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總結一下:</p><p class="ql-block">(一)引言:</p><p class="ql-block">兩個病例,在本中心的話,再普通不過——即后面所謂“演示性病例”——,分享的意義主要在于,其一,他們是我最近連續會診的病例,其二,他們在會診病例中具有一定典型性:外科不感冒,內科無妙招;其三,難度中等、風險可控,對于我們內科胸腔鏡下諸技術而言,具有一定典范性、示范性、盈余性(游刃有余/舒適區間)——是原創諸技術應用及驚艷性、魔幻性和穩健性展示的適宜病例;其四,借此展開的話題,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明確并提出會診病例選擇之相關注意。</p><p class="ql-block">(二)幾種原創SPB處理技術之含義與應用邊界/區間</p><p class="ql-block">1.“APC plus+”可比之于換裝“新涂層”的“APC plus”,較后者能更穩健地處理漏氣風險較高的SPB亞組,如相對更大一點或肺質量更差的SPB;2.“改良的泡內粘合法”是一種與APC 之“外處理”相對的“內處理”方法,其對“中等大小”(在尺寸上超過APC處理限度)、且邊界清楚/成熟度高的SPB,具有腦筋急轉彎式的“水窮云起”之效;3.“圈套器+”適宜于基底窄、萎陷條件下能為套索收入/圈住的任何尺寸的泡泡,同時該法對SPB成熟度沒有要求。以上三種方法(加上幾乎從不缺席的經典“APC plus”,便是四種),在適用不同大小/類型之SPB上,構成無縫隙互補與銜接,并提供了必要的邊界重疊。</p><p class="ql-block">(三)原創SPB處理方法之共同特點:</p><p class="ql-block">1.均可在“絕對單孔”、甚至微孔下完成操作;</p><p class="ql-block">2.對適宜/匹配靶病變,具有極簡、高度微創且穩健的方法特點,兼具趣味性與“減壓”效果;</p><p class="ql-block">3.上述方法學優勢所“保證”的手術演示場景:幾乎總是會在一種輕松、愉悅、甚至是歡愉的氛圍中快捷、穩健地結束手術,伴隨著不時的驚異、嘆賞和小歡呼——為方法的精巧/獨辟蹊徑、有趣和盈余,尤其是手段與目標之鎖鑰關系(高匹配度)所激發;甚至連見多識廣和通常“置身事外”的麻醉師,也會情不自禁地參與進來,表達其興趣、新奇和贊賞之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4.手術程序之簡潔性:術后多可直接放置引流管結束手術,免除注水測漏、補漏的復雜程序,及基于手術對患者的最小擾動,術后管理壓力也隨著降低:多可安返普通病房,而予適當的監護和觀察即可。</span></p><p class="ql-block">(四)<span style="font-size:18px;">幾種原創SPB處理方法之意義:</span></p><p class="ql-block">在自發性氣胸(SP)——此處強調RSP——的內科胸腔鏡治療中,會大大減少“槍”(吻合器)的“出場率”(而僅留給非常必要和適宜的“場景”,合并GEB和/或有肺減容需求及靶區等),同時使RSP手術可接受性獲得極大提升——或換言之,使絕大多數的RSP患者都可獲得手術干預機會(非RSP更自不待言)。</p><p class="ql-block">(五)在一些必要場景,“槍”(吻合器)也是召之即來的有效“利器”——當鏡下靶病變“呼喚”其出場時,亦應毫不猶豫——雖然在這兩個病例中,這一利器都未受到召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六)表演/演示性手術與探索/挑戰性手術之劃分</span></p><p class="ql-block">在本文作者及團隊內科胸腔鏡治療SP凡十余年的“艱苦卓絕”之后,終于進到今天的自由與穩健之境——所謂“自由與穩健”,是就“表演/演示性手術”而言的,其含義是指:演進成熟的技術/方法在適宜病例的嫻熟應用,此謂之“舒適區間”;但在本部手術中,還有一部分是應對更困難或極限患者,或嘗試新方法、新途徑以解決更復雜和艱難問題,同時推動技術演進的手術,姑且稱之為“探索性/挑戰性手術”。</p><p class="ql-block">這也是此處所要強調的本部手術與會診手術之間的區別:受團隊及其醫師在專業訓練及經驗上的差異影響,一方面,在本部與外出會診一樣,包含大量的表演/演示性手術;但另一方面,仍需應對更艱難挑戰,探索已有技術應用邊界、可能性并繼續推進技術創新,就此而言,挫折和非完美性應屬不可完全避免,并需依托強有力的團隊支持以提供保障和降低風險;</p><p class="ql-block">2.會診/演示性手術病例選擇要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了上面的鋪墊,可以對會診/演示病例選擇提出要求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排除過于復雜或過高風險患者:</span>會診手術,雖大多也屬復雜/困難病例——所謂復雜或困難病例通常是指外科“不感冒”,內科“無妙招”——,但要排除過于復雜或過高風險患者,以保證每次攜鏡出行,都是這樣的演示/示范(如近幾次出行所表明的)——這也是2025新春伊始所提出的要求、承諾、愿景。</p><p class="ql-block">2)外圍風險排查:</p><p class="ql-block">除了病例復雜/困難程度上的把關,術前外圍風險(主要是心腦血管、血栓或出血風險等)的嚴格排查也同樣不可缺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SP:自發性氣胸;RSP難治性自發性氣胸;SPB:胸膜下肺大泡;APC:氬氣刀,或氬等離子體凝固術;“APC plus”:APC消融SPB+局部敷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華頭手記于深圳-武漢返回途中</p> <p class="ql-block">附:SP(主要是SSP)術后漏氣原因與意義深度分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術后漏氣原因:不是每位相關醫師都能意識到的一點是,在SP的胸腔鏡治療中,是否發生術后漏氣,除了與手術方法和術者的技術因素有關外,還在更大程度上受患肺質量影響,換句話說,在某些患者,由于肺質量非常之差,無論怎么做或誰來做,都非常可能發生術后漏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術后漏氣的影響/意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術后漏氣影響或意義同樣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患者方面,即漏氣程度及伴隨情況,如是否合并肺復張不全,及/或一般狀況差(如衰竭)和/或感染等,由此又可以分為單純/簡單漏氣與復雜漏氣;二是與相關醫師是否深度掌握有效漏氣處理方法有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在簡單漏氣和相關醫師深度掌握漏氣處理條件下,則漏氣本身幾乎不會構成任何困擾,而SSP術后追加胸膜黏連/加固的必要性又進一步降低其意義,或換句話說,SSP患者不管是否有術后漏氣,術后一般都要追加胸膜黏連/加固——“體位加”漏氣干預法(1.0-3.0)即是一種兼及胸膜加固與有效漏氣處理的方法,其實施常意味著同時解決漏氣問題),因此甚至沒有因術后漏氣而額外增加任何程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在相關醫師未能深度掌握有效漏氣處理方法條件下,則即使簡單漏氣,仍會成為圍手術期管理的一大困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在復雜漏氣——當大量漏氣合并嚴重肺復張不全,和/或肺、胸腔感染,和/或患者衰竭——漏氣處理就會被迫延遲,要在上述情況糾正后才可實施,其間或增加變數,而進一步延長術后恢復時間,甚至影響預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大量持續漏氣對肺復張的影響:它除了增加肺復張的難度/時間之外,很可能還是造成肺復張不全的原因或原因之一——許多患者術前長期大量漏氣和肺復張不全,術后(因漏氣消除)幾乎患肺立即得到復張,可以反過來證明這一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基于以上分析,在會診病例的選擇中,需首先將無論怎么做都難免發生術后漏氣的患者排除在外,是保證“凡出手,必驚艷,必穩健”的必要前提。</p> <p class="ql-block">會診病例1:慢阻肺、肺質量差,持續性SP,多發SPB,肺復張不全。既往多種疾病史(血液系統腫瘤治療后、腦出血)。</p> <p class="ql-block">有哪位同仁能在術前CT上識別、定位“肇事”大泡嗎?</p> <p class="ql-block">此次在深圳(病例1)演示的是“APC plus+”與“圈套器+”兩種技術的聯合應用。</p> <p class="ql-block">腔鏡下圖片:變成長長的黏連帶并且破裂的“肇事”大泡:一端在大血管上,一端起源在肺:這樣的大泡,內科胸腔鏡“絕對單孔”下該如何滿意處理呢?</p> <p class="ql-block">手術當晚患者狀態(手術本來就是晚上做的)——此外,老華頭業已發現,夜間干活/手術真的不要太爽:安靜、專注、氣氛輕松和帶有某種神秘……</p> <p class="ql-block">術后48小時復查CT:目標SPB處理滿意,患側肺在未加負壓吸引下已完全復張,而由于術前漏氣量大,即使在負壓吸引下也無法充分復張——這是我們在大量病例中觀察到的一個引人注意的現象:除了一些慢性SP患者可能存在持續肺復張不全外,甚至一些持續漏氣長達數月且肺復張不全患者,術后患肺都幾乎立即得到復張:部分患者可能還與黏連離斷有關,更主要的因素還是因為手術干預消除了大量漏氣對肺復張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病例2.</p><p class="ql-block">32歲塵肺患者,持續性SP,肺復張不全,做過多次氣管鏡及C臂下的封堵術。——此處筆者特別提醒:對于肺本來就小(塵肺、肺纖維化是也)的患者,做經氣道封堵應慎之又慎!</p> <p class="ql-block">術前CT:塵肺、氣胸表現及多發和大小不等目標SPB——已有研究,包括筆者及其團隊研究顯示,所有塵肺所繼發的SP,幾乎均與SPB相關:此一結論在稍弱程度上也適用于間質性肺炎/肺纖維化所繼發的SP。</p> <p class="ql-block">有哪位同仁能在術前CT上識別、定位“肇事”大泡嗎?</p> <p class="ql-block">病例2(此前在武漢)所演示的是APC plus+”與“改良的泡內粘合法”聯合應用。</p> <p class="ql-block">患者因為對痛疼耐受性差,術后胸痛考慮與肺復張有關,所以術后不足24小時即復查了CT:顯示目標SPB處理滿意,患側肺在未加負壓吸引下已完全復張,而術前即使在負壓吸引下也無法充分復張——這是我們在大量病例中觀察到的一個引人注意的現象:除了一些慢性SP患者可能存在持續肺復張不全外,甚至一些持續漏氣長達數月且肺復張不全患者,術后幾乎立即得到復張:部分患者可能還與黏連離斷有關,更主要的因素還是因為手術干預消除了大量漏氣對肺復張的影響。</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维西|
定兴县|
那坡县|
静宁县|
新乡市|
巴楚县|
辽源市|
瑞昌市|
尼木县|
婺源县|
龙泉市|
钦州市|
织金县|
乌什县|
紫云|
大石桥市|
聊城市|
孝感市|
翁源县|
辰溪县|
古蔺县|
合江县|
旌德县|
五河县|
公主岭市|
浦东新区|
三门县|
黄大仙区|
杂多县|
竹北市|
简阳市|
大埔县|
句容市|
尚志市|
城固县|
桂平市|
通化县|
九寨沟县|
盱眙县|
亚东县|
孝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