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字編寫:長安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片拍攝:長安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背景音樂:舒情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定稿時間:2025.3.18</span></p> <p class="ql-block">濟南的春日踏青之旅,趵突泉無疑是不可錯過的一站。即便“倒春寒”悄然降臨,趵突泉畔卻早已洋溢著濃濃的春意。溫潤的泉水映襯著垂柳新抽的嫩芽,一抹新綠點綴其間;蠟梅與玉蘭競相綻放,預告著春天的繁茂與生機。</p> <p class="ql-block">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沉醉于泉城的春光,為這片因泉水而生的美景賦詩抒懷。彼時的花草樹木雖不及今日這般繁多絢麗,但桃花映水的意境卻別具韻味,令人回味無窮。</p> <p class="ql-block">“亭外奇觀世絕無,軒窗浮動湛云壺。飛花數尺聲相應,赴海千年澤不枯。春雨助流傳濼水,暖風吹雨勝西湖。須臾莫盡源頭妙,他日重尋興未孤。” 明代嘉靖年間任山東巡鹽御史的鄧直卿,以一場春雨后的趵突泉為題,描繪出水汽氤氳、落花飛舞的壯麗景象,盡顯春日的蓬勃生機。</p> <p class="ql-block">幾乎無人不為趵突騰空的奇景所傾倒。尤其在充滿希望與活力的春天,趵突泉的姿態更被賦予了獨特的意義。明代在山東任職的官員王宗沐亦曾吟詠道:“泰岳晴嵐天外出,突泉飛雨席間懸。”</p> <p class="ql-block">然而,在王宗沐的眼中,泉水并非只有磅礴氣勢,它亦有柔情似水的一面。“神濼布春郊,漪流拂芳蔓。” 泉水輕撫春芽,流淌過春花,仿佛將整個春天都擁入懷中。</p> <p class="ql-block">明清之際的學者陶季,筆下的趵突泉溫潤清新,“泛濫春泉出地明,芹芽荇葉繞泉生。” 清代葉承宗則描繪了類似的景象,“瑤草呈春未砌階,泉隈綠竹致如涯。” 泉水蜿蜒流淌,泉畔春草萌發,綠竹成蔭,勾勒出一幅生機盎然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濟南的泉水在春日里滋養著這片土地,不僅成為一道道迷人的風景,更孕育著無盡的生機。明代晏璧寫道,“東風三月飄香絮,一夜隨波化綠萍。” 而王初桐則在《天井泉》中描繪道,“云臺寺前云半遮,桃花嶺上桃初花。山僧只在翠微里,臥聽石泉流白沙。”</p> <p class="ql-block">清代王士禛在《初春濟南作》中,道出了泉水對濟南這座城市的深遠意義:“山郡逢春復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而在《為人題芙蓉泉亭子》中,他則以寥寥數語,為后人留下了芙蓉泉在春天的絕美畫面:“泉如金屑碧,山對玉函春。”</p> <p class="ql-block">清代濟南名士馬國翰,于一個春日的傍晚立于白泉泉畔遠眺,寫下:“踏過綠溪陰,芳郊春正深。夕陽流遠野,歸鳥度疏林。登隴間翹首,聽泉靜會心。相逢樵牧子,疇侶自招尋。”</p> <p class="ql-block">后記:</p>
<p class="ql-block">濟南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濟南名泉七十二處,趵突泉景區獨占二十五處。乾隆皇帝曾親臨趵突泉,品嘗泉水泡茶后,御筆題寫“天下第一泉”。四季如畫,如今已成為國家AAAAA級旅游勝地。</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丘县|
奇台县|
芒康县|
海城市|
洛浦县|
仲巴县|
临城县|
武川县|
大新县|
潜山县|
武邑县|
龙里县|
平遥县|
六枝特区|
兴城市|
类乌齐县|
南丰县|
岳池县|
青浦区|
安阳市|
太仆寺旗|
新乡市|
咸宁市|
新安县|
普兰店市|
锡林郭勒盟|
宁波市|
桂林市|
花莲市|
北辰区|
呼玛县|
和林格尔县|
五台县|
淮滨县|
南宫市|
德钦县|
古蔺县|
会东县|
陆丰市|
南岸区|
长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