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拍攝於2025.3.14 華為P30pro</span></p> <p class="ql-block">照片拍攝於北京老崇文區(qū)南、北、中蘆草園、得豐東巷、青云胡同、長巷頭條、大席胡同等處。</p> <p class="ql-block">南蘆草園胡同景觀小河</p> <p class="ql-block">南蘆草園胡同前的小河</p> <p class="ql-block">中蘆草園小橋</p> <p class="ql-block">中蘆草園胡同的小河</p> <p class="ql-block">北、中、南蘆草園胡同位置,中蘆草園是南北走向的一條很短的胡同,連接南、北蘆草園胡同。</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南口兒小橋</p> <p class="ql-block">在青云胡同小石橋向西拍攝景觀小河</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原名慶云巷胡同、慶云大院,因胡同里有慶云庵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6號 (雙號在胡同的東側)</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8號,門前有方形抱鼓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方形抱鼓石象征著規(guī)矩和方正,圓形抱鼓石則象征著圓滑和靈活。</span>在古代方形抱鼓石多用于文官的府第,圓形抱鼓石則多用于武官的府第。</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最初稱為“慶云巷”或“慶云大院”,名稱源于胡同內有一座名為“慶云庵”的寺廟。據清代《京師坊巷志稿》記載,慶云庵位于大小崇真觀與北蘆草園胡同之間,胡同因此得名。1965年北京市地名整頓時,將“慶云大院”和“十間樓”合并,正式更名為“青云胡同”,這一名稱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南北走向,北出口為西興隆街,南口到南蘆草園景觀小河,穿過小河與大席胡同相通。</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中部與長巷三條交匯處的“拐彎抹角”,拐彎抹角是老北京胡同里的一種人性化建筑特點,在小胡同里的拐彎處把墻角的下部砌成圓角,以方便過往車輛。</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10號,從這個小門進去后才能看到這院子的正式大門。</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10號大門</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10號,門前雜亂不堪。</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13號 (單號在胡同的西側)</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15號,胡同兒里最破的一個院門。</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16號</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20號</p> <p class="ql-block">這里現在是個餐廳“悅合顏”,進到院子里可以通到青云胡同22號。</p> <p class="ql-block">顏料會館位于東城區(qū)前門街區(qū)青云胡同22號,?始建于明代中后期,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京城興建較早的商業(yè)會館之一。原為平遙會館,是山西的顏料、桐油商人在北京祀神祭祖、聚餐演戲之所??。清代改為顏料行業(yè)商會會館,其“前廟后館”格局是明清會館建筑常見的形制?。會館的建筑風格獨特,具有北京南城特色的三合院和紅色懸山式木結構古建筑?。會館在歷史上多次修葺和擴建。康熙十七年(1678年)重修,乾隆六年(1741年)添建戲臺,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修整,道光九年(1829年)和道光十八年(1838年)又兩度重修?。這些修葺和擴建工作都有詳細的碑記記載,為研究會館的歷史提供了重要資料?。</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22號 顏料會館 會館內有顏料歷史展、大戲臺(小百花越劇團演出)、餐廳(悅合顏官府菜、下午茶。)</p> <p class="ql-block">顏料會館大戲臺(劇場舞臺)</p> <p class="ql-block">大戲臺 (劇場觀眾席)</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21號</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21號院,胡同兒里最破敗的一個院子!</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23號</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23號,這里原來是一座寺廟,(關帝高廟)現改建為“青云貳拾叁藝術中心”,里面包括兩家餐廳和一家咖啡廳。位置在顏料會館對面。</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24號</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29號是京劇大師梅蘭芳在北京的第一個住所,梅蘭芳于1916年至1922年在此居住,度過了他22歲到28歲的六年時光?。</p> <p class="ql-block">這里現在是一家餐廳、咖啡廳。</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29號側門</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南口(自北向南拍攝,右側青云貳拾叁藝術中心,左側顏料會館。)</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南口小石橋</p> <p class="ql-block">北蘆草園胡同</p> <p class="ql-block">北蘆草園胡同</p> <p class="ql-block">這里也是一家餐廳</p> <p class="ql-block">得豐東巷</p> <p class="ql-block">得豐東巷前的小河</p> <p class="ql-block">得豐東巷21號院子,門口有小橋,過了小橋就進入長巷五條胡同。</p> <p class="ql-block">長巷五條胡同口</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29號餐廳、咖啡廳</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29號餐廳、咖啡廳</p> <p class="ql-block">長巷五條胡同兒南口</p> <p class="ql-block">長巷頭條南口</p> <p class="ql-block">春色滿園關不住!</p> <p class="ql-block">長巷頭條南口</p> <p class="ql-block">拍攝位置:長巷頭條,前方是得豐東巷。</p> <p class="ql-block">在長巷頭條小橋上向西拍攝</p> <p class="ql-block">得豐東巷一處開發(fā)商院落大門,是一座臨時大門,里面是這開發(fā)區(qū)辦公室。</p> <p class="ql-block">長巷頭條胡同</p> <p class="ql-block">長巷頭條小石橋</p> <p class="ql-block">長春別墅 老北京長春堂藥店發(fā)源地</p> <p class="ql-block">長巷頭條</p> <p class="ql-block">江西新建會館位於長巷頭條,始建于清朝時期,是江西籍商人在北京為聯絡鄉(xiāng)誼、共謀商業(yè)發(fā)展而興建的。會館的建筑風格典雅莊重,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的精髓,同時也不乏江西地方建筑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江西新建,現在隸屬江西省南昌市,位于南昌市區(qū)西北,是人文薈萃的“千年古邑”,享有“魚米之鄉(xiāng)”之稱。</p> <p class="ql-block">長巷頭條胡同</p> <p class="ql-block">豐城會館在長巷頭條53號,始建于清代,最初豐城會館是為進京趕考的豐城書生們的寄居之地,是一座承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建筑。(目前僅大門修飾一新,里面破爛不堪還沒有開始維修。)</p> <p class="ql-block">長巷頭條57號</p> <p class="ql-block">長巷頭條</p> <p class="ql-block">長巷頭條70號</p> <p class="ql-block">大席胡同北口</p> <p class="ql-block">大席胡同位于崇文區(qū)三里河地區(qū),北始北蘆草園,南至大江胡同。因舊時有編葦草席的作坊得名。該胡同形成于明朝,明《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記為大席兒胡同,清代改叫大席胡同。</p> <p class="ql-block">大席胡同6號“朝陽閣”舊址</p> <p class="ql-block">大席胡同20號,池州石埭會館。</p> <p class="ql-block">石埭會館建于明代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迄今已有400年歷史,曾是接待舉子進京考試、商賈赴京經商的重要場所,見證著京城與池州兩地文化薪火相傳、開放融合的歷史變遷。</p> <p class="ql-block">?德化會館位于東城區(qū)前門外大蓆胡同25號,院內房屋為重新整修新建。(德化現名為九江縣)德化的名稱與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有關。傳說呂洞賓曾是當地的縣令,百姓稱他為德化人,因此得名德化縣。德化縣在歷史上曾用過九江、柴桑、旬陽、湓浦、江州等名字,最終在1914年改名為九江縣?。</p> <p class="ql-block">廬陵會館位于北京東城區(qū)大江胡同29號,是江西吉安在京的會館之一?。廬陵會館始建于明代,最初是供廬陵學子進京趕考時寄寓的場所。經過多次修繕,現在的廬陵會館保留了一些清代建筑風格和遺存?。</p> <p class="ql-block">大江胡同32號院</p> <p class="ql-block">大江胡同</p> <p class="ql-block">?旌德會館?是安徽宣城旌德人在北京設立的會館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意義。會館最早在明嘉靖年間設立,是北京眾多會館中設立時間較早的座。旌德會館不僅為同鄉(xiāng)提供住宿和交流的場所,還承載著濃厚的鄉(xiāng)土情感和宗族觀念。會館的參與者主要是本籍在京的宦紳,具有較強的政治背景,參與者多為在京做官的旌德籍人士?。</p> <p class="ql-block">群智巷25號</p> <p class="ql-block">群智巷33號院</p> <p class="ql-block">西竺庵 在南蘆草園西段30號,靠近群智胡同北口,雖然院門比胡同里其他門大,但里面拆的亂七八糟,院內蓋滿了小房子。原西竺庵的大殿已經被磚頭砌起擋住,僅剩墻壁瓦塊還能看出當年的印跡。</p> <p class="ql-block">西竺庵往西走幾十米到德智胡同,進去后路西第一個門,門口有牌子“西竺禪林”。據《宸垣識略》中記載:“吳越王錢镠祠在蘆草園,雍正二年敕封誠應吳越武肅王。其裔孫世章創(chuàng)建西竺庵,在南蘆草園。”可知這個西竺庵和薛家灣胡同的錢氏宗祠有一定關系。</p> <p class="ql-block">中蘆草園胡同19號</p> <p class="ql-block">南蘆草園胡同與草場三條交匯處(南蘆草園8號)</p> <p class="ql-block">南蘆草園胡同東口</p> <p class="ql-block">北蘆草園胡同41號</p> <p class="ql-block">草場四條43號門</p> <p class="ql-block">43號院內</p> <p class="ql-block">草場四條,可以看到遠處的首都賓館</p> <p class="ql-block">草場四條與草場三條之間的一條小通道</p> <p class="ql-block">謝謝各位欣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城县|
江门市|
永州市|
积石山|
澎湖县|
博客|
沈丘县|
锡林郭勒盟|
洪雅县|
涞源县|
邹平县|
巴林右旗|
澄江县|
山西省|
汉中市|
青岛市|
沙洋县|
墨竹工卡县|
徐州市|
阳信县|
池州市|
偃师市|
嵊泗县|
太康县|
江津市|
河南省|
嘉荫县|
平阳县|
浮梁县|
金溪县|
龙口市|
忻州市|
呼伦贝尔市|
灵川县|
清新县|
新沂市|
白银市|
芦山县|
合山市|
虎林市|
从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