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0日南美南極旅行來到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城市內的雷科萊塔墓園</p> <p class="ql-block"> 死亡是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它既是生命的終點,也是人類文化、哲學和宗教的核心議題之一。東西方文化對死亡的理解,既有深刻的差異,也有某些共通之處。這些差異和共通點,不僅塑造了人們對生命的態度,也深刻影響了社會的行為模式和價值觀。</p><p class="ql-block"> 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旅游團去了雷科萊塔墓園,阿根廷有很多墓園,這個最有名,前些年不要門票,旅行社來的太多,現在門票150元人民幣。導游說收費后,人少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 這個墓園里面密密麻麻,中間主干道,無數的小分支,統計有4800個檔口,里面有6萬多個棺材。</p><p class="ql-block"> 因為很多大的檔口,是家族墓,他們往下挖,可以有好幾層,所以有6萬口棺材。</p><p class="ql-block">阿根廷人喜歡修建豪華公墓,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p><p class="ql-block">1. 文化觀念:阿根廷文化深受歐洲文化影響,對死亡的看法比較獨特。他們認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自然的歸宿,因此對墓葬的修建較為重視,豪華的公墓在他們眼中是對逝者的一種尊重和紀念,體現了對生命價值的重視。</p><p class="ql-block">2. 社會地位與家族榮譽:豪華公墓在阿根廷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名門望族和富裕家庭會通過修建豪華的家族陵墓來彰顯家族的榮耀和傳承,這不僅是一種對逝者的紀念,也是家族歷史和社會地位的體現。</p><p class="ql-block">3. 宗教信仰:阿根廷是一個天主教國家,宗教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豪華的墓葬和精美的陵墓雕塑往往與宗教儀式和信仰相結合,人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為逝者的靈魂祈福。</p><p class="ql-block">4. 歷史背景:阿根廷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曾經歷過一段經濟繁榮時期,當時的社會財富積累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體現在墓葬的修建上。</p><p class="ql-block">阿根廷的喪葬模式在這高端的墓園是棺材葬不落土。也有很多土葬,甚至有教堂二次葬,把土葬后的尸骨堆在教堂地下室。號稱人骨教堂。</p> <p class="ql-block">這里很多豪華墓園,有的像是一個小教堂,那里面據說是布宜的大主教。雷科萊塔公墓是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最著名的公墓之一,也是世界十大墓園之一。它建立于1822年,占地約54,843平方米,擁有4,780個家族陵墓,其中80座被列為國家級歷史古跡。</p><p class="ql-block">這座公墓的建筑風格多樣,融合了新古典主義、哥特式、埃及式等多種風格。許多陵墓配有精美的大理石或青銅雕塑,這些雕塑出自歐洲名家之手,是藝術與智慧的結晶。雷科萊塔公墓不僅是逝者的安息之地,也是歷史和文化的縮影,反映了阿根廷的歷史變遷和社會階層結構。</p><p class="ql-block">這里安葬了許多阿根廷的名人,包括23位阿根廷正副總統,如貝隆夫人(伊娃·貝隆)。貝隆夫人是阿根廷的“國母”,她為阿根廷婦女爭取到了投票權等權利,深受民眾愛戴。她的陵墓由黑色花崗石建成,是公墓中常受民眾瞻仰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雷科萊塔公墓的寧靜氛圍和豐富歷史使其成為游客喜愛的景點之一,每年吸引著大量國內外游客前來參觀。</p> <p class="ql-block">阿根廷雷科萊塔公墓主要埋葬的是尸體,而不是骨頭或者骨灰。雷科萊塔公墓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墓園,建于1822年,是布宜諾斯艾利斯最古老的公墓之一。這座公墓以其奢華和藝術性的墓室而聞名,許多阿根廷的名人,包括23位阿根廷正副總統以及貝隆夫人等都安葬于此。</p><p class="ql-block"> 在阿根廷的文化中,人們傾向于將家族的所有死者的棺材放在墓室里,而不是埋在土里。棺材通常是由金屬打造,外觀還會用到黃銅,甚至黃金進行裝飾,墓室的大門通常是玻璃的,這不僅是為了保護棺材,也是為了展示家族的財富和地位。</p><p class="ql-block">有網上說“先將尸體埋在郊外的土里,等尸體腐爛后再將骨頭放在公墓里”的說法,這種說法不正確,可惜我們的導游就是這樣說。希望他能糾正。</p> <p class="ql-block">這是主人與狗都葬在這里,這個雕像是青銅,不是純銅。在墓園里面,看到很多純銅的標牌,被小偷弄走賣了錢。</p><p class="ql-block">現在,墓園收費后,加強了管理。</p> <p class="ql-block">這個墓園是1822年開始收納亡靈。</p><p class="ql-block">現在已經有200年歷史,已經不再接納亡靈。除非在自己家的墓園里面還有位置。看看很少有家族的勢力能傳承200年,因為可以看到幾乎1/4的墓園,從破敗的窗戶里面看過去,里面已經很多年沒有人來打掃。破窗而入的鳥糞就是證明。</p> <p class="ql-block">阿根廷在1890到1940曾經是一個很富裕的國家,富裕到什么程度。國民收入曾經排在英,美,之后世界第三。</p><p class="ql-block">1900年,中國還在被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阿根廷風頭正盛。那時候西方人談起有錢人,就說像一個阿根廷人。由于他們自己的折騰,現在的阿根廷人好像與混亂的代名詞,因為他們國家的比索一直在貶值,比如2024年,通貨膨脹率200% 有點像民國。</p><p class="ql-block"> 從2000年到2024年,阿根廷比索對美元匯率大幅下降。2000年,阿根廷比索兌美元匯率約為1美元兌1阿根廷比索。而到2024年12月27日,1阿根廷比索約兌0.0009722美元。這意味著2024年1美元可以兌換約1028.57阿根廷比索。</p><p class="ql-block"> 因此,從2000年到2024年,阿根廷比索兌美元匯率下降了約1028.57倍。</p><p class="ql-block"> 真不知道,他們怎么生活。最起碼,誰敢存錢,誰敢存阿根廷比索?</p><p class="ql-block"> 在阿根廷比索還值錢的時候,這些墓園修得很豪華,并且這墓園幾十年前就已經沒有空地,按規定原有的沒有人來維護的墓園也不允許拆遷。除非后代允許。這里有前后23位總統副總統,現在的總統米萊估計將來沒有位置。因為他家族在這個雷科萊塔墓園里面沒有家族墓地。</p> <p class="ql-block">也有整理維護的很好的,從玻璃門看進去,棺木錚亮。</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墓園尸體都是放在棺木里,不是土葬。</p><p class="ql-block">問導游,墓園里面怎么沒有什么味道。導游說,這里是二次葬,先埋在外地的土里,尸體肉腐爛后再把骨頭放在棺木里。這是不對的。沒有二次葬。墓園沒有味道是因為這里很多年沒有再下葬的,并且在棺木里放了防腐劑。</p> <p class="ql-block">終于來到最有名的貝隆夫人墓。</p><p class="ql-block">她的墓是貝隆的家族墓。</p><p class="ql-block">貝隆夫人名字叫艾薇塔。與貝隆結婚后稱伊娃 貝隆 ,她1919年出生,1952年去世。33歲因為宮頸癌香消玉殞。</p> <p class="ql-block">貝隆夫人比貝隆名氣更大。</p><p class="ql-block">她是平民成功的代表。</p><p class="ql-block">她是單親家庭,母親艱難撫養她,艾薇塔也受到其它人的鄙視,后來她到首都找機會,沒有什么學歷,沒有后臺,只有美貌,人在江湖。后來遇見真龍天子貝隆。貝隆大她20多歲,49歲的貝隆上校與25歲的艾薇塔一見傾心,她支持貝隆的民粹主義,號召婦女解放,給底層民眾提高福利待遇。全國巡回演講,貝隆后來當上總統,她功不可沒。成為阿根廷國母。</p> <p class="ql-block">電影中《阿根廷請別為我哭泣》</p> <p class="ql-block">貝隆夫人電影 阿根廷請別為我哭泣歌詞 </p><p class="ql-block">在貝隆當選總統后不久,貝隆夫人已經病入膏肓。一個月后就去世,去世前她在阿根廷的玫瑰宮上與歡慶人群講話,</p><p class="ql-block">后來電影《貝隆夫人》主題曲就是以這個背景創造,歌后,麥當娜把貝隆夫人演的出神入化,美輪美奐。電影獲得奧斯卡獎,麥當娜也成為影后。</p><p class="ql-block">電影花絮,拍攝于1997年的電影。在阿根廷的玫瑰宮現場拍攝。當時請了上千群眾演員。很多人眼含淚水。把導演也感動哭了。</p> <p class="ql-block">這歌詞表明了貝隆夫人對阿根廷的深情的愛。這歌,也成為阿根廷人最喜愛的歌。尤其是在阿根廷世界杯奪冠失利后,全場都唱這首歌。</p> <p class="ql-block"> 電影《貝隆夫人》取得了巨大成功,獲得奧斯卡獎。在世界各地廣受好評。中國豆瓣評分7.6分,這還是1996年上映。</p><p class="ql-block">但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這電影在阿根廷不讓上映。這是歌頌他們的國母的電影。導游說是因為,阿根廷人覺得麥當娜口碑不佳。有過吸毒記錄。有損國母形象。</p><p class="ql-block">其實深層原因,是貝隆主義在阿根廷是有很大爭議的。他的民粹主義,教育,醫療免費,強制性提高勞工權益。沒收外國企業,搞得外資不敢投資。最后的結果就是民不聊生。從一個全世界排名第三的國家,到現在在南美洲都排不上前三,這落差也招到很多人反對。當然,阿根廷的沒落還有很多原因,可貝隆夫人太出名,所以也有很多人反對。</p><p class="ql-block">我們外國人很難體會阿根廷的困境,但,電影中麥當娜的靚麗,那深情的歌唱讓人充滿好感。所以,去阿根廷的外國人都是要去雷科萊塔墓園找尋貝隆夫人的墓園,很多人準備一朵玫瑰花。</p> <p class="ql-block">武漢江邊的落日余暉,人們看到那落日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來人的歸宿。地球上各地的人類對死亡有不同的說法。</p> <p class="ql-block"> 古希臘人并沒有普遍的死者復活信仰,但他們的神話和哲學中確實存在一些與復活相關的特殊故事和觀念。</p><p class="ql-block">但他們相信靈魂永存。古希臘的葬禮習俗是火葬和土葬并存,具體采用哪種方式取決于不同的歷史時期、社會階層和文化背景。</p><p class="ql-block">邁錫尼時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200年):土葬是主要的葬禮形式。</p><p class="ql-block">? 荷馬時代(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8世紀):火葬逐漸流行,尤其是在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5世紀期間,火葬成為較為普遍的葬禮形式。</p><p class="ql-block"> 火葬在英雄人物和貴族中較為常見。例如,《荷馬史詩》中多次提到為英雄人物舉行火葬的場景。火葬被認為是一種更為隆重和高貴的葬禮形式,能夠體現死者的身份和地位。</p><p class="ql-block">普通百姓:土葬是普通百姓較為常用的葬禮形式。這種葬禮方式相對簡單,成本較低,更適合大多數人的經濟條件。</p> <p class="ql-block"> 古羅馬人的喪葬習俗具有鮮明的特點,</p><p class="ql-block"> 古羅馬人認為死亡會帶來污染,尸體的處理和安置由家中的女人們負責。人去世后,親人會將尸體抬到地上,用溫水將尸體清洗干凈,洗凈后為尸體涂抹上油。</p><p class="ql-block"> 如果是貴族之家的男性公民,會為其穿上托加袍;如果是婦女,則穿上得體的服裝。接著,尸體被放置在中庭,雙腳朝向門,用華麗的布將尸體蓋住,但避免蓋住臉部,在尸體周圍放置一些蠟燭、鮮花,壁爐上的火被熄滅,并將一枚硬幣放進死者的口中,用以支付靈魂渡過冥府的船費。</p><p class="ql-block"> 在安葬之前,尸體一般會停放一些時間供人哀悼,期間婦女的哀悼不斷。葬禮游行是羅馬最具特色的環節,隊伍中有死者的親屬、摯友,還有佩戴著死者祖先蠟制面具的演員、專門哭喊死者功德的哀悼者、奏樂者以及抬棺者。</p><p class="ql-block"> 古羅馬人主要采用火葬和土葬兩種方式。起初,土葬比火葬更為流行,但隨著戰爭的發展,火葬流行,帝國穩定后土葬流行。他們相信死者靈魂永存,后來信了基督教又相信死者可以復活。</p> <p class="ql-block">古印度偏向火葬</p><p class="ql-block">原因多方面,首要原因這地方熱,尸體很快就出問題。</p><p class="ql-block">印度教認為,人的靈魂是永恒不滅的,肉體只是靈魂暫居的軀殼。死亡是靈魂脫離肉體的過程,而火葬能夠幫助靈魂擺脫肉體的束縛,實現解脫。</p><p class="ql-block">后來興起的佛教也是主張火葬,佛祖的舍利子就是火葬后出現。佛教將死亡又引進了輪回,涅槃的概念。這概念經過2千多年的打磨,形成了有2億多字的大藏經,已經沒有人在有生之年讀完,藏傳佛教形成的丹珠爾,甘朱爾也是浩如煙海。</p><p class="ql-block"> 火被視為一種凈化的力量,能夠將肉身中的“業”(善惡行為的后果)燒盡,使靈魂得以凈化并順利進入輪回。</p><p class="ql-block">現在,恒河邊,火葬時場面還是令人驚嘆。</p> <p class="ql-block">西方基督教的教義,要求土葬,然后才能靈魂升天 </p><p class="ql-block"> 天主教會的生死觀根植于其神學教義,對遺體的處理方式(如土葬或火葬)既有傳統堅持,也有現代適應。</p><p class="ql-block">天主教認為末日來臨后靈魂與肉體可以復活所以反對火葬,2016年后才明文允許火葬。他們曾經認為火葬會讓靈魂與肉體分離將來的某一天不能復活。東正教,與新教的觀點很早已經不反對火葬。但他們也都要求骨灰集中保持在墓地。</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的喪葬主要是土葬。</p><p class="ql-block">5千年建成的胡夫金字塔已經證明了他們的死亡觀</p> <p class="ql-block"> 古埃及法老確實相信死后能夠復活,這種信仰是古埃及宗教和文化的核心。</p><p class="ql-block">古埃及人認為生命是循環的,死亡只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他們相信,只要能保存好身體,死者就可以在地下世界復活,并如生前一樣生活。這種觀念與古埃及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尼羅河的周期性泛濫帶來了肥沃的土地,象征著生命的重生。</p><p class="ql-block">想要重生在地獄里面要經歷很多考驗,尤其是要通過冥王奧西里斯的審判,其心臟必須與真理之羽保持平衡,才能獲得復活的資格。告戒人們要做好事。</p><p class="ql-block">現在開羅還有一座死者之城,里面因為開羅貧困者太多,已經住進去有100萬人。導游沒有組織進去,隔墻眺望密密麻麻都是人,放在很多是半地下,平房。</p> <p class="ql-block">胡夫金字塔地宮</p><p class="ql-block">到埃及旅游,在地宮里穿行一次,體驗一下幽暗的地宮絕對值得。</p> <p class="ql-block">中國古代喜歡厚葬</p><p class="ql-block">中國人古代有著深厚的祖先崇拜傳統,人們認為人死后靈魂不滅,會繼續在陰間生活,因此需要為死者提供足夠的物品以供其在陰間使用,厚葬成為表達對祖先敬意和孝道的重要方式。</p><p class="ql-block">“事死如事生”觀念:這種觀念認為人死后應享受生前的一切,厚葬能讓逝者在另一個世界過上富足體面的生活,彰顯生者對逝者的尊重與關愛。</p><p class="ql-block">厚葬逝者是家族榮耀的象征,反映了家族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厚葬能提升家族聲望,贏得社會尊重和認可。</p><p class="ql-block">現在看來 古中國人的厚葬給我們留下的文化遺產真的很豐富。沒有人敢懷疑中國人的古代成就,不信你看看那2000多年前的編鐘,那現在還閃著幽光的越王勾踐劍。</p> <p class="ql-block">曾侯乙墓模型。</p><p class="ql-block">來武漢不到省博物館參觀曾侯乙墓是一個缺憾。</p> <p class="ql-block">2019年曾經參加湖北省博物館業務講解員培訓,面試通過,經過學習,最后考核上崗沒有通過,主要是嘴拙,聲帶張力不夠,還喜歡不按套路,自己亂發揮。慘遭淘汰。</p> <p class="ql-block">還是看看現實世界</p><p class="ql-block">來到阿根廷大街上的瑪雅人書店,據說是最美麗書店,是一個劇場改成。書架上琳瑯滿目,都是西班牙語,好像科技類書籍不多。</p> <p class="ql-block">經過阿根廷的7.9大道,這是號稱世界上最寬的大道,雙向7車道,號稱比天安門廣場還寬。實際上雖然總量寬,但是都有分隔,視野遠遠不如天安門廣場。</p><p class="ql-block">這條路,阿根廷從1930年一直到1980年才完工。這點事情他們用了2代人。這速度不可思議。</p> <p class="ql-block">在回酒店的路上,經過阿根廷的7.9大道,在那勝利廣場上又有很多抗議民眾。導游說幾乎每天都有類似的情況,抗議商品漲價,</p><p class="ql-block">抗議對性別認定群體就是那種打彩虹旗的群體缺乏支持,</p><p class="ql-block">抗議30年前阿根廷軍政府時對人民的迫害,</p><p class="ql-block">甚至還有保護寵物組織也抗議政府保護不到位。</p><p class="ql-block">反正這廣場每天都有利益集團在這活動。</p> <p class="ql-block">貝隆夫人墓園門上的玫瑰??花已經綻放了70多年,不管貝隆主義怎么樣。貝隆夫人艾薇塔33歲的短暫生涯,她全心全意為阿根廷付出的努力,她靚麗的容顏,已經融入《阿根廷請別為我哭泣》她的靈魂肯定已經升天。很多阿根廷人把她看成圣母的化身。</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勐海县|
中西区|
河曲县|
安义县|
樟树市|
柏乡县|
通州区|
客服|
历史|
咸宁市|
文成县|
白水县|
平远县|
缙云县|
渭南市|
台中县|
紫阳县|
永修县|
泸水县|
公主岭市|
扬州市|
濉溪县|
新平|
临洮县|
沙河市|
荥经县|
广元市|
保德县|
绥滨县|
正定县|
湖北省|
集安市|
富蕴县|
舒兰市|
来安县|
凌海市|
留坝县|
怀仁县|
房山区|
南城县|
宜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