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漢看大美祖國之六十九 暢游福建--14<br> 2025年2月24日下午4點,隨團來到泰寧古城游覽。 泰寧古城位于武夷山南麓的泰寧縣城關,方圓面積226.5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172個村民小組,全鎮總人口3.93萬人。不僅有江南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真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尚書第建筑群,還包括明早期到清晚期500多年中各時期建筑物,是我國江南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民居群。<br> 泰寧古城歷史悠久,古為“歸化鎮”,距今已有1340年的歷史。文物古跡眾多,素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美譽,還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央蘇區,“朱德、周恩來舊居”和大批珍貴的文物都保存完好。<br> 泰寧古城歷史上人才輩出,曾出現過隔河兩狀元,一門四進士、一巷九舉人的盛事,僅宋代就有兩名狀元、23個進士,宋代名人朱熹、李綱等曾在此講學。 <b> 尚書巷</b> 尚書巷迄今已有四百余年的歷史,擁有完整的明代民居建筑群——尚書第建筑群。尚書巷因尚書第而得名,巷內集結了官宅、民居、祠堂、生產生活用的輔房、店面以及古街、古巷、古井、牌坊,是泰寧古城內最繁華、寬敞的街道。 <b>杉陽建筑館</b> <b>中央蘇區銀行舊址</b> 泰寧是全國21個原中央蘇區縣和全國“百個紅色經典旅游景區”之一。紅軍曾三進三出三次解放泰寧,工農紅軍曾在此屯兵飲馬,泰寧一度成為當時中國革命的軍事指揮中心,中央蘇區東方戰線的門戶和紅軍集散地。<br> 中央蘇區銀行舊址位于泰寧縣杉城鎮勝利一街12號。中央蘇區建立后,為穩定金融秩序,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打破國民黨當局的經濟封鎖,泰寧縣成立了中央蘇區銀行,辦理蘇區紙幣的發行、兌換金器銀元、發放“建設公債”、開辦低息貸款等業務。1933年5月,泰寧人民開展為戰爭籌集經費的“沖鋒”比賽,積極購買建設公債,并提出將購買的公債連本帶息捐獻給蘇區政府。在閩贛省推銷30萬元公債的運動中,經各級黨政部門和蘇區銀行干部的廣泛發動,1933年10月至11月,全縣完成1000多萬元的債券發行任務。同年12月至次年4月,上級又下達2000萬元的指標,結果發放了3000多萬元,超額完成1000多萬元。中央蘇區銀行的建立,對保證革命戰爭的供給和蘇維埃政府費用的支出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為打破國民黨的經濟封鎖、繁榮蘇區市場作出了積極貢獻。 <b> 九舉巷</b> 九舉巷位于泰寧古城尚書第建筑群西側,北接尚書巷,400來米長,不足4米寬,因當時“一巷九舉人”科舉盛況而得名,是典型明清建筑風格的城中小巷。是泰寧古城保留比較完整的一條老街。 在九舉巷看到一些特別的建筑,比如避邪樽。古人認為這種身形宛如獅虎的石雕有辟邪的作用,放在民居外墻可以保護家宅平安。 這是石楣,是客家文化崇文重教的象征。古時,讀書人認為科舉是出人頭地的唯一門路。為求考試吉利,臨考之前,有考生的家庭一般都會在自家門前豎起一根旗桿。這就是當地人所說的“楣”。依照當時的風俗,揭榜之時,誰家的考生考中了的,原來的旗桿照豎不誤;考不中的,就要把旗桿撤去,叫作“倒楣”,也是現在“倒霉”一詞的來歷。這里的兩根石楣桿是花崗巖石質,寓意著客家人品行高潔、自強不息、人才輩出。 <b> 尚書第</b> 尚書第,俗稱“五福堂”,是明朝兵部尚書兼太子太師李春燁建于明天啟年間的府邸,保存至今已有400多年。尚書第建筑布局嚴謹合理,同時也是福建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br> 據史料記載,李春燁泰寧城郊際溪村人,字侯質,號二白。 6歲讀書,16歲考上秀才,36歲中舉人,46歲中進士跨入仕途,平步青云,直到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太師,10年中晉升了16級,56歲告老還鄉,66歲去世,從這一數字看到他與6有著不解之緣。 尚書第售票口旁的李氏宗祠 除了水井,泰寧古城里幾乎每條巷子里都有流水,當地人會用這些水來洗涮衣服,非常方便。古城設計之初,這些流動的水就是為了生活所用。 <b> 民居古建</b>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平县|
峡江县|
东至县|
南平市|
旌德县|
乳源|
安徽省|
灌阳县|
台中市|
宿松县|
弋阳县|
徐水县|
广西|
邛崃市|
霍林郭勒市|
阳江市|
凤凰县|
百色市|
清丰县|
庆云县|
英山县|
塘沽区|
大同县|
防城港市|
重庆市|
赤峰市|
盐城市|
邵阳县|
贺州市|
库车县|
合肥市|
长汀县|
澄城县|
翼城县|
松溪县|
武陟县|
新丰县|
修文县|
普定县|
岚皋县|
碌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