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3月17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潮州盤桓兩日,浮光掠影地感受了當?shù)氐滋N深厚的歷史人文、獨具魅力的客家文化,還有那引人入勝的古城風貌與民俗風情。按照行程規(guī)劃,今天我們將告別這座古城,前往潮汕地區(qū)的另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汕頭,繼續(xù)這場充滿驚喜的文化探秘之旅。八點在酒店退了房,出門叫了輛比亞迪網(wǎng)約車前往潮汕高鐵站,一路暢行無阻。九點五十七分便登上由香港西九龍開往汕頭的G6521次復興號列車,不到二十五分鐘就抵達了汕頭。出站時很幸運得到一位車站工作人員的熱情引領,幫助我們順利在公交樞紐坐上前往預定酒店的公交車。這份來自陌生人的善意,瞬間讓我們對這座城市充滿了好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酒店辦好入住手續(xù),稍作休息,便按行程計劃,打車前往位于金平區(qū)的小公園。這里是汕頭市的老城區(qū),距下榻酒店約13公里,是汕頭知名旅游景區(qū)。20分鐘后,網(wǎng)約車將我們送到小公園附近的民族路鎮(zhèn)坪路口。一下車,老城區(qū)那中外合璧的僑鄉(xiāng)風情便撲面而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一個開放式景區(qū),街道兩側(cè)的歐陸風情建筑與嶺南騎樓建筑大多建于20世紀初,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風格,具有濃郁的南洋風情?。街上游人如織,商店鱗次櫛比,生意興隆,經(jīng)營活躍。跟隨人流從民族路拐入招商路,來到小公園的核心區(qū)域,仿若置身于巴黎的浪漫街區(qū),這里的布局似乎仿照巴黎街區(qū)樣式精心打造,道路呈扇形放射狀向四周延展,站在中心位置,能清晰地看到不同方向的街道如射線般散開 。為使今天的游覽能夠順利有序,不錯過重要的景觀,我事先已做過功課,確定了參訪開埠文化陳列館、中山紀念亭等七個打卡點。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真沒想到今天是周一文博場館休息,小公園所有可供參觀的場館舊址全部閉門謝客。懊惱之下,還是決定挨個去看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山紀念亭坐落于小公園最核心區(qū)域,處于國平路、安平路、升平路等五條道路的交匯點。1933年,由南生百貨老板李柏桓牽頭周圍商號,向市政府申請在小公園建立中山紀念亭,于1934年12月建成。赤柱青瓦、飛檐翹角,是一座具中國傳統(tǒng)韻味的八角亭臺,匾額分別為“中山紀念亭”、“景行無歌”。可惜1969年遭拆除,好在2012年10月有熱心企業(yè)家依照原樣捐建,才讓這座紀念亭得以重現(xiàn)。我們繞亭一周細細觀賞,而后經(jīng)國平路、外馬路,在閉門休息的“僑批文物館”“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汕頭郵政總局舊址”外一一駐足打卡,品賞館址建筑的型態(tài)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外馬路、招商橫路口的一家牛肉火鍋小公園旗艦店享用了美味午餐后,依照店老板的指引,沿外馬路來到距潮人碼頭不遠的海關舊址。這是一幢建于1919年的歐式新古典風格的鋼筋混凝土紅磚結(jié)構二層大樓,每逢正點的鳴鐘報時,曾是當年外輪通關及汕頭市報時的標準時間,因此得名“海關鐘樓”。解放后至1988年,這里一直是汕頭海關總部的辦公所在地。1994年,海關鐘樓被列為汕頭市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站在舊址前遙望海關,1860年那段屈辱歷史的記憶隨之被喚醒,帝國主義憑借堅船利炮迫使中國開放汕頭等口岸,還在中國港口向商船收取關稅的歷史雖已遠去,但它時刻提醒著我們銘記歷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離開海關舊址,走向?qū)γ娴某比舜a頭,本想欣賞海景,無奈天公不作美,天空霧蒙蒙一片。在海邊拍了幾張照片后,便返回小公園街區(qū),通過手機導航,前往位于商平路的網(wǎng)紅打卡點——汕頭旅社。剛從至平路右轉(zhuǎn)進入商平路,就看到汕頭旅社前聚集了大批前來打卡的年輕人,十幾只塑制方凳雜亂地散置路中,成為攝影模特們千嬌百媚、顧盼生姿的表演臺。這座五層大樓在民國時期是五洲大旅社與樂天旅社,后被日寇飛機炸成廢墟。1948年,香港商人在原址重建,取名新生飯店,后來汕頭市房管局將其出租給飲食服務公司開辦“汕頭旅社”。因其正面“汕頭旅社”四個顏體正楷字莊重大氣,備受年輕人追捧,于是成為當下熱門的網(wǎng)紅打卡地。受現(xiàn)場氛圍感染,我也趕緊找準位置和時機,快速拍下幾張照片。隨后趕往位于街區(qū)西南海平路上的中央紅色交通線舊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從汕頭旅社步行到海平路大概需要十分鐘。或許因為地段較為偏僻,整條街行人寥寥,但舊址前卻有兩撥人在輪流拍照。1931年初,中共中央交通局派陳彭年、顧玉良、羅貴昆到汕頭建立交通線中站,按照保密紀律和交通站點“商業(yè)化”的原則,選取海平路上的華富電料行作為汕頭中站。在耐心等待兩批人以多種組合、多種姿勢拍完照后,我才舉起手機,將在中國革命歷史中曾發(fā)揮過重要作用的這幢三層建筑收入鏡頭。隨后前往南生百貨貿(mào)易公司舊址游覽。</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生百貨貿(mào)易公司又稱為百貨大樓,始建于1932年,由梅縣籍南洋華僑李柏桓及其家族創(chuàng)辦。集購物、娛樂、餐飲、住宿于一體,是當時最大的“商業(yè)綜合體”。本以為商業(yè)設施可以入內(nèi),可沒想到舊址正在修繕,依然無法入內(nèi)參觀。于是轉(zhuǎn)身,前往計劃中的最后一個打卡點——位于升平路1號的“老媽宮戲臺”游覽。</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戲臺所在場所早先是汕頭的港口市場之一,始建于上世紀20年代,底層和二層為第一市場,第三層是升平戲院。2017年9月,第一市場及升平戲院舊址完成修建,正式定名為“老媽宮戲臺”,成為當?shù)亻_展民俗活動、弘揚潮汕文化的重要場所。據(jù)資料記載,路對面6號的建筑始建于清嘉慶年間,1879年(清光緒年間)重建,1989年重修,是供奉天后與關帝的宗教場所“老媽宮”,也是汕頭小公園開埠街區(qū)最古老的建筑。由此看來,“老媽宮戲臺”或許是借用了“老媽宮”之名,至于它是否屬于“老媽宮”的附屬建筑,就不得而知了。</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拉木县|
遂平县|
宜黄县|
清流县|
兴安盟|
台北县|
长阳|
二连浩特市|
长顺县|
宁晋县|
嵊州市|
潼南县|
塔河县|
松阳县|
东明县|
桂东县|
包头市|
东阳市|
尼木县|
沙河市|
垫江县|
扎鲁特旗|
兴山县|
万盛区|
江口县|
彰化县|
察雅县|
昌江|
右玉县|
上饶县|
周宁县|
钟祥市|
兴宁市|
涡阳县|
沛县|
乾安县|
双鸭山市|
宣化县|
青铜峡市|
松阳县|
长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