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月的福建,春意漸濃,閩西山區,山色蔥蘢,風過雨霽,過漳州到龍巖,我們踏上了探訪福建土樓群的旅程。這是一場與古老建筑對話的奇妙體驗,每一步仿佛穿越了時空,更是一次尋訪客家文化之旅,探索千年中原移民的心路歷程。</span></p> <p class="ql-block">客家人主要指世代居住在南方省區閩西、贛南、粵東北三角地帶的中原漢族,主要來源于今河南、山東、山西一帶中原居民南遷。歷史上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有五次,包括秦滅南越的開漳、兩晉五胡亂華時的衣冠南渡、唐朝安史之亂后避難、北宋靖康之變后南遷以及明清戰亂的大遷徙,每一次都是家國巨變,或朝代更替,或異族入侵,這樣的人禍戰亂加之自然災害,不得不南遷以圖生存。這些遷徙活動保留了傳統漢文化的精髓,也促進了客家文化的發展。</p><p class="ql-block">為保留中原漢家傳統,他們形成了獨特的居住圈子,形成了獨有的客家文化,具有獨特的語言、民居、飲食、歌舞藝術和傳統節日,如客家話、客家圍屋、客家菜、客家山歌和地方特色節日等。</p><p class="ql-block">而遍布閩粵的土樓則是客家民居的代表,留下獨特的圍屋式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土樓,主要分布于福建和廣東兩省,而福建土樓群則主要集中在龍巖市的永定,漳州市的南靖、華安、平和、詔安等一帶。</p><p class="ql-block">福建土樓起始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兼有發展,其風格與每一次南遷有關。土樓就地取材,以石為基,以生土為主,拌和一定的粘土,分層交錯夯筑,配上竹木作墻骨牽拉,丁字交叉處則用木定型錨固。福建土樓形狀或方或圓,以圓為主,形成圍合之勢,一般三到四層,一座土樓只設一門,坐北朝南,設若干樓梯,形成四到八個單元,關起樓門就是一個家族,這樣的土樓有二千三百多座,如珍珠般灑落在閩西南的綠水青山間。</p><p class="ql-block">避難來此,福建土樓也是某一家族的安身之地,故選址采用“天人合一”的格局,既利于生活便利也便于防御外敵,按照風水按照地勢靠山依水,建筑風格古樸粗獷,形式優美奇特,其尺度與家族群適當,功能齊全實用,隱沒在青山綠水山脊之間。</p> <p class="ql-block">福建土樓群,其典型代表南靖縣黃龍坑群樓莫屬,她是福建土樓群的最耀眼的明星,只見四座圓樓圍繞一座矩形方樓,位于山坳之中,遠遠望去恰似一桌菜肴,俗稱“四菜一湯”,作為福建二千三百多座土樓的典型代表當之無愧,故作為土樓的形象代言,出現在各類推介宣傳媒介中。</p> <p class="ql-block">不過,若論單一土樓的占地面積和體積,自然屬于素有“圓樓之王”的永寧承啟樓,該樓位于龍巖市永定區高頭鎮高北村,距縣城47公里,是該地土樓的代表。</p><p class="ql-block">它始建于明崇禎元年(1628年),至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全面落成,歷時81年。1986年,郵電部發行的“中國民居”郵票其中一元面值就是承起樓,?2008年7月,承啟樓與其他福建土樓一起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承起樓規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該樓高四層,樓四圈;形成樓中樓,圓中圓,圈套圈,歷經滄桑三百年的歲月洗禮,仍然保留著基本功能。</p><p class="ql-block">承起樓俯瞰為三環帶一芯結構,外環高四層約16.4米,每層房間72間,一層為廚房,二層為糧倉,三、四層為臥室。中環?兩層,每層40間,為會客場所。內環?單層,32間,為私塾。而中心?為單層大堂,設祖堂,供家族議事祭祖或紅白喜事用。全樓占地面積5376.17平方米,共402個房間,所以稱為樓王。</p> <p class="ql-block">一座樓就是一個家族,保留著家鄉的傳統和文化,這是客家人特有的文化,隱入嶺南山區,與周邊原居民形成隔離,本就為躲避戰禍而來,或圓或方,主要利于生存和生活。一般一層以廚房為主,二樓為倉儲,而三樓以上住人,而在樓的一層一般設有公共場所,或祭祖,或婚喪嫁娶,或議事,類似于家族祠堂。這種聚族同樓而居的生活模式,反映了客家人保持傳統家族倫理和親和力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洪坑土樓群,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東北面的洪坑村,宋末元初(13世紀)林氏在此開基建造崇裕樓、南昌樓,現存明代建造規模較大的土樓有峰盛樓、永源樓等13座,清代建造規模較大的土樓有福裕樓、奎聚樓、陽臨樓、中柱樓等33座。</p><p class="ql-block">洪坑土樓群是永定"三群兩樓"中的“一群”,由振成樓、如升樓等組成,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五鳳樓、半月形及其變異形式。</p> <p class="ql-block">到洪坑村,不得不提到明星樓振成樓,稱為明星王子樓,俗稱“八卦樓”,民國時期由林鴻超主持建造,外形形似一頂古代官帽,被譽為“土樓王子”,亦有“東方建筑明珠”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振成樓整座樓坐北朝南,主樓按易經八卦設計,分成八卦。卦構之間設有防火墻,并設拱門,門關自成院落,門開院落相通。它分為內外兩環,外環樓是四層的架梁式土木結構,內環樓是二層磚木結構的西洋式建筑,形成了“外土內洋,中西合璧”的獨特風格。振成樓開創了將西方建筑文化融入客家圓樓建筑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振成樓占地約5000平方米,由兩環同心圓樓組合而成。外環土木結構,高4層,直徑57.2米,內通廊式平面。樓內按中國傳統《易經》八卦原理布局,以青磚防火墻,分隔成8個單元,樓房呈輻射狀八等分,寓意乾、兌、坤、離、巽、震、艮、坎八卦,每卦設6間房。每層2個廳、44個房間,共有208個房間。</p><p class="ql-block">由于建設年代是民初,所以內飾及建筑材料相對于其他土樓,略顯現代簡約。</p> <p class="ql-block">振成樓建樓主人是林遜之(鴻超)兄弟。其祖輩,父輩因生產銷售“日升”牌煙刀成為一方巨富。遜之接管家業后,力邀秀生、蓮生、云璈等兄弟,以“集資建房”的辦法,于民國元年(1912年)動工興建此樓,耗資約8萬光洋,歷時5年建成,自然樓內也有民國達官顯要的題詞。</p> <p class="ql-block">當然,如果時間允許,可以選擇到云水謠住一宿,體驗一下古鎮的人間煙火,如果選擇土樓民宿,更是難得的體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云水謠古鎮,原名長教村,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王氏祖先由漳浦縣橫口遷居此地,兩年后,簡氏祖先從龍巖市永定縣遷入居住,因為簡氏家族崇尚教育,顧名長教村。明清時期,大量人口從外省和臨縣遷入南靖縣內。形成了多姓村落,因為電影《云水謠》在此取景拍攝,后來電影獲得26屆金雞獎,也帶火了當地旅游,當地政府索性改名為云水謠古鎮。</p> <p class="ql-block">云水謠古鎮是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村落,村中幽長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樓群,還有那靈山碧水,無不給人以超然的感覺。</p><p class="ql-block">而長教古道,是閩西南的主要通道,也是臺胞的祖居地,明朝時就有簡氏等居民遷居臺灣,現祖籍長教的臺灣人就有23萬之眾,近年每年都數百名臺灣人回古鎮尋根謁祖。 古道上沿路有數十多棵百年以上樹齡的榕樹,風姿綽約,青翠迷人,與當地淳樸善良的民風民俗相依相生。</p><p class="ql-block">古道旁,有老式磚木結構房屋,就是古鎮數百年歷史的老街市。村中山腳下、溪岸旁、田野里,星羅棋布的一座座土樓。這些從元朝中期就開始建造的土樓,保存完好。這些土樓姿態萬千,還有吊腳樓、竹竿樓、府第式土樓等,土樓風景別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古鎮四面環山,縱橫十余里,汩汩流淌的長教溪環鎮而過,溪流間一座座小橋跨越其上,兩岸村莊衣帶相連;溪岸兩邊,13棵千年古榕,如傘如蓋,曲折伸張,枝繁葉茂,組成了蔚為壯觀的榕樹群。</p> <p class="ql-block">該古道曾是閩西南一帶到漳州、省城、京城求取功名的必經之路,也是通商富家之路。漫步其中,土樓勝景、田園風光盡收眼底,情趣盎然。</p> <p class="ql-block">榕樹下,一條古老的溪石小道交叉穿梭,該古道沿長教溪而建,長10公里,連接和貴樓和懷遠樓。</p> <p class="ql-block">和貴樓又稱山腳樓,建于清代雍正十年,是由簡家建造,總投資一萬五千兩銀子,占地1547平方米,是南靖最高的土樓。和貴樓是閩西南眾多方形土樓的典型代表,有著“天下第一奇樓”的美稱,是“客家土樓營造技藝”杰出的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這座土樓建在沼澤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樁、鋪墊,歷經200多年仍堅固穩定,保存完好。和貴樓是已知福建土樓中最高的,高達21.5米五層結構、140個房間以及四方各設的樓梯道。樓中“三奇”更是令人嘆為觀止:一是土樓建在沼澤地上,卻固若金湯,歷經兩百多年風雨仍屹立不倒;二是樓內天井卵石地面,踩上去會產生漣漪般震動,令人稱奇;三是樓中兩口水井,相距僅十八米,卻一清一濁,形成鮮明對比。</p> <p class="ql-block">懷遠樓位于云水謠坎下村內,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為內通廊式圓樓。土樓坐北朝南,共四層,每層34個開間,部樓梯均勻分布于圓樓內。在環樓圍合的內院中央,是環形的“詩禮庭”,其核心為兼做私塾的祖堂“斯是室”,建筑形式采用“四架三間”上下堂五鳳樓。同時,懷遠樓采用“傾壁造”技術修建的鼓形土樓,夯土墻以弧線收分,墻體形成柔美的曲線;外墻卵石墻腳高2.5米,二層以上設有槍眼,頂層設有四個瞭望臺,樓門頂部又設有防火灌水道。</p> <p class="ql-block">德風樓</p> <p class="ql-block">入住福謙樓客棧。</p> <p class="ql-block">云水謠古鎮福謙樓,作為土樓新用,已經開辟為民宿,網上預訂比較方便,價格合理,而且經過改造,現代衛浴設備一應俱全,抽水馬桶、分體空調、淋浴花灑,一應俱全,而且將原有單獨隔離的一個個小房間,根據需要逐次打通,形成兩室一房,甚至三室一房的格局,以滿足不同旅客的需求,古老建筑煥發出現代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城|
湘潭市|
高台县|
潮州市|
铁力市|
金塔县|
宁阳县|
东丰县|
禄劝|
新野县|
环江|
胶州市|
宜君县|
赞皇县|
利津县|
石门县|
吐鲁番市|
枣庄市|
双牌县|
漳浦县|
勐海县|
民丰县|
安新县|
太康县|
南华县|
色达县|
营口市|
上犹县|
永州市|
铁力市|
都安|
合川市|
城口县|
吕梁市|
疏勒县|
竹北市|
射洪县|
嘉黎县|
察隅县|
攀枝花市|
张家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