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萬印樓位于濰坊老城區芙蓉街77號,它是中國收藏大家陳介祺先生的故居,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歷史由來</b></p> <p class="ql-block"> 萬印樓是陳介祺于清道光三十年創立的,因為它珍藏過萬余件文物珍品,故稱萬印樓。一九九三年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 萬印樓建筑群具有典型的清代濰坊建筑特點,并有清代宮廷建筑風格。這里的東樓,就是聞名海內外的萬印樓,東樓二層十間,陳列介紹收藏情況,學術成果,西間大廳各三間,大廳陳列仿古品,收藏編鐘11件,取整數名齋號“十鐘山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陳介祺簡介</b></p> <p class="ql-block"> 陳介祺(1813-1884),字壽卿,號簠齋、海濱病叟、齊東陶父,別署十鐘山房、萬印樓。今山東濰坊濰城區人,清代著名金石學家。道光二十五年(1845)登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咸豐間致仕歸里。在以后的三十年中,專心致于金石學收藏和研究,成為一代金石大師。</p> <p class="ql-block"> 陳介祺銳志金石,未及弱冠已開始收藏古璽印。在他數百件的商周青銅彝器藏品中,最奪人眼球的重器就是毛公鼎,銘文多達四百九十七字,世所罕儔,也是西周晚期金文書法高度成熟的典范之作。他以孜孜不倦的精神,進行金石考釋和研究,寫下了五十多種著作,文物界權威稱:他的論調與批評,不但高出當時同輩一等,簡直可以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他的“金石書林”別具一格,質樸凝重,豐富了我國的書法藝術。他以畢生的努力,為我國的金石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贏得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敬仰。</p> <p class="ql-block"> 陳介祺晚年被“海內學者奉為山斗,咸謂靈光巋然。”學術界名流對他的金石著作無不翹首以盼,每每敦促,然而其既好勝又不愿遷就,力求完備的性格,面對浩繁和不斷擴充的藏品,竭其畢生心力,但最終許多專著仍未定稿。包括煌煌巨制《十鐘山房印舉》也非定本,原擬編入的巨璽、封泥、斗檢封等類目均闕如。除癡迷古璽印外,陳介祺對當時尚未引起學界注意的戰國陶文,稽證考釋,首開收藏、研究之先河,并經他倡導,帶動了一批金石家積極參與。他與吳式芬合輯的《封泥考略》,也是第一部系統著錄、考釋古代封泥的專著。陳介祺集古器物收藏、鑒賞、考釋、傳拓于一身,矢志不渝,他不愧為晚清金石家中最杰出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精品收藏</b></p> <p class="ql-block"> 陳介祺的金石收藏品類繁多,數量驚人,且多精品。凡帶有古文字與圖像的商周秦漢器物都是他涉獵的目標,包括青銅器、璽印、陶文、封泥、銅鏡、瓦當、詔量、泉幣、畫像磚等,尤以戰國至兩漢官私印為大宗,數量多達七千六百余鈕,辟“萬印樓”蓄之,達到了古璽印個人收藏之頂峰,其中被文鼎、龔自珍所珍秘的“緁伃妾娋”玉印,也歸其所有。光緒九年(1883),經過十多年漫長的鈐拓、編次,陳介祺將收集到的何昆玉、潘有為、葉志詵諸家舊藏,并薈萃李璋煜、吳式芬、鮑康、李佐賢、吳云、吳大澂等藏家的古印,加以自己藏品,共一萬零二百八十四方,以古璽、官印、玉印、套印、兩面印、吉語印、圖案印等分類,匯輯成《十鐘山房印舉》一百九十四冊本。集印之豐,冊數之多,成為印譜史上不可有二的巔峰巨作。</p> <p class="ql-block"> 萬印樓藏印之豐贍,除了陳介祺淹貫精博,識見超凡,又具備雄厚的財力外,也與他廣交金石益友,關注古印出土與藏弆的信息,銳力搜集有關。陳介祺所居山東為先秦齊魯故都及諸侯國遺邑,自清代中期以后文物出土日夥。陳氏下有高文瀚、馬慶灝等“專足”為其搜羅璽印,足跡甚至遠至關中、大梁及川蜀等地,得盡天時地利。陳介祺好古成癖,且獨具識見,重在研究,稱:“古器出世即有終毀之期,不可不早傳其文字”。針對古璽印,他又稱:“今人有畏印譜損古印而不印者,有摹石印作譜者,余謂皆非也。古人文字,不可不公海內大雅之學。”陳介祺將各種古器物椎拓的經驗、秘訣無私地傳授給門下拓工。萬印樓中,焚膏繼晷,古器、古印隨得隨拓,隨拓隨釋。陳介祺又將這些精妙的拓本和多有創見的考釋文字,寄贈給同抱傳古之志的吳云、潘祖蔭、王懿榮、吳大澂等金石好友,奇賞疑析,令同道心折。</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9日,陳介祺金石博物館正式開館。博物館坐落在濰城區十笏園文化街區胡家牌坊街1號,是海內外首座以陳介祺金石研究為主題的博物館,場館建筑樣式為四合院,面積2000平方米,設置了常設展廳、臨時展廳、篆刻體驗教室、傳拓體驗教室、文創商店等。</p> <p class="ql-block">常設展廳分為七部分,分別是金石重地、山左濰邑;世殊時艱、托身金石;藏古之富、近代之冠;眼明如炬、辨偽獨精;高懷遠識、篤志傳古;崇古尚理、探賾靈明;金石之都、人文濰坊。場館承載著金石文化的厚文之“道”與精工之“技”,充分挖掘、活化利用館藏陳介祺相關文物資源,是全面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鮮活實踐</p> <p class="ql-block"> 如今,萬印樓已成為濰坊市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繼續發揮著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它見證了民間力量在文化保護中的重要作用,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范例。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讓更多像萬印樓這樣的文化瑰寶煥發新的生機,是我們需要繼續探索的課題。</p> <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和資料來自網絡,在此表示感謝!文中不當之處,敬請諒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库县|
平顺县|
阿拉尔市|
卓资县|
磐石市|
旬阳县|
苍溪县|
赣榆县|
门头沟区|
肥东县|
彭州市|
台北市|
黑山县|
太和县|
伊宁市|
中阳县|
江陵县|
台中县|
吕梁市|
博野县|
霍州市|
溧水县|
嘉鱼县|
舟山市|
黄山市|
石门县|
岳阳县|
重庆市|
门源|
鹿泉市|
巴彦淖尔市|
阿坝|
安平县|
和政县|
且末县|
蒲城县|
石泉县|
化州市|
濮阳市|
山东省|
木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