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百科》編者的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24年9月1日</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時光荏苒,《JS每日百科》到今天巳整三年了。非常開心有三百多萬人次的讀者與我倆一起通過美篇平臺瀏覽大千世界,開拓眼界。澳大利亞原住民有一句美麗的諺語:"我們都是這個時代,這個地方的訪客。我們只是路過。我們在這里的目的是觀察,學習,成長,愛,然后我們回家。”(“We are all visitors to this time, this place. We are just passing through. Our purpose here is to observe, to learn, to grow, to love, and then we return home.”)。我們很辛運處在這個信息時代,讓我們即使足不出戶還能欣賞無盡的自然和人文美。無論編者,還是讀者,本質上我們每個人看到的東西是一樣的,只要有樂意發現真善美的心靈,而且愿意在愛中分享。在這個意義上說,百科就是我們人生路上一起收獲美好事物的手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感謝大家在評論和私信中給予我們的支持和鼓勵,以及對我們身體的關心。的確,由于年齡和能力所限,百科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尤其是每天一期的安排,使得編輯上比較粗糙,內容也較零碎。故自本期起將《JS每日百科》改版為《JS百科》,不再每天一期,而為不定期發表。力求內容更系統翔實,並以期數編號,本期為1096期。期待美篇平臺的讀者繼續相伴而行,也歡迎新朋友查閱往日的《JS每日百科》。</span></p> 開啟今日百科之旅 <p class="ql-block">《JS百科》第1137期,2025年3月20日</p><p class="ql-block"> 歷史與自然的交匯點: 阿雷斯山口,比利牛斯山脈,西班牙和法國冰雪邊界</p> <p class="ql-block">英文音頻</p> <p class="ql-block">Where history and nature meet: Col des Ares, the Pyrenees, the snowy border between Spain and France 2/17/25</p><p class="ql-block">The Coll d'Ares is located at an altitude of 1,513 meters and serves as a mountain pass that traverses the majestic Pyrenees, connecting Spain and France. The pass lies between the villages of Mollo in Catalonia's Ripollès region and Prats-de-Mollo-la-Preste in France's Occitania. In winter, the area is blanketed in snow, offering breathtaking scenery.</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The history of Coll d'Ares dates back to 878 and it is not only a geographical passage but also a bridge connecting cultures and history. Its name comes from the Latin word ‘ara,’ meaning altar, evoking memories of ancient stone markers used to mark boundaries. During the Nine Years' War, this pass was a significant site for military operations.</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Today, Coll d'Ares has become a unique destination for exploring nature. Whether for hiking, enjoying panoramic views, or delving into its rich history, the pass leaves visitors enchanted. Come breathe the fresh air of the Pyrenees and immerse yourself in this magical land!</p> <p class="ql-block">歷史與自然的交匯點: 阿雷斯山口,比利牛斯山脈,西班牙和法國冰雪邊界
</p><p class="ql-block">阿雷斯山口(Coll d'Ares,見譯注1)位于海拔1513米,是穿越雄偉比利牛斯山脈(Pyrenees,見譯注1)、連接西班牙和法國的山間通道。山口位于加泰羅尼亞里波列斯(Catalonia's Ripollès)地區的莫洛(Mollo)與法國奧克西塔尼亞(Occitania)的普拉茨德莫洛拉普雷斯特(Prats-de-Mollo-la-Preste)之間。冬季,這里白雪皚皚,景色令人嘆為觀止。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阿雷斯山口的歷史可追溯至878年,它不僅是一條地理通道,更是連接文化與歷史的橋梁。其名稱源自拉丁語‘ara’,意為祭壇,喚起了古代用神圣石碑標記邊界的記憶。在九年戰爭期間(Nine Years' War,見譯注2),這里曾是重要軍事行動的舞臺。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阿雷斯山口已成為探索自然的獨特目的地。無論是徒步旅行、欣賞全景風光,還是探索豐富的歷史,阿雷斯山口都能讓游客流連忘返。在此感受比利牛斯山脈的清新空氣,盡情沉浸于這片神奇的土地中吧!</p> <p class="ql-block">(譯注1:以下是關于比利牛斯山脈(Pyrenees)和阿雷斯山口(Coll d'Ares)的概述,旨在讓您感受自然奇觀和歷史深度的壯麗與魅力。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自然地理和環境
</p><p class="ql-block">比利牛斯山脈是一條橫跨法國和西班牙邊境的壯麗山脈,綿延約500公里,從大西洋的比斯開灣(Bay of Biscay)一直延伸到地中海的卡普德克雷烏斯(Cap de Creus)。它是歐洲西南部一道天然屏障,將伊比利亞半島與歐洲大陸分隔開來。山脈最高點是西班牙境內的阿內托峰(Pico de Aneto),海拔3404米,是整個山脈的巔峰象征。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比利牛斯山脈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數億年前,起源于伊比利亞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碰撞。這一地質過程始于1.5億年前的早白堊世,并在距今5600萬至2300萬年前的始新世和漸新世達到高潮。山脈的地質構成多樣:東部主要由花崗巖和片麻巖組成,西部則以花崗巖峰和覆蓋其上的石灰巖層為主。這種地質多樣性賦予了山脈堅韌不拔的特點,使其在數百萬年的風化和侵蝕中依然保持壯觀的外觀。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山脈分為三個主要區域:西部的“大西洋比利牛斯”(Atlantic or Western Pyrenees)、中部的“中央比利牛斯”(Central Pyrenees),以及東部的“東部比利牛斯”(Eastern Pyrenees)。中部區域擁有最高峰,如阿內托峰和蒙特佩爾迪多峰(Monte Perdido),而西部和東部則以較低的山峰和豐富的自然景觀著稱。山脈上分布著眾多“加夫斯”(gaves)——當地人稱為的山間急流,這些急流形成了歐洲僅次于斯堪的納維亞的高大瀑布,如加瓦爾尼瀑布(Gavarnie Falls),高達462米,是法國最高的瀑布。</p> <p class="ql-block">比利牛斯山脈的氣候因地區而異:西部和中部因靠近大西洋而降雨較多,覆蓋著茂密的森林和高山草甸;東部則受地中海氣候影響,較為干旱,植被較為稀疏。山脈的高處常年積雪,特別是在冬季,形成了迷人的雪景和高山滑雪勝地。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比利牛斯山脈的景色令人嘆為觀止,融合了崎嶇的山峰、晶瑩的湖泊、懸掛的山谷和高聳的瀑布。著名的自然景觀包括加瓦爾尼圓形劇場(Cirque de Gavarnie)、特魯穆斯圓形劇場(Cirque de Troumouse)和埃斯托貝圓形劇場(Cirque d'Estaubé),這些圓形劇場(cirques)是冰川侵蝕形成的半圓形懸崖,宛如自然界雕刻出的巨型圓形劇場,氣勢恢宏。山脈中分布著無數高山湖泊(ibones),如阿列爾湖(Ibones de Arriel),其清澈的湖水映襯著周圍的花崗巖山峰,形成一幅夢幻般的畫面。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森林覆蓋了山脈較低的斜坡,生長著歐洲冷杉、松樹和山毛櫸,夏季時野花如紫色的比利牛斯鳶尾花和杜鵑花點綴其間,為這片土地增添了生機。山頂常被積雪覆蓋,特別是在冬季,形成白雪皚皚的壯麗景觀,吸引了無數滑雪愛好者和徒步旅行者。山脈中還分布著溫泉,如咸性和硫磺泉,散發出自然的氣息,既是地質奇觀,也是歷史悠久的療養地。</p> <p class="ql-block">比利牛斯山脈的景色令人嘆為觀止,融合了崎嶇的山峰、晶瑩的湖泊、懸掛的山谷和高聳的瀑布。著名的自然景觀包括加瓦爾尼圓形劇場(Cirque de Gavarnie)、特魯穆斯圓形劇場(Cirque de Troumouse)和埃斯托貝圓形劇場(Cirque d'Estaubé),這些圓形劇場(cirques)是冰川侵蝕形成的半圓形懸崖,宛如自然界雕刻出的巨型圓形劇場,氣勢恢宏。山脈中分布著無數高山湖泊(ibones),如阿列爾湖(Ibones de Arriel),其清澈的湖水映襯著周圍的花崗巖山峰,形成一幅夢幻般的畫面。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森林覆蓋了山脈較低的斜坡,生長著歐洲冷杉、松樹和山毛櫸,夏季時野花如紫色的比利牛斯鳶尾花和杜鵑花點綴其間,為這片土地增添了生機。山頂常被積雪覆蓋,特別是在冬季,形成白雪皚皚的壯麗景觀,吸引了無數滑雪愛好者和徒步旅行者。山脈中還分布著溫泉,如咸性和硫磺泉,散發出自然的氣息,既是地質奇觀,也是歷史悠久的療養地。</p> <p class="ql-block">比利牛斯山脈也是豐富的生態寶庫,棲息著多種瀕危和特有物種。棕熊、比利牛斯巖羚羊(Pyrenean chamois)和比利牛斯狐貍是這里的標志性動物。此外,瀕危的胡兀鷲(lammergeier)和金雕在山間翱翔,而比利牛斯脫曼(Pyrenean desman)——一種特有的水生哺乳動物,以及比利牛斯溪流蠑螈(Pyrenean brook salamander)則在山區的溪流和洞穴中生活。植物種類超過2500種,其中200種是地方特有種,展現了從地中海型植被到中歐森林的多樣性。特別一提的是比利牛斯山犬,它是一種法國品種的牲畜護衛犬;在法國,它通常被稱為 Patou。它起源于分隔法國和西班牙的比利牛斯山脈的東部或法國一側,被認為是與西班牙一側的 Mastín del Pirineo 或比利牛斯獒犬不同的品種,后者與西班牙一側密切相關(見附照與視頻)。</p> <p class="ql-block">(二)歷史與自然的交匯點
</p><p class="ql-block">比利牛斯山脈作為西班牙和法國之間的天然邊界,自古以來就是歷史與自然的交匯點。阿雷斯山口(Coll d'Ares)位于比利牛斯山脈的東部,是連接法國和西班牙的重要山口,海拔1513米。山口附近的地形起伏較緩,適合步行或騎行,但周圍的高山地形仍具挑戰性,展現了比利牛斯山脈的壯麗與險峻。花崗巖和片麻巖構成的山體,周圍覆蓋著橡樹、松樹和山毛櫸的森林。阿雷斯山口雖然不如一些更知名的山口(如龍塞沃克斯山口,Roncevaux Pass)那樣頻繁出現在歷史大事件中,但它仍然承載著豐富的故事,反映了這片山脈在貿易、戰爭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角色: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中世紀的朝圣之路與貿易通道
</p><p class="ql-block">阿雷斯山口位于比利牛斯山東部,靠近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歷史上是連接法國和西班牙的重要通道之一。中世紀時,比利牛斯山脈的多個山口,包括阿雷斯山口附近的一些路徑,是朝圣者前往西班牙圣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朝圣之路的一部分。由于其相對較低的海拔和便利性,成為朝圣者和商人的重要通道。商隊通過此地運輸羊毛、葡萄酒和鹽等貨物,促進了法國南部與西班牙北部的經濟聯系。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 加泰羅尼亞的跨境文化與沖突
</p><p class="ql-block">歷史上加泰羅尼亞人居住在比利牛斯山脈兩側,形成了一個跨越國界的獨特文化共同體。然而,這種跨境聯系也帶來了沖突。1659年的《比利牛斯和約》是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重要分水嶺,該條約將比利牛斯山脈正式確立為兩國邊界,并將部分加泰羅尼亞領土(如魯西永地區)割讓給法國。阿雷斯山口附近的小村莊,如西班牙的普拉茨-德莫略(Prats-de-Mollo)和法國的莫爾薩克(Molló),見證了這一歷史轉折。雖然阿雷斯山口本身并非條約談判的焦點,但它所在的區域深受邊界劃分的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因國界的設立而被割裂。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3. 走私者的天堂
</p><p class="ql-block">比利牛斯山脈因其崎嶇的地形和偏遠的山口,長期以來是走私活動的熱點,阿雷斯山口也不例外。從18世紀到20世紀,走私者利用這一地區的隱秘路徑運輸違禁品,如煙草、酒精和紡織品。特別是在西班牙內戰(1936-1939年)和二戰期間,阿雷斯山口成為逃亡者和走私者的重要通道。山口的地理位置靠近地中海沿岸,使其成為連接內陸與沿海地區的理想中轉站。走私不僅是一種經濟活動,也反映了當地居民對嚴格邊界控制的反抗,以及他們在艱難環境中求生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4. 二戰中的逃亡之路
</p><p class="ql-block">二戰期間,比利牛斯山脈成為許多人逃離納粹占領的歐洲、前往中立國西班牙的生命線。阿雷斯山口因其相對隱蔽和較少軍事駐守的特點,成為抵抗運動成員、猶太人以及盟軍飛行員的逃亡路徑之一。1940年代初,法國抵抗組織和向導冒著生命危險,帶領逃亡者翻越比利牛斯山脈。阿雷斯山口因其偏僻性為小型逃亡團體提供了庇護。有許多感人故事記錄了法國向導帶領一群猶太難民在夜間穿越阿雷斯山口,避開巡邏隊,最終安全抵達西班牙的經歷。</p> <p class="ql-block">5. 自然與歷史的交響曲
</p><p class="ql-block">除了具體的歷史事件,阿雷斯山口還有一個獨特的自然與歷史交織的象征意義。站在山口處,可以俯瞰法國和西班牙兩側的壯麗景色,這里的風聲、羊群的鈴聲和偶爾傳來的鷹鳴,仿佛在訴說千年的故事。當地傳說中,比利牛斯山脈的名字來源于希臘神話中的皮瑞妮(Pyrene),她是赫拉克勒斯的戀人,死后化作這片山脈。阿雷斯山口雖然沒有直接的傳說與之關聯,但它作為山脈的一部分,承載著這種浪漫與神秘的氣息。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比利牛斯山脈以其古老的地質歷史、壯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生態系統,堪稱歐洲的自然奇跡。阿雷斯山口則因其戰略位置和深厚的歷史背景,成為連接兩國、見證人類命運交匯的獨特地點。從朝圣者的小徑到走私者的暗道,再到戰時的逃亡之路,阿雷斯山口見證了人類在自然屏障面前的堅韌與智慧。今天,它依然是一個安靜的地方,吸引著徒步旅行者和歷史愛好者前來探尋那些被風吹散卻未被遺忘的故事。無論是徒步穿越崎嶇的山道、欣賞雪山與瀑布的壯觀景象,還是追尋戰爭與逃亡的歷史足跡,這些地方都能激發人們對自然與歷史的深深敬仰和好奇。</p> <p class="ql-block">譯注2:九年戰爭是指1688年至1697年法國與大聯盟之間的一場歐洲大國沖突。雖然戰斗主要集中在歐洲,但戰爭蔓延到美洲、印度和西非的殖民地。相關沖突包括愛爾蘭的威廉戰爭和北美的威廉國王戰爭。在九年戰爭期間,西班牙軍隊曾試圖通過阿雷斯山口進攻法國的普拉茨-德-莫洛,但未能成功。這場戰役凸顯了山口作為軍事通道的重要性,也反映了比利牛斯山脈在歐洲沖突中的地理戰略價值。)</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镇市|
颍上县|
武隆县|
彭阳县|
察隅县|
南靖县|
龙里县|
抚宁县|
元江|
绥阳县|
鄂温|
宜阳县|
张掖市|
龙井市|
日土县|
武清区|
五大连池市|
德阳市|
讷河市|
昌邑市|
安化县|
宝山区|
崇礼县|
体育|
靖西县|
延安市|
天台县|
柘荣县|
凤庆县|
绥芬河市|
丹东市|
建平县|
会同县|
民勤县|
玉门市|
南木林县|
沈丘县|
隆昌县|
临桂县|
承德市|
贺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