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溫州之旅 泰順風情

清風秋月

<p class="ql-block">溫州泰順縣,明景泰三年(1452年),景泰帝以“國泰民安,人心效順”之意賜名泰順。縣內有各類橋梁970多座,唐、宋、明、清四代的古廊橋33座,其中15座古廊橋和“仕水碇步”被列為國家級文保單位,被列入國家和省市非遺名錄116項。</p><p class="ql-block">泰順廊橋建造工藝獨特,橋梁造型精巧。類型有木拱廊橋、八字撐木拱廊橋、木伸臂梁廊橋、木平梁廊橋、石拱木廊橋等。</p> <p class="ql-block">北澗廊橋疊梁式木拱廊橋,位于泗溪鎮下橋村。因橋跨北而上,故名曰“北澗橋”。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慶八年(1803)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全國重點文物。橋長51.87米,寬5.39米,凈跨29米,橋屋20間,橋柱84根,橋面地板全由一寸厚木板兩層加固。橋的東首當地人稱“橋頭”,地勢較高,有石階16級;西首稱“橋尾”,地勢較低,石階26步。橫跨北溪之上的北澗橋整體結構合理,氣勢如虹,橋屋灰瓦紅身,飛檐走獸,橋旁古樹掩映,橋下二水交匯。青山、碧水、虹橋、古樹,相互輝映,構成一幅迷人的風景畫。</p> <p class="ql-block">穿過長長的卵石路,來到了北澗橋邊。矗立在橋頭的兩棵參天古樹掩映著廊橋和民宅,廊橋屋檐上的脊獸和民宅山花上的懸魚在枝葉的搖曳中,若隱若現。一條小徑從卵石路旁分道而下,借碇步橋延伸到溪的對岸。在寬闊的溪灘上觀賞青瓦紅身的北澗橋,仿佛身處古意盎然的宋畫之中,便能體會到人在畫中游的美妙了!</p> <p class="ql-block">碇步橋?,又稱汀步橋或矴步橋,是一種古老的橋梁形式,主要建于水流平緩的山溪之上,方便行人渡河。碇步橋由一系列石礅組成,石礅上大下尖,相隔幾步設置一塊子碇,以便行人避讓。這種橋梁形式既經濟實惠又便于維修,通常附建在攔水坡上,堅固耐用?。</p> <p class="ql-block">上北澗橋,首先得穿越一段大小不一的石塊鋪就的石階路,此路處于大榕樹與民居的夾縫中,路邊是當地居民的地攤。</p> <p class="ql-block">行至坡頂有一用大顆鵝卵石鋪就的平臺,繼續前行便是下坡石階,與剛才上來的路形成對應八字形,平臺直角左拐,步上16級石條臺階進入橋身。</p> <p class="ql-block">橋屋。</p> <p class="ql-block">國家文物局楊道明教授稱北澗橋是中國橋梁史中的‘“雙碧”,并親手題了“古建文物,民族精粹”八個大字,制成雙匾,高懸橋之兩首。</p> <p class="ql-block">行至橋尾便可見到三尊醒目的石雕像聳立在平地上,他們分別是北澗橋始建首事僧明燈、陳國隆和林嘉會。</p> <p class="ql-block">橋尾。</p> <p class="ql-block">橋尾南面有兩間二層小木屋,分別掛著泰順直播間和情愛廊橋兩塊匾額。沿著木屋門前的小路一直往下走便來到溪水邊。</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角度拍北澗橋更美。</p> <p class="ql-block">離開北澗橋漫步小鎮。小鎮雖小,但也是滿滿的藝術感。一幅玫瑰花墻,是游客拍照的最佳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沿途看到一座二層六角涼亭,很有年代感,因為趕時間沒法近距離實地觀賞。</p> <p class="ql-block">溪東廊橋與北澗橋相距約兩百米,兩者被當地人稱為姐妹橋,始建于明隆慶四年(1570年),清乾隆十年(1745年)、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虹氣臨虛,影搖波月”,此橋由粗木架成八字形伸臂木拱,形態優美,橫跨東溪之上,亦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正在維修。溪東橋的倡建者為林正緒,林正緒生平端方正直,好行義舉,而此橋的修建者是修北澗橋工匠的徒弟,故而有人也將這兩橋稱為“師徒橋”。</p> <p class="ql-block">仕水碇步,位于泰順縣仕陽鎮溪東村,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建成,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水損后重修。</p> <p class="ql-block">仕水碇步全長133米,寬1.9米,計223齒,一字形凌波延伸,蔚為壯觀。碇步石齒平整,每齒分高低兩層,其高層可供肩挑者或漲水季節踏用。高碇步石用白色花崗巖,低碇步石用青石,兩種不同的石質色彩,構成了碇步優美的外觀,雙色石材的使用便于夜間辨認行走。仕水碇步是泰順縣保存的眾多碇步中的杰出代表,其設計與建造較為科學,有較典型的地域特征及較高的科學、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走在石橋上,腳踩石塊,耳邊是風聲鳥鳴,眼前是江南的水墨畫。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像不像在鋼琴鍵盤上彈奏?所以仕水碇步又有一個特別浪漫的名字,叫“琴橋”。 </p><p class="ql-block">不過,這橋可不僅僅是個浪漫擺設,它承載著泰順當地人的生活,每天都有村民走過橋上下地干活,甚至挑水賣菜。你以為這就是高潮了? 不,真正的亮點是泰順人把舞龍搬到了這座橋上,搞出了“碇步龍”這么個非遺傳統節目。 </p> <p class="ql-block">碇步龍。</p><p class="ql-block">仕水碇步不是一座簡單的橋,它是泰順人生活的一部分,是江南文化的縮影,更是一座承載著歷史和現代交融的橋梁。它見證了歲月的變遷,也見證了人們的喜怒哀樂。</p><p class="ql-block">圖片來自網絡,感恩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碇步橋西面是一大片鵝卵石灘,再遠處是一片蘆葦蕩。看上去十分壯觀,亦十分滄涼。</p> <p class="ql-block">非遺長廊</p><p class="ql-block">位于碇步橋北岸約數十米處。泰順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人文歷史,飛云江上游流域新石器時代的文明和唐宋農耕文化的濃墨重彩依舊散發著馨香,飄蕩在村頭巷尾,甚至氤氳于人們不經的言行舉止中。時至今日,生活的變遷、歷史嬗變使得這些甌越遺風一一原本完整有序的區域文化變得零碎而模糊,或有形可辨,殘痕依稀;或無形可考,世代手口相傳,成為一種泰順的地方記憶。</p> <p class="ql-block">長廊有800米長,數十幅壁畫。泰順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眾多,其中木拱橋營造技藝、藥發木偶戲、泰順提線木偶戲等六個項日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泰順縣先后被確定為中國民間藝術(木偶戲)之鄉,浙江省傳統戲劇特色縣,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戲)傳承基地,浙江省傳統節日(元宵節百家宴)保護基地,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舍族文化)生態保護區試點縣。其中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保護傳承人類的燦爛文化遺產而修建該長廊,用壁畫的形式展示泰順非遺風采,留住鄉愁,留住記憶。</p> <p class="ql-block">碇步龍起源于泰順縣仕陽鎮朝陽村,因在碇步上表演而得名。據仕陽鎮朝陽村林氏族譜記載:清嘉慶三年1798年),林氏裔孫為慶祝朝陽日林氏宗祠落成首創了碇步龍,以慶大典,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谷豐盈,至今有二百一十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仕水碇步分高低兩階,緊緊相連。舞龍隊就是在這長長的碇步上舞動,并特別設計了十來套動作,如“塔龍珠、龍戲珠、龍舔珠、龍鳴珠等,其中“蹲馬龍”最為精彩,舞者需要有非凡的體力和熟練的技巧,據老藝人說各套動作都來自于生活。</p> <p class="ql-block">木拱橋。</p> <p class="ql-block">提線木偶。</p> <p class="ql-block">第九樓。</p> <p class="ql-block">百家宴。</p> <p class="ql-block">婚嫁。</p> <p class="ql-block">龍門獅子鐙。</p> <p class="ql-block">非遺長廊有好幾個這里的出口通向村莊,因時間緊迫,沒有時間上去看一看上面的情況如何。</p> <p class="ql-block">離開時匆匆回眸,再看一眼仕水碇步橋,它依然像來時那樣靜靜的躺在河床上,淡定從容,寵辱不驚!不遠處的非遺長廊像一排窗口,以開放的姿態向世人展示這一方水土悠長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泰順三條橋,位于洲嶺鄉和垟溪鄉交界溪上。由原先三條巨木跨河為橋而得名,建于宋紹興七年(1137年)九月十三日,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為疊梁式木拱廊橋。長26.63米,寬4米,離水面高10米,建橋屋11間,明間五架柱梁,柱頭有蝶形蓮花瓣頭拱座。該橋起源較早,據泰順《分疆錄》記載,道光年間修建時曾發現唐朝貞觀舊瓦,是泰順縣文獻記載歷史最早的橋梁。該橋精巧秀麗,歷史悠久,被編入《中國古代科技成就》,作為百種愛國主義教育叢書宣傳,顯示了泰順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古代橋梁建造的輝煌成就。</p><p class="ql-block">1982年列為泰順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后列入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2006年作為泰順廊橋的15座單體之一,成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和媽媽一起欣賞古橋。</p> <p class="ql-block">在深深的峽谷里,遠離塵囂,獨自承受孤單和寂寞。估計,今天我們是唯一的訪客。</p> <p class="ql-block">未滿4歲的小朋友執意要到橋底下看看,拱橋是怎么固定的。</p> <p class="ql-block">知道答案滿足心愿的小朋友在回程路上歡聲笑語,開心快樂,健步如飛。</p> <p class="ql-block">快樂行走在雜草叢生、崎嶇不平的山路。</p> <p class="ql-block">傍晚到達泰順土樓群。</p> <p class="ql-block">下交垟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嘉慶年間,曾氏家族從福建遷徙至此,留下了獨特的客家土樓風格古民居?。這些土樓不僅是當地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承載著曾氏家族的遷徙歷史和文化記憶?!</p><p class="ql-block">交垟土樓位于溫州市泰順縣,始建于1858年,由曾氏家族為抵御匪患而建,融合福建土樓形制,成為重要防御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家在等候木偶戲開演。</p> <p class="ql-block">到處是年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已經搭好臺準備唱戲的節奏。</p> <p class="ql-block">這里似乎已經成為商業一條街。</p> <p class="ql-block">喜慶的燈籠,輝煌的燈火。</p> <p class="ql-block">錯落有致的土樓與家門口的菜園,組合成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p> <p class="ql-block">《問李白》是一家酒家,這名字起的真好。走過路過的游客都會好奇的進入“問李白”,管他吃不吃喝不喝,首先賺到人氣。聰明的的老板。</p> <p class="ql-block">倉樓是一座典型的客家方形土樓,是曾氏家族于清晚期所建,具有顯著的防御功能。土樓用條石砌基,黃土夯筑,內部為木構建筑兩層,平面呈“口”字形布置,設有天井、窗洞及了望孔等?。土樓占地約625平方米,平時用作倉庫,存放谷物和農具,一旦有入侵者,村民會集中到土樓中藏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土樓外圍設有壕溝,起到防御作用。土樓內部結構簡單,二層每間用壁板隔斷,向天井一側周圍用欄桿,向外一側有窗洞及了望孔?。此外,土樓前種有荷花,四面有溝渠。</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為什么有這么個洞呢?</p><p class="ql-block">交垟土樓群位于隱于世的地方,四周環境優美,山環水繞,古木蒼天,景致幽雅。這里的古民居融合了浙閩兩地的建筑特色,處處散發著自然恬淡的氣息。交垟土樓不僅是曾氏家族的聚居之地,更是國寶級文保單位,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p> <p class="ql-block">泰順藝術館酒店</p><p class="ql-block">藝術館酒店是一個隱于世的山水間的璀璨明珠。酒店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會長傾心打造,以書法藝術為靈魂,開啟獨特的文化之旅。</p><p class="ql-block">酒店環境優美,被公園和湖景環繞,山水氣息濃厚,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呼吸都變得順暢。這里是我們今天晚上的家。</p> <p class="ql-block">酒店充滿藝術氣息,特別適合打卡拍照和放松心情。一進大堂,入口設計非常特別,仿佛進入了一個藝術世界。</p> <p class="ql-block">  這里收藏了上百位狂草藝術家的作品,大廳隨便一拍都是大片,特別適合喜歡書法和拍照的朋友們。展廳設計感十足,尤其是旋轉樓梯,燈光效果超贊,隨手一拍就是大片。</p> <p class="ql-block">旋轉樓梯。</p> <p class="ql-block">泰順文祥湖藝術民宿,書法愛好者的天堂,酒店房間和走廊都充滿了書法藝術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仙居橋</p><p class="ql-block">位于仙稔鄉仙居村水尾,系貫木拱廊橋,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弘治四年(1491)、嘉靖四十二年(1563)重建,現橋為康熙十二年(1673)重建。</p> <p class="ql-block">這座優美的古廊橋有橋屋18間,80柱, 單檐,長42.83米,寬5.30米,離水面高12.6米,凈跨34.50米,是泰順跨徑最大的古代木拱廊橋。</p> <p class="ql-block">仙居廊橋是電視劇《溫州一家人》里阿雨去意大利的時候周萬順一家人送阿雨上車的拍攝地。</p> <p class="ql-block">古橋連著狀元嶺古道,古道之所以名為狀元嶺,是因為宋代溫州首位狀元徐奭曾經多次往返于此。此道是泰順縣第一條古官道。</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要感受一下古代狀元走過的崎嶇不平之路。</p> <p class="ql-block">梅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建于明正德年間,迄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宗祠木構建筑,風格獨特,結構精巧,工藝精湛。氣勢宏偉,古樸雋秀,宏閣軒敞。格局之特別、規模之宏大,在全省宋、明、清宗祠建筑中尚屬孤例。宗祠由祠門(雙門樓)、迎客堂、序倫堂、報本堂、廂房、祭壇六部分組成。整體布局為三進式,自東而西沿中軸線次第高升。寓意宗族人才輩出,步步高升。序倫堂和報本堂建筑設計采用明朝建筑中典型的減柱法,即用粗大橫梁把均衡承重改為周邊承重,使得大廳顯得格外寬敞。橫梁長13米,周長2米多,為全國古建筑之最。</p> <p class="ql-block">梅氏祖先用鋤頭和斧頭積攢財富建造的宗祠與先后建造的時思寺、馬仙宮、胡橋、護關橋等古建筑群及精心栽培保護的千年柳杉王、 古柏等近百棵古樹,構成獨特的地方人文自然景觀,也是大漈4A景區的主要元素。如今千年古樹和古建已成為國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柳杉王</p><p class="ql-block">名列全國同種柳杉胸徑之冠,1500余年,胸徑4.47米,胸圍13.4 米。該柳杉原高50余米,因遭雷擊斷現高28米,樹干已空心,樹內可容納30余人。摘自《中國樹木奇觀》 杉界魁首,柳杉世界的"王中王”篇。</p> <p class="ql-block">迎客堂。</p><p class="ql-block">梅氏祖訓。</p> <p class="ql-block">序倫堂。</p> <p class="ql-block">報本堂。</p> <p class="ql-block">梅氏金榜題名。</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見,梅氏家族人丁興旺,人才輩出。</p> <p class="ql-block">時思寺</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宋紹興十年(1140),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紹興十年宋高宗皇帝賜名時思院,明洪武元年(1368)誠意伯劉基題額"時思道場”,宣德元年(1426)改為時思寺。現存寺院占地1193平方米,山門、大雄寶殿、三清殿、心經鐘樓、馬仙宮等構成,為漢室布局的古剎建筑群,保存有宋明清古建筑風范,歷史悠久,古樸高雅,"寺祠院三觀同址、宋明清三代同堂、儒釋道三教同爐”的古建筑奇觀。 </p> <p class="ql-block">祠門古柏</p><p class="ql-block">該樹高17米,胸圍4.1米,樹齡約為1500年,經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鑒定,確定為全國最大最古老的刺柏。</p> <p class="ql-block">祠門古柏鄰居</p><p class="ql-block">樹齡1500年。</p> <p class="ql-block">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兩棵古樹似一對親密兄弟。</p> <p class="ql-block">圍墻為石片及鵝卵石砌成。</p> <p class="ql-block">石基夯土圍墻。</p> <p class="ql-block">寺門。</p> <p class="ql-block">馬仙宮</p><p class="ql-block">清代建筑,供奉女神馬夫人。據載,馬夫人是初唐時期景寧縣一位貧苦織女,以代人紡織雙梭清水麻布,換回糧食奉養婆婆,是一位孝媳,升天成為神仙,被后人奉為“孝仙”。馬夫人是浙西南群眾信仰的古老地方神,信仰文化圈遍及麗水、溫州和福建松溪等地。 </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p><p class="ql-block">建于宋紹興十年(1140),是江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宋代古建筑。據"梅氏宗譜》記載大漈梅氏第五世子梅元屃,年六歲祖父歿,居廬守孝三年,孝思備至,宋高宗聞奏,經勘察事實,于紹興十年庚申,十一月初十日降旨在禮部,廣賜束帛,旌表其人曰孝童,廬曰時思院。</p> <p class="ql-block">心經鐘樓</p><p class="ql-block">建于明朝。木質結構,三層三樓歇山頂樓閣式建筑,斗拱七輔作象鼻昂,樓內四根粗壯大柱支撐,由嚴密的榫卯結構和斗拱件銜接,甚是奇觀。三樓曾懸掛有心經銅鐘,重達800斤。鐘上鑄有佛教《心經》全文,鐘聲可傳30余里。</p> <p class="ql-block">護關橋</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乾隆辛丑(1781),長29米、寬8米、高9米,是三層三檐樓屋式木結構廊橋,第一層關帝廟,第二層是文昌閣,第三層是魁星閣,起到護佐村坊和方便交通的作用。全國重點保護文物。</p> <p class="ql-block">戀日橋</p><p class="ql-block">其名來源及建筑年代未查到相關信息。</p> <p class="ql-block">雪花漈瀑布</p><p class="ql-block">單級高70米,為河流溯源侵蝕,裂點上移至較硬的閃長巖處形成的陡崖,水流順崖斜撲而出,進散成無數朵潔白的水花。紛紛揚揚,形似雪花。水似噴雪照眼明”,雪花漈也由此得名。清人張琢到此吟詩: 疊雪噴珠景最奇,我來相對卻相宜,胸中塵俗多如許,借與清泉一洗之”,塵世中的絲絲煩惱和點點俗塵,仿佛被這深山中的瀑布蕩滌一空。</p> <p class="ql-block">溫州泰順縣是一個集自然風光、人文歷史、古建遺跡非常豐富的地方,造型優美的廊橋,琴鍵一般優雅的碇橋,富有閩域風情的交垟土樓群,人才輩出的梅氏家族及其宗祠里的上千年古樹,氣勢磅礴的雪花漈瀑布……無一不令人賞心悅目、嘆為觀止。</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辰溪县| 精河县| 泾阳县| 东乌| 山东| 微山县| 石景山区| 拉萨市| 措美县| 乐业县| 武川县| 炎陵县| 新闻| 广丰县| 邛崃市| 建阳市| 新竹市| 吉水县| 宝鸡市| 福州市| 邻水| 阿荣旗| 禹城市| 营山县| 贡山| 汪清县| 兴山县| 察隅县| 鄂托克前旗| 吉水县| 兴国县| 青岛市| 江津市| 紫阳县| 疏附县| 古浪县| 满城县| 依安县| 永济市| 新民市| 宁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