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近日偶爾發現一位住在榮巷的七O后小魚兒“榮巷記憶·跟我學說無錫話”的抖音,好奇的聽了幾期,覺得蠻有意思。隨著榮巷地區的改造,一些將被拆遷的當地居民都有一個懷舊的情結。</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在的抖音里,小魚兒用一口地道的無錫話講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榮巷的趣事,勾起了我不少往事的回憶與共情。</i></p> <p class="ql-block">榮巷古鎮,屬無錫五大古鎮之一,現稱榮巷歷史街區。位于無錫市濱湖區,地處龍山南麓,梁溪河北岸,蠡溪片區的河埒地區西部,北以惠山山脈為屏障,南臨無錫的母親河梁溪河,往東通過梁溪路與錫惠景區相連,往西通向梅園景區。<a href="http://www.xsjgww.com/4nbu2v3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鐵牛故事·榮巷記憶】</a></p> <p class="ql-block">榮巷古鎮著有榮毅仁紀念館、榮德生故居、大公圖書館,晴雨操場、五間頭墻門、榮瑞馨花廳等特色建筑,還有長約380米,呈東西走向,蜿蜒成“S”形的榮巷老街。保存了大量清末民初的建筑,風格以黑瓦粉墻為主,間或摻雜西洋建筑,沿街有老式理發店、箍桶店、手作年糕店等傳統店鋪。<a href="http://www.xsjgww.com/4nnk1gx8"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尋訪榮巷老宅歸來后】</a></p> <p class="ql-block">我家租住在當時的榮巷東浜40號,現在門牌為榮巷東浜44號。是一幢三開間的二層民國建筑,主體建筑南側為百余平方米院落,建筑初期是一座花園,桂花、玉蘭、天竹、玫瑰等花木,在院的東南角有一個小河塘。后來河塘被填沒。花園兼種植蔬菜功能。我在榮巷與父母一起生活了整整25年,一直租住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后搬至榮巷教師新村我母親所在學校分配的公房。</p><p class="ql-block">在榮巷生活的歲月里,現在仔細想想那時雖然是計劃經濟年代,但絲毫不覺得苦,一家人和睦相處、鄰里關系融洽和諧、街頭巷尾充滿人間煙火。</p> <p class="ql-block">至今,青少年時代榮巷的一些往事仍記憶猶新。</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街頭扛水挑水。</i>在沒有自來水年代里,家里飲用水都是靠姐弟扛水。后來我進入高中階段,扛水被我一人挑水替代。水攤在榮巷街郵局對面,看書攤的是位大塊頭婆婆,是我東浜的熱心鄰居。我曾寫過“大塊頭婆婆”一文載于華東信息日報。</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河灘淘米洗衣。</i>榮巷東浜河灘是兒時常去洗菜洗碗淘米、釣魚、游泳的場所。有一年冬天,為腌制水腌菜,我在洗雪菜時一不小心掉到了河里,冰涼刺骨的河水讓我急速回游上岸跑回家里更換衣褲;與母親一起洗床單被褥,母親用床單在河邊用力漂洗后,方正的疊在河邊的石階上,我便幫母親用捧槌槌床被,反復幾次,母親嗅一嗅沒有肥皂氣味后就拎起來擰干,母親讓我抓住床單的另一頭,母子齊心協力地將其努力地擰出床單中可以擰出的水份。這種勞動的場景至今讓我難以忘卻。</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倒馬桶。</i>倒馬桶與涼曬馬桶是“馬桶時代”一道獨特的風景。家里的馬桶最早是母親的倒的,后來二個姐姐承擔了。一家五口一天下來的內存亦不輕,我也曾幫二個姐姐分別合拎過馬桶,一直要拎到榮巷東浜公共廁所后背的水箱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割牛草。</span>在榮巷街東側不遠有一家奶牛場,印象中有上百頭奶牛。食料主要是干草,其來源主要向周邊的居民收買。勤快的居民都會在暑假去割草,曬干后賣給奶牛場。我也曾有這番經歷,有一會母親帶著我們姐弟仨一早就在靠近茶場的田野里割了上百斤鮮嫩的青草,回來曬干后賣了3.14元。夠我一個學期的學費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大張巷小學讀書。</i>1967年我從雪浪前章小學遷至大張巷小學讀一年級下半學期。照理我的學區應該在榮巷小學,父母考慮到便于照料兒子,就上了母親所在的大張巷小學,直至小學畢業升了五中。上小學每天隨母親沿著東浜—東街—大張巷步行來回兩趟,沿路的商鋪與居民都是母親浦老師的熟人,大都還是學生與家長,有的母親教了二代人。父親在五六十年代曾任榮巷小學8年校長,母親退休前亦任教過幾年。</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殺獵場。</i>在榮巷東街向大張巷方向行走的路北,有一間面積較大的殺獵場,郊區榮巷地區計劃供應的豬肉基本都在這里收購、宰殺。兒時榮巷街宰肉鋪王富生的四子,綽號“四剝皮”,常帶我去玩。記得冬天還在殺豬場內燙豬毛的大鐵鍋里洗過幾次澡。</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宦木匠。</i>在榮巷地區上了年紀的人一定不會對宦木匠陌生。他有6個兒子,其中幾個兒子子承父業。那時居民們一般都會請宦木匠上門打家俱。他手藝精湛、做工細膩、合費合理。經濟拮據的時候,他會在上工后與主人商量,提前預支一些工錢。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夏天,父母親加了工資,就請宦木匠打了大櫥、五斗柜、書柜與寫字臺,整整打了一個暑假,從選料、劃線、鋸割、刨削、鑿削、榫卯制作到裝配、打磨,每一道工序都滲透了宦木匠的汗水與智慧。后經油漆后,我家終于有了較為齊全的家俱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老呆頭。</i>老呆頭的家就住在殺豬場附近的一座洋房子里。曾是榮巷派出所的所在地。在我出生前,我家曾租住老呆頭家一段時期。老呆頭娶了媳婦生了二女一男亦都是傻子。后來媳婦離開了老呆頭。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常見呆頭一家在榮巷河灘人工取水后再去沖刷廁所的場景。 回憶總是美好的。</p><p class="ql-block">榮巷,讓我度過了幸福快樂的青少年時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沾化县|
集贤县|
西青区|
托里县|
佛教|
盐城市|
互助|
乌兰浩特市|
绥德县|
建水县|
临颍县|
望城县|
依兰县|
德保县|
日土县|
迁安市|
海盐县|
定南县|
衡东县|
汕头市|
沙雅县|
青铜峡市|
谢通门县|
库尔勒市|
延安市|
成都市|
登封市|
崇左市|
翼城县|
陆川县|
枣庄市|
勃利县|
保亭|
越西县|
勐海县|
华安县|
锡林浩特市|
南郑县|
宝坻区|
泗阳县|
宝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