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特點介紹這種書體常以錯金形式出現,高貴而華麗,富有裝飾效果,變化莫測、辨識頗難。鳥書亦稱鳥篆,筆畫作鳥形,即文字與鳥形融為一體,或在字旁與字的上下附加鳥形作裝飾,如越王勾踐劍銘、越王州勾劍銘。多見于兵器,少數見于容器、璽印,至漢代禮器、漢印,乃至唐代碑額上仍可見。蟲書筆畫故作蜿蜒盤曲之狀,中部鼓起,首尾出尖,長腳下垂,猶如蟲類身體之彎曲,故名。春秋晚期楚王子午鼎銘,除少數幾個字近鳥書外,余多當屬于蟲書。吳王子于戈銘亦是鳥書與蟲書。蟲書不僅見于容器,兵器,亦見于戰國古璽及兩漢銅器、印章、瓦當,其名在許慎《說文解字敘》中還被列為“秦書八體”之一,可見亦行于秦代。鳥書與蟲書都是以篆書為基礎演變而成的一種美術字體。郭沫若認為鳥蟲書是“于審美意識之下所施之文飾也,其效用與花紋同。中國以文字為藝術品之習尚,當自此始”(《周代彝銘進化觀》)。關于鳥蟲書的發展變化情況,可參見容庚《鳥書考》(《中山大學學報》1964年1期)與馬國權《鳥蟲書論稿》(《古文字研究》第10輯)、曹錦炎《鳥蟲書通考》(上海書畫出版社1999年版)。鳥蟲書主要見于一些青銅器之銘文,尤以兵器為多。這是一種變形的裝飾用文字,不應將其看成是另一種文字系統,且使用范圍很有局限,簡書中就沒有此種文字。相比較而言,在文字方面,鳥蟲書應是最能體現文字的南方文化特色的。當然,它并不為吳、越、楚所獨有,使用范圍包括了南半個中國。起源在春秋戰國和秦漢時代,一些青銅器(尤其是兵器、樂器和酒器)上的銘文往往在篆書的基礎上回環盤曲,添加寫畫,并以各種圖案花紋作為修飾。有許多還在刻文的凹線內用金錯嵌,顯得非常工整華麗。在這種銘文里,制作的、工藝的審美原則代替了表現的、即興的書寫,因此從本質上說屬于金文的美術字。它們有的以鳥裝飾,有的以蟲裝飾,有的以魚裝飾,也有的三者兼而飾之。人們習慣根據自行的裝飾圖案來給它們取名,但由于圖案不一,名稱也各不相同。秦始皇時代叫做“蟲書”,如許慎的《說文解字·敘》云:“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我們知道:蟲字篆書、甲骨文,像蛇盤曲之形。朱駿的《說文通訓定聲》中道:“蟲者,蛇之總名。”蟲原來是蛇的本字。在周秦時代,蟲字的含義一度擴大得很寬,它從“蛇之總名”擴大為昆蟲的總名,進而又把鳥類和魚類統攝進去,如《空子家語·執轡》:“羽蟲三百六十,而鳳為之長。”所謂羽蟲就是有翅膀的鳥類。可以這樣認為:把以鳥、蟲、魚為修飾圖案的美學字體統稱為“蟲書”,這是符合當時語言的實際情況的。后來,可能是蟲字的含義開始恢復到原來蛇的本義,或者用作昆蟲的總稱,也可能在這類美術字中裝飾得最多、最優美,而且最富有代表性的是鳥圖案。因此,從新莽時代起,人們又把它叫做鳥蟲書。《說文解字·敘》云:“及亡新居攝,時有六書,其六曰鳥蟲書。”除此之外,也有人把它們叫做鳥書。我們認為:在這些不同的叫法中,鳥蟲書的名稱比較恰當,理由是所有這類美術字的圖案紋飾絕大多數都是鳥與蛇蟲的結合,即具體的鳥形圖案與回環盤曲的蛇蟲形紋飾的結合。1972年,滿城漢墓出土了兩個銅壺,上面銘文的基本筆畫在起筆與轉折處附加了許多像是鳥頭的圖案,所有線條都寫成回環曲折的雙線,略作舒卷,像是夔(似蛇而有一足)的體形,整個特點也是鳥與夔蛇圖案紋飾的結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鳥蟲篆是商、周、春秋戰國、秦、漢時期中國大地的通用文字,由圖騰、甲骨文、金文演變而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秦代統一六國后,廢除諸國文字,獨把鳥蟲篆保留下來,成為秦代八種書體之一。漢代以后,隨著篆書時代的結束,鳥蟲篆漸漸走下歷史舞臺,成為后世王朝專屬的貴族文化,不為一般通用,東周時多刻于兵器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鳥蟲書,所以書幡信(符節之類)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清代段玉裁:“鳥蟲書,謂其或象鳥,或象蟲,鳥亦稱羽蟲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郭沫若曾評價鳥蟲篆,“于審美意識之下所施之文飾也,其效用與花紋同。中國以文字為藝術品之習尚,當自此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鳥蟲篆,又稱“鳥書”或“鳥蟲書”,鳥書亦稱鳥篆,筆畫作鳥形,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劍銘》即為鳥書,上刻“越王鳩潛,自乍用劍”。</span></p><p class="ql-block">蟲書猶如蟲類身體之彎曲,“蟲書筆畫故作蜿蜒盤曲之狀,中部鼓起,首尾出尖,長腳下垂,猶如蟲類身體之彎曲,故名。”</p><p class="ql-block">鳥蟲篆通過對古文字構形、筆畫的藝術加工改造,取象於鳥形蟲形,以優美、詭異、恣肆,至今為篆刻家所青睞,常見于一些青銅器之銘文,尤以兵器為多,主要流行于長江中下游地區,影響波及中原一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城市|
封丘县|
奎屯市|
凤山县|
巩义市|
迁西县|
轮台县|
中超|
三门峡市|
安义县|
乌兰察布市|
都江堰市|
巴彦县|
新安县|
周至县|
怀仁县|
肇州县|
铜鼓县|
武宣县|
龙陵县|
闵行区|
永宁县|
漠河县|
塔河县|
商洛市|
沈丘县|
郁南县|
井研县|
建瓯市|
潼南县|
庆云县|
井研县|
盘锦市|
安新县|
志丹县|
咸丰县|
合阳县|
和政县|
宁城县|
南岸区|
郓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