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參觀秦始皇帝陵文物陳列館后卻沒見到“國寶級文物”兩乘秦陵彩繪銅車馬。自以為疏忽,又與兒子樓上樓下找了一圈仍未見蹤影。</b></p> <p class="ql-block"><b> 旅者千里迢迢來此,就是想一睹秦陵兵馬俑和銅車馬之尊容,如只見到了兵馬俑僅了卻了一半心愿。從兒子表情看,似乎有些失望。</b></p> <p class="ql-block"><b> 對初來乍到尤其是自由行者,也許只知道秦陵兵馬俑卻不知道“無價鎮館之寶”銅車馬。幸好我曾兩次來此對銅車馬有所了解,否則兒子也將留下一小小遺憾。</b></p> <p class="ql-block"><b> 經打聽得知已于2021年5月18日從此遷至秦始皇帝陵遺址公園(麗山園)“秦始皇帝陵銅車馬博物館”,這是專為其建的“新家”。</b></p> <p class="ql-block"><b> 新館是一座現代化展館,不僅改善了銅車馬的陳列環境,還為其提供了一個潔凈穩定的保存展示空間,也為游客提供了最佳體驗,形成了以秦陵封土為中心,東有兵馬俑、西有銅車馬的整體展示功能格局。</b></p> <p class="ql-block"><b> 新館距1980年銅車馬出土時的陪葬坑約240m,距始皇兵馬俑博物館2.2km,二者之間有免費擺渡車往返。</b></p> <p class="ql-block"><b> 自銅車馬遷移至此后,秦始皇帝陵所在的麗山園從原本只有一個封土堆的冷門景點,變成了游客必到的熱門打卡地。</b></p> <p class="ql-block"><b> 被譽為“青銅之冠”秦陵銅車馬以其精美的青銅造型展示了古代冶金鑄造史的奇跡,不僅再現了秦始皇帝鑾駕風采,而且展示了古代車馬的系駕關系與巧奪天工的工藝技巧。其歷史價值、科技價值、藝術價值已無法用“價值連城”這樣的詞匯形容,實屬無價之寶。</b></p> <p class="ql-block"><b> 作為我國首批被列入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銅車馬自修復完成后一直在秦兵馬俑博物館“秦始皇帝陵文物陳列館”內展出,除2010年一號車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作為鎮館之寶展出外,從未離開故土半步。</b></p> <p class="ql-block"><b> 1980年11月,在秦始皇陵封土西側20m處,試掘了一個深7.8m,東西長7m,南北寬2.1m的陪葬坑,驚現銅車馬兩乘,一前一后放置于同一木槨中。前者稱一號車,后者稱二號車。因木槨腐朽,填土重壓,銅車馬被壓成三千多個碎片,但未被盜掘過,其原始結構、系駕關系基本清楚。</b></p> <p class="ql-block"><b> 銅車馬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按秦始皇生前使用過的車輛按比例縮小了一半,用青銅鑄造而成,配有金銀飾件約14kg,同時施以彩繪,是目前考古史上發現的結構最復雜、形體最大、系駕關系最完整的陪葬馬車,被譽為“青銅之冠”。</b></p> <p class="ql-block"><b> 一號車為兵車,御手站立在四周敞開的車廂之中駕馭馬車,配有兵器,稱“立車”或“高車”,這種車供古代帝王狩獵征伐時使用。</b></p> <p class="ql-block"><b> 二號車為御車,御手跪坐在車廂前駕馭馬車,稱“安車”。分前后兩室,前室面積較小供御手乘坐;后室面積較大,四周屏蔽,供主人乘坐。</b></p> <p class="ql-block"><b> 一號車的銅傘,中間是空的,內藏利器,柄底有機關,通過推拉組合,可以調節傘柄的傾斜方向。傘還可以自由拆卸,若遇刺客傘蓋可以當護盾,傘柄內利器可進行反擊。</b></p> <p class="ql-block"><b> 二號車內有彩繪軟墊,可坐可臥安穩舒適,有三窗一門,車窗采用雙層推拉技術,開則涼閉則溫,可適當調節車內的溫度,又稱“辒辌車”。窗板上有許多的小孔,如同紗窗,既通風又采光,車內外遍施精美紋飾。</b></p> <p class="ql-block"><b> 二者均為單轅、雙輪、四馬系駕,前端均是四匹馬牽拉,中間的兩匹叫“服馬”,主要用來駕轅;左右兩側的稱“驂馬”,協助服馬拉車。</b></p> <p class="ql-block"><b> 為使四匹馬各處其位,齊力拉車,銅車馬上還裝有防止驂馬內靠及外逸的專用部件——脅驅和韁繩。脅驅的作用就是防止驂馬內靠,韁繩的作用防止驂馬過分遠離。這樣,驂馬與服馬始終會保持一定的距離,既不會太遠,也不會太近,始終并駕齊驅。</b></p> <p class="ql-block"><b> 兩輛銅車馬整體用青銅鑄造,并用了14多公斤金銀配飾,全車零部件超過7000個,涉及13萬道工序,包括鑄造、焊接、削接、活校鏈接、子母扣連接、轉軸連接等工藝。兩千多年后的今天,馬車上的鏈條依舊可以靈活轉動,車窗開閉自如。</b></p> <p class="ql-block"><b> 在地下埋藏了兩千多年銅車馬,出土時破損極為嚴重。在其大部分暴露后,對坑內的銅車馬施行帶土整體遷移,運至室內后再繼續清理,隨后開始拼對和修復。</b></p> <p class="ql-block"><b> 一號車損壞情況最為嚴重,殘破成1325塊,斷口2069個,缺失473處,大部分部件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形與銹蝕,御官俑、馬、傘蓋、車軾、車欄板、車輪等部件上殘存彩繪,弩、傘杠等部件飾有錯金銀花紋。</b></p> <p class="ql-block"><b> 二號車損壞亦相當嚴重,殘破成1685塊,斷口2244個,缺失316處,裂縫55處。大部分部件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形與銹蝕,御官俑、馬、車蓋、車輿欄板、車輪等部件上殘存彩繪。</b></p> <p class="ql-block"><b> 銅車馬修復的主要工藝技術包括彩繪加固、斷口除銹及處理、斷面處理、矯形工藝、粘接、焊接、做舊等。</b></p> <p class="ql-block"><b> 二號車于82年4月至83年6月完成修復,一號車于87年6月至88年4月完成修復。歷時近8年,兩乘銅車馬從3000余枚殘片中重新站立起來,再現了兩千多年前的原貌。</b></p> <p class="ql-block"><b> 銅車馬,沉默的歷史見證者,封存著古秦的輝煌與滄桑。這是古代墓葬雕塑的巔峰之作,這是穿越時空的壯麗史詩!</b></p> <p class="ql-block"><b>(待續)</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县|
长阳|
房产|
舞钢市|
磴口县|
乐业县|
大足县|
巴林左旗|
旺苍县|
香港
|
安阳市|
云南省|
盐城市|
寿阳县|
邢台市|
兴化市|
炎陵县|
洛扎县|
宣城市|
宜城市|
布拖县|
山阳县|
潞城市|
嵊泗县|
奉新县|
江永县|
枣阳市|
泰和县|
阳新县|
枝江市|
嵊州市|
睢宁县|
乐清市|
濮阳县|
乳山市|
微山县|
滁州市|
乐安县|
松阳县|
孙吴县|
平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