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的二月下旬我和朋友來了個<a href="http://www.xsjgww.com/5bid3fxd"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b>西西里島跟團游</b></a>,3月1日結束后,我們開始了<a href="http://www.xsjgww.com/5bl92fui"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b>羅馬自由行</b></a>,3月3日為了避免<span style="font-size:18px;">排大隊進梵蒂岡博物館,</span>我們報了個Viator的<b style="font-size:22px;">梵蒂岡</b>導游團。</p> <p class="ql-block">梵蒂岡(Vaticano)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位于意大利羅馬市內,占地約0.49平方公里。它是天主教會的中心,由教皇領導,也是全球天主教徒的精神圣地。我們來梵蒂岡主要是看:梵蒂岡博物館(Musei Vaticani),它收藏無數藝術珍品,包括西斯廷教堂(Cappella Sistina),其天頂壁畫《創世紀》和《最后的審判》出自米開朗琪羅之手。還有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堂之一。</p> <p class="ql-block">3月3日一早我們趕到集合地點,正好早8點那班團隊的人還沒走,我們(本來應該是早8:45的團)就跟著一起去了。我們是第5組,只有10個人;前面四個組都是每組20個人。每組由一位導游帶隊,各自舉著一面自制的旗子(有的就是幾根布條兒??),人手一個耳機接收器,以方便聽導游講解。</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我們向著梵蒂岡博物館進發,走了大約十分鐘才到門口。果然沒有排隊,很快就進去了。</i></p> <p class="ql-block">梵蒂岡博物館大門。門前人好多,如果是自己來,還不知道排隊要花多長時間呢。</p> <p class="ql-block">位于梵蒂岡博物館入口上方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雕塑</span>,具有深厚的象征意義。</p><p class="ql-block">中間的徽章:是一枚教皇的紋章,上方有象征教皇權威的三重冠(Tiara),背后交叉的彼得之鑰代表天國的鑰匙,象征教皇繼承了圣彼得的權柄。左右兩位人物:左側的男性長者——通常被認為是尼羅河神或提貝河神,象征羅馬的輝煌歷史和文化傳承。右側的年輕男子——通常被認為是智慧或藝術的象征,代表博物館所收藏的珍貴藝術品和知識的傳承。整體上,這組雕塑不僅象征著教皇的權威,也體現了羅馬的文化、藝術和智慧傳統,是梵蒂岡博物館作為世界頂級藝術與歷史殿堂的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進門后看到這座雕像。這是:圣約翰·保羅二世,他是天主教歷史上極具影響力的教皇之一,他在位期間推動教會改革、促進世界和平,并積極與世界各國對話。他的右手呈祝福姿勢,象征教會的關懷和慈愛。</p> <p class="ql-block">導游為我們講解了這個模型。這是梵蒂岡城的木質模型,精確地還原了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廣場及周邊建筑的布局。</p> <p class="ql-block">梵蒂岡博物館(Musei Vaticani)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收藏了約7萬件珍貴文物和藝術品,其中大約2萬件向公眾展出。博物館的展品涵蓋古埃及、希臘、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等多個時期。如果要好好看需要一整天時間,而我們跟著導游走,只能看她帶著走的線路上的展品了。</p> <p class="ql-block">梵蒂岡博物館的旋轉樓梯是博物館內最著名的建筑之一。由意大利建筑師朱塞佩·莫莫(Giuseppe Momo)于1932年設計。 樓梯由雙螺旋結構組成,一側供游客上行,一側下行,互不干擾。設計風格獨特而時尚。</p> <p class="ql-block">三個看板介紹了西斯廷教堂里最著名的畫作(那里不能拍照),每個導游都要在這里認真講解一番。</p> <p class="ql-block">西斯廷教堂里最著名的畫作(最后一幅是《最后的晚餐》)。</p> <p class="ql-block">天頂壁畫《創世紀》</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審判》</p> <p class="ql-block">我們來到松果庭院。松果雕像(Pigna)高約4米,由古羅馬時期(約公元1-2世紀)鑄造。它原本位于羅馬萬神殿或尼祿的浴場,后來被移至梵蒂岡。傳說這枚松果曾用作噴泉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松果庭院中的現代雕塑“天體之球”(Sphere Within Sphere)由阿爾諾爾多·波莫多羅(Arnaldo Pomodoro)創作,象征世界的復雜與變化。</p> <p class="ql-block">照片基本是按拍照順序排列。走過看過的都甚感驚奇,這么多珍貴的藝術品都看不夠啊,可惜只是匆匆一瞥!</p> <p class="ql-block">順便從博物館中看了一眼羅馬城??</p> <p class="ql-block">進入皮奧-克里門提諾博物館(Pio-Clementino Museum)。皮奧-克里門提諾博物館是梵蒂岡博物館內最重要的館區之一,以收藏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的雕塑而聞名。它由教皇克萊孟十四世(Clement XIV)于1771年創立,并由繼任的庇護六世(Pius VI)擴展,因此得名“Pio-Clementino”。</p> <p class="ql-block">八角庭院(Cortile Ottagono)這是博物館最著名的庭院之一,許多最重要的古典雕塑,如拉奧孔、阿波羅·貝爾維德雷等,都在這里展出。</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望樓的阿波羅》(Apollo Belvedere,也被音譯為貝爾維德勒的阿波羅),是由羅馬藝術家模仿公元前4世紀的一座希臘雕像雕刻而成,被公認是(男性)人體美之典范。</p> <p class="ql-block">原作是古希臘著名雕塑家列奧卡列斯(Leochares)公元前350-325年間的代表作品,由青銅鑄成,高224厘米。列奧卡列斯曾是馬其頓亞歷山大的宮廷美術家,曾創作了現收藏于盧浮宮的戴安娜女神(阿波羅的妹妹)雕塑。</p><p class="ql-block"> 由于原作佚失,該作品系羅馬哈德良皇帝時代的大理石摹制品,大約作于公元120-140年,后亦丟失。1489年,因在意大利羅馬安茲阿(Anzio)一個望樓上被發現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青銅拳擊手”(Boxer at Rest),也被稱為“拳擊手雕像”。</p><p class="ql-block">雕像介紹</p><p class="ql-block"> ? 時期:約公元前 330-50 年,屬希臘化時期。</p><p class="ql-block"> ? 材質:原作為青銅雕像,<b>現存的是古羅馬時期的復制品(大理石</b>)。</p><p class="ql-block"> ? 特征:雕像呈現出一位赤裸的拳擊手,雙手纏著拳擊帶,表情疲憊,身體帶有傷痕,展現出比賽后的疲憊狀態。</p><p class="ql-block">藝術價值:這尊雕塑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捕捉到了運動員的心理狀態和身體疲勞感,展現了古希臘藝術在表現動態和現實主義上的高超技藝。它反映了希臘化時期對人類情感和現實生活的關注,與傳統古典時期的理想化風格不同。這尊雕像被認為是古代體育藝術的巔峰之作,影響了后來的歐洲雕塑藝術。</p> <p class="ql-block">這座雕像是“河神像”,位于梵蒂岡博物館的皮奧-克里門提諾博物館內的八角庭院。這座雕像是一尊古羅馬時期的大理石作品,它實際上是希臘化風格的羅馬復制品,原型可能來自公元前3世紀。這座雕像在16世紀出土于羅馬的馬焦雷廣場(Campo Marzio),當時它屬于一座埃及風格的神廟裝飾。后來,這座雕像被搬到梵蒂岡博物館,成為八角庭院最著名的雕塑之一。</p> <p class="ql-block">古羅馬的浴缸</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拉奧孔》(Laocoon,亦稱拉奧孔群雕 Groppo di Laocoonte),公元前25年希臘大理石雕像群,高2.42米,有殘缺。據古羅馬作家老普林尼稱是由三位來自希臘羅得島的雕刻家Agesander和他的兒子Athenodoros及Polydorus于公元前一世紀中葉合力創造完成的。</p><p class="ql-block"> 《荷馬史詩》的《伊利亞特》(Iliad)詩篇中,拉奧孔(Laocoon)是特洛伊(Troy)的祭司,他違反了特洛伊戰爭中雅典娜女神的警告,把希臘人的木馬計事前告訴了特洛伊人并極力阻止特洛伊人打開木馬的活板門,因此觸犯神怒。在一次祭祀中海神派兩條巨蟒把他和他的兩個兒子活活纏死。千古名言“當心送禮的希臘人”,即出自拉奧孔之口。</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里的“石頭動物園”,收藏了大量古希臘和羅馬時期的大理石動物雕像。</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天頂壁畫</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殘軀》(Torso del Belvedere),或稱《貝爾維德勒軀干》。雕像位于比奧-克萊孟博物館(Museo Pio-Clementino)的繆斯館(Sala delle Muse)中央,這是大約公元前一世紀的希臘原作,也是梵蒂岡博物館最珍貴的希臘雕塑原件之一,作品上留有公元一世紀雅典藝術家阿波羅·尼奧的簽名,因此顯得格外珍貴。</p> <p class="ql-block">梵蒂岡博物館的庇烏-克里門提諾博物館(Museo Pio-Clementino)中的圓廳(Sala Rotonda)。這座大廳的設計靈感來自古羅馬萬神廟(Pantheon),擁有巨大的圓頂和華麗的裝飾。</p> <p class="ql-block">紅色大理石巨碗,有1900多年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p><p class="ql-block">材質:這座巨碗是用紫紅色的大理石(Porphyry)雕刻而成。紫紅色大理石在古羅馬時期極其珍貴,通常只用于帝王級別的建筑或雕塑。</p><p class="ql-block">尺寸:直徑約4.5 米,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古代單體大理石碗之一。</p><p class="ql-block">歷史:這座巨碗來自尼祿皇帝的“金宮”(Domus Aurea),是古羅馬時期奢華生活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沒有特意拍照,只能從視頻中截屏了。</i></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圓頂和華麗的裝飾</p> <p class="ql-block">非常著名的“赫拉克勒斯(海格力斯)青銅像”,又稱“吉爾德德·赫拉克勒斯”(Gilded Hercules)。</p><p class="ql-block">雕像特點</p><p class="ql-block"> ? 材質:青銅鍍金,這種工藝極為珍貴,顯示了雕像在古代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 形象:雕像表現的是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羅馬名:海克力士)。</p><p class="ql-block"> ? 他手持標志性的橄欖木棒(左手),象征他的力量和戰績。</p><p class="ql-block"> ? 右臂上披著涅墨亞獅皮,這只獅子是赫拉克勒斯完成的十二項英雄任務之一的戰利品。</p><p class="ql-block"> ? 藝術風格:具有希臘化時期(公元前4世紀左右)的典型特點,肌肉緊繃、姿態威嚴,展現出英雄氣概。</p><p class="ql-block">歷史價值</p><p class="ql-block">這座雕像在19世紀被發現,屬于羅馬時期的復制品,可能是基于一件更早期的希臘原作。它的鍍金層雖然部分剝落,但仍能感受到當年它的輝煌,反映了古羅馬貴族對希臘文化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圣海倫娜的石棺(Sarcophagus of Saint Helena),位于皮奧-克里門提諾博物館(Museo Pio-Clementino)的十字架廳(Sala a Croce Greca)。這座巨大的石棺是公元4世紀制作的,材質為紅色埃及斑巖(Porphyry),這種石材在古羅馬帝國時期專供皇室使用。它原本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圣海倫娜(St. Helena)的陵墓石棺,曾安放在羅馬的圣瑪爾提諾教堂(后來改為阿拉·帕切教堂)。19世紀初,教皇庇護六世下令將其移至梵蒂岡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里的藝術精品簡直讓我看得眼花繚亂、目瞪口呆啊!</p> <p class="ql-block">一件古羅馬時期的馬賽克藝術作品,展示了古羅馬工藝的精湛技藝。</p> <p class="ql-block">龐貝戰車(Biga of Vatican),古羅馬時期(公元1~2世紀)的大理石藝術品。</p><p class="ql-block">雕塑呈現出強烈的動感,馬匹栩栩如生,肌肉線條分明,體現了古羅馬雕塑的高超技藝。</p> <p class="ql-block">回來后才發現我的視頻都拍得不好!但也不想刪掉,因為以后恐怕沒機會再去了。</p> <p class="ql-block">這尊雕像表現的是狄俄尼索斯(Dionysus,羅馬名:巴克斯 Bacchus),希臘神話中的酒神、狂歡與戲劇之神。雕像刻畫了一位年輕、體態優雅的男子,長發卷曲,并戴著葡萄藤和常春藤編織的花環,這是他的典型特征。他的右手拿著酒杯或酒囊,象征他作為酒神的身份。左手持一根酒神杖,頂端裝飾著松果,這是狄俄尼索斯及其追隨者的標志。他身旁的動物暗示他的狂野與神秘力量。</p><p class="ql-block">狄俄尼索斯是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他的信仰在希臘和羅馬世界非常流行,尤其是在慶祝酒宴、戲劇節和神秘宗教儀式中。他不僅代表葡萄酒和陶醉,也象征生命的更新與釋放人類本能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b>天使與農夫</b>:一位身穿華麗衣袍、長著翅膀的天使正與一位衣衫襤褸、手持鐵鍬的農夫交談。</p> <p class="ql-block">頂部拉丁文銘文:“GRATIA DEI ET CONTENTIONE VOLUNTATIS EXCELLENTIAM VIRTUTIS ADIPISCIMUR” 譯為:“借著上帝的恩典和意志的努力,我們獲得卓越的美德。”</p><p class="ql-block">表明畫作的核心思想:只有通過信仰和努力,人才能達到精神的升華和美德的完美。</p> <p class="ql-block">進入博物館的掛毯大廳。這是一條壯觀的長廊,以其華麗的佛蘭德掛毯(Arazzi)而聞名。這些掛毯主要由16世紀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工匠按照拉斐爾及其弟子的設計編織而成,內容涉及基督生平的不同場景。</p><p class="ql-block">地毯大廳長約75米,寬度適中,兩側墻壁懸掛著精美的掛毯,使整個空間顯得極為莊重華麗。</p><p class="ql-block">這些掛毯的原始設計來自拉斐爾的學生,主要描繪了《基督的生平》和《舊約故事》,例如《耶穌復活》、《東方三博士朝圣》等。這些掛毯原本是為西斯廷教堂而制作的,后來被搬至梵蒂岡博物館永久展示,成為文藝復興時期紡織藝術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進入地圖畫廊,它緊鄰地毯大廳,是梵蒂岡博物館最壯觀的長廊之一。這條長廊展示的是<b>40幅16世紀的手繪意大利地圖</b>,是繪制在墻壁上的巨幅地圖壁畫。地圖畫廊由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1572-1585年在位)委托繪制,整個項目由地理學家伊格納齊奧·丹蒂(Ignazio Danti)負責,歷時三年(1580-1583年)完成。這40幅地圖涵蓋了整個意大利半島、各個地區和重要城市,不僅展示了16世紀的地理知識,還詳細描繪了山脈、河流、海岸線和主要城鎮。畫廊的天花板是由畫家切薩雷·內比亞(Cesare Nebbia)等人創作的華麗壁畫,描繪了宗教和歷史場景,使整個空間更加壯觀。</p> <p class="ql-block">俄刻阿諾斯雕像。梵蒂岡博物館修復后的俄刻阿諾斯雕像。</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們來到西斯廷教堂。這是一個很大的廳,廳里的藝術珍品禁止拍照。大家進入后各自找個舒服的位置(或坐或站),靜靜地觀看。當大廳人滿后,由一位神職人員統一講解。然后,全體人員慢慢離開大廳。</p> <p class="ql-block">這兩張圖片????是我網上找到的,謝謝提供者。</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最后的審判》</i>是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在1536年至1541年間創作的一幅巨型濕壁畫,位于梵蒂岡西斯廷教堂(Cappella Sistina)的祭壇墻上。這幅壁畫是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藝術作品之一,以其恢弘的構圖、震撼的場景和深刻的宗教寓意聞名。我在網上看到這篇文章<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104313963?from=bdhd_site"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欣賞《最后的審判》</a>,值得一讀。</p> <p class="ql-block">至此,梵蒂岡博物館參觀完畢。我們大約只用了兩個小時。之后,導游帶著我們去圣彼得大教堂。原本以為參觀圣彼得大教堂也不用排隊,沒想到導游說現在梵蒂岡有了新規定,導游團和普通游客都要排隊進入。我們排了有一個多小時的隊,其間導游有一些講解以緩和我們焦燥的心情。導游說其實我們已經很幸運了,想想那些刮風下雨天和夏天的毒日頭吧!這風和日麗的天氣,站在暖暖的陽光下還有什么可報怨的呢??</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排隊時看到街角的建筑也很有特色</i></p> <p class="ql-block">長隊排到這里,還有二十分鐘才能入內。進入圣彼得廣場(和進入梵蒂岡博物館)要進行安檢,所有東西都要用X光機掃描一下以確保沒有違禁物品。</p> <p class="ql-block">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為世界第一大教堂,能同時容納60000人舉行彌撒(天主教的宗教儀式)。</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1, 100, 250);">終于進入廣場了??</i></p> <p class="ql-block"> 對羅馬天主教而言,圣彼得教堂是最重要的宗教圣地,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它最初建在耶穌十二門徒首領圣彼得的墳墓上,因此以圣彼得的名字命名。圣彼得教堂建于4世紀,在建造過程中曾多次修改建筑計劃。</p> <p class="ql-block">現存的圣彼得大教堂建于1506年至1626年,歷經120年才完工,由多位偉大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期建筑師參與設計,如布拉曼特、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和貝爾尼尼。它的前身是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4世紀建造的老圣彼得大教堂,傳說是建在圣彼得墓地之上。16世紀教宗尤里烏斯二世決定重建,使其成為今天的宏偉殿堂。</p> <p class="ql-block">米開朗基羅設計的穹頂是圣彼得大教堂最著名的部分之一,高達136.6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穹頂,可從羅馬多個角度遠眺。</p> <p class="ql-block">導游帶領我們走入大教堂,就這幾步,走得好心焦啊!前面的,你到是快些走啊!??</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一進來就看得我眼花繚亂的,太震撼啦!</i></p> <p class="ql-block">后來的幾個世紀,世界上最杰出的藝術家都為這座教堂貢獻了自己的作品,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蒙克、貝尼尼、烏冬等。圣彼得教堂不僅是一座富麗堂皇值得參觀的建筑圣殿,它所擁有多達百件的藝術瑰寶,更被視為無價的資產。大教堂是世界的藝術瑰寶,是一顆鑲嵌在羅馬城上的皇冠。</p> <p class="ql-block">米開朗基羅的《圣母憐子圖》(Pietà):教堂入口右側,展現圣母瑪利亞懷抱死去的耶穌,雕刻技藝極其精湛。那種寧靜與悲愴交織的情感,讓人無法不被打動。</p> <p class="ql-block">18世紀巴洛克風格的代表作之一,教宗依諾增爵十二世(Pope Innocent XII)的陵墓紀念碑。中央的教宗塑像手勢莊重,象征權威。左側是象征慈善(Carità)的女性雕像,懷抱兒童,寓意他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右側是象征正義(Giustizia)的女性雕像,手持天平,代表教宗對公正治理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當踏入這座人類智慧與信仰的巨殿——圣彼得大教堂,每一位參觀者無不為其宏偉的建筑之美所震撼。</p> <p class="ql-block">貝爾尼尼設計的華蓋(Baldacchino):位于主祭壇之上,高29米,由青銅鑄造,極盡華麗。</p><p class="ql-block">圣彼得寶座(Cathedra Petri):也是貝爾尼尼的杰作,象征使徒圣彼得的權威。</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的震撼力確實無與倫比,它不僅僅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藝術、信仰和歷史的巔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的每一座雕塑都值得駐足欣賞。無論是從建筑規模、藝術價值,還是信仰的角度,圣彼得大教堂都像是一座連接人類與神圣的橋梁。在這里,時間仿佛凝固,讓人沉浸在千年歷史與信仰的交匯之中。</p> <p class="ql-block">突然音樂響起,我們的心情一下子振奮起來!</p> <p class="ql-block">我也在這里留個影吧??</p> <p class="ql-block">走出大教堂,這是大教堂前面的廣場。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廣場是由貝爾尼尼于1656-1667年設計建造,呈橢圓形,可容納約30萬人。</p> <p class="ql-block">守衛的士兵是瑞士近衛隊(Pontificia Guardia Svizzera),他們是圣彼得大教堂及整個梵蒂岡城的官方守衛部隊。他們不僅負責保護教皇和梵蒂岡城國,也會在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廣場附近執勤。</p><p class="ql-block">瑞士近衛隊最引人注目的特點之一是他們的彩色制服:傳統制服由紅、黃、藍三色組成,相傳由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琪羅設計(但實際上是在1914年改良的)。他們佩戴頭盔,并使用長矛(戟)進行儀仗巡邏。</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的正門外左側,矗立著手執兩把金鑰匙的圣彼得巨幅雕像,這兩把鑰匙分別代表著開啟天國之門和掌管世俗權力。按照《圣經》里的說法,復活顯現的基督親手把這兩把鑰匙交給了彼得,明確地向他宣稱:“天上地下的權柄我都交給你了。”</p> <p class="ql-block">中央方尖碑(Obelisk):一座古埃及方尖碑,高25.5米,公元37年由羅馬皇帝卡利古拉從埃及運到羅馬,后被搬遷至此。</p> <p class="ql-block">回過頭來,再給圣彼得大教堂拍張照片。再見了,梵蒂岡!</p> <p class="ql-block">臨走沒忘在街邊小餐館再吃頓純正的意大利面?? 朋友點的海鮮面還好,我被旁桌的一對西西里姐妹忽悠地點了一盤意大利碎肉面,沒想到齁咸,挺好的味道浪費了!這是我在這次旅途中吃到的最差的一頓飯了!</p> <p class="ql-block">3月4日,我們踏上歸途,飛往洛杉磯。飛機抵達洛杉磯上空時,正值夕陽西下,天邊的余暉在云層間灑下絢爛的色彩,映襯著大地上逐漸亮起的萬家燈火。此刻,天際的霞光與城市的璀璨燈光交相輝映,宛如夢境與現實的交匯。隨著飛機緩緩下降,我也慢慢從梵蒂岡那座輝煌而神圣的“天堂”回到了熟悉的塵世,心中仍回蕩著那令人震撼的美與莊嚴。</p> <p class="ql-block">謝謝大家來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平县|
顺昌县|
新蔡县|
文化|
德安县|
侯马市|
谷城县|
固安县|
思茅市|
航空|
民乐县|
雅安市|
鄂托克前旗|
开阳县|
容城县|
仁化县|
镇安县|
新巴尔虎左旗|
边坝县|
灵台县|
隆德县|
扬中市|
保康县|
普安县|
乌苏市|
五台县|
宝山区|
南丰县|
治县。|
阳西县|
鄂州市|
沁阳市|
嘉禾县|
松潘县|
永平县|
高陵县|
鹤庆县|
临湘市|
大关县|
六盘水市|
岑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