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護國門。現存于昆明南屏街東端。</p> <p class="ql-block"> 昆明人對工人文化宮有一份溫馨記憶。最早的文化宮內沒有高樓大廈,大門是兩扇氣派的鏤花鐵門,鐵門原本矗立在市中心的馬路上,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護國門”,那是為紀念護國起義專門制作的凱旋之門。后因拓寬街道,護國門東移,遂成了老工人文化宮的大門。 </p><p class="ql-block"> 少年時,我和伙伴們經常來此玩耍。記得文化宮內很寬敞,很清爽,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內有兩家電影院,其中一家叫“大躍進”,帶有頗濃的時代色彩。另有旱冰場、燈光球場、閱覽室、茶室、舞廳等,是不錯的休閑場所。工人文化宮對面是檢閱臺,那是節日慶典檢閱游行隊伍的高臺。每逢國慶節和五一節,照例要舉辦規模盛大的游行。彼時,我在昆明第一中學讀書,學校有一支頗具規模的腰鼓隊,是游行隊伍中的亮點。隊員們身著白襯衣藍褲子,肩披紅綢帶,挎上紅腰鼓,整齊劃一地擊打鼓面。鼓聲咚咚, 震天價響,威風八面,引來萬眾圍觀。</p> <p class="ql-block">第一代工人文化宮鳥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工人文化宮。</p> <p class="ql-block">工人文化宮內的東風劇場。</p><p class="ql-block"> (以上三圖均由美友叮叮提供)</p> <p class="ql-block">紀念護國戰爭的石雕。</p> <p class="ql-block"> 1970年,昆明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興師動眾圍海造田,將滇池的“肺”——草海濕地填掉;二是將老工人文化宮夷為平地,改建為“紅太陽廣場”。對這兩樁事,昆明百姓頗有腹誹。填平草海,滇池污染日漸嚴重,誰也無可奈何;文化宮拆掉,卻可以再蓋,于是催生了當年“昆明第一高樓”的橫空出世。</p><p class="ql-block"> 工人文化宮主樓始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樓高約70米,共18層,是當時昆明第一高樓。樓房設計者的構思很特別。據說考慮此樓為工人階級所用,必須有工廠特色,大樓的立面便設計成螺帽狀。這種設計理念用現代建筑美學理念衡量,很值得商榷。不管怎么說,大樓很快蓋成,而且蓋得很結實。尤令昆明市民興奮的是,新樓裝有電梯,這在當時是件了不得的稀罕事。成千上萬市民涌向工人文化宮,排成一字長蛇陣,品嘗坐電梯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昆明工人文化宮影像。</p> <p class="ql-block"> 一天傍晚,我和家人乘電梯升至頂樓,俯瞰昆明夜景。只見萬家燈火閃爍明滅,遠處西山睡美人被暮靄半掩,依稀可見。清風襲來,令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p><p class="ql-block"> 第二代工人文化宮樓層高,房間小,在此開展自娛自樂的群眾文體活動,其實并不方便。彼時我家住在青年路南段,距文化宮不過一箭之遙,卻很少登臨這座高樓。倒是樓前廣場不錯。園林工人們鋪草皮,種樹養花,擺放盆景,設置燈光噴泉,使廣場成為中老年人鍛煉休閑的福地。每天晨曦初露,成群結隊的人們紛至沓來,有的打太極拳,有的舞劍,有的自帶錄放機播放音樂,跳起華爾茲和探戈。每至傍晚,亦復如此,眾人都在重溫第一代工人文化宮的舊夢。</p><p class="ql-block"> 近年來修建地鐵,廣場被圍欄和道路切割,昔日盛景不再。曾經輝煌一時的第二代工人文化宮主樓,像一位孤獨的垂暮老人,在飛灰和喧囂中深深嘆息。之后,工人文化宮主樓被拆除,一個時代結束了。</p> <p class="ql-block">昆明老照片:碧雞坊和福林堂。</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靖县|
阳曲县|
芜湖市|
浮梁县|
堆龙德庆县|
卓资县|
自治县|
林西县|
常宁市|
精河县|
合肥市|
呈贡县|
繁峙县|
乳山市|
曲松县|
鸡泽县|
卢湾区|
邹城市|
天全县|
昌吉市|
运城市|
丰县|
深圳市|
眉山市|
富源县|
米林县|
玉树县|
彩票|
大同市|
仙游县|
永春县|
鄄城县|
蒲江县|
万宁市|
长寿区|
湘潭县|
诸暨市|
盖州市|
保德县|
云南省|
章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