臺垂落衣褶,阿彌陀佛掌心向地,托著永不閉合的往生蓮;左側觀世音凈瓶傾瀉的楊枝露凝成琉璃盞中一滴琥珀;右側大勢至菩薩的寶幡在青煙里翻卷。檀香托著三千往生名諱,墜入阿彌陀佛掌中永不凋零的蓮心。</p> <p class="ql-block"> 腳手架橫縱間截斷了查嗣瑮詩中的燈河,而我的目光注定無法穿透21世紀的尼龍布,撫摸那些正在修復中沉睡的遼代指紋。綠網裹住遼塔的基座,像蠶繭囚著半截青銅斷劍。腳手架切割的視野里,唯有塔剎沐著夕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市|
云浮市|
五寨县|
秀山|
通许县|
内乡县|
锡林郭勒盟|
洪湖市|
城市|
措美县|
合肥市|
千阳县|
灌南县|
张家界市|
南投县|
长治市|
东乌珠穆沁旗|
尉犁县|
辽源市|
余干县|
荆州市|
耒阳市|
广元市|
石棉县|
元谋县|
高陵县|
葵青区|
陇西县|
纳雍县|
新源县|
琼结县|
阳东县|
威信县|
重庆市|
兴义市|
宁乡县|
平邑县|
启东市|
牙克石市|
敖汉旗|
拜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