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江山群走休閑路線,婺源賞花,走慶源古道。<div>慶源古村有1300多年的歷史,屬段莘鄉(xiāng),與休寧五城隔五龍山,與浙江開化隔馬金嶺。慶源古村為詹天佑的祖籍地。</div><div>這里峽谷深幽,寬如太行之盤谷,美如武陵之桃源,地處萬山之巔,阻外而溢中,乃避亂勝地,素有小桃源之稱。</div> 大巴停游客中心,順板油路右行有壺川古村。直接從停車場后面走就是慶源古道,山嶺梯田層層,中間青石板鋪設(shè)的古道蜿蜿延延。桃紅處露一古亭,慶源村已入眼簾。 亭門上題有“桃源深處”,<div>門兩旁有聯(lián):<div>車馬絕喧闐,憶前人三徑怡情,托跡不殊陶靖節(jié);</div><div>雞犬聲相聞,惟此地四民安堵,落花猶似武陵源。</div></div> <div>亭內(nèi)墻上有陶令詩“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邨”</div><div>中有一詩:</div>翠圍深處淡煙籠,古木離離一徑通。<div>流水小橋萬駟落,引人笑稽武陵中。</div><div>網(wǎng)文云墻上有絕句:空山隱臥好煙霞,水不通舟陸不車,一任中原戎馬亂,桃源深處是吾家。七哥未曾看到。</div> 上題“別有天”,<div>余里居萬山之巔,群幾拱抱,幽谷深淵。東開圓鏡之奇,西列方屏之美。土地肥沃,民風(fēng)敦樸。自唐於茲,千十百馀載,水不可通舟,戎馬絕跡,真隱者之居也,別號開陵源。</div><div>是亭題為“桃源深處”,追思古人命名之義,乃冀世代相傳,秉承先達(dá)遺風(fēng),永葆武陵景色。</div><div>一九九七年歲次丁丑春月。</div> 慶源春晨<div>明清之際,慶源村與整個(gè)徽州一樣,鴻儒名流、巨商富賈,蔚為鼎盛,族譜載有翰林大學(xué)士詹養(yǎng)純、武將詹天表、進(jìn)士詹軫光,其他高官如撫臺、知府、知縣之職的有數(shù)十人之多。現(xiàn)存舊居有“大史第”“大夫第”“資政第”等。</div> 慶源村中最有名的古銀杏。樹高30余米,似船形村貌的桅桿,本地稱為神樹。 花筑民宿,院內(nèi)合抱的羅漢松也算一絕。 藝墅憶竂,天涯過客竺攝匆匆小憩片刻。 查記酒坊,非遺技藝。 大夫第 溪中三石如劉關(guān)張三兄弟。 村口廊橋<div>小溪一路有橋有堰,數(shù)百年也。慶源石堰群被列為婺源縣級文物。</div> 嘉會橋 嘉會橋 雙士把門 毓秀橋 扛杉樹,小時(shí)候的活。 此橋未知名,繼續(xù)前行,路向上延伸,不久有分叉,我們選了有青石鋪的向上的道,其實(shí)向下的道路順溪而行,才是正常的徒步路。向上有青石的,是最古老的古道,長年無人行,路右常有古墳,有段路被拉剛、藍(lán)衣遮蔽,直接踩踏而行。 此處是古路亭,亭蓋早已腐爛倒塌。 亭下一片田地,棄耕多年,植下的樹都已亭亭玉立。 繼續(xù)下行,一小澗有石橋,橋面上的雞樅菌惹人喜愛。 終又回到慶源溪,耳中聞水聲響亮,上行百余步,見一瀑一潭,名之圓裙瀑。 山谷漸行漸闊,路旁油菜花讓眾美女心思飛揚(yáng),攝影師微笑大展身手,以下照片均來自微笑,請網(wǎng)友評之,稍后取最佳評論附為照片說明。 隊(duì)友熱評:有點(diǎn)害羞還有點(diǎn)嫵媚且有點(diǎn)悶騷。 溪迸村尾,墻外溪邊那棵桂花樹枝繁葉茂。 溪迸村老村屋。 溪迸樹 搖起來,姑娘們。 出溪迸村,走水泥路一里許,過溪橋旁有古道,七哥不想走干巴巴的水泥路,沿古道先探路而行,發(fā)現(xiàn)古道有行人足跡,以為前行后會在下游與水泥路匯合,遂一意直行。一刻鐘后,有一片田野,已棄耕多年,田中均被茅草占據(jù),茅草有成人高,踏而行之,不得過,遂繼續(xù)沿古道上行,竟然爬過一座山,長船嶺。好在山不高,埡口處海拔也僅340米,下山即是長源村。此時(shí)七哥確定已與大隊(duì)人馬分道而行。 長源村 教員詩句,歷史留痕。 李花怒放 長源亭 自長源至大睦段,走了二公里余的水泥路。 自大睦段至箬坦,七哥沿小澗邊古道而行,古道寬一米有余,中間50公分寬的青石板聯(lián)接,右邊小溪緩緩流動,水質(zhì)清澈,水中游魚相戲, 箬坦祠堂,縣文保單位。 箬坦村前路亭 五顯大神三角小廟 嶺下村廬溪亭,亭聯(lián):<div>曲徑通幽添秀色,</div><div>環(huán)山繞水宜人居。</div><div>倚路有小亭,請君歇腳;</div><div>臨溪多細(xì)冽,愿爾神怡。</div> 皇菊神廟<div>竹菊梅蘭稱君子,</div><div>神仙佛祖佑善民。</div> 上曉起 曉起江氏祠堂, 為清代山西布政使、兩淮鹽運(yùn)使江人鏡所建,祀其祖先修職郎江滿荷,江人鏡有十子,全部做大官。<div>山西賑災(zāi)荒,余下白銀廿萬兩,惠澤三晉百姓。</div><div>揚(yáng)州理鹽政,蠲除苛捐七千金,御賜一品花翎。</div> 堂名“敦彝堂”,為林則徐所書。 進(jìn)士第,曾被太平軍焚毀,江人鏡重修,門口落腳石雕有“雀鹿蜂猴”,寓意“爵祿封侯”。 三保廟,內(nèi)供佛陀,彌勒與韋陀分侍左右。仔細(xì)看廟額落款,竟是上將葉飛所題,難得。 曉和亭 山前老樹春心動,<div>又遣東風(fēng)娶嫩芽。</div><div>誰道老驥難伏櫪?</div><div>風(fēng)雨過后看梨花。</div> 文革木雕小店 禮耕堂正堂,中幅江山多嬌畫。<div>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div><div>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div><div>祖功宗德流芳遠(yuǎn),</div><div>子孝孫賢世澤長。--愛新覺羅毓嵐于京華。</div> 禮耕堂偏堂 堂中懸始祖汪允璋及夫人像,汪允璋及弟汪允圭曾壟斷廣州茶葉出口。<div>禮序承祧延世澤,耕儒務(wù)本振家聲。</div><div>中庭聯(lián):愛養(yǎng)池魚悟化機(jī),不除庭草留生意。</div> 左廂畫“松齡鶴壽”<div>盛世太平求鶴壽,社稷安康祈松年。</div><div>--楊小來書。</div> 右?guī)嫛傲种泻澜堋?lt;div>我笑有因真可笑,</div><div>你忙不曉為誰忙。--澤大可書</div> 曉起村口文昌閣<div>岳峙淵停鯤鵬待化,</div><div>海涵地負(fù)道德長存。</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海县|
内乡县|
库车县|
青冈县|
铁岭县|
略阳县|
湘潭市|
台北县|
新巴尔虎左旗|
旌德县|
昆山市|
金溪县|
柘城县|
巴塘县|
大方县|
祥云县|
炉霍县|
资中县|
咸阳市|
昂仁县|
山丹县|
庆城县|
西畴县|
阳朔县|
连平县|
潍坊市|
沭阳县|
土默特右旗|
双柏县|
淳化县|
广平县|
大厂|
申扎县|
贵定县|
乐昌市|
南靖县|
德惠市|
白沙|
汉源县|
隆回县|
黑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