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半小時讀懂中外哲學史》</b></p><p class="ql-block"><b> 編者:閘東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哲學的定義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方式的總向導和總分析師。哲學的本質在于用科學的方法和批判的態度透過現象發現本質。哲學的作用在于給人們一把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金鑰匙。那就是用懷疑一切的眼光,批判一切的精神,用辨證思維的方法審視、解讀、改造一切,絕對不輕信假像,不信奉神鬼。</b></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哲學與其它學科的關系</b></p><p class="ql-block"> 哲學是沖破神學、玄學后處于一切科學門類的頂端學科,它匯聚并指導一切具體科學,與科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一句話哲學是總體指導,科學是具體實證。哲學本身范疇包括美學、神學、倫理學、邏輯學、宗教學、科技哲學和政治哲學等十幾門學科。</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哲學起源何地何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世界上最早萌生哲學思想火花的人,應當是中華人文元祖伏羲一畫開天的易經芻形“八卦”。但真正形成哲學思想的則是古希臘一批哲人,首創者為泰勒斯。</b></p><p class="ql-block"><b> 泰勒斯被稱為世界科學、哲學之祖,天文學之父。他最大貢獻是提出宇宙本體論,認為水是萬物之本原。這一理論的提出,是沖破神學邁向理性的關鍵一步。他的名言是:過份的執著會帶來毀滅。別人為食而生存,我為生存而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古希臘第二位賢哲是泰勒斯的再傳弟子畢達哥拉斯。他發現數字與宇宙的關系?,認為數字是宇宙的本質,提出了“萬物皆數”的哲學思想。他將數字分為奇數、偶數、素數、完全數等,并認為數字是理解宇宙的鑰匙。他還提出數字本體論定理(勾股定理)?,黃金分割律等定理。他的名言是: “不能制約自己的人,不能稱之為自由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第三位哲學巨匠赫拉克利特,是畢達哥拉斯的學生。他從老師的“和諧”理論中發現了“沖突”是產生生機的動力,繼而提出辨證法和對立統一的觀點。其名言是:人不能兩次跳進同一條河流。他還提出火本體論,認為宇宙在火中誕生也終將在火中毀滅。這比他的祖師爺泰勒斯“水本體論”又開拓了新的視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第四位蘇格拉底,他是哲學真正成為一門學科的奠基人和殉道者。他以義務教育的方式到處傳播哲學思想,他發現了“認識自己”才是認識世界的關鍵,人不能認識自己就不能認識世界。他相信,真正的知識來自于對自己無知的認識,即“我只知道我一無所知”。這種自知之明是通向智慧的第一步。他還提出了“無知即是罪惡”的觀點,認為人們做壞事是因為缺乏知識和理性。蘇格拉底最終被指控“不敬神明”和“腐蝕青年思想”的罪名而處死。他的名言是:“美德即知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第五位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柏拉圖認為,理念是超越感性世界的真實存在,是世界的本質。感性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和反映,是變動不居的,而理念則是永恒不變的。這一觀點為西方哲學提供了形而上學的思考方向,使得人們開始關注超越感性世界的本質和真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柏拉圖的貢獻還在于政治哲學?,他提出了理想國的構想,認為理想社會應由哲人領導,分為哲人、軍人和生產者三個階層。這一構想為后來的政治哲學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尤其是《理想國》一書,被視為西方政治哲學的開山之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柏拉圖的靈魂三分說認為靈魂由理性、激情和欲望組成,理性控制激情和欲望,三者和諧運作產生智慧、勇氣和節制。他的名言是:若愛,請深愛;若棄,請徹底。人生最遺憾的,莫過于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第六位是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在哲學領域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形而上學、邏輯學、倫理學、政治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亞里士多德的突出貢獻是《政治學》,他分析了不同的政體,探討了理想國家的構成與治理。他認為最好的政體應當促進公民的幸福與美德,強調政治生活與倫理生活的緊密聯系。他的政治思想對后來的政治理論家,如霍布斯、洛克和盧梭等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亞里士多德最大的貢獻就是培養了一個好學生“亞歷山大”,他對亞歷山大大帝的教育不僅塑造了他的世界觀,也為他的征服事業奠定了思想基礎。亞歷山大征服歐亞非三大洲,建立了第一個最偉大的馬其頓帝國,這段師徒關系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亞里士多德的名言是:人生最終的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每天反復做的事情造就了我們,優秀是一種習慣;放縱欲望是最大的禍害;沒有瘋狂性格的人絕沒有龐大的天才;幸福是把靈魂安放在最適當的位置。?</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西方后來還有很多哲學名人諸如:笛卡爾、康德、黑格爾、尼采、馬克思等等就不一一贅述了,并不是因為他們都不算開紀元的哲學家,而是世存宣傳資料很多。 </b></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國歷代哲學名人</b></p><p class="ql-block"><b> 第一位當屬老子,他是中國哲學之父,也是人格化的龍。他的核心思想應該是“道”,主張“無為而治”,認為統治者應順應自然規律,不妄為、不刻意干預,讓事物自然發展。老子的哲學對中國傳統文化、政治等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名言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第二位是孔子?,他堪稱中國“教父”,也是人格化的鳳。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至圣先師”。他提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觀,如忠孝、仁、義、禮、智、信等,并創辦私學,廣收門徒,傳授儒家經典。孔子的思想對中國古代社會和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孔子不如老子的是,他是個爭議很大的人,舉義造反奪權的人必先打倒孔家店;維權護江山的人必樹孔子權威。因為孔子的主要思想是“克己復禮”,禮是要維護統治階級特權等級制度的。他的名言是:德不孤,必有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第三位是朱熹?:朱熹是南宋時期的理學家、哲學家、教育家,被譽為儒學集大成者。他將《禮記》中的《大學》和《中庸》單獨成書,與《論語》和《孟子》合稱為“四書”,極大地推動了儒家經典的傳播和普及?? 。朱熹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為八個字:?立志、居敬、窮理、省察?。他的名言是:自敬,則人敬之;自慢,則人慢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官無大小,凡事只是一個公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第四位是王陽明?: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是心學的集大成者。他不僅精通儒、釋、道三教,還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對中國哲學和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他的名言是: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圣賢;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b></p><p class="ql-block"><b> 中國當代也有很多著書浩繁的哲學大家,但基本屬于馬哲一派實證者或宣傳者,少有實質性突破或代表性建樹。不在本文收編之列。</b></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感想結語</b></p><p class="ql-block"><b> 讀者朋友們,看完上面哲學家及思想發展脈絡,你會感覺到中外哲學的區別嗎?西方哲學較宏觀,偏重宇宙與社會;他們是傳承有序且是嫡傳,更是各有突破。中國哲學較微觀,偏重為人處事;中國哲學非嫡傳,有時幾百年才出一個哲人,且后學沒有突破前人的觀念。思想觀念過多地講了穩定“和諧”,少有矛盾“沖突”碰撞,因爾創新動力欠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有人歸納東方哲學:精通軍事謀略為智;清心靜慮,洞察真相為慧;醒來感知清晰為覺: 明心見性發現自我為悟;簡單無為,自然率性為禪。</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綜觀中外哲學史,大哲學家思考問題基本是宏觀的,不會偏向哪個階級和利益集團,但他們的思想和命運往往受各種階級的左右。</b></p><p class="ql-block"><b> 但我總結中外哲學的共通點,還是離不開老子的四句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用孔子的話說:朝聞道,夕死可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何謂“道”,東西方哲人都沒講明白,當代為官為民者有幾人講“道”和知“道”。其實易經早就召告天下:“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知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b></p><p class="ql-block"><b>天道無私,大道無形,公道自在人心。</b></p><p class="ql-block"><b> 別克思悟道 </b></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2日晨于榻上</p> <p class="ql-block">作者閘東山簡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乐县|
彭泽县|
砀山县|
行唐县|
龙江县|
东台市|
和田市|
桐柏县|
建宁县|
太原市|
广水市|
普洱|
洞头县|
清镇市|
布尔津县|
汶上县|
罗定市|
景谷|
新巴尔虎左旗|
乌鲁木齐县|
卓尼县|
陵川县|
辽源市|
武汉市|
惠水县|
大姚县|
黄龙县|
西宁市|
永平县|
米林县|
体育|
平遥县|
乌拉特中旗|
日喀则市|
阿瓦提县|
策勒县|
平果县|
南昌市|
闵行区|
巴彦县|
康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