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說“闌珊”</b></p><p class="ql-block"> 某年初某晚報頭版上曾有一文《冰雕玉砌龍慶峽》,作者以絢麗的筆觸描繪了冰燈節“紅紅火火”“流光溢彩”的動人場面。但在第一段結尾有這樣一句:“……心知在那燈火闌珊處,龍慶峽到了!”在這里,“闌珊”一詞令我頗為費解,作者想說明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人們似乎都熟悉宋代詞人辛棄疾的名句:“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逼渲械摹瓣@珊”是指燈火零落稀少。還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那首哀歌:“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其中的“闌珊”是指春光即將逝去。</p><p class="ql-block"> 經查,“闌珊” 是一個中文詞匯,具有以下幾種含義:</p><p class="ql-block"> 1、衰落、凋零:形容事物逐漸減弱或消失。例如:“興致闌珊”表示興趣逐漸消退。</p><p class="ql-block"> 2、稀疏、零落:形容事物稀少或分散。例如:“燈火闌珊”指燈光稀疏。</p><p class="ql-block"> 3、將盡、接近尾聲:表示某事接近結束。例如:“春意闌珊”意味著春天即將過去。</p><p class="ql-block"> 這個詞常用于文學作品中,表達一種逐漸消退或接近結束的氛圍。</p><p class="ql-block"> 《冰雕玉砌龍慶峽》一文用“闌珊”來形容冰燈節的燈火,莫不是把意思給弄擰了?</p><p class="ql-block"> 那為什么會出現眾多類似上述誤用“闌珊”一詞的現象呢?為此,我對這個“似熟而生”的文言詞進行了一次為期不短的“民意測驗”。果不其然,很多人都不假思索地向它投了著實“耀眼”的一“票”:“燦爛”、“輝煌”“璀璨”“最亮”……</p><p class="ql-block"> 看來,“闌珊”的新鮮還真有些“群眾基礎”嘞!難怪它能連過編、審、校數關而見諸報端。</p><p class="ql-block"> 現在,是時候還“闌珊”以本來面目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噶尔县|
泰宁县|
东乌|
桑日县|
双柏县|
靖西县|
同江市|
铜鼓县|
托里县|
太湖县|
南岸区|
临高县|
安义县|
蓝山县|
嘉义县|
华亭县|
陇西县|
福清市|
万荣县|
石城县|
兴海县|
克东县|
河西区|
河池市|
灵宝市|
额敏县|
陆丰市|
灵台县|
察雅县|
肃宁县|
娱乐|
霍林郭勒市|
吉木萨尔县|
乌兰浩特市|
陕西省|
怀化市|
江永县|
平武县|
灌阳县|
灌南县|
鸡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