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D3天,2025年2月24日,云龍~騰沖。早餐后7點半出發沿云龍天池旅游線至云龍太極觀景臺俯瞰《太極圖》。</p> <p class="ql-block">云龍太極圖屬于世界奇觀。</p> <p class="ql-block">從群山之中奔流而來的泚江,流經云南省大理州云龍縣城北北面時,在莊坪壩子和蓮井坪壩子之間繞出了一個"S”形的大灣子,從大高處望去,山水之間,儼然一副天然雕琢的《太極圖》。</p> <p class="ql-block">此時太陽也冉冉升起,整個大地一片金黃色。</p> <p class="ql-block">午餐吃到了白族的特色美食"烤乳扇"。</p> <p class="ql-block">途經雄偉壯闊的,中國第二長的大橋《龍江大橋》。</p> <p class="ql-block">龍江大橋的主纜繩。</p> <p class="ql-block">下午來到騰沖《熱海公園》,這里有云南"十八怪”之一的"雞蛋拴著賣“,5元買4個生雞蛋可拿到山上的溫泉中煮熟。</p> <p class="ql-block">《熱海公園》面積約九平方公里,有汽泉,溫泉群80余處,其中10個溫泉群的水溫達到90度以上。</p> <p class="ql-block">公園內四周是瘋狂生長的熱帶植被,遠處是層巒疊嶂的群山,蒸汽裊裊升起。</p> <p class="ql-block">熱氣將這里籠罩在一片白霧之中,到處都可看到熱泉在呼呼噴涌,水蒸氣通過山坡上的噴氣孔,冒氣孔噴發出熱氣來到地面,使整座山脈變成了一個熱情洋溢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珍珠泉一平靜的水面上無數個細小的泉水像珍珠一樣沸騰著。</p> <p class="ql-block">姐妹泉一兩個相鄰的泉水。</p> <p class="ql-block">蛤蟆泉一巖石造型酷似蛤蟆。走到蛤蟆泉的噴泉口,山泉水和地熱噴泉匯集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當地老鄉將用泉水煮熟的雞蛋,山藥,各種豆類向游客們兜售。</p> <p class="ql-block">爬到了山頂,看到的便是著名的景點《大滾鍋》,大滾鍋形同八卦,就像一口煮沸的大鍋,水溫達97度,直徑達6米,深約1.5米。沸水翻滾,蒸汽沖天,周圍的硫磺味兒很濃,墻壁上有李根濃題的"熱海大滾鍋"五個大字。大滾鍋的泉水是藍色的跟海水似的,充滿了夢幻的色彩,一眼就能看到池底結起的乳白色泉華,純色的白和澄澈的藍構成了童話般的顏色。泉水中含有硫化物,重碳酸鹽,硅酸鹽,鉀,鎂,鈉等微量元素。</p> <p class="ql-block">今天晚餐自理,回到酒店稍微休息后到市里轉了轉,發現騰沖是個小巧而精致的縣城,街道縱橫交錯,舊宅與新樓交相呼應。后到導游推薦的這家餐廳吃騰沖的美食"銅瓢牛肉火鍋"。騰沖除了銅瓢牛肉外還有一個美食叫“大救駕",據說當年落難的明朝小皇帝曾吃過,說白了就是肉片炒餌塊。</p> <p class="ql-block">"銅瓢牛肉火鍋“沒有什么新意,除銅瓢造型有點奇特外,與北方的涮火鍋大同小異,鍋里有一斤左右煮熟的牛肉塊,牛肚絲,筋頭巴腦,吃完這些再涮些青萊,土豆,藕片,南瓜條,餌絲等,調料除艽菜花外,芝麻醬,腐乳,蒜泥,各種辣椒醬,油均有。整套下來花了120多塊,感覺性價比不高。</p> <p class="ql-block">D4天,2025年2月25日,騰沖。早餐后驅車到《和順古鎮》,和順是云南最早的跨國貿易的誕生地,是西南絲綢古道上一座深受中原文化影響的百年古村,因境內有一條小河繞村而過,取名”河順",后更名《和順》。古鎮風格獨特且多樣,融合了中原漢文化,西洋文化,南邵文化以及邊地文化的精髓。一半是富含深厚文化底蘊的古建筑,一半是鄉野稻田,四面環山,自然風光優美,民風淳樸。走在崎嶇的黑色火山石鋪的路上,復古而老舊的木質結構的房屋無處不在,它們訴說著這個幾百年小鎮的偏安一隅和寧靜。古鎮里面仍住著許多原住民,比起麗江的商業化和大理古城的喧囂,算是難得的清靜。</p> <p class="ql-block">《牌坊》是古代為表彰功勛,科第,德政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筑物,和順歷史上有九座牌坊,建于清末民國初,毀于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2002年之后陸續得到恢復,牌坊分為百歲坊,文化坊,節孝坊三類。雙虹橋老橋頭的"文治光昌"坊為文化坊,歡虹橋新橋頭的"冰清玉潔"坊為節孝坊。</p> <p class="ql-block">據說當年修橋剩下的銀子埋在此碑下,用做以后修繕用。估計現在早沒了。</p> <p class="ql-block">《雙虹橋》老橋始建于明代嘉靖初年,為橋頭老爺寸玉率鄉民修建。清光緒十年(1884年)重修。雙虹橋新橋建于1921年,兩橋形同雙虹臥波,故名。</p> <p class="ql-block">過了雙龍橋所見到的第一棟建筑便是《和順圖書館》圖書館建于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館舍為中國傳統的樓房建筑,背靠依山建房的密集村落,門迎寬闊富饒的和順壩子,兩條小溪從門前穿過,大門居高臨下,上懸黑底金字大匾。圖書館的前身是清末和順同盟會員寸馥清組織的"咸心社"和1924年成立的"閱書報社”,后經海外華僑和鄉人捐資贈書,于1928年擴建為圖書館,1938年新館舍落成。</p> <p class="ql-block">這座仿古二層樓是圖書館的藏書閣,名為"藏珍樓",不對外開放。共藏書13萬多冊,古籍修本一萬多冊。含全套的《大藏經》《升庵全集》數百冊《武英殿叢書》近千冊《四部全書》。內有胡適,熊慶來,李石曾等諸多文化大家的題詞。</p> <p class="ql-block">《文昌宮》始建于明代,復建于清代道光年間,是和順文化的搖籃。曾是1940年由華僑捐資創辦的益群中學舊址,由大殿,后殿,魁星閣,朱衣閣,過廳,兩廂,大門及最前面的大月臺組成,左右閣下鑲嵌的《和順兩朝科甲題名碑》記錄了和順歷史上取得功名者809人,其中舉人8人。殿閣雄偉,雕梁畫棟,石欄回環,氣勢軒昂。</p> <p class="ql-block">從圖書館出來右轉就進入了《和順小巷》和順小巷沿河而建,由近萬平方米的古建筑組成,徜徉其中,仿佛置身于歷史長河之中,陽光透過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讓人恍若置身于另一個世界。小巷容納了馬幫館,滇商館,走夷方館,古法造紙館,總兵府等場館,是騰越文化,和順文化的縮影。集文化藝術,文創集市,文化體驗,美食休閑為一體,在這里,不僅能感受到自然風光,人文薈萃,更能體驗文化的傳承,人間煙火氣,享受愜意生活方式和當地特色地道美食。</p> <p class="ql-block">全國最小造紙廠,一人,一屋,一臺造紙機。</p> <p class="ql-block">《總兵府》官拜從一品的騰越鎮總兵張松林百年老宅。如今己改造成酒店。</p> <p class="ql-block">《洗衣亭》是和順古鎮的特有建筑,外出經商的人們,為了使家鄉的女人洗衣時不受烈日的烤曬,出資蓋了九座洗衣亭。</p> <p class="ql-block">《劉氏宗祠》建于清咸豐五年(1855年)為和順八大宗祠之一。宗祠兩側園中植以梅蘭竹菊,環境清幽,宗祠內匾聯,題詞比比皆是,彌漫著濃濃的文化氣息。這里展示和順宗祠文化"和"與"活"的特點。</p> <p class="ql-block"> 《李氏宗祠》建于1920年,占地3300平方米,規模宏大,所處地勢高峻,視野寬闊,環境清幽,內有民國元老譚延闿,李根元題寫的楹聯闿。和順李氏家族上曾產生了曾任云南省都督蔡鍔秘書長的李白垓,哲學家艾思奇(李生萱)等一批文化名人。</p> <p class="ql-block">《元龍閣》元龍閣始建于明代,清朝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重建,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道觀。元龍閣前面為碧波蕩漾,水體澄澈的龍潭,背后是名木古樹參天的黑龍山。由山門,龍王殿,三官殿,魁星閣,觀音殿組成,構思奇巧,結構緊湊,背靠青山,面臨綠水,宛若人間仙境。閣內許多名家名聯,愈加增添了元龍閣的高古氣氛。</p> <p class="ql-block">《龍潭》不大,但景色優美,青山環繞著幽深的潭水,兩岸古樹巍然屹立,翠竹挺拔。</p> <p class="ql-block">老人家在售賣當地的特色糕點一松花糕。</p> <p class="ql-block">《艾思奇紀念》艾思奇(1910年至1966年)原名李生萱,是黨在理論戰線上的忠誠戰士,哲學名家。在中國共產黨開創的革命事業中,艾思奇傾盡畢生心血,致力于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做出了杰出貢獻。1980年艾思奇親屬將房屋捐贈給騰沖縣人民政府,后經修繕,1984年正式對外開放。艾思奇紀念館為串樓同欄中西合璧建筑,環境清幽典雅。館內以文物,圖片,文字展示艾思奇的生平事跡。</p> <p class="ql-block">《寸氏宗祠》是寸氏家族祭奠祖先的場所,是和順八大宗祠中修建最早的一家標志性建筑之一。祠堂由正殿,香樓,花園,課堂,大廳等建筑組成,始建于明代,清代又進行擴建。不同于其他宗祠的飛檐斗拱,寸世宗祠的整體建筑為東南亞風格,處處標新立異,洋氣十足。</p> <p class="ql-block">宗祠中懸掛的匾額楹聯極為豐富,其中最為珍貴的是明朝儒將鄧子龍為緬懷"橋頭老爺"寸玉提書的"白發昭儀"匾額。</p> <p class="ql-block">宗祠走廊的地面全由玉石鋪就,可見寸氐家族的財大氣粗。</p> <p class="ql-block">《彎樓子民居博物館》"彎樓子”因樓房沿巷道的曲線修砌,被和順人形象地稱為"彎樓子"。"彎樓子"不僅是一座民居,也是著名商號"永茂和"的李氏家族代稱,"彎樓子"民居為三進三房一照壁的庭院組合式建筑群,現被批為"民居博物館","永茂和"商號是經商致富的代表,在騰沖商界中有,"東董西董彎樓子"之稱譽,清道光年間商號主人到緬甸經商謀生,逐漸發展成為跨國商號,總號設在緬甸曼德勒,國內上海,拉薩,昆明,下關,寶山,騰沖等地設有分號,商號歷經五代人人,有100多年的輝煌歷史。</p> <p class="ql-block">鎮子外的油菜花正在綻放,游客們紛紛與其合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坻区|
碌曲县|
丹江口市|
文安县|
定兴县|
陇西县|
鄂尔多斯市|
澜沧|
桦川县|
武隆县|
临潭县|
皋兰县|
开封县|
饶河县|
商南县|
封开县|
静安区|
靖远县|
郧西县|
临清市|
湖州市|
壤塘县|
绍兴市|
淳化县|
虞城县|
利川市|
洛南县|
象山县|
万载县|
辉县市|
肇州县|
兴文县|
广昌县|
杂多县|
萨迦县|
翁源县|
清水河县|
焉耆|
雅江县|
土默特右旗|
吴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