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下九步行街</p><p class="ql-block">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南部,東起上九路,西至第十甫路,橫貫寶華路、文昌路,全長1237米,面積11726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建筑風格</p><p class="ql-block"> 以嶺南騎樓建筑為主,一般為三四層,底層架空,可供行人遮陽擋雨、行走購物,形成獨特的“騎樓商業街”景觀,建筑風格多樣,融合了中西方建筑元素。</p> <p class="ql-block">歷史淵源</p><p class="ql-block"> 上下九步行街歷史悠久,早在6世紀20年代就成為商業聚集區,宋代形成西關最早商業聚落,清時成為廣州貿易中心之一,1995年正式開通成為“中國第一條首先開通的商業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 民俗文化濃郁:街邊時常有民間藝人進行演奏廣東音樂、制作糖畫、面人等表演,增添了濃厚的市井氣息和文化氛圍。</p><p class="ql-block"> 粵劇文化傳承:粵劇于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一些劇院或特定場地會有粵劇演出,游客可感受地道嶺南文化韻味。</p> <p class="ql-block">傳說</p><p class="ql-block">1.達摩登岸傳教與“西來初地”:據史料記載,早在6世紀20年代,上下九步行街這一帶就成了商業聚集區。印度高僧達摩在此登岸傳教,這里便得名“西來初地”,這是上下九步行街歷史文化的重要起源之一。達摩的到來對廣州的宗教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也為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和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2. 文瀾書院的歷史:清嘉慶十五年(1810 年),十三行潘、伍、盧、葉等幾大巨賈捐出下九甫十幾間大屋,建立了文瀾書院。雖然名為書院,但它不講學、不授課,而是成為了廣州商界代表議事的場所,有著“廣州商界靈魂”之稱,印證了昔日十三行的富商對這一區域商業發展的推動和影響力。</p> <p class="ql-block">3. 十三行與上下九的商業傳承:明清時期,十三行是廣州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商業繁榮。民國26年(1937 年),十三行由于附近民居失火遭到連累而被焚毀,隨后商業逐步變更位置轉向了上下九路,使得上下九的商業得以進一步發展和繁榮,成為廣州重要的貿易中心。</p> <p class="ql-block">4. 懷遠驛的興衰:懷遠驛的傳奇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當時是供外商居住的驛館。明代,廣州是外商進入中國的主要通道,懷遠驛設在今荔灣區十八甫路一帶,兼具開展貢舶貿易的職能,規模之大、存續之久、接納外國使節之多、產生影響之廣均居當時福建、浙江、廣東三省設立的來遠驛、安遠驛和懷遠驛三館之首。后來隨著江岸線南移等原因,懷遠驛的地位逐漸被與其僅百余米之距的十三行夷館取代。</p> <p class="ql-block">美食文化</p><p class="ql-block"> 傳統粵菜匯聚:可以品嘗到正宗的廣式早茶,如蝦餃、燒賣、叉燒包等點心,還有雙皮奶、姜撞奶、牛雜等特色小吃。</p><p class="ql-block"> 各地美食薈萃:除了本地美食,還有潮汕、印度、重慶、澳門等全國各地的美食,滿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p> <p class="ql-block">商業氛圍</p><p class="ql-block"> 店鋪類型豐富:主街有老字號、國潮風尚店等,輔街則以特產、美食、文化市集等為主,涵蓋服裝、金飾、手工藝品等各類店鋪。</p><p class="ql-block"> 老字號云集:有陶陶居、蓮香樓等百年茶樓,還有皇上皇、廣州酒家等知名品牌,承載著廣州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傳承。</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奎屯市|
朝阳区|
砀山县|
抚宁县|
光山县|
博客|
临澧县|
封丘县|
渝中区|
闸北区|
栖霞市|
汨罗市|
永胜县|
宝兴县|
兴文县|
和平县|
吉首市|
山东省|
万载县|
巢湖市|
彰化县|
南木林县|
吉木乃县|
轮台县|
静宁县|
仁寿县|
邵阳县|
安泽县|
临潭县|
年辖:市辖区|
定南县|
鞍山市|
永福县|
清徐县|
贵南县|
南昌县|
安泽县|
通城县|
逊克县|
富宁县|
常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