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三月,參加西安市“千人游老撾”活動,隨團到老撾數日,期間在該國所獲三項世界遺產之一的瑯勃拉邦古城游覽三日。</p> <p class="ql-block">瑯勃拉邦是隱藏在深山之中的湄公河邊上的小城,在13世紀時曾是老撾前身、瀾滄皇朝的首都。它是老撾的古都和佛教中心,現在是瑯勃拉邦省首府。1995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瑯勃拉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準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p><p class="ql-block">我們在普西山頂,俯拍古城。</p> <p class="ql-block">普西山高100米,位于瑯勃拉邦老城區中心地帶,兩側分別由湄公河和南坎河守護。該山為全城的宗教圣地,有幾處寺廟散落山間。這里是城區的最高處,可以俯瞰古城。</p> <p class="ql-block">老撾幾乎全民信仰佛教,尤其是小乘佛教(又稱上座部佛教)。佛教不僅是宗教信仰,更是老撾文化和國家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1961年,老撾憲法正式將佛教確立為國教,進一步鞏固了其社會地位。</p><p class="ql-block">我們在爬普西山的途中,沿途不斷看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形態各異、色彩艷麗的</span>佛像及塑像,體驗到旅途中的宗教氛圍和觀賞價值?。</p> <p class="ql-block">立于山道兩邊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到山頂了。這個廟宇建筑的大門充滿了藝術感。</p> <p class="ql-block">山頂面積不大,除了廟宇,兩旁有上、下的石階,再就是一小片空地。</p><p class="ql-block">廟雖小,神靈大。</p> <p class="ql-block">位于山頂的瓦宗寺始建于1513年,并在1898年重建。寺內供奉著一尊由印度高僧帶來的佛像,因此這里被認為是神圣地,能夠保佑人們平安和幸福?。</p><p class="ql-block">身為華裔的導游告訴我們,寺外的佛像可以拍照,寺內的不行。</p> <p class="ql-block">山頂僅有的椅子上坐著兩位游客,男士觀景,女士翻書,是在看有關的資料吧?</p> <p class="ql-block">離開山頂,沿山腰的小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這個廟宇的設計,巧妙地利用山石。</p> <p class="ql-block">露天的雕塑,似乎一塵不染。</p> <p class="ql-block">路遇一位僧人。</p> <p class="ql-block">在山道上,有三位少女坐在那里休息。我經過時,她們對我微笑,其中一人還用中文和我搭話。聽導游介紹說這里的學校開設了中文課。</p> <p class="ql-block">下到山底,來到老城街道,回望瓦宗寺。</p> <p class="ql-block">瑯勃拉邦作為小乘佛教的發祥地,市內寺廟和佛塔林立,較大的佛寺就有幾十座。香通寺是其中規模最宏偉、地位最崇高、保存最完好的。歷代國王加冕、婚禮和葬禮儀式都在這里舉行。</p><p class="ql-block">從這個不大的入口進入香通寺。</p> <p class="ql-block">寺廟的院子很寬廣。</p><p class="ql-block">引人矚目的主廟矗立在那里,它具有經典的瑯勃拉邦廟宇建筑風格,是老撾藝術和工藝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它采用三重檐式屋頂,弧度柔美,翹角上有脊獸納伽,屋脊上有19座金色小塔“苗索法”。</p> <p class="ql-block">香通寺1560年建造,1887年遭到破壞,1928年重建。1975年由王室私有財產轉為國家寺廟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主廟正面的墻和梁柱,黑底金飾,精致美觀。</p> <p class="ql-block">游人在這里拍照。從服飾看,是老撾人。</p> <p class="ql-block">圍著主廟邊走邊看,墻上是精美的鍍金圖案。那些人物、花鳥、動作場景,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將數百年前的生產、生活畫面呈現出來。</p> <p class="ql-block">馬賽克粘貼的象頭閃閃發光。</p><p class="ql-block">?大象在老撾被視為吉祥物,具有深厚的文化意義,象征著神圣、吉祥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主廟后面的墻上,“生命之樹”色彩斑斕、熠熠生輝。它是由老撾寶石、瑪瑙、琉璃和彩色玻璃鑲嵌而成。</p><p class="ql-block">樹旁還有飛禽走獸和人物花草。</p><p class="ql-block">這棵樹記錄著佛祖釋迦牟尼往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主廟旁的小教堂。</p><p class="ql-block">老撾人不燒香,而是用鮮花禮佛。</p> <p class="ql-block">這是皇家葬儀禮堂。禮堂內有一輛用金色龍頭裝飾的靈車,是歷代國王使用過的。</p> <p class="ql-block">精致華麗的裝飾。</p> <p class="ql-block">香通寺內有多座靈塔。靈塔內通常存放的是佛骨或骨灰。</p> <p class="ql-block">靈塔有金色的和白色的,應該是有地位和身份的區別。金色象征智慧,神圣;白色象征純潔、祥和。</p> <p class="ql-block">這座佛塔是墨綠色的,不知有何說法。</p> <p class="ql-block">端單反相機的僧侶。</p> <p class="ql-block">寺內有一座小廟,是網紅打卡點。游客進入廟內,站在窗前或探出身來拍照。</p><p class="ql-block">我給同伴拍攝時,當地的一家人也進入鏡頭。自然,和諧。</p> <p class="ql-block">團隊的行程里只安排了參觀香通寺,但我們無意中又看了兩個寺廟。在住宿的酒店附近散步,沒走多遠就遇上了,可見這里寺廟之多。</p><p class="ql-block">第一座。</p> <p class="ql-block">這個塑像有些眼熟,哦,在普西山見到過。雙手握一縷長發,挺特別的,所以有印象。這個動作代表什么意思呢?AI的答復是:可能具有宗教、文化、生命或哲學等多重象征意義。</p> <p class="ql-block">接下來進了不遠處的第二座廟宇。</p> <p class="ql-block">這座建筑感覺很莊重。</p> <p class="ql-block">這座被人、獸塑像守候著。</p><p class="ql-block">階梯上有幾雙鞋,說明有人在里面。</p><p class="ql-block">在老撾,進入寺廟的殿堂里要摘帽、脫鞋,衣服不能露肩露膝。</p> <p class="ql-block">進入后遵守規則沒有拍佛像,對著門和窗拍外景,從圖中除了能看到門窗的裝飾,也能看到點兒墻面的壁畫。</p> <p class="ql-block">院內游人很少,偶有僧人出入。</p> <p class="ql-block">這座佛塔不同于之前見過的</p> <p class="ql-block">這座建筑感覺是一個重要人物的墓地。</p> <p class="ql-block">廟內的僧人坐在樹蔭下。</p> <p class="ql-block">出寺廟時又看到兩尊佛像。</p> <p class="ql-block">我們見識了老撾的廟宇,還體驗了一次當地佛教民俗“布施”。</p><p class="ql-block">瑯勃拉邦500多年來一直沿襲的一個亙古不變的傳統習俗,就是每天清晨的布施。僧侶一天的食物全靠化緣,百姓布施。</p><p class="ql-block">現在除本地信眾外,游客參與布施的人也很多。</p><p class="ql-block">早上5點,我們準時集合,乘車前往布施的地點。寺廟的燈亮著,院門口的一排小凳子是給參加布施的游人準備的。</p> <p class="ql-block">布施主要集中在瑯勃拉邦洋人街的十字路口。居民們和游客會準備好糯米飯等食物,等待僧侶化緣。</p> <p class="ql-block">我們這個團隊等來了化緣隊伍。</p><p class="ql-block">僧侶們都是身披袈裟,打著赤腳,手拿籃子或布袋。</p> <p class="ql-block">同伴在布施,我在拍照。</p><p class="ql-block">盛飯的蓋籠和糯米飯等都是旅行社請人準備好的。布施人佩戴上有濃厚民族特色的圍巾,脫去鞋帽,戴好手套。待僧侶走到跟前,抓一團飯放到他的盛具里。</p> <p class="ql-block">僧侶的隊伍慢慢向前移動。你可能來不及向每個經過的僧侶布施,這沒關系。</p> <p class="ql-block">僧人接受民眾的恩惠-布施,又向民眾回報恩德。布施也是一種宗教行為,布施者可以通過布施求得保佑。</p><p class="ql-block">僧人將化緣來的食品(除了米飯,也有餅干之類的零食)放到寺廟內,統一分發。</p> <p class="ql-block">在化緣的僧人中,不少是未成年的孩子。老撾每一個男性七歲以后都會出家一次,有的會多次。一般出家時間不等,有幾個月到幾年的時間。修行期間可以和正常人一樣飲食起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僧人在寺院內誦經、學習佛法,從事其他宗教活動,如打坐冥想、參加法會。還要參與寺廟的維護和管理工作。他們的生活平凡而樸實無華,以佛教文化為本,以善良為品德,誠心誠意修身養性。</p> <p class="ql-block">6點半左右,天已經亮了。布施活動結束。</p> <p class="ql-block">接下來,我們前往傳統早市,在這里觀察一下古城居民的日常生活片段。</p><p class="ql-block">廟門口允許擺攤。</p> <p class="ql-block">不寬的道路兩旁,攤位一個接一個,攤主們已經在接待來客。還有小販挑著貨品剛進市場。</p> <p class="ql-block">早市的商品品種齊全、花樣繁多、應有盡有,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有提前做好的成品,也有現場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離開早市,走到公路邊等著上車。</p><p class="ql-block">出完貨、挑著空擔的女人也要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她走下階梯到湄公河邊乘小船。旁邊的大船是供游客游覽觀光湄公河風光的,這個鐘點兒還沒開始營業。</p> <p class="ql-block">河上那一葉小舟稱為長尾船,是老撾一種古老而獨特的船具,源于古老的獨木舟。它尖細如一枚巨大的棕櫚葉,長約10米。現代的長尾船裝上了電動機。小船雖只能容下三幾人,但運行成本低、便捷。</p><p class="ql-block">小船與游船俱在,古老與現代共存。</p> <p class="ql-block">自從瑯勃拉邦被評為世界遺產,這座古城的生命發生轉折,它不再輕易地寧靜和殘舊下去。這個神秘的千年古都開始涌入世界各國的游客。<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今這里已經成為老撾的旅游勝地。</span></p><p class="ql-block">近年來中國游客也逐漸光顧,隨之而起的是街邊印著中文招牌的飯館和酒店。</p> <p class="ql-block">大街上,你可以看到許多歐美背包客。</p> <p class="ql-block">加油站所見</p> <p class="ql-block">在“非遺文化推廣中心”,聽解說員講老撾的歷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游客與推廣中心的姑娘們一起跳舞。</p> <p class="ql-block">在“國家民族風情文化園”觀看民族舞蹈。</p> <p class="ql-block">織布女演示手工織布。</p> <p class="ql-block">民俗表演</p> <p class="ql-block">前面已經用諸多照片介紹了當今瑯勃拉邦的廟宇僧侶、市井百姓,現在來了解一下這個古都的歷史。</p><p class="ql-block">瑯勃拉邦歷史悠久,早在2千年前,這里就是一個老撾部落的都城。1353年,法昂統一老撾,建立瀾滄王國,定都于此。相傳13或14世紀中葉,當時的國王得到一尊高1.3米的勃拉邦金佛(意為“薄金佛”),把這尊佛像視為“王國的保護者”。1560年,塞塔提拉王遷都萬象后,將勃拉邦佛留在舊都作為鎮城之寶,該城也由此更名為瑯勃拉邦,意為“勃拉邦佛之都”。</p><p class="ql-block">1946年,西薩旺·馮完成了老撾的統一,建立了老撾王國。這座國王雕像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俄羅斯的一位雕塑家的杰作,矗立在大皇宮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大皇宮博物館曾是國王西薩旺·馮的王宮,建于1904年。1975年,老撾廢除君主制后該宮改為國家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大皇宮建筑風格集老撾古典韻味與法國情調于一身,呈十字形,,建在多層平臺上,氣勢宏偉,是一座奢華的大宮殿。</p> <p class="ql-block">整個大皇宮金碧輝煌,光艷奪目,殿內裝飾古雅華貴。宮中可見昔日的大殿、議事廳、書房、收藏室、起居室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以看到瀾滄王國的遺跡和許多國家級的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為不允許帶相機、手機進入宮中,所以只拍到外觀。</span></p> <p class="ql-block">瑯勃拉邦像安置祠,存放著國寶“勃拉邦”金佛。</p> <p class="ql-block">祠內不能攝影,那就拍下它金碧輝煌的外觀。</p> <p class="ql-block">其他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皇宮院內綠樹成蔭,古木參天,有很多南亞風情的植物。</p> <p class="ql-block">來參觀的僧侶在拍照</p> <p class="ql-block">應女游客之邀,拍攝她與僧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瑯勃拉邦,我們團隊的午飯都是在中餐館吃,晚餐則品嘗當地特色。</p><p class="ql-block">體驗了“寮式打邊爐自助火鍋”,燙煮和燒烤并行。食材都是最原生態的,沒有污染。</p> <p class="ql-block">夜市旁的廣場,在老師的指導下,少女們踩著音樂的節拍排練著傳統的舞蹈。</p> <p class="ql-block">古都落日</p> <p class="ql-block">世界遺產—瑯勃拉邦分享到這里,謝謝瀏覽!有機會親自體驗一下,不會讓你失望的!</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葫芦岛市|
凤城市|
寻乌县|
兴文县|
调兵山市|
伊川县|
精河县|
高青县|
霸州市|
永善县|
柘荣县|
慈利县|
久治县|
明水县|
新密市|
类乌齐县|
江城|
南召县|
泉州市|
宁明县|
泾阳县|
朝阳区|
清徐县|
凌源市|
滁州市|
长宁县|
兴山县|
黄冈市|
雅安市|
荆门市|
太谷县|
北安市|
娄烦县|
涪陵区|
平江县|
武汉市|
福安市|
东宁县|
中西区|
荔浦县|
南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