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自薦】童年的小方桌

夕陽(山東)252359

<p class="ql-block"> 美篇昵稱:夕陽</p><p class="ql-block"> 美篇號:252359</p><p class="ql-block"> 圖片:網絡、夕陽</p> <p class="ql-block"><b>  上午去殷墟玉蘭園拍花,到家老公已經做好了飯。一大塊烤鴨,豆干炒芹菜,豆芽炒韭菜,我倆盛上米飯?細嚼慢咽的吃著,閑聊起現在吃飯的感覺。因外孫女今年高考,學習比較緊張,女兒女婿他們三口一個星期也難得回來吃一頓飯。一說他們要來,我必須是親自上陣,精工細作的弄上一桌子菜。但他們不是這個健身,就是那個減肥,飯菜再好也下不去啊!</b></p> <p class="ql-block"><b>  說到吃飯,勾起了我倆對兒時吃飯情形的回憶。那時都是一家人圍著一張小方桌吃飯,天氣好的時候,家家戶戶把小方桌擺在院子里,每家吃什么一覽無遺。誰家有個一兩歲的小孩兒,能挨家挨戶轉著吃,這家一口,那家一口,就喂飽了,那個熱鬧勁兒啊,今人難以想象。我問老公,你們家也是這樣吃飯嗎?他說是啊!只不過沒有你家集中,我家是兄妹六個,由姥姥、奶奶分別帶著的。</b></p> <p class="ql-block">致謝網圖</p> <p class="ql-block"><b>  我告訴他,小時候我家吃飯,我們兄妹四、五個,加上媽媽(爸爸基本不在家吃飯,姥姥、姥爺、保姆另外一起吃),圍著一張小方桌,甚是熱鬧。一說開飯,就像打仗,我們幾個孩子你爭我搶,?大快朵頤?,不一會兒功夫,小桌上的飯菜就如風掃殘云般不見了蹤影……至于媽媽吃好吃不好,我們好像沒有考慮過,但媽媽看我們吃的狼吞虎咽的吃相,似乎特別開心。我后來理解了媽媽那時候的心情,因為我成為媽媽后,也是看到孩子把飯菜吃的越干凈就越高興啊!</b></p> <p class="ql-block"><b>  那個年代,能吃飽肚子,就很幸福!記得困難時期,我們跟著媽媽在機關大院住,不允許自家開小灶,一律吃大食堂。往往是不到飯點,我們就翻箱倒柜的找吃的。那時都定量發飯票,由姥爺統一掌握,一聽到開飯的敲鐵塊聲,我們就簇擁著姥爺,到食堂排隊打飯。姥爺去時擓著的籃子是準備裝主食的,那必須是姥爺自己拿著,等買好飯菜,姥爺那只籃子就馬上舉上了頭頂,我們兄妹幾個跟在姥爺身后,向上一躥一跳的,都想夠的著籃子里的食物。我們幾個數哥哥個高,躥的也最高,但也是徒勞。姥爺一米八幾的個頭,藍子又頂在頭頂,任憑我們躥來蹦去,還是高不可攀啊!現在回憶,那籃子里無非就是些蒸紅薯干、蒸紅蘿卜、雜面窩窩之類的主食,沒有什么好吃的,最好的也就是紅薯面與白面混合起來蒸的饃饃,但我們那時候饑不擇食,餓了什么都是好東西。夠不著還拼了吃奶的勁兒蹦噠,到家更是饑腸轆轆了。我們兄妹幾個自覺圍坐在小方桌旁,等主食一分到手,立即就往嘴里塞,嚼都不嚼幾下就咽下去了。從食堂打回來的湯就是稀稀的黑白菜湯,上面還飄著一層蜜蟲。擱現在,這湯斷然是沒人喝的,但那時候漂著蜜蟲的湯,我們趴在小方桌上也喝的津津有味兒呢。</b></p> <p class="ql-block"><b>  后來陪我們長大的姥姥、姥爺相繼去世了,我們又隨父母的工作調動,來到了信陽。吃飯仍是圍著個小方桌,但生活條件已明顯好轉。信陽是魚米之鄉,我家到信陽時,信陽人民已度過了最艱難困苦的時期。小方桌上開始見著肉、蛋、魚了,我們也不再吃紅薯面、喝蜜蟲湯了。信陽吃大米,一日三餐都是大米,早上大米粥,中午晚上都是大米干飯。</b></p> <p class="ql-block"><b>  那年月我們吃的好了,對飯菜也開始挑剔了。二弟不愛吃大白菜,因此還挨過打。大弟二弟挺有意思,一個不吃雞蛋青,一個不吃雞蛋黃,吃雞蛋的時候,我總是能吃兩個,這大概就是不挑食的好處吧。雖然生活條件好了,但油條自家從來沒有炸過,也許是保姆不會炸。小弟弟那時上幼稚園,每個星期六下午放學時,幼稚園都發一根油條讓帶回家。為了吃到這根油條,我們兄妹幾個可是費了不少心思,爭著搶著去接小弟弟回家。小時候我們覺得最好吃的油條,現在也不怎么吃了,每當說起這事兒,自己都覺得可笑。</b></p> <p class="ql-block">致謝網圖</p> <p class="ql-block"><b>  爸爸媽媽工作忙,搞四清時,媽媽分到信陽十三里橋公社,與社員同吃、同住、同勞動,回不了家。后來爸爸也被派去鄭州某廠搞四清,更回不了家。恰逢那年暑假時,保姆也有急事兒回老家幾天,吃飯成了我們兄妹幾個最大的問題。哥哥那年也就十二歲,我才十歲,三個弟弟更小。小時候吃的面食多,到信陽后,家里的保姆有時也經常做些面食調劑生活,我們耳濡目染的多少也知道些做面食的程序。哥哥決定帶領我們烙餅,這事當時在院子里傳為佳話。我記得幾乎院子里的所有小朋友都來助力,能不記憶深刻嗎?那可是我們第一次不在父母的庇護下,第一次沒有大人的指導獨立完成的美食杰作,事后父母知道了還引以為傲呢!</b></p> <p class="ql-block">致謝網圖</p> <p class="ql-block"><b>  當時,我們家廚房后面有一間廢棄的棚子,棚子的一角有一用磚泥壘起的灶臺,上面坐一大鍋,棚子里還有一小黑屋,里面有不少稻草、干柴。哥哥命令我們在這里烙餅,每人都有具體分工,我負責搟餅,兩個弟弟負責抱柴、燒火,哥哥負責和面。哥哥把面倒進一個大盆里,一會兒要加水,一會兒要加面,不知折騰了多久才把面粉和成團的,只見他滿手滿身都是面粉。我們還切了蔥花,抹把油,撒上鹽,卷成卷,分成小團。我用的是大搟面杖搟餅,光拿搟面杖我都覺得有點吃力,還搟的是大餅,趕上臉盆大,小搟面杖根本不能用,只好用大的。烙餅的環節自然也是由哥哥完成,烙出的第一張餅有點糊,后面一個接一個的烙,慢慢就有了經驗。這么大的餅,我們一鼓作氣足足烙了尺把高。哈哈,你看看我,我看看他,滿手滿臉有白有黑,白的是面粉,黑的是燒的稻草灰,我們都成了唱戲的花臉了。再看看我們的勞動成果,一想到隨后的幾天我們都不用做飯了,那個樂啊,那是一種從腳底直沖到頭頂的暢快!以后幾天每到飯點兒,我們就圍著小方桌,喝水,吃餅,連吃幾天,吃的我至今都不愛吃餅了。說起烙餅的事兒,現在想想的確有點后怕,萬一著火怎么辦?萬一做不成吃什么?嗨,小孩子畢竟沒有那么多想法,軍人的孩子還能被餓死?那次的經歷證明了我們的生存能力,也的確讓爸媽對我們放心了許多……</b></p> <p class="ql-block"><b>  小方桌一直伴我們長大,我們兄妹五個當兵的當兵,考學的考學,連最小的弟弟也參加工作了,小方桌還在。我記得直到父親搬去了軍干所,才不見了小方桌,取而代之的是張大方桌。</b></p> <p class="ql-block"><b>  我們這一代人,誰的記憶里沒有來自舊時光的小方桌呢?我們的童年,吃飯、寫作業,都離不開它。如今,桌子高了,大了,桌子上的食物越來越豐盛了,但那張小方桌,卻依然留在腦海里舍不得刪除掉。也許,想起小方桌,就仿佛打開了一扇通往過去的門;也許,是舍不得丟棄一路走過來的歲月吧。</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岫岩| 冀州市| 洛宁县| 大丰市| 贵定县| 三明市| 洛阳市| 富源县| 江城| 靖江市| 南通市| 庆云县| 富顺县| 宜宾县| 榆中县| 阜城县| 洛浦县| 平陆县| 中阳县| 承德市| 滦南县| 新干县| 遂昌县| 磐石市| 兴城市| 澳门| 滦平县| 五寨县| 崇州市| 海口市| 鹤壁市| 杨浦区| 沙田区| 比如县| 宁明县| 余江县| 阳原县| 安宁市| 阿拉善盟| 孙吴县| 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