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12.25 從廣州出發(fā),自駕的第十九天,來自了金華。參觀了金華博物館,然后到了大名頂頂?shù)陌嗽仒恰_€有侍王府。</p> <p class="ql-block">萬佛塔,老金華城地標(biāo)性建筑,始建于北宋嘉佑七年(1062)至治平元年(1064)之間。原址位于浙江省金華市區(qū)塔下寺的山坡上,九層八角樓閣式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由佛僧居政倡導(dǎo)建成,初名叫“密印寺塔”。因塔身外壁上半部的每塊磚上雕有不同的精美如來佛像,一排排地結(jié)跏趺坐在蓮臺上,期數(shù)萬計,故稱“萬佛塔”。</p> <p class="ql-block">熙春巷</p> <p class="ql-block">金華古子城,就是一座內(nèi)城。它是金華古代府署、文廟、寺院等政治文化設(shè)施的聚集地,是金華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黃賓虹故居</p> <p class="ql-block">八詠樓,南朝時創(chuàng)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擴(kuò)建,元皇慶年間(1312-1313)毀于火災(zāi),明萬歷間重建,清嘉慶年間重修,1984年大修。歷代文人游此,題詠頗多。南朝齊隆昌元年(494年),東陽郡太守沈約作《登玄暢樓》。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曾作《題八詠樓》:“千古風(fēng)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該樓坐北朝南,共四進(jìn),依次為樓閣、前廳、二廳和樓屋。</p> <p class="ql-block">登樓遠(yuǎn)眺,藍(lán)天萬里,白云朵朵,南山連屏,雙溪蜿蜒,盡收眼底。現(xiàn)存建筑共四進(jìn)。第一進(jìn)為主體建筑,重檐樓閣,歇山屋頂,翼角起翹,石砌臺基。此樓系南朝齊隆昌元年(494年),東陽郡太守、著名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沈約建造。竣工后沈約曾多次登樓賦詩,寫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中有一首《登玄暢樓》云:“危峰帶北阜,高頂出南岑。中有凌風(fēng)謝,回望川之陰。岸險每增減,湍平互淺深。水流本三派,臺高乃四臨。上有離群客,客有慕歸心。落暉映長浦,煥景燭中潯。云生嶺作黑,日下溪半陰。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并在此基礎(chǔ)上又增寫了八首詩歌,稱為《八詠》詩,是當(dāng)時文壇上的長篇杰作,傳為絕唱,故從唐代起,遂以詩名改元暢樓為八詠樓。</p> <p class="ql-block">詩壇泰斗艾青曾親筆題寫“八詠樓”3字,為八詠樓增添了濃濃的詩韻色彩。</p> <p class="ql-block">沈約(441—513年)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歷仕宋、齊、梁三代。他曾以文學(xué)游于竟陵王蕭子良門下,與謝眺等共創(chuàng)“永明體”,提出“四聲”、““八韻”說。為近體韻文創(chuàng)作開辟了新境界。</p> <p class="ql-block">1500多年中,八詠樓不僅與歷代文人名士結(jié)下了親緣,也與英雄人物有著密切關(guān)系。唐代的嚴(yán)維,宋代的李清照、呂祖謙、謝翱,元代的趙盂頒等詩人、書法家都曾慕名前來登臨題詠,留下不少繪景梯憐的詩文名篇。元末農(nóng)民起義軍的重要將領(lǐng)胡大海、明代抗日英雄戚繼光、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等,都曾登上八詠樓檢閱他們的部隊。還有明末兵部尚書朱大典,率兵與清軍激戰(zhàn)中,壯烈地犧牲在八詠樓,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跡。周恩來同志1939年到金華視察時,也曾在八詠樓下的八詠灘頭召開過近千人的群眾大會,慷慨激昂地宣傳團(tuán)結(jié)抗戰(zhàn)的方針。</p> <p class="ql-block">太平天國侍王府,曾是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在浙西的指揮中心。</p> <p class="ql-block">據(jù)金華文獻(xiàn)史料記載,太平天國侍王府于唐宋時為州治所在;元時為浙東道宣慰署、肅政廉訪司署;明初朱元璋曾駐扎于此,后為巡按御史行臺;清時為試士院。</p> <p class="ql-block">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5月28日,李世賢率太平軍功克金華后,修葺擴(kuò)建了原來的試士院,將其作為侍王府。</p> <p class="ql-block">清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軍撤出金華后,侍王府被清政府改為通判,經(jīng)歷兩署。</p> <p class="ql-block">庭園主要分布在每進(jìn)建筑之間的空敞地上,庭園小景設(shè)置典雅、古樸。“耐寒軒”前兩株千年古柏樹,一棵為檜柏,一棵為龍柏,樹高25米,徑圍分別為300厘米和190厘米。清光緒年間,陳文驟在《耐寒軒》匾額中記述:“軒前雙柏聳立,天嬌猶龍,相傳為錢肅王(五代吳越國王)手植……”清代詩人阮元(1764一1849年),也留有“自公堂后雙古柏,六百余年老宋客,蟠根郁律透重泉,生氣勃然出堂脊”的詩句。</p> <p class="ql-block">最精彩的石雕要數(shù)原嵌在照壁正面的石雕團(tuán)龍(現(xiàn)為國家一級藏品),該團(tuán)龍造型優(yōu)美、龍眼突出,龍鱗遍身,龍爪剛健,祥云與火球烘托出龍的威豪。石雕為高浮雕工藝,并運用了透空鏤鉆的傳統(tǒng)石雕技藝,此團(tuán)龍由七塊石雕巧合組裝而成,主體是盤龍,外扣六塊扇形的蝠紋圖案拼合而成,這是一件美輪美奐的石雕藝術(shù)精品。</p><p class="ql-block">中國歷代王朝有嚴(yán)格禁令,只有親王以上方可繪制“五爪金龍”,郡王以上只能有“四爪之蟒”。太平天國敢于打破禁令,用“五爪金龍”來裝飾王府,實現(xiàn)了洪秀全“天人一氣理無二,何得君王自私專”的豪言壯語。</p> <p class="ql-block">盛開的蠟梅</p> <p class="ql-block">手機(jī)拍照</p><p class="ql-block">文字來自百度</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嵩明县|
新乡县|
中方县|
郁南县|
普兰县|
昌乐县|
阜新|
达孜县|
呼和浩特市|
津市市|
台北县|
左云县|
禹城市|
怀安县|
庄河市|
大连市|
集贤县|
霞浦县|
普陀区|
四平市|
建昌县|
宝山区|
清徐县|
镇坪县|
贵南县|
扶风县|
洱源县|
乌鲁木齐市|
浑源县|
永善县|
中山市|
南昌县|
五台县|
西藏|
定结县|
清水县|
恩平市|
阳谷县|
屏东市|
泸州市|
武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