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對蘭州的向往,緣于《讀者》,這份自少年時代陪伴我至青春的雜志,是一個年代的特別記憶。其中吸引我短暫中轉一天的是省博和簡牘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古稱蘭州為“金城”,出自漢書典故“金城湯池”之意。成語“固若金湯”中的“金”指的就是蘭州。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塞和軍事關隘,身處大西北“十字路口”,貫穿中原和西域的交通。當年的霍去病北擊匈奴,唐玄奘西行求法,馬可·波羅前來中國,左宗棠抬棺西征,都在歷史的長卷中留下閃耀的足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因大雪高鐵晚點,到達蘭州西站天色已黑,就近選了一間民宿休息,原定夜逛中山橋的計劃也放棄,這個歷史名城的初印象不友好。第一次體驗西北大雪后的冬晨,零下十度不到,與南方不同的是干冷。屋內暖氣如夏,鼻腔有點干,屋外雖有冰雪的冷意,鼻腔干度適緩,但受不了冷冷北風,全身武裝后才可抗住風的侵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天早上的甘肅省博物館是首選打卡點,幸提前半小時,排在人流長龍的隊前進館,一開始人不多,漸漸人越來越多。原本是沖著“馬踏飛燕”的真跡而來,以為體積大,誰知卻是小小的復制品,原版每年只展幾個月,時間不定。旁邊的保安還安慰我,復制品與原版一樣,外觀都差不多!他哪知原版的歲月感是復制品很難體現的。失望歸失望,仍是細細觀賞一番,能完美復制出來也是水平極高的,必定有些文物連復制都很難。我沒想到淡季的甘博人氣會這么旺!當被人群推涌前行時,館內溫度越來越熱,嘈雜聲,各類味道,鼻腔干得難受,又累又熱,體驗感直接下降,選擇性把入眼的文物細細飽覽,不枉遠道而來。至今這個博物館給我留下驚艷印象的是馬家窟出土的彩繪陶罐,種類品種比天水博物館多,圖案簡樸富有美感,現代的審美遠遠落后古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相比較甘肅省博的人群熙來攘往,甘肅簡牘博物館空曠無人,驚喜感遠超甘博。這是中國漢簡藏量最大的專題博物館,文物以簡牘為主,皆為古人親自用毛筆手書,內容豐富。由于木簡如手指般細窄長,字體小,費眼力,展廳很用心放大字體且翻譯拓印上方。文字的力量和價值通過一枚枚細長的木簡傳承兩千多年,今人得以直觀感受到漢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包括練字兒,畫畫,書信,官吏處理方案的記錄,以及絲綢之路交流貿易繁榮的真實記載等等。記錄的生活細節豐富有趣,八卦雜談,書寫者的個人心得,家人思念的感動。安靜的慢慢欣賞,沒有在甘博的疲累感,或許是漢簡的魅力帶給我心神安寧的浸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逛博物館費腳力費時間,很累,何況大半天連著逛了兩個。而蘭州老街就在簡牘博物館對面,清一色嶄新仿古建筑,一點都不“老”,失去了閑逛的興致,于是在老街附近的西餐館午餐后休息一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午趁陽光暖暖,天藍藍的時間去黃河邊閑庭信步一圈。黃河從蘭州城中穿過,原先滾滾驚濤駭浪,夾雜磅礴之勢的河水已歸于平靜而溫柔,渾濁的黃泥沙已漸漸沉淀,清澈如海的碧藍已悄悄呈現,原來冬眠期間的黃河也有浪漫。河邊積雪掩蔽的沿河風情線路上,陽光透過樹葉的空隙遺落雪地的光影,與遠處的黃土高原,構成詩意與粗獷的獨特畫面。遙望塞北的黃河,腦海涌起熟悉的詩句——“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陽光喜人,河邊祼露的石灘邊上有游人,也有當地人,低頭尋天然好看的石頭,我也加入其中,淘到幾顆中意的小石。看到影視中的羊筏子,靜靜擱淺河邊,天冷沒人去嘗試,即使心在召喚,我也沒勇氣實際行動。跨過歷經風雨,人來人往的網紅中山橋,無目的地漫步白塔公園,而此時離開蘭州的時間漸漸逼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果是特種兵行程,蘭州的“一條河,一座橋,一本書,一碗面”,整整一天將時間妥善安排好,可以把所想去的任何地方都可打卡體驗下,但對我的同行隊友來說是個難題。計劃中的讀者博物館放棄,百年清真寺建筑也放棄,不得不放棄這“一本書”的情懷打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后來對蘭州這一天的記憶,全是滿滿的身累,心累,這是去新疆和阿里所沒感受到的,其實新疆的路更遠,西藏的環境更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蘭州也是河西走廊行程的轉折點。這一晚結束后,為了自已的心愿,也為了不遺憾,不讓他人的情緒左右自已,也不去判斷對與錯的得失,我即將獨自繼續這段荒涼的冬之行程。人生中很多相遇,都是緣聚緣散。所有的付出,都不會被同等尊重,順其自然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很多人前往青甘線都會把小小的武威忽略,這座小眾冷門的小城卻是一座歷史名城,有“六朝古都、西北首府”之稱,從五涼古都到西夏陪都,在西漢居“河西四郡”之首。武威的名字已有2000多年,自漢傳承,即漢代少年將軍的“武功軍威”之意。古稱涼州、姑臧、雍州。武則天時期,涼州位列洛陽、揚州兩大城市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北朝文學家溫子升筆下的涼州:“遠游武威郡,遙望姑臧城。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呈現繁華盛興世道。家喻戶曉的《涼州詞》“西出無故人”、“征戰幾人回”,道盡蒼涼與雄渾,蕭瑟與悲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武威很小,雖然天梯山石窟被業內尊為中國石窟鼻祖,但已是新修復的,沒必要費時間跑那么遠來回折騰,果斷放棄,其它人文景點都分布在市內,相距各不遠,可步行,可滴滴。因去張掖沒有下午的票次,只有晚上八點多票次的綠皮火車,故呆武威的一天時間足夠有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清晨的武威,初冬的積雪還沒被陽光完全覆蓋時,我已獨自一人在凜凜寒風中輕松漫步于古都,尋找歷史中的光塵。</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觀看《河西走廊》紀錄片中知曉武威,不曾想自已有一天會踏足這塊古老的土地,與她觸碰,與她凝視,還有那份安逸。</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一站是西夏博物館,門票30元。館內很小,西夏的“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陳列在此,鎮館之寶。同一種內容分正面為西夏文,反面是漢文,是研究西夏文的“活字典”。出來后正好街對面的文廟開門,門票也是30元,紅墻綠瓦。武威的文廟始建明正統二年,是西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三大孔廟之一,有“隴右學宮之冠”之稱。幽靜小巧,古色古香。印象最深的是40多塊書法匾額,文昌宮桂籍殿外懸掛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武威的南城門樓是計劃中必須親眼看看的地方。南城門又名昭武門,始建于隋朝,因戰亂和地震,目前重修的城門上,透過蒼勁的“涼州”,似見金戈鐵馬的熱血沸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穿過改造后的涼州十七巷步行前往大云寺,城市已漸漸蘇醒,煥然一新的古城肌理迎來了新生,晨練的人們已陸續結束。西北初冬的陽光雖然明媚,但光熱卻是弱的,腳下的積雪如干粉,積冰厚如鐵,西北風吹撩,不時裹緊圍巾,更別提用手機拍攝。大云寺在武威歷史悠久,曾是西夏時期的護國寺,大云寺銅鐘又名大云寺曉鐘,晨鐘暮鼓,歷經大地震,古鐘樓仍巋然獨存。滄海桑田沉浮的唐代銅鐘,古韻深斂,鑄造工藝精湛,孤獨守望這片黃土地的前世今世和未來。花了門票5元爬上鐘樓撫摸唐風,俯瞰天藍藍下薄雪點綴的武威,看朝霞升起點點暈染天空的心生歡喜,此時此刻,我已融入這個古老的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鳩摩羅什寺是武威的地標,1600多年的歷史,被古人盛贊為"由來僧寶搖籃地"的寺院。中國唯一一座以人名命名的寺院,紀念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大師生活在武威17年的功績而建。寺廟建筑都是新建,復古風濃郁。跟著《唐朝詭事錄2》來瞻仰大師舌舍利,那座高高的舍利塔內無法進入,只能外圍轉圏觀自在。是否供奉著千古一僧的真實的舌舍利已不重要,只有那些美妙且喜歡的文字“天花亂墜、一塵不染、人生如夢幻泡影”等依然在“大千世界”閃耀。深邃的哲學意義,空靈透徹,這位離紅塵最近的大師對佛教之影響,對世人之影響已是永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武威博物館是甘肅第二大博物館,體驗感比甘博甚佳。進入館內正好學校組織學生觀展活動,武威的歷史和文物從小學生開始潛移默化培養,人文的最好教育方式。藏品豐富,不乏有趣獨特的精品。賓館離博物館不遠,三套馬車(一茶一鹵一面)很有名,也不是很適合我的口味,何況量多一人獨吃也浪費,故簡單應付午餐后回酒店休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小睡一會午覺醒來退房,把行李寄存大廳,輕裝上陣召了網約車前往西北梵宮之冠——海藏寺。這座始建于東晉,已有1700多年歷史的寺廟,吸引我的是寺廟前巨大的四柱三間三樓廡殿式木構牌樓,布滿斑駁的滄桑,清代復修,其斗拱層層堆疊,典型的清代風格,但多了份粗獷,非常有氣勢。很小眾的地方,游人稀少。因寺院附近新建成海藏公園,周圍正修路,坑坑洼洼,背陽處冰雪結凍,西北的初冬真的很蕭條,風中的塵土飄浮于枝葉上,滿目黃土色。進入垂花院門,寺內古意微漫,古枝葉掩映交錯,低調清靜,海藏安靜,風識牽樂。寺廟也因地震重建翻新過,但與上午去過的鳩摩羅什寺嶄新的建筑相比,海藏寺還是有些“古韻”,這是我在武威最喜歡的寺廟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雷臺漢墓因出土“馬踏飛燕”而聞名,其實去前我也很糾纏,這個對當地人來說很雞肋的景點,不是很值得去。但想去看看真實古墓的好奇心戰勝了。從海藏寺約網約車前往,這是武威最后的景點,門票最貴,45元,也是性價比最低的一個景點!新建的放大版本馬踏飛燕和銅車儀狀隊到此一眼,進入窄長的墓間道向下走時,燈照如白晝,走著走著感覺陰滲人,所幸距離不長,匆匆瀏覽一遍,幾分鐘漫長。出來后,在陽光下曬曬,好舒服!后來我想如果把呆這里的時間移到逛吃逛喝上是否更值得?答案也是猶豫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從雷臺漢墓回到酒店拿行李已近五點,獨行涼州整整一天,體驗內存多元化,自由輕松,安順如愿。冬季的西北日落比平時早,六點多天色漸黑,華燈初上,夜冷襲身,西北的冬夜真的冰冷。距離前往張掖的出發時間還有三個多小時,為了保存明天行程的體力,也不想拖著行李在零下10度的西北夜市瞎逛,于是點了份外賣,在溫暖如春的酒店大廳內邊吃邊休息,愜意舒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當我順利坐上前往張掖的綠皮車時,不會想到幾小時后的今晚會是此段行程最戲劇性之夜。淡季的綠皮火車,且還是下過大雪后第3天,晚上的旅客也眾多,擠過人流找到座位,放好行李箱安心等待到達張掖站的時間。隨著咣當咣當的火車節奏,伴隨當地聽不懂的方言,特別是臨近午夜時分,在暖和的車廂中人的困意不斷來襲,半睡半醒中感覺火車停下,車窗外黑漆漆,站牌看不清,不知啥地方,看下時間,以為張掖站,于是隨人流下車,燈光昏暗,類似八十年代的陳舊老站,高低不平整且磕巴的冰雪路面。從車廂下來前往出口的路面有一段距離,清掃出一段窄長的石塊路面,厚厚的冰雪堆積兩邊。拖著行李箱在人流中小心行走,很累人,內心瘋狂吐槽,最崩潰的是快到出口才發現是“山丹站”!下錯了站!回頭再上車已來不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這個千里冰雪的后半夜,人生地不熟的我慌了神,睡意全無。因惦記明天約定的行程,下一趟班次也需等一小時半,打算網約車前往張掖。凌晨的車很難約,感謝熱心的列車員帥哥,他幫我攔到一輛,卻被告知因冰雪,交通無法通行,建議我還是等下一班車次。無奈之下,只能在這個小小且溫暖的老站靜等,等待過程也不順利,也是因為冰雪天氣,班次又晚點!此時,我不著急也不糾結了。凌晨的小站人流來往也多,高鐵沒開通前,它獨自承擔了穿越祁連山的支點,或許不久的將來,山丹老火車站將成為歷史,而我偶遇了歷史進程中的一秒。</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冬夜漫長,世事難料,這個短短逗留兩小時多的凌晨時光,恍惚如夢,是旅程中的意外,也是一路風景的組成部分,猶如真實的人生,有喜有悲。旅行的前方,永遠充滿未知,勇敢地走下去,才會擁抱不期而遇的精彩。后來這份精彩于第②天開始一直追隨于我完成了河西走廊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凯里市|
九江县|
和龙市|
龙海市|
长丰县|
郧西县|
九江市|
都江堰市|
专栏|
宕昌县|
神木县|
南充市|
拉萨市|
林甸县|
南汇区|
海盐县|
平舆县|
中方县|
东兴市|
南溪县|
无棣县|
曲靖市|
六枝特区|
秀山|
纳雍县|
贵州省|
仙居县|
鄂伦春自治旗|
博罗县|
宁乡县|
新田县|
新兴县|
永春县|
湘西|
平凉市|
天等县|
巴东县|
修武县|
上犹县|
太仆寺旗|
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