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黃侗寨以演唱侗族大歌著名,據當地人介紹,昔日小黃村寨的侗族大歌遠勝其他侗寨,但因宣傳不利,其影響逐漸被其他侗寨超越。</p><p class="ql-block">小黃村寨全村由7個自然寨組成,全部為侗族。其中,新黔、小黃和高黃三個寨子緊密相連,是小黃村的中心。</p><p class="ql-block">小黃侗寨寨民熱情好客,民居樸實。休息時,在寨中遇一老婆婆,問我們是否聽大歌,她可以組織演唱,唱者每人10元酬勞。因她組織人數無法統計,遂作罷。</p><p class="ql-block">而侗族大歌以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著名。</p><p class="ql-block">所謂多聲部通常分為高音部和低音部。高音部稱為“所滂”(雄聲),由兩到三位歌者輪流領唱;低音部稱為“所吞姆”(雌聲),由多位歌者和唱。這種“眾低獨高”的演唱方式形成了獨特的復調音樂結構,主旋律通常在低聲部,而高聲部則在低聲部的基礎上進行即興變唱。</p><p class="ql-block">無指揮?則是侗族大歌的演唱不需要指揮,歌者們通過長期的訓練和默契配合,自然形成和諧的多聲部合唱。這種無指揮的演唱方式體現了侗族人民對音樂的自然理解和集體協作能力。</p><p class="ql-block">無伴奏?,是指完全依靠人聲演唱,不使用任何樂器伴奏。其旋律和和聲完全由歌者的嗓音創造,模擬自然之聲如鳥鳴、流水等,展現了侗族音樂與自然的緊密聯系。</p><p class="ql-block">這些特點使侗族大歌成為中外民間音樂中極為罕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并于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小黃侗寨大門。大門巍峨雄偉,體現了小黃村寨不俗的格調。</p> <p class="ql-block">大門旁邊的建筑,雄偉壯觀,悠長的體態體現侗族人民的智慧與才能。</p> <p class="ql-block">大門一旁的木制廊道悠長美觀。</p> <p class="ql-block">長廊內部結構,復雜而富于變化。</p> <p class="ql-block">進寨子不遠處,水田圍繞著鼓樓。建筑和鼓樓身影倒影在水中,充滿詩情畫意。</p> <p class="ql-block">巍巍鼓樓,是侗族人們聚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另一座鼓樓坐落在寨子中,更顯雄偉。</p> <p class="ql-block">寨子中間有一條小河,高腳屋就坐落在小河兩岸,人們過著恬靜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寨子建得錯落有致,人們聚集而居,雜而不亂,顯示另一種美好。</p> <p class="ql-block">寨子中間,時常夾雜著一小片田園,給生活帶來不少亮色。</p> <p class="ql-block">一位老人家在編織制品。見有人過來,抬頭張望,充滿了好奇。</p> <p class="ql-block">還有一位正在勞作的老人也在一旁張望。</p> <p class="ql-block">這位老人,只是悠閑地坐著,充滿善意。</p> <p class="ql-block">這位老人邊做活計,邊眼睛不抬地問,你們聽大歌嗎?</p> <p class="ql-block">她又在紡線,真是多面手。</p> <p class="ql-block">一些侗家婦女在閑聊。</p> <p class="ql-block">一個小女孩看見我們,做了一個鬼臉,天真而可愛。</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考县|
繁昌县|
项城市|
延安市|
敦化市|
格尔木市|
滨海县|
峨山|
南涧|
类乌齐县|
永登县|
喜德县|
黎平县|
丹凤县|
新宁县|
苏尼特左旗|
依兰县|
秀山|
永州市|
宣城市|
沙田区|
武隆县|
犍为县|
清苑县|
襄城县|
宣威市|
北辰区|
会昌县|
湾仔区|
黄龙县|
西畴县|
洛南县|
恭城|
额济纳旗|
武夷山市|
襄城县|
顺平县|
徐闻县|
浠水县|
栾川县|
博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