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制印雜談》印雖小道古已有之,可上溯至秦漢或更早,歷代不乏高手。以石治印,始于明代文彭(文征明晚輩),因為石上治印易于印色。可產生各種藝術效果。加上印石本身經過打磨加工便晶瑩剔透,溫潤古雅,十分讓人喜愛。經篆刻高手篆刻印文和邊款的印章,便成了書畫家、收藏家、鑒賞家不可多得之寶物。由于社會之需要促成了明清兩代心石治印之風大興。印石之種類也大大增加。大體名石有壽山、昌化、青田、巴林等。當代印壇高手如云,以石治印之風已成興前興旺之勢,我這里不俱班門弄斧之嫌,只為啟迪后學,將自己之所知擇要托出。謹供初學者參考。我自學篆刻乃為書畫之余事,有二十余年之歷程,其間得到天津美院楊德樹教授指點迷津,技藝稍長。我認為學習篆刻首先要有先進的處世之思想。這需要平時重視提高自己的修養,這樣既能正確分析事物,看待事物,此為入道第一法門,只有如此才能博采善擇少走彎路。俗話說:藝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到老還是沒學好,印學亦是如此。無論誰治之印,沒有全好,好只是相對的,只有更好。各個印派各有所長,博采眾家,取長補短才是正法。學習篆刻需要一些基本功。第一,有廣博的文學知識。有了較高的文學知識你才能從現實生活中悟出精辟的道理,你才能創作出好的印文,說穿了你才能有的刻。不然你老刻別人的詞那就平庸了。回看印壇巨臂無不是自編自創印文的高手。二、要具備一定的書法功底,尤其是篆書功底,對治印十分重要。解決識篆寫篆的問題,就不至于鬧笑話,或少出笑話,設計印稿也省時省力。三、要了解治印的材料和工具。一個搞篆刻的人不懂印石你就無法因材行刀,你不懂刻刀的斜面角度和刀角的你就不能很好地使用它。我學篆刻之初是從收藏印石開始的,先買幾枚印石,后來越收越多,對印石的了解加深了。石頭分軟硬膩脆,而且有各種開關的石釘。一塊石頭拿在手里一看就知道他的產地,等級使用的情況。這種經驗紙上談兵是學不到的。需要實踐積累?但有心人是不難學會的刻印之初使用市售普通吳昌碩刻刀就可以,也可以自制刻刀,現在市場銷售的合金刻刀也較好使。我使著覺得把短些。得到一把得心中手的刻刀心里美極了。十幾年下來刻印不計其數,光案頭使用的刻刀就幾十把了。四、要有恒心,克服急躁情緒。不要剛刻幾天就想創新,就想成為行家,這是一般學篆刻的人的共有愿望。如不下功夫便去創新即使創出來也是淺薄的幼稚可笑的。治印雖于方寸之間,但是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學習實踐,包括學習前人的和現代大家的作品,有了學習和實踐經驗的積累,篆刻自然就會有超出常人的新鮮感。“天下無難事亦無易事”只有肯于用心,刻苦鉆研的人才能有成績。五、治印用刀,前賢多有論述,不妨讀一讀,以增加對篆刻用刀的了解。我在此將自己篆刻的經驗介紹一下。1、執刀:刻小印執刀如執毛筆,只是刀桿直立的角度不能像中鋒用筆一樣,應傾斜一些。刻在印時采取大把攥的方法,這樣最容易用力,刻起來速度極快。我的運刀之法主要兩種,一種是沖刀,一種是切刀。有時以沖刀為主,有時以切刀為主。有時沖切并用。2、沖刀,顧名思義以刀鋒一角入石,刀桿傾斜45度角,兩手合力將刀與石緊密為一體,執刀沿印文邊界用力前沖,即為沖刀。沖刀又分為沖和短沖,這主要視石之軟硬,印文之情況而定,不可固執。3、切刀如廚師切菜。刀之前端先著案然后切下,治印之切刀亦如此,刀桿向印文筆畫的右方傾斜,以刀角由左印文邊線切下,如印文筆畫較長,一刀切下后刀桿還向右傾斜,下刀角沼切過之刀口自然向前推進,繼續向前沿線切下。至于切之速度快慢切進之長短,角度之把持便全憑印人之摸索掌握了。刀法講起來名稱復雜,初學人摸不著頭腦,但只要掌握一種或幾種刀法,運用純熟可生萬法。俗話說:王羲之字好熟而矣,拳打萬遍其理自然,實踐出真知。只要用心實踐摸索,一定會達到法于自然而不違法的境界的。幾十年的篆刻實踐我總結幾句膚淺的心得,說出來供初學者參考,印稿反復校對無誤;石頭在手,文在心頭,眼睛看準,刻要到位,遇到情況酌情變化;如不滿意,認真修改,出現錯誤,不厭重刻。我治印之藝還不成熟,僅發一些隅見,貽笑方家,并肯請見教,吾之興也。</p><p class="ql-block">?</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水县|
米易县|
祁东县|
宜兴市|
黎平县|
宣威市|
石狮市|
汉源县|
永嘉县|
北流市|
遂昌县|
岳阳县|
新竹市|
仲巴县|
客服|
古田县|
贵州省|
鹤岗市|
抚远县|
乌拉特前旗|
洪雅县|
巩留县|
浮山县|
吕梁市|
昌吉市|
高尔夫|
巧家县|
墨玉县|
陈巴尔虎旗|
峨边|
梨树县|
顺平县|
玉屏|
临夏市|
公安县|
桓台县|
尚志市|
奎屯市|
威海市|
北安市|
仲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