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退休近十年了,接到吳曉煜司長邀約寫一篇關于“我與史志工作”的小文,腦海里便浮現出關于史志工作的許多畫面。1991年大同煤礦成立文化工作委員會,史志編纂部就應運而生,從事史志工作的同志都是從各二級單位選拔而來,他們風華正茂,學養素質俱佳,被稱為是礦山的秀才和筆桿子。在文化活動部門把文化工作做的風生水起,贏得各級領導和礦工的贊譽和歡呼時,史志工作是默默的獨行軍。每年一本的《大同煤礦年鑒》100多萬字內容,是史志工作者們跑基層,做調研,千辛萬苦,不厭其煩,收集整理,精心編纂出來的成果。他們似乎沒有掌聲,但他們承擔的工作厚重、有份量、意義重大,他們是幕后英雄。</p><p class="ql-block"> 記的2013年,按照山西省煤炭廳《關于印發〈山西煤炭志編纂辦公室關于組織編纂山西煤炭志系列志書的意見>的通知》要求,大同煤礦決定編寫《大同煤礦集團志》、《大同煤礦發展史》、《大同煤礦人物志》三本書。作為此項工作牽頭人,我深感責任重大。我們首先在全集團召開動員大會,在文體中心史志部的基礎上設立專門機構,并從100多個基層單位抽調出近150名同志全力投入資料的采集和編寫中。這是一項浩大繁復的歷史性工程,所有人員不辭辛苦,超負荷工作,收集整理到的文獻資料上千余萬字。認真的過目,細心的疏理,大會小會,討論座談,研究大綱,寫出條目,每一段文字都要反復推敲,每一個數據都要多方核實,我們經常為了一個章節的結構討論到深夜,有時為了準確描述一個歷史事件,需要查閱幾十份資料,采訪多位當事人。埋頭苦干,兢兢業業,幾易其稿,三本書300多萬字內容,一年時間編寫完成,當集團公司舉行隆重首發式的時候,當三本書發放到各二級單位和機關處室受到關注和稱贊以及供不應求時,參與此項工作為此傾注心血的編寫者們個個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大同煤礦集團志》、《大同煤礦發展史》、《大同煤礦人物志》從不同層面記錄了從新石器時代到2014年大同煤礦的發展變化,記錄了大同煤礦發展歷程中的大事要事,尤其詳盡記載了各個歷史時期大同煤礦生產生活的發展,大同煤礦的采掘工藝、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社會狀況、礦工生活、黨群工作、文化事業的方方面面。還有人物志,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是大同煤礦歷史故事的縮影,他們的汗水和付出構成了大同煤礦發展的基石。不消說,《大同煤礦集團志》、《大同煤礦發展史》、《大同煤礦人物志》為廣大讀者了解大同煤礦的歷史和現狀提供了翔實的信息,為有關人員科學研究、謀劃煤炭事業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真實資料。它們是大同煤礦的的記憶,是大同煤礦的百科全書,也是大同煤炭事業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p><p class="ql-block"> 2016年,應中國煤礦文聯之約我有幸參與了《中國煤礦文化志》的編寫工作。期間參加了中國文聯舉辦的史志編纂培訓學習,隨同煤礦文聯龐崇婭主席就山西焦煤集團、陽煤集團、潞安集團的文化設施、文化遺跡、礦山民俗風情、博物館、圖書館等進行了實地調研和資料收集。面對全國煤炭行業文化藝術活動大量的原始資料,剛開始有無從下手的苦惱,有相當一段時間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整天的頭昏眼花,從久遠的民國年代一直到新世紀以來,煤礦的文學活動,美術書法活動,音樂舞蹈活動,戲劇曲藝活動,節慶活動,日常活動,區隊活動,廣場活動,社區活動,文藝志愿者活動,文化理論研究活動,中國煤礦藝術節,尋找感動中國的礦工等等,內容精彩紛呈,年代久長,涉及全國各基層煤礦,編寫的過程,是學習的過程,是受教育的過程,是對自己意志和耐力考驗的過程,尤其是對史志編纂工作的重要性和史志工作者們經年累月在枯燥中堅守、在寂寞中堅持、埋在故紙堆、甘坐冷板凳、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的敬業精神有了特別深刻的感悟和理解。</p><p class="ql-block"> 史志工作是一項了不起的工作,是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服務當代、潤澤后世的事業。自己能為大同煤礦的史志工作盡一點力,能為中國煤礦文化志的編纂盡一點力,是很珍貴的難忘。作為基層的煤礦文化工作者,為礦工服務,為煤炭的文化建設做出一點貢獻我由衷的感到自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图县|
张家港市|
上饶县|
石家庄市|
宿迁市|
延川县|
湖南省|
武夷山市|
焦作市|
霍城县|
平昌县|
秦皇岛市|
清水河县|
宁乡县|
通许县|
贵州省|
鄂温|
宁津县|
武定县|
景宁|
公主岭市|
上蔡县|
文山县|
称多县|
怀来县|
通化县|
宁波市|
深泽县|
南开区|
西城区|
罗城|
竹北市|
静海县|
屯留县|
四子王旗|
平阴县|
漳平市|
将乐县|
松原市|
鄂托克前旗|
宁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