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八路軍武漢辦事處

平安是福

<p class="ql-block">  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從而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37年的七七事變成為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端,由此開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p><p class="ql-block"> 從1937年12月南京失守到1938年10月,地處中國腹地的武漢又一次成為革命風云際會的中樞。在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急關頭,這里匯聚了全國各黨各派各軍各界的風云人物、名流巨子和千百萬覺醒奮起、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大武漢成為全國抗戰的中心。</p><p class="ql-block"> 1938年是第二次國共合作比較融洽的時期。派駐武漢的中共代表團和中共中央長江局艱辛工作、不懈努力,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以鞏固和發展,抗日救亡群眾運動掀起高潮。1938年的武漢保衛戰,中國軍隊在武漢周邊縱橫千里的國土上正面抗擊日軍,進行了歷時四個多月的浴血奮戰,挫敗了日軍速勝中國的計劃,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由戰略防御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的轉折點。</p><p class="ql-block"> 大武漢的1938年,風云激蕩,波瀾壯闊,同仇敵愾,眾志成城。1938年的大武漢,一片共御外侮的抗戰熱土,一篇影響深遠的光榮史詩!</p> <p class="ql-block">辦公室</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辦事處處長和總務、運輸、經理(財務)等科辦公的地方。八路軍武漢辦事處是我黨設立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公開辦事機構。辦事處的同志積極宣傳我黨抗日路線、方針,介紹我軍英勇抗日戰績,爭取國內各界和國際支援,為八路軍、新四軍籌集運送了大批糧餉和武器彈藥等軍需物資,支援了前線。</p> <p class="ql-block">接待室</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接待各方愛國人士的地方,當年,許多進步青年、學生紛紛來到這里,要求去延安學習和參加抗日工作,受到“八辦”工作人員熱情接待。武漢“八辦”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安排行程,向延安和各抗日根據地輸送了大批革命青年。</p> <p class="ql-block">  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最后勝利必然是中國的。</p><p class="ql-block"> ——毛澤東</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p><p class="ql-block">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與發展</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7日,中國軍隊在北平(今北京)盧溝橋奮起抵抗向中國駐軍進攻的日軍,開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和推動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南京失守前夕,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機關大部西遷武漢。同年12月,中共中央決定在武漢成立長江局,統一領導黨在南方各省的工作,同時組成中共代表團,負責與國民黨的聯系與談判。1938年,周恩來等中國共產黨人在武漢力爭合理解決國共兩黨合作的相關問題,繼續推動國民黨和國民政府的改革和進步;廣泛聯系團結各黨各派各軍各界的愛國民主人士、知識分子和地方實力派,不斷擴大和充實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大力開展國際統一戰線工作,爭取反法西斯國家人民和友好人士對中國人民抗戰的同情與支持;聯絡團結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接納和組織他們以各種方式支援祖國抗戰;恢復、發展南方各地黨組織,開創出中國共產黨在武漢和南方各省工作的嶄新局面。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到進一步鞏固與發展。</p> <p class="ql-block">保衛大武漢</p><p class="ql-block">沙旅、爾東 詞</p><p class="ql-block">鄭律成 曲</p><p class="ql-block">熱血沸騰在鄱陽 火花飛迸在長江</p><p class="ql-block">全國發出了暴烈的吼聲 保衛大武漢</p><p class="ql-block">武漢是全國抗戰的中心</p><p class="ql-block">武漢是今日最大的都會</p><p class="ql-block">我們要堅決地保衛著她</p><p class="ql-block">像西班牙人民保衛馬德里</p><p class="ql-block">粉碎敵人的進攻 鞏固抗日的戰線</p><p class="ql-block">用我們無窮的威力 保衛大武漢</p><p class="ql-block">粉碎敵人的進攻 鞏固抗日的戰線</p><p class="ql-block">用我們無窮的威力 保衛大武漢</p> <p class="ql-block">保衛大武漢(歌曲)</p><p class="ql-block"> 在網上找不到音頻,只好屏幕錄制了這個視頻。(向視頻制作者致敬)</p> <p class="ql-block">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挑起局部侵華戰爭。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與英美的不干涉政策,致使日軍在140天內侵占東北地區。中國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影響和領導下,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以武裝抗擊為主的局部抗戰,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圖為侵華日軍在沈陽城垣上向城內射擊。</p> <p class="ql-block">  日本侵占東北后,又將侵略矛頭指向華北,中國局部抗戰此伏彼起。1935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北平爆發一二·九運動,全國抗日救亡運動迅速高漲,為隨后的全國抗戰做了重要的思想準備和政治動員。圖為學生們向北平市民演講。</p> <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借口一名士兵在“演習”中失蹤,向駐守北平宛平縣盧溝橋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中國軍隊奮起還擊,全國抗戰由此爆發。圖為駐守盧溝橋的中國軍人抗擊日本侵略軍。</p> <p class="ql-block">朱德(1886-1976),四川儀隴人,</p><p class="ql-block">八路軍總指揮。</p><p class="ql-block">彭德懷(1898-1974),湖南湘潭人,</p><p class="ql-block">八路軍副總指揮。</p> <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25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中共中央軍委發布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圖為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后舉行的誓師大會。</p> <p class="ql-block">平、津、滬、寧相繼失守后,武漢處于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p> <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決定由周恩來、王明、博古、葉劍英組成中共中央代表團駐武漢,負責與國民黨聯系談判,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圖為中共代表團主要成員王明(右一)、周恩來(右二)、葉劍英(右三)、博古(秦邦憲、右四)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南京失守前夕,國民政府遷駐重慶,軍事委員會等重要機關遷至武漢。圖為1938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所在地——武昌蛇山原湖北省圖書館。</p> <p class="ql-block"> 董必武(1886-1975),湖北黃安(今紅安)人。1937年9月,中共中央代表董必武從延安來到武漢,負責籌建八路軍武漢辦事處(武漢八辦)、恢復湖北黨的組織和指導鄂豫邊區紅軍的改編等工作。</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在漢口安仁里1號建立(現民意一路與友誼路之間)。其主要任務是:宣傳中共的抗日主張,開展統一戰線工作,推動群眾性抗日救亡運動,聯絡友軍,采購與轉運軍需物資,接待中共過往人員,輸送愛國人士參加八路軍和新四軍等。圖為安仁里舊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38年秋,新四軍游擊隊由竹溝挺進豫東,八路軍武漢辦事處為該支隊送去蘇式轉盤輕機槍。(代用品)</p> <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決定:由周恩來、博古、項英、董必武在武漢組織長江局,代表中共中央統一領導黨在南方各省的工作。12月23日,中共代表團與中共長江局在武漢召開第一次聯席會議,決定將兩個組織合并,對外稱中共代表團,對內為長江局,由王明、周恩來、博古、項英、葉劍英、董必武、林伯渠七人組成。此時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已遷往漢口一二八街89號大石洋行(現長春街57號),中共長江局亦在此辦公。圖為大石洋行外景。</p> <p class="ql-block">  恢復重建南方各省中共組織,是長江局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1937年12月由郭述申、陶鑄、錢瑛等在武漢組建的中共湖北省工作委員會改稱中共湖北省臨時委員會,1938年1月改稱中共湖北省委員會。圖為漢口富源里中共湖北省委舊址。</p> <p class="ql-block">錢瑛(1903-1973),湖北咸寧人,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p><p class="ql-block">陶鑄(1908-1969),湖南祁陽人,中共湖北省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長。</p><p class="ql-block">郭述申(1904-1994),湖北孝感人,中共湖北省委書記。</p> <p class="ql-block">  1938年3月,中共代表團周恩來、葉劍英應即將赴前線協助李宗仁指揮作戰的白崇禧之約在武昌商談,就第五戰區在津浦線對日作戰戰略提出建議。隨后,派張愛萍以八路軍代表身份赴徐州向李宗仁面陳。張愛萍轉達戰略建議之后,具體建議集中兵力在臺兒莊打一仗。按照這些建議,李宗仁指揮所部展開徐州會戰,取得臺兒莊戰役勝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圖為臺兒莊戰斗后的廢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張愛萍(1910-2003),四川達縣人,八路軍總參謀部參謀。</p> <p class="ql-block">  周恩來等在武漢廣泛開展對馮玉祥等國民黨上層人士,張瀾等民主人士,沈鈞儒等愛國人士,李宗仁、龍云、鄧錫侯等地方實力派的工作,形成各黨各派各軍各界團結抗戰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1938年周恩來和史沫特萊(右三)等外國友人在武漢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8年周恩來、鄧穎超在武昌珞珈山居所前與埃德加·斯諾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月,加拿大共產黨員、著名外科專家諾爾曼·白求恩到武漢,經周恩來和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安排轉赴延安。1939年11月,白求恩為傷員做手術時不幸感染,以身殉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8年9月,印度派出援華醫療隊來到中國支援抗戰,其中柯棣華大夫后因積勞病逝。圖為中共代表和八路軍代表在武漢熱烈歡迎印度援華醫療隊全體隊員。(后排左二為柯棣華)</p> <p class="ql-block">1938年,政治部三廳組織日本反戰人士開展對日宣傳。日本友人綠川英子擔任中國電臺的日語播音,揭露日本侵華罪行。圖為綠川英子與丈夫劉仁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沫若與日本反戰作家鹿地亙、池田幸子夫婦合影(右三于立群、右四郭沫若、右五池田幸子、右七鹿地亙)</p> <p class="ql-block">  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等國的共產黨(或社會黨、工黨)和勞工組織均力爭開展制日援華運動。圖為1938美國紐約舉行的援華游行募捐活動。</p> <p class="ql-block">  從辛亥革命起就一直同情和支持中國革命的漢口圣公會鄂湘教區主教魯茲(中文名字吳德施,美籍),為支持中國人民的抗戰作了大量工作。圖為吳德施與中共長江局領導人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屋頂花園合影(右起王明、周恩來、吳德施、博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8年吳德施主教離漢回國前,周恩來為其題詞。</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月,荷蘭共產黨員、著名電影藝術家尤里斯·伊文思經香港、廣州來到武漢,拍攝反映中國抗戰的紀錄片《四萬萬人民》</p><p class="ql-block">圖為尤里斯·伊文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8年8月,新西蘭友好人士路易·艾黎和埃德加·斯諾發起的中國工業合作社在武漢成立。“工合”成立后,為抗日戰爭組織和生產了大量物資。圖為艾黎(左三)與工友們在一起勞動。</p> <p class="ql-block">抗日救亡群眾運動中心的形成與輻射</p><p class="ql-block"> 抗戰初期,面對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機,全體中華兒女以高昂的愛國熱情投入抗日洪流,匯聚起氣勢磅礴的力量。1938年的武漢各種抗日組織、抗日團體紛紛建立數以百計的抗日救亡報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抗日宣傳、募捐、勞軍等一系列救亡活動空前高漲形成以武漢為中心并向全國輻射的抗日救亡群眾運動的高潮。周恩來、郭沫若直接領導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團結組織一大批致力于抗日民主運動的進步文化工作者、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開展抗戰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在動員民眾、宣傳抗日、支援前方、振奮民族精神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1937年9月,孩子劇團在上海成立。1938年1月,孩子劇團輾轉來到武漢,后劃歸政治部三廳領導。圖為鄧穎超與孩子劇團成員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門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武漢人民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斗爭。圖為漢口女子敢死隊。</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0月,陶行知創辦新安旅行團,踏上抗日救亡征途,行程五萬余里。圖為1938年6月抵達武漢的部分新安旅行團團員。</p> <p class="ql-block">  1937年張善子在武漢創作《怒吼吧,中國!》,并在畫旁留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葉淺予、張樂平領導的漫畫宣傳隊在1938年4月舉行的抗戰擴大宣傳周活動中,創作數百幅抗戰宣傳畫。圖為1938年張樂平在街頭繪制巨幅壁畫《抗戰到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楊立光創作的宣傳畫《保衛大武漢)</p> <p class="ql-block">抗敵演劇隊與抗敵宣傳隊在全國各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抗日宣傳活動。圖為演劇隊在漢舉行公演,慰勞抗日將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敵演劇隊表演大合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敵宣傳隊在街頭用民間形式宣傳抗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敵宣傳隊在街頭演出獨幕劇《放下你的鞭子》</p> <p class="ql-block">  1938年3月12日,為表達堅決抗戰到底的決心,武漢各界隆重舉行孫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紀念活動。圖為各界民眾在漢口孫中山先生銅像前敬獻的花圈。</p> <p class="ql-block">長江碼頭墻上的抗日標語“保衛大武漢”</p> <p class="ql-block">1938年5月1日,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致信陳其瑗先生,感謝他捐款抗戰.(仿制品)</p> <p class="ql-block">1938年前后在武漢出版的各種期刊圖書(原件)</p> <p class="ql-block">  秋風多厲,將士衣單。</p><p class="ql-block"> 願有衣者多出衣,</p><p class="ql-block"> 有錢者出錢製衣,</p><p class="ql-block"> 有力者出力送衣上前線!</p><p class="ql-block"> 徵募寒衣運動特刊</p><p class="ql-block"> ——周恩來題</p><p class="ql-block">寒衣</p><p class="ql-block">家家兒女紉寒衣,</p><p class="ql-block">趕寄征人正及時,</p><p class="ql-block">血染關山金鼓振,</p><p class="ql-block">漫天風雪定搴旗·</p><p class="ql-block">——何香凝</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1938年9月,第九戰區總動員委員會發起為前線將士征募百萬件寒衣運動。</p><p class="ql-block">圖為周恩來,董顯光、何香凝、鄧穎超等為征募寒衣題詞,</p> <p class="ql-block"> 克萊爾·李·陳納德(英語:Claire Lee Chennault,1890年9月6日-1958年7月27日),美國空軍將領、飛行員,生于美國得克薩斯州康麥斯。1917年起,陳納德曾在陸軍和陸軍航空隊服役。1936年被宋美齡任命為中國空軍顧問,幫助建立中國空軍。1937年退役后來華任國民黨政府航空委員會顧問。1941年組織美國志愿航空隊(亦稱“飛虎隊”),對日空戰。次年重入美軍服役,擔任準將司令。1943年志愿隊航空隊改組為美國第十四航空隊,任少將司令。指揮中緬戰區的對日空戰。1945年7月辭職,8月返美,被授予青天白日大藍綬帶。</p> <p class="ql-block">婦女們將親手趕做的棉衣獻給前方將士</p> <p class="ql-block">2010年10月在漢陽區溝嘴村發掘出土的飛機發動機殘骸(原件)</p> <p class="ql-block">新四軍組建東進與武漢保衛戰</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長江局直接領導下,新四軍軍部在武漢建立。</p><p class="ql-block"> 1938年,新四軍各部隊迅速完成集中整訓,隨即進入長江南北敵后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南京失守以后,武漢成為日軍進攻的首要戰略目標。國民政府欲全力保衛武漢,“惟武漢三鎮之不易守,尤非可久戰之地”,決定把戰線遠設在長江沿線和大別山區,守武漢而不戰于武漢。6至10月,中國軍隊百萬余人在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和湖南等省縱橫千里的國土上,頑強抵抗日軍的進攻。中國空軍和蘇聯空軍志愿隊多次與日軍展開長空激戰。中國共產黨對武漢保衛戰建言獻策,八路軍、新四軍在華北和江南開展游擊戰爭,策應正面戰場。武漢保衛戰大大消耗了日軍有生力量,徹底粉碎了日本妄想速戰速決、迫使中國屈服的戰略計劃。</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25日,在長江局直接領導下,新四軍軍部在漢口大和街26號(今勝利街332-352號)正式成立。圖為漢口新四軍軍部舊址.</p> <p class="ql-block">  為保衛武漢,中國空軍在蘇聯空軍志愿隊配合下與日機展開激戰,其中“二一八”、“四二九”和“五三一”三次空戰規模最大,共擊落日軍飛機62架。圖為停放在漢口王家墩機場的蘇制中國空軍飛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參加“二一八”空戰的部分空軍將士。</p> <p class="ql-block">  1938年4月29日,中國空軍勇士陳懷民在與日軍戰斗機群作戰時,遭5架日機圍攻致座機負傷后,毅然駕機猛撞日機,與敵同歸于盡。圖為陳懷民烈士。</p> <p class="ql-block">  1938年5月11日,中國空軍遠征南海,在萬山群島附近炸沉日艦2艘重創2艘,擊落日機3架、擊傷3架。圖為中國空軍正待命起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38年5月19日,中國空軍遠征日本長崎,投擲照明彈并散發《告日本國民書》等傳單近百萬張,震動日本及世界。圖為中國空軍14中隊隊長徐煥升完成任務勝利歸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漢抗戰期間,中國空軍和蘇聯空軍志愿隊組織三次跨海遠征作戰。其中1938年2月23日,空襲日軍占領的臺北松山機場,炸毀日機40架和一個大油庫。這次空襲使松山機場足足癱瘓一個月。圖為奇襲前為轟炸機配掛炸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武漢會戰電子地圖。</p> <p class="ql-block">中共對武漢保衛戰的建言獻策</p><p class="ql-block"> 武漢保衛戰期間,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多次向國民黨提出戰略建議。</p><p class="ql-block"> 武漢保衛戰開始之前,毛澤東在延安撰寫的《論持久戰》就明確指出:“保衛武漢等地的任務,毫無疑義必須認真地提出和執行。”</p><p class="ql-block"> 武漢保衛戰開始以后,中共領導人又就保衛戰略多次建言,并電告中共代表團轉交蔣介石。周恩來等將這些建言轉交蔣介石之后,又在《新華日報》發表《我們對于保衛武漢與第三期抗戰的意見》《論保衛武漢及其發展前途》《論目前抗戰形勢》等文章,闡述中共關于保衛武漢的主張。武漢保衛戰即將結束的時候,毛澤東又致信蔣介石,指出抗日戰爭即將進入相持階段,必須堅持長期抗戰,爭取最后勝利。中國共產黨在為武漢保衛戰積極向國民黨建言的同時,還指揮八路軍、新四軍協同作戰予以配合。</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1938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撰寫《論持久戰》。文章指出:“保衛武漢等地的任務,毫無疑義必須認真地提出和執行。然而究竟能否確定地保衛不失,不決定于主觀愿望,而決定于具體的條件”</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24日,一代名艦“中山艦”在金口遭敵機轟炸,艦長薩師俊等25名將士壯烈殉難,中山艦沉沒。</p> <p class="ql-block">薩師俊(1896-1938),福建福州人,</p><p class="ql-block">中山艦艦長。</p> <p class="ql-block">  陸軍52師機槍手唐桂林,女扮男裝、作戰勇敢,被譽為“抗戰中的花木蘭”。</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23日,《新華日報》社和八路軍武漢辦事處百余工作人員撤離時乘坐的新升隆號輪船,在嘉魚附近被日機炸沉,新華日報社潘美年和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張海清等25人遇難。圖為新升隆號。</p> <p class="ql-block">  “中國船王”盧作孚旗下的民生輪船公司組織船只和人員,晝夜兼程,分段運輸,將遷至宜昌的10萬噸兵工器材、3萬多滯留人員全部搶運到四川。圖為民生公司總經理盧作孚,武漢會戰時任水陸運輸管理委員會主任,負責工廠物資的內遷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內遷途中的“民生號”輪船。</p> <p class="ql-block">  為保護民族工業和教育事業,國民政府決定將工廠和學校遷至西南大后方。圖為沿海工廠的物資用船運往西南大后方途中。</p> <p class="ql-block">  1938年9月29日,毛澤東寫信給蔣介石,指出抗日戰爭即將進入相持階段,必須堅持長期抗戰,爭取最后勝利。同年10月中旬,武漢外圍主陣地相繼失守。為保存實力,中國軍隊最高統帥部決定戰略棄守武漢。圖為毛澤東致蔣介石信。</p> <p class="ql-block">堅持持久戰奪取抗日戰爭全面勝利</p><p class="ql-block"> 武漢保衛戰結束后,中國抗日戰爭轉入戰略相持階段。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的地位作用顯著上升,逐步成為全國抗戰的主戰場。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和國民黨指揮的正面戰場協力合作,形成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持久戰略格局。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中國戰場仍然抗擊和牽制著日本陸軍主力,繼續發揮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作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向同盟國的投降書上簽字。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贏得最后勝利。</p> <p class="ql-block">抗日戰爭中的英雄群體</p><p class="ql-block">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用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狼牙山五壯士》詹建俊1959年作</p><p class="ql-block">1941年9月25日,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五位戰士馬寶玉、胡福才、胡德林、葛振林、宋學義在河北易縣狼牙山掩護全團轉移,最后彈盡路絕,縱身跳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女投江》王盛烈1957年作</p><p class="ql-block">1938年10月,東北抗聯第五軍婦女團的冷云、楊貴珍、胡秀芝、安順福、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八名戰士,為掩護部隊轉移,在子彈打光、后退無路時,寧死不屈,投入黑龍江林口縣烏斯渾河,壯烈犧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行倉庫保衛戰》</p><p class="ql-block">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淞滬會戰期間,奉命據守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的中國守軍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帶領第1營的“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奮勇殺敵,堅守四天四夜,打退日軍10多次瘋狂進攻,擊斃日軍200余名,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其戰斗事跡之英勇,愛國氣節之豪壯,振奮國人,震驚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劉老莊連》</p><p class="ql-block"> 1943年3月,日軍組織3千精銳掃蕩淮海區,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二營的82名官兵,在淮陰劉老莊被千余日偽軍包圍,從凌晨打到黃昏,斃敵170余,傷敵200余,彈盡后白刃肉搏,82位指戰員全部犧牲。這就是震撼中外軍史的“劉老莊連”</p> <p class="ql-block">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逐步停止對正面戰場的大規模戰略進攻,以主要兵力進攻八路軍、新四軍,敵后游擊戰爭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基本形態,敵后戰場成為全國抗戰的主戰場。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為敵后抗戰的大本營和指導中心。圖為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p> <p class="ql-block">  中國的抗日戰爭,一開始就分為兩個戰場:國民黨戰場和解放區戰場。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漢失守后,日本侵略者停止了向國民黨戰場的戰略性的進攻,逐漸地將其主要軍事力量移到了解放區戰場;到一九四三年,侵華日軍的百分之六十四和偽軍的百分之九十五,為解放區軍民所抗擊;國民黨戰場所擔負的,不過日軍的百分之三十六和偽軍的百分之五而已。一九四四年,日本侵略者舉行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作戰了,..兩個戰場分擔的抗敵的比例,才起了一些變化。然而就在我做這個報告的時候,在侵華日軍(滿洲的未計在內)四十個師團,五十八萬人中,解放區戰場抗擊的是二十二個半師團,三十二萬人,占了百分之五十六;國民黨戰場抗擊的,不過十七個半師團,二十六萬人,僅占百分之四十四。抗擊偽軍的情況則完全無變化</p><p class="ql-block">——毛澤東《論聯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華北軍發表昭和十八年(一九四三年)度綜合戰果,充分說明了過去以重慶軍為對手的華北軍,在今天他完全轉變為以掃共戰為中心的事實。.敵大半為中共軍在交戰回數一萬五干次中,和中共黨軍的作戰占七成五,即一萬一千四百三十次;在交戰的二百萬敵兵力中,半數以上都是中共的黨軍</p><p class="ql-block">——日本《朝日新聞》(1944年1月15日)</p> <p class="ql-block">新四軍使用過的綁腿和草鞋(仿制品)</p> <p class="ql-block">《日本南京簽降紀念珍影》(原件)</p> <p class="ql-block">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使用的軍號(原件)</p> <p class="ql-block">抗戰時期的地雷(原件)</p><p class="ql-block">軍政部頒發的抗日將士流血紀念章(原件)</p><p class="ql-block">抗戰時期婦女們為抗戰英雄縫制的慰問袋(原件)</p><p class="ql-block">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使用的仿德式手榴彈(原件)</p> <p class="ql-block">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使用的水雷(原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楊靖宇(1905-1940)</p><p class="ql-block">河南確山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1940年2月在吉林濛江犧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趙尚志(1908-1942)</p><p class="ql-block">遼寧朝陽人。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副總指揮,1942年2月在黑龍江鶴崗犧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左權(1905-1942)</p><p class="ql-block">湖南醴陵人。</p><p class="ql-block">八路軍副參謀長1942年5月在山西遼縣犧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彭雪楓(1907-1944)</p><p class="ql-block">河南鎮平人。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淮北軍區司令員,1944年9月在河南夏邑犧牲。</p> <p class="ql-block">佟麟閣(1892-1937)</p><p class="ql-block">河北高陽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副軍長,1937年7月在北平南苑犧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趙登禹(1898-1937)</p><p class="ql-block">山東菏澤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第一三二師師長,1937年7月在北平南苑犧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張自忠(1890-1940)</p><p class="ql-block">山東臨清人。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1940年5月在湖北棗宜會戰中犧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戴安瀾(1904-1942)</p><p class="ql-block">安徽無為人。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第二00師師長,1942年5月在緬甸作戰中犧牲。</p> <p class="ql-block">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我們的敵人是世界性的敵人,中國的抗戰是世界性的抗戰”。當日本帝國主義大舉侵略中國,中國人民遭受屠殺凌辱之時,他們膚色不同、語言各異,卻不約而同地跨越國界,本著毫不利己的動機,遠離家鄉、遠離親人,不遠萬里來到戰火紛飛、苦難深重的中國,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甚至把自己寶貴的生命奉獻給了中國人民,奉獻給了全人類正義的事業。在中國革命史上,他們是具有大愛情懷和奉獻精神的國際戰士;在人類文明史上,他們是一個跨越文化邊界、彰顯人類文明的符號。正義不朽,大愛無疆,他們身上所展現出的國際主義精神和人道主義精神,書寫了跨越民族、種族和國度的人間大愛,成為中國人民永不忘卻的紀念。</p> <p class="ql-block">結束語</p><p class="ql-block"> 1938年武漢地區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和悲壯慘烈的武漢保衛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光榮的一頁。中國共產黨人1938年在武漢開展的各項工作,為抗日戰爭的發展與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的中國人民經過長期抗戰,最終發展到戰略反攻,贏得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p><p class="ql-block"> 歷史雄辯證明:中國抗日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這種偉大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抗戰精神,不但是戰勝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支撐,更是實現民族復興的不竭動力,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p><p class="ql-block"> 今天,大武漢1938年爆發的抗日救國的震天怒吼和保衛大武漢的炮火硝煙已離我們遠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舉辦這個展覽,就是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全體中華兒女要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肩負起歷史重任,不斷取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成就。這是我們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最好的紀念!</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安县| 桑日县| 永泰县| 富川| 仙游县| 玛沁县| 黄梅县| 曲水县| 五台县| 彭泽县| 东港市| 垫江县| 兴山县| 威远县| 奉化市| 泰宁县| 寿光市| 土默特右旗| 沈阳市| 南平市| 连城县| 淮滨县| 沅陵县| 蓝田县| 大名县| 崇信县| 泾阳县| 平顶山市| 潢川县| 阜南县| 新巴尔虎左旗| 岑溪市| 莱阳市| 庆元县| 泽州县| 镇安县| 丹棱县| 辽阳县| 凯里市| 宜州市| 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