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國家AAAAA級景區(qū)),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zhèn)。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xué)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jīng)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其由內(nèi)城、外城、紫蕓阡等部分組成,御書樓金碧輝煌,中道莊巍峨壯觀,斗筑居府院連綿,河山樓雄偉險峻,藏兵洞層疊奇妙,是一處罕見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專家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p> <p class="ql-block">這個石牌坊,它相當于一個表彰功績的建筑,記錄著陳廷敬和他家族中的人員官職,正面刻的是“家宰總憲”,兩邊刻的是“五世承恩“,當時陳氏一門,五代都受到了皇帝的恩賜。</p> <p class="ql-block">大學(xué)士第,也就是清朝時期文淵閣的大學(xué)士陳廷敬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樹德院和世德院樹德院位居內(nèi)城之東北角,建于明嘉靖年間。該院為東西向的兩個并列四合院,主院由正房、廂房和倒座圍合而成,正房為三層樓房,采用"明三暗五"形式,廂房和倒座均為二層樓,院落四角為封閉或開敞的天井。這種建筑形制極其獨特,與云南"四合五天井"式民居有某些類似之處。院內(nèi)地面以素磚枵條石鋪筑,主院西北天井辟門與偏院相通,門不設(shè)影壁。偏院布局同主院基本相同。</p> <p class="ql-block">河山樓</p><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河山樓河山樓位于內(nèi)城北部。河山樓,名取"河山為囿"之意,建于明崇禎五年(1632年),當時正值明末戰(zhàn)亂風起云涌之時。為抵御流寇侵擾,由陳家昌言、昌期、昌齊三兄弟合力建造,高三十多米,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樓平面呈長方形,長15米,寬10米,高23米,共七層(含地下一層)。樓外墻整齊劃一內(nèi)部則逐層遞減。整個河山樓只在南向辟一拱門,門設(shè)兩道,為防火計,外門為石門,門后施以杠栓。樓層間構(gòu)筑棚板屯貯人員物質(zhì)。</p><p class="ql-block">河山樓三層以上才設(shè)有窗戶,進入堡壘的石門高懸于二層之上,通過吊橋與地面相通。河山樓樓頂建有垛口和堞樓,便于瞭望敵情保衛(wèi)城堡。河山樓內(nèi)還儲備有大量糧食,以應(yīng)付可能出現(xiàn)的長期圍困。</p><p class="ql-block">河山樓建于公元1632年,工程尚未完工,流寇不期而至,陳氏家族及附近村民八百余人入樓避難。流寇久攻不下,揚言要日夜封鎖并采取火攻,樓內(nèi)村民將井水從樓頂潑下,以顯示準備充分,不懼圍困,流寇知難而退,撤兵離去。此后十個月里,流寇又先后三次進犯,依靠河山樓的避佑而逃過兵災(zāi)的村民多達數(shù)千人次。</p><p class="ql-block">河山樓又名"風月樓"。</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不僅是建筑藝術(shù)的瑰寶,更承載著明清歷史與家族文化的傳承,是兼具歷史價值與文化魅力的旅游勝地。</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游县|
灵山县|
绿春县|
卓尼县|
阿拉善盟|
攀枝花市|
都江堰市|
平舆县|
江安县|
吉隆县|
景洪市|
永德县|
潼关县|
临桂县|
绿春县|
莱阳市|
樟树市|
怀宁县|
扶余县|
公主岭市|
彭泽县|
金湖县|
刚察县|
蕉岭县|
都江堰市|
陆丰市|
黄骅市|
泾阳县|
洪泽县|
稻城县|
建始县|
大丰市|
理塘县|
丽水市|
兰坪|
慈利县|
玉环县|
邮箱|
扎鲁特旗|
青海省|
肇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