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十年前的臺灣之行

臧 萍

<p class="ql-block">“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老鄰居滕大哥將在臺灣的照片發來,使我激動了好幾天!十年前(2015年3月),在臺灣旅行情景歷歷在目。</p> <p class="ql-block">臺灣與福建省相望;北瀕東海,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是中國第一大島,它與①蘭嶼、②綠島、③釣魚島附屬島嶼④澎湖列島…組成,人口約2300多萬。</p> <p class="ql-block">“臺灣桃園”國際機場下的飛機,機場服務人員熱情的給我引路。</p> <p class="ql-block">在機場與一位外國小姑娘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一、臺灣“慈佑宮”,道教宮觀。在臺灣省臺北市松山區《臺灣寺廟大觀》,此宮坐北面南。創建于清代乾隆十八年 (1753年)。這是來臺灣旅游的,馬來西亞夫婦給我拍攝的。</p> <p class="ql-block">“慈 佑 宮 ”三字,龍門曰“左輔”,虎門稱“右弼”,前殿內橫梁彩繪,上懸“代天以化”匾額,中庭左右各建一座軒亭,細巧鮮麗;正殿重檐三層,殿內正龕中供媽祖圣像,法相和藹,千里眼與順風耳分侍兩側,神威奕奕,令人生畏;左廂敬祀注生娘娘,右廂崇奉福德正神,右后廂奉祀歷代先賢祿位、地藏王菩薩、阿難陀尊者及目犍連尊者;后殿名曰凌霽寶殿,階前雕塑一座龍陛,兩側置有石獅四尊,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臺灣松山酒店</p> <p class="ql-block">有天然的溫泉</p> <p class="ql-block">就是按照這個旅行線路,來進行的八天臺灣旅行。</p> <p class="ql-block">這是臺灣臺北地鐵站點</p> <p class="ql-block">二、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著,盡70萬件傳世珍寶,絕大多數來自北京故宮。這些珍寶不僅展示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也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珍貴遺產??谷諘r期,為了避免中國文物淪落日本之手,當時組織南遷了一批國寶。1948年解放戰爭勝利前夕,蔣介石見勢不妙,退守臺灣,也轉移了一大批文物。豐厚的家底就這么在動蕩的百年間遷來移去。</p> <p class="ql-block">“臺北故宮博物院”,坐落臺北市士林區,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的宮殿式建筑。1965年,國民黨當局宣布在臺北復建這座博物院,稱之為“北平午門”意象,建筑風格融合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筑元素。</p> <p class="ql-block">臺北故宮的建筑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筑形式,屋頂覆蓋著淡藍色的琉璃瓦,墻壁是米黃色的,白石欄桿環繞在青石基臺之上,屋頂則采用綠色飾金黃色收邊的琉璃瓦,整體風格清麗典雅。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碧瓦黃墻,充滿了中國傳統的宮殿色彩。</p> <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宮本身是歷史建筑,而“臺北故宮”則是專門為收藏,這些文物而建的博物館,所以雖然都叫故宮,但性質不同。還有“故宮”更多是強調文物的來源和歷史背景,而不僅僅是建筑本身。</p> <p class="ql-block">總計698854件/冊文物,①銅器6241件②繪畫6744件③陶瓷器25595件④法書3741件⑤玉器13478件⑥法帖495件⑦漆器773件⑧絲綢308件⑨琺瑯器2520件⑩成扇1882件,雕刻666件,印拓900件,文具2379件,善本書籍216507冊,錢幣6953件,檔案文獻395551冊件,雜項12495件,織品1626件。</p> <p class="ql-block">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永樂大典》《永樂大典》這部珍貴的古籍,現存共計430余冊。其中,261冊珍藏于中國境內,包括大陸的185冊和臺灣的76冊;另有60冊被珍藏在日本。而歐美國家則收藏了100余冊。令人欣喜的是,目前歐美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永樂大典》已基本實現線上公開,并支持無水印高清下載。</p> <p class="ql-block">《永樂大典》是明永樂年間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縉、姚廣孝等主持編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于大成的類書。初名《文獻大成》,后明成祖親自撰寫序言并賜名《永樂大典》。全書22877卷(目錄60卷,共計22937卷),11095冊,約3.7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p> <p class="ql-block">這部被譽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的珍貴古籍,自明朝永樂年間編纂以來,便以其22877卷的宏大規模、11095冊的繁復裝幀,以及約3.7億字的豐富內容,成為了文學、藝術、史地、哲學和應用科學等領域的寶貴遺產。然而,歷經六百年的滄桑,如今僅存的400余冊殘本散落在世界各地的8個國家和地區,讓人不禁為這份人類文明的瑰寶而惋惜。</p> <p class="ql-block">1.肉形石是一塊天然瑪瑙石,經過工匠的巧妙加工,呈現出肉皮、肥肉、瘦肉分明的逼真效果,甚至毛孔和肌理都清晰可見。這件作品出自清代內府,展現了自然與人工的完美結合。</p> <p class="ql-block">2.翠玉白菜高9.1厘米,由一塊灰白與翠綠相間的玉石雕刻而成,綠色部分雕成菜葉,灰白部分雕成菜幫,菜葉上還攀爬著兩只螽斯蟲。這件作品原是清末瑾妃的嫁妝,寓意清白純潔與多子多孫,展現了清代玉雕工藝的精湛技藝</p> <p class="ql-block">3.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銅器,高53.8厘米,重34.5公斤,1843年出土于陜西岐山。其內壁鑄有499字的銘文,是現存商周青銅器中銘文最長的一件。銘文記載了周宣王任命毛公治理國家的事跡,被譽為“抵得一篇尚書”,是研究西周歷史的重要文獻。</p> <p class="ql-block">4、《快雪時晴帖》是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之一,通常認為《蘭亭集序》為天下第一行書,但快雪時晴帖同樣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這件作品以其流暢的筆觸和深遠的意境而著稱,展現了王羲之卓越的書法技藝。</p> <p class="ql-block">5、富春山居圖:元朝畫家黃公望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細膩的筆法和深遠的意境而著稱。這幅畫作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山和水的布置疏密有致,墨色濃淡干濕并用,展現了黃公望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卓越的山水畫成就。富春山居圖在歷經滄桑后分為兩段,其中《無用師卷》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成為研究元代繪畫的重要資料。</p> <p class="ql-block">6、北宋趙佶和宮廷畫家共同創作的《文會圖》,也是經常出境的名作。這幅畫展現的是文人雅士集會品茗的場景,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在家具、瓷器茶具、品茶習慣和場所布置上都可以成為證史的材料。</p> <p class="ql-block">7、北宋汝窯蓮花式溫碗,北宋汝窯燒制瓷器,原器應與一執壺配套,為一溫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見。</p> <p class="ql-block">8、北宋汝窯天青無紋水仙盆:這件瓷器以其精致的工藝而著稱。汝窯是北宋五大名窯之一,以燒制青瓷聞名于世。這件水仙盆釉面純潔無紋片,溫潤素雅的色澤展現了宋人所追求的如雨過天晴般的寧靜開朗之美。汝窯瓷器傳世極少,而這件水仙盆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成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p> <p class="ql-block">9、散氏盤于乾隆年間在陜西鳳翔出土,銘文詳細記錄了西周時期的土地制度,是研究古代歷史的重要資料。散氏盤的銘文不僅字數眾多,而且書法古樸典雅,展現了西周晚期青銅器的獨特魅力。這件作品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10、黃州寒食帖是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的書法作品之一,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這件作品是蘇軾被貶黃州時創作的,書法豪放灑脫、意境深遠。黃州寒食帖不僅展現了蘇軾卓越的書法技藝,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11、南宋馬麟的《靜聽松風圖》,繪一文士坐于松樹之下,姿態隨意瀟灑,靜聽著山澗旁的松濤聲。畫里盤曲的高松刻畫得相當有質感,更妙的是對風的描繪相當成功,搖動的枝葉和衣衫等細節都能讓人體會到徐徐微風。</p> <p class="ql-block">12、象牙套球(有18層和23層)有些部位是一根象牙雕刻而成的,實屬巧奪天工了。</p> <p class="ql-block">13、“清乾隆碧玉鰲魚花插”,引用魚洄游黃河龍門天險,奮力跳躍的自然現象,藉此祝福寒窗苦讀的士人,考試中第。</p> <p class="ql-block">14、瑪瑙花式碗</p> <p class="ql-block">15、“清玉嵌寶石浣花溪舟圖插屏”,兩面均有圖案,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16、“戰國·嵌孔雀石鈁”,鈁,酒器,即方形的壺。</p> <p class="ql-block">17、“西周早中期之際銅服方尊”,和傳統方尊的形制相比,最特別的地方在于器腹兩側有向上延伸彎轉的象鼻形雙耳,是相當罕見的設計。</p> <p class="ql-block">18、商晚期銅乳丁紋羊首罍,罍為大型盛酒器。此器體態宏偉,紋飾豐富多姿,營造出視覺的強烈張力。</p> <p class="ql-block">19、翡翠雕花鳥瓶</p> <p class="ql-block">20、西周時期奎龍紋方壺</p> <p class="ql-block">21、明-仇英·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漢宮春曉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22、戰國狩獵紋壺,壺形為戰國早期以來流行之鼓腹壺,造型簡單大氣。</p> <p class="ql-block">23、清翡翠山子</p> <p class="ql-block">臺北故宮博物院為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其館藏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中國古代藝術品珍藏之一?,藏品總計近70萬件,其中不乏翠玉白菜、毛公鼎、散氏盤、快雪時晴帖、《早春圖》《華子岡圖》《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稀世珍品!</p> <p class="ql-block">末代皇帝溥儀遷出紫禁城后,大批宋、元、明、清之稀世珍品留于宮中,構成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基礎。</p> <p class="ql-block">三、宋美齡“士林官邸”內現只保留私人別墅一棟,其余皆開放民眾參觀,景觀自然,提供市民親近綠地和休閑的去處,花園內現有豐富的動植資源。</p> <p class="ql-block">于2000年9月又添了兩處景點:生態園區、木棧道音樂臺,讓游客觀賞各式草生昆蟲,和享受席地而坐聆聽不拘形式的音樂饗宴。</p> <p class="ql-block">包括:士林園藝所、園藝展覽館、歐式花園、中式庭園、蘭亭與噴泉,及做禮拜的凱歌堂,外花園有溫室盆栽和玫瑰園內花園為中西合稱庭園,有假山奇石造景,花木扶疏絲蔭遮天,在艷陽高照下,可讓你清涼一下!又可享受席地而坐聆聽演奏,一種不拘形式的音樂盛宴。</p> <p class="ql-block">到處可見婚紗攝影,留下人生珍貴的彩頁!最核心建筑為“蔣公”公館(居住26年,陳設典雅簡樸,臺北市府有意規劃為史跡博物館。緊鄰的園藝所則致力于蘭花培植,富風雅或喜愛養花蒔草者不可錯失。士林官邸就像你的秘密心園,四季交替的花卉,感覺如沐于皇宮的后花園。</p> <p class="ql-block">士林官邸位于臺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和福林路交界,周圍福山山系環抱,為蔣中正、宋美齡官邸,分為山區和平地,平地開放民眾游覽。這里庭園造景設計精致,蟲鳴鳥叫、景色秀麗,是休閑游憩的絕佳場所。</p> <p class="ql-block">當年因占據極佳地理位置,故成為蔣中正官邸,這是宋美齡的座駕。</p> <p class="ql-block">宋美齡來到臺灣后,迷上中國畫,拜國畫大師黃君璧、張大千等為師,畫蘭、畫竹、畫山水,幾達廢寢忘食境界。負責導覽的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講了一段趣聞:外間懷疑宋美齡之畫有人捉刀代筆,宋美齡于是選在孔子誕辰紀念日,邀請各大國畫名家餐敘,餐后當場揮毫,展現畫技,從此無人再持疑心。</p> <p class="ql-block">1975年4月5日,蔣介石辭世,永遠告別士林官邸。同年9月,宋美齡搭機赴美國紐約,過幽居靜養的生活。官邸人去樓空,不復興盛榮景。此后,宋美齡三度回到臺灣,都居住在士林官邸。第一次是蔣介石逝世周年紀念。第二次是1986年,蔣介石百歲冥誕,這次一住4年之久,中間歷經蔣經國、蔣孝文、蔣孝武先后病逝的天倫喪痛。第三次則是1994年,探視重病的外甥女孔令偉。</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在臺灣乘坐的大巴車(中華情臺灣行)。</p> <p class="ql-block">四、臺灣“自由廣場〞四周為杭州南路、中山南路、愛國東路和信義路,以中正紀念堂為主體,分布中正公園、自由廣場牌樓、瞻仰大道、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等公共建筑。2007年12月7日下午,民進黨執政的臺灣領導人陳水扁在即將下臺之前,將中正廣場牌坊上的“大中至正”四個大字換成了“自由廣場”,廣場旁的“中正紀念堂”也改成了“臺灣民主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兩蔣雕塑公園所擺設的是來自于全臺各地所拆除的國父、蔣公銅像,這些銅像有大、有小,有大家所熟析的全身、半身像,也有坐姿與騎馬的塑像。每一座像皆具其時代背景,每一座也都具有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桃園火車站前圓環一度矗立著蔣介石銅像,而今它只剩下了孤零零的基座,周圍殘留著尚未被清理的瓦礫,這一幕實在令人唏噓不已。</p> <p class="ql-block">臺灣慈湖雕塑紀念公園是一個以個人銅像為題材的紀念公園,園區內設置安放著160多尊蔣介石銅像。上世紀90年代后期,臺灣執政派推行“去蔣化”,各地矗立的銅像紛紛被拆除,即而銅像面臨著回爐煉銅的命運。</p> <p class="ql-block">慈湖所在的桃園縣將各地拆除的銅像收來,據說有兩千多座,選出其中藝術水準較高者,建成這座雕像公園。</p> <p class="ql-block">放眼望去,雕像或立,或坐,或騎馬,或拄杖,各種姿態;其神情或莊重,或威嚴,或微笑,或安詳。當時,被譏笑為“銅像收容所”,現在,卻成了一處游。</p> <p class="ql-block">臺灣大多數景點都是免費的,這里也不例外。由于時代的發展,各地區的蔣介石雕像只能集中在公園內存放,你會發現每個雕像顏色形態都不同。</p> <p class="ql-block">五、“中臺禪寺”建筑遠望像一位修行之人靜坐于群山之中。惟覺老和尚與名建筑師李祖原居士對于中臺禪寺的建筑內涵融合了中西工法,并且運用『直了成佛』的頓悟法門『因次第盡』的漸修精神。</p> <p class="ql-block">還有古代叢林的風格,將藝術、學術、宗教和文化融為一體,卻不失禪宗的風格,令人為之贊嘆;中臺禪寺除了建筑令人贊賞,硬體設備也相當完善,有禪堂、四天王殿、菩薩殿、三世佛殿、講堂、知客室、大寮、齋堂讓信眾參拜、使用。</p> <p class="ql-block">剛剛將保留十年的,“中臺禪寺”宣傳資料,找出來予以仔細閱讀。</p> <p class="ql-block">向上抬望萬佛殿頂層的天花,一道道沉穩且柔軟的光纖微光,正在三十九公尺遠的上方,暢亮莊嚴地勾勒出佛國氣象。十條放射狀的間接照明,在瓣瓣蓮花之間,向外放光,代表著十法界層層推演,互融互攝而成;而在中央,是一朵層層相疊的清凈蓮花,細心觀察下,便會發現蓮花的中心,是以空心的方法所表現,亦代表了一切表相,終當歸于一真法界,不偏不倚,無實無虛。</p> <p class="ql-block">六、塔型石碑建筑北回歸線標志,位于臺灣省嘉義縣水上鄉,它建于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高約20米,為一塔型石碑建筑。</p> <p class="ql-block">碑頂有3個東西、南北和水平相交叉的圓球,石碑四面浮雕“北回歸線標志”6個大金字,勢、溫兩帶以北回歸線為界,由此以南為熱帶。北回歸線橫過臺灣的澎湖、嘉義、南投、花蓮四縣,臺灣島上東、西各立碑志,東標志碑建在花蓮縣的瑞穗車站,西標志碑就是嘉義這一座。</p> <p class="ql-block">七、邵人是高山族的族群之一,居住于臺灣省南投縣境內的日月潭一帶。有人認為它是曹人的一部分,有人又把它劃為布農人的成員,還有人把它劃為平埔人的一系,但其語言、風俗、習慣獨具特點,因而把它看成獨立的族群。是高山族中人口最少的一族,只有283人。</p> <p class="ql-block">邵族人深受祖靈信仰之影響,敬畏自然,但近百年來受到日據時期日本人以及漢人的移入,使原有的土地以及文化風貌受到了很大的改變。</p> <p class="ql-block">八、日月潭:位于臺灣省南投縣魚池鄉,是臺灣最大的天然湖泊,是臺灣著名的風景區,也是臺灣八景中的絕勝,其天然風姿可與杭州西湖媲美。潭中有一小島名珠仔嶼,亦名珠仔山,海拔745米。</p> <p class="ql-block">日月潭美景如畫,春夏秋冬,晨昏晴雨,景色變幻無窮。尤其是秋天夜晚,湖面輕籠著薄霧,明月倒映湖中,景色更為佳麗動人。每年中秋圓月當空時,高山族的青年男女扛著又長又粗的竹竿,帶著彩球,來到潭邊跳起古老的民間舞蹈。</p> <p class="ql-block">他們重演著征服惡龍的民間故事,把太陽和月亮頂上天,讓日月潭永遠享有日月的光輝。這時候你可能會想到小時候在語文課本上的《日月潭》課文。</p> <p class="ql-block">臺灣阿婆,“茶葉蛋”頂級配方:</p><p class="ql-block">1.雞蛋冷水下鍋煮熟后,敲破備用。2.鍋里加水燒開,加入全部香料和調料,小火煮15分鐘,然后放入雞蛋,小火煮10分鐘關火。3.浸泡三個小時,這一步非常關鍵,這一步做好了,茶葉蛋更加入味,顏色更漂亮。</p> <p class="ql-block">北蕉是芭蕉科植物,是臺灣最重要的香蕉品種。仙人蕉是北蕉中選出的突變體,其蕉株比北蕉高些,葉片要窄些。開花后雄花序的苞片全部脫落。生產周期11個月~12個月,平均果穗重25公斤,良好管理下可達30公斤。</p> <p class="ql-block">臺灣盛產:水稻、甘蔗、香蕉、菠蘿等農產品的決定因素,臺灣菠蘿的年產量約為43萬噸。這個數字雖然看似普通,但卻蘊含著臺灣農民們的辛勤付出和菠蘿產業的蓬勃發展。臺灣的氣候條件十分適宜菠蘿生長,使得臺灣的菠蘿口感鮮美、甜度適中,深受市場喜愛。</p> <p class="ql-block">是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的中南部,大部分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沿海地區屬于熱帶季風氣候。</p> <p class="ql-block">九、臺灣的阿里山,它位于臺灣省嘉義市,海拔2216米,東面靠近臺灣最高峰玉山。由于山區氣候溫和,盛夏時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蔥翠,是全臺灣最理想的避暑勝地,是臺灣省的著名旅游風景區。</p> <p class="ql-block">阿里山共由十八座高山組成,屬于玉山山脈的支脈,隔陳有蘭溪與玉山主峰相望,平均氣溫為攝氏10.6度,夏季平均14.3度,冬季平均氣溫6.4度。相傳以前,有一位鄒人酋長阿巴里曾只身來此打獵,滿載而歸后常帶族人來此,為感念他便以其名為此地命名。</p> <p class="ql-block">真實的阿里山文化歷史就應深入到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里面,在阿里山鄒族的文化園區,就會認識鄒族這個英勇的原住民族。阿里山的日出、云海、晚霞、森林與高山鐵路,合稱阿里山五奇:阿里山鐵路有70多年歷史是世界上僅存的三條高山鐵路之一,途經熱、暖、溫、寒四帶,景致迥異,搭乘火車如置身自然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阿里山區的林相豐富,從亞熱帶的闊葉林到寒帶的針葉林都有。800公尺以下丘陵為熱帶林相,主要由相思樹、構樹構成。樟樹、楓樹、楠樹和殼斗科植為為主的暖帶林林相。1,800~3,000公尺左右的林相為溫帶林,紅檜、臺灣扁柏、臺灣杉、鐵杉及華山松稱為阿里山五木在此大量生長,阿里山的千年檜木群是臺灣最密集的巨木群,檜木還分為紅檜和黃檜,其中黃檜較為稀少。</p> <p class="ql-block">1995年臺灣省政府核定“阿里山森林游樂區計劃”,1999年林務局改隸“名稱改為“阿里山國家森林游樂區”。2001年7月阿里山國家森林游樂區納入阿里山“國家”風景特定區(臺灣第八座)計畫范圍。</p> <p class="ql-block">十、“國立中山大學”位于臺灣省高雄市,是臺當局邁向頂尖大學計劃、臺灣綜合大學系統、臺灣歐盟中心100.亞太管理學院聯合會96……西子灣是臺灣八景之一,所以臺中大曾譽為“臺灣第一觀光學府”,</p> <p class="ql-block">是全臺甚至世界上,唯一校內擁有海水浴場,并可在校內從事沖浪、風帆運動的大學。看到的體育場就是填海造陸建成的。全校被山海環繞,風景獨特。附近還有雄鎮北門、清末打狗英國領事館等舊跡(打狗為高雄舊稱)。</p> <p class="ql-block">十、第一核能發電站(簡稱核一廠)是一座位于臺灣新北市石門區的核能發電站,由臺灣電力公司經營。其為臺灣第一座核電站,乃中國臺灣地區于1970年代推動的十大建設之一。</p> <p class="ql-block">民航局劃定核一廠周邊2海浬為限航區R46(核能第一廠),晝夜連續限航。由于廠址距新北市金山區的中心街區較近,國際上多稱之為金山發電廠。</p> <p class="ql-block">隨著1960年代臺灣的經濟發展,臺灣的電力來源已經由火力取代水力發電,然而臺灣雖然產煤但幾乎不產石油,火力發電的燃料需仰賴進口,而當時的燃料進口來源地的中東地區局勢長期不穩定,為了確保能源的穩定供應以及更大的發電量以支持發展中的臺灣,政府決定興建核能發電站來因應需要。</p> <p class="ql-block">核一廠營運后對臺灣的用電能源供應貢獻,然而隨著臺灣反核民意的升高,核電站的價值與地位也一再受到質疑跟挑戰。加上美國三哩島、蘇聯切爾諾貝利及日本福島相繼發生意外事故后,核電站的安全問題更是備受關注。</p> <p class="ql-block">十一、鄧麗君·(1953-1995)河北省大名縣人,出生于臺灣云林縣褒忠鄉田洋村。在很多人心目中鄧麗君是中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女歌手,她將永遠擁有這一地位。她的魅力就蘊含在那甜美的嗓音和極富感染力的演唱中。</p> <p class="ql-block">“鄧麗君紀念館”位于臺灣屏東縣,里面擺放從法國運回的鄧麗君生前,代步的奔馳車,有簡報室,專門播放鄧麗君出生、成長、歌唱演藝事業發展過程,呈現鄧麗君的精彩一生。</p> <p class="ql-block">展出鄧家客廳、餐廳、鄧麗君演出服裝、表演用飾品與喜愛的收藏,擺設仿照鄧麗君故居擺設,包括鄧麗君旅居香港,使用過的公主床等,令參觀者猶如置身鄧麗君家中。</p> <p class="ql-block">在華語樂壇的璀璨星河中,鄧麗君宛如一顆永恒閃耀的巨星,她的歌聲跨越了時空的界限,至今仍在人們的耳畔回響。然而,在她光芒萬丈的音樂生涯背后,有著一段段充滿溫情與故事的人生經歷,其中與父親鄧樞的點點滴滴,更是為她的傳奇人生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據鄧麗君的大哥鄧長安介紹,鄧麗君紀念文物館的陳設,與她生前的居所一模一樣。紀念館自去年8月試辦,前往參觀的大陸旅游團絡繹不絕,每天約接待20團近600人,不少粉絲都將紀念館列為臺灣游的必到之處。觀光局加強周邊環境改善,創造不同氛圍,并將紀念館列入觀光行程路線,讓更多人有機會可以一睹一代巨星的精彩歲月。</p> <p class="ql-block">據鄧麗君的大哥鄧長安介紹,鄧麗君紀念文物館的陳設,與她生前的居所一模一樣。不少粉絲都將紀念館列為臺灣游的必到之處。鄧麗君文物紀念館,現已閉館。</p> <p class="ql-block">十二、珊瑚博物館地處北半球亞熱帶的臺灣,由于四面環海,因此擁有許多美麗的海岸景觀,除了東海岸壯闊的巖岸、西海岸平緩的沙岸以外,更擁有美麗、珍貴的珊瑚。</p> <p class="ql-block">寶島臺灣的珊瑚,大多分布在本島的東北部-蘇澳、東部海岸的三仙臺、南部的恒春半島等地,以及臺東的綠島、蘭嶼與澎湖這些離島。</p> <p class="ql-block">臺灣的珊瑚寶石,是上天賜給臺灣最珍貴、美麗的禮物,由于品質相當的良好,所以將近有百分之九十九都外銷至國外,并被冠上有“珊瑚王國”的美稱,然而國人對這個有國寶級稱號的珊瑚,卻無深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南戲,是中國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紀的200年間,在中國南方地區最早興起的漢族戲曲劇種。南戲是以賓白和曲牌聯套相結合、以歌舞故事為主體的早期戲劇表現形式。南戲產生后,很快向南北流布,衍變為海鹽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陽腔四大聲腔,影響直達元明清。2</p> <p class="ql-block">十三、1949年,國民黨政府帶著百萬軍民遷往臺灣。蔣介石提及撤退到臺灣的國民黨軍隊有三種不同數字,分別為:五十萬人、八十萬人與一百萬人,后來又號稱國民黨軍在臺灣有六十萬大軍。從1949年底起,隨國民黨來臺的士兵差不多60萬左右。當臺灣實施義務兵役制后,這60萬人逐步被年輕的新兵取代,只好退伍。</p> <p class="ql-block">可他們在臺灣沒有親人,也身無長技。有的人頭腦靈活,通過做生意賺了一筆大財,而更多數人則是渾渾噩噩。60萬老兵的消亡,似乎成為一個無人問津的事情了……1949年前后,國民黨軍在大陸戰場已經連連敗退。1949年底,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從西南地區倉皇乘坐飛機撤退至臺灣。在此之前,號稱“百萬大軍”或“五十萬軍隊”受到國民黨政府與蔣介石本人的蠱惑,以“半自愿,半強迫”的形式從大陸前往人生地不熟的臺灣。</p> <p class="ql-block">初到臺灣,由于大陸戰場仍進行著小規模的交火,蔣介石也在美國人的支持下擺出即將“反攻大陸”的姿態,所以這60萬大軍受到一定重用。50年代后,雖然蔣介石無論如何也不想承認,但他“反攻大陸”的夢想已經徹底化為泡影。</p> <p class="ql-block">對大多數“榮民”而言,他們根本聽不懂閩南話,臺灣當地的風俗民情迥異于他們的認知范圍。加上臺灣社會長期受到“二二八事變”的影響,本地人私底下以“老芋仔”泛指所有的大陸籍退伍兵……可見,這些來自大陸的退伍老兵進入臺灣社會后,他們是如何的彷徨無助與孤立無援。</p> <p class="ql-block">為了完成“新老交替”,也或是出于別的目的,他開始批準老兵退伍,首批共近兩萬名服役十年以上的士兵在命令下退役,成了“榮民”?!皹s民”,即“榮譽國民”的簡稱,從這一刻開始,“榮民”成為這60萬有血有肉之人的一個代稱……</p> <p class="ql-block">除少部分之外,退伍的“榮民”十之八九是單身漢。在大陸時,因常年戰亂,根本沒受過系統教育,大多數人目不識丁,念過幾年私塾的已經算是佼佼者。而來到臺灣后,因為舉目無親,脫下兩尺半軍裝的他們身無長物,只領了一頂蚊帳,包袱里塞了幾套換洗衣服,一張單程火車票,和幾百元新臺幣的“退伍金”便離開了軍營。</p> <p class="ql-block">更為殘酷的是,這些追隨蔣介石到臺灣的第一代國民黨軍受限“軍人禁婚”規定,許多人終生未婚。有的人好不容易臨老找到終身伴侶,娶妻時已是花甲之年,漫說開枝散葉,就連一生積蓄也極容易打了水漂。為了替60萬“榮民”找個去處,1953年11月,蔣介石授意“行政院”成立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為他們安置生活。</p> <p class="ql-block">蔣經國的想法很簡單,大多數退伍兵能吃苦耐勞,且掌握一定農耕技術,倒不如學以致用讓他們付出勞動。從1954年起,在蔣經國的安排下,“榮民”們前往位于嘉義、屏東、花蓮、彰化等臺灣各地的6所農場中植樹、種田,后來又前往偏遠的山區林地中去開荒。植樹、種田、開荒的工作雖然艱苦,但至少讓退伍老兵獲得容身之機。不過,與其父蔣介石一樣,蔣經國也是善于投機取巧之輩,他怎么可能會誠心誠意幫助這些老兵安頓生活?</p> <p class="ql-block">1956年4月,蔣經國正式接替嚴家淦擔任退輔會主任。一上任,他就計劃打通橫貫臺灣中部、海拔三千多米的合歡山區,修筑一條連通臺灣東西兩岸的公路。為此,他說服美國人給提供了4200萬美元的資助,并通過退輔會組織老兵們做勞力,這項浩浩蕩蕩的大工程由此動工。伴隨著“金門炮戰”的余威,數以萬計的“榮民”投入到公路的建設。</p> <p class="ql-block">這些在烽火連天的歲月里僥幸活下來的人們,又開始奮斗在崇山峻嶺間,工程的艱難超出他們的想象。不僅如此,惡劣的環境和天氣也給他們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公路修建期間,有212名老兵最終獻出了自己的生命……1960年5月,中橫公路建成通車。這條公路在后來的開發臺灣東部資源、架設電力網等諸多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臺灣經濟起飛奠定了基礎。</p> <p class="ql-block">圍期八天的臺灣旅行在回憶中,“一定要解放臺灣”是中國共產黨黨史上的80句口號之一,第一次口號提出是1949年3月15日新華社發表題為《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的社論。三大戰役后,國民黨已經計劃將臺灣作為退出中國大陸的最后落腳點。中國共產黨為解放全中國,徹底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作出了解放臺灣的戰略部署。今天3月23日,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重申: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這一事實將被歷史銘記。</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4日 早晨5:19完成!</p><p class="ql-block">感謝老鄰居滕大哥,將十年前(2015年3月),到臺灣的57張照片予以保存,真是滿滿的回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水县| 甘洛县| 泸水县| 无为县| 临澧县| 澎湖县| 库伦旗| 蕉岭县| 星座| 绩溪县| 图们市| 杨浦区| 建阳市| 博野县| 永新县| 洛浦县| 肥西县| 剑河县| 邢台市| 徐州市| 石狮市| 郴州市| 孝感市| 九寨沟县| 渝北区| 沙湾县| 旅游| 长治县| 永吉县| 长丰县| 济宁市| 南雄市| 巴南区| 新乡县| 永兴县| 泰兴市| 东丰县| 论坛| 富民县| 越西县| 孟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