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參觀首都軍事博物館.實拍油畫國畫展圖集

洪哥警影

<b>△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題字</b> <b>△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位于北京市復興路9號,1960年8月1日正式開放,是向國慶10周年獻禮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2017年7月,軍博大樓完成加固改造后,主樓建筑高94.7米,南北兩側各4層,有43個陳列廳(區),樓頂裝有直徑6米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b> <b>△雕塑《軍魂.黨旗與鋼槍》</b><div><b>軍博館藏文物以黨領導的國防和人民軍隊文物實物、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史、中國古近代軍事文物和世界軍事文物為主。現有文物21萬件套,一級品1793件套,歷史圖片8萬余張,圖書期刊資料8萬余冊(套)。</b></div> <b>△軍事藝術 油畫 館藏革命軍事藝術作品陳列</b><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寫在前面】</font><br>——洪哥警影 參觀選拍 制作美篇<br><br>如果您對軍事歷史、各種武器和軍旅藝術很感興趣,那么首都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絕對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地方。軍事博物館一層兩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戰爭陳列”和“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陳列”。“兵器陳列”分為三大展區:一層中央大廳陳列飛機、導彈和艦艇,負一層中央大廳陳列坦克裝甲車輛、榴彈炮、迫擊炮等各型火炮得等,二層東、西、南3個回廊陳列手槍、步槍、沖鋒槍、機槍、刀具、彈藥等輕兵器。三層是集中展示的軍事油畫、國畫、雕塑陳列。<br></b><br><b>“洪哥警影”本人是一名愛好軍史兵器和攝影的退休老公安。記得:八十年代中期在京政法大學就讀期間,1988年秋陪同南下老紅軍父親回山西探親途經北京,1990年到公安部參加獲獎論文研討會,2009年夏、秋兩次到公安大學培訓期間,咱都相繼到軍博參觀過,后兩次在軍博用尼康卡片機還拍攝了不少照片。<br><br>14年后的2024年10月中旬,本人由老婆全程陪同從湖南長沙來北京旅游10天期間,特意兩次來首都軍博參觀拍片,除拍攝軍博革命戰爭展、抗美援朝展、新時期強軍展,還拍攝了軍事油畫、國畫、雕塑展,并拍攝了槍械、火炮、坦克、飛機、火箭等兵器展,在軍博共計拍片達1500多張,近期分專題編發美篇圖集。<br><br>本帖美篇集中編發咱參觀軍事博物館“人民軍隊革命軍事藝術陳列油畫國畫廳”時,實拍的全部油畫作展品和選拍的部分國畫展品組照圖集——</b></div> <b>△人民軍隊革命軍事藝術 陳列 . 油畫廳</b> <b>△油畫《開天辟地 . 中共一大會議》 龐茂琨 2021年作</b><div><b><br></b><div><b>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和浙江嘉興召開。上海的李達、李漢俊,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廣州的陳公博,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陳獨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出席會議,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也出席了大會。</b></div></div> <b>△油畫《南昌起義》莫樸 1957年 作</b><div><b><br></b><div><b>1927年8月1日,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導,在江西南昌發起了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b></div></div> <b>△油畫《平瀏農民赤衛隊》 李騫、項爾躬 1957 作</b><div><b><br></b><div><b>1927年“八七會議”后,毛澤東領導了震動全國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湖南平江縣和瀏陽縣工農義勇隊,作為起義的主要武裝力量之一,不畏艱險,不怕犧牲,英勇殺敵。</b></div></div> <b>△油畫《廣州起義》 何孔德、鄭洪流 1962 作</b><div><b><br></b><div><b>1927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在廣州領導工人、農民和革命士兵舉行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武裝起義。</b><br></div></div> <b>△油畫《洪湖黎明》 惲圻蒼 1957 作</b><div><b><br></b><div><b>1928年初,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由周逸群、賀龍等組把原有洪湖地區3支游擊隊500多人集中起來,組成了工農革命軍,領導開展游擊戰爭,順利打開了洪湖地區的斗爭局面。<br></b></div></div> <b>△油畫《大別山農民起義》 嚴敦勛、翁元章 1957 作</b><div><b><br></b><div><b>1927年11月14日,中共領導黃安、麻城兩縣農民自衛軍、義勇隊2萬余人舉行起義,一舉攻克黃安城,改編為工農革命軍鄂東軍,成為紅四方面軍建軍的起點。</b></div></div> <b>△油畫《支部建在連上》 高泉 1977 作</b><div><b><br></b><div><b>1927年,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進行改編,首次提出“支部建在連上”,為中國共產黨全面建設和掌握部隊提供了可靠組織保證。 </b></div></div> <b>△油畫《三灣改編》(局部:右) 許寶中、李澤浩 1977 作</b> <b>△油畫《三灣改編》 (局部:左)許寶中、李澤浩 1977 作</b><div><b><br></b><div><b>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澤東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了舉世聞名“三灣改編”。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標志著毛澤東建設人民軍隊思想開始形成。</b></div></div> <b>△油畫《文家市》 高虹、彭彬、何孔德、韓柯 1960 作</b><div><b><br></b><div><b>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湘鄂贛邊區秋收武裝暴動,當機立斷改變攻打長沙計劃。9月20日,部隊文家市出發,開始了從進攻城市到向農村轉移的偉大戰略進軍。</b></div></div> <b>△油畫《毛主席在井岡山》 鄭洪流 1977 作</b> <b>△油畫《向井岡山進軍》 招熾挺、趙淑欽、王孝柏 1977 作</b><div><b><br></b><div><b>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b></div></div> <b>△油畫《井岡山會師》(局部) 何孔德 1980 作</b><div><b><br></b><div><b>1928年4月28日,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與朱德領導的湘南起義等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后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形成了黨領導的規模最大、戰斗力最強的革命武裝部隊。</b></div></div> <b>△油畫《平江起義》 許寶中 1980 作</b><div><b><br></b><div><b>1928年7月22日,國民黨軍湖南省獨立第5師一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于湖南省平江縣舉行武裝起義,部隊番號改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12月中旬,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主力到井岡山與紅四軍會合。</b></div></div> <b>△油畫《古田會議》(局部) 何孔德 1972 作</b><div><b><br></b><div><b>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召開第九次黨代表大會,確定了從思想上建黨和從政治上建軍的原則。古田會議因此成為人民軍隊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b></div></div> <b>△油畫《反圍剿的勝利》(局部:左)鄭洪流 崔開璽 張文源 作</b> <b>△油畫《反圍剿的勝利》(局部:右)鄭洪流 崔開璽 張文源 作</b><div><b><br></b><div><b>1931年2月至1932年12月,中央紅軍先后取得四次反“圍剿”勝利。 1933年9月25日至10月間,由于王明“左”傾機會主義,第五次反“圍剿”戰役未能取勝。1934年10月,中央領導機關和紅軍主力退出根據地,開始舉世聞名的長征。</b></div></div> <b>△油畫《我們一定會回來的》 孫立新 2007 作</b><div><br></div><div><b>1934年10月,歷時1年之久的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共中央、中革軍委和中央紅軍不得不撤離中央蘇區,實行戰略轉移。這幅油畫描繪了紅軍戰士在于都河畔與蘇區群眾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b></div> <b>△油畫《遵義會議》(局部) 彭彬 1977 作</b><div><b><br></b><div><b>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擴大會議,改組中央領導機構,結束“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b></div></div> <b>△油畫《紅軍過雪山》 艾中信 1957 作</b><div><br></div><div><b>紅軍過雪山,是紅軍長征中最艱苦的行軍之一。紅軍翻越的雪山,大都海拔4000米以上,空氣稀薄,人跡罕至,白雪皚皚,山高谷深,氣候變幻無常。黨嶺雪山,海拔5000多米,是紅軍三大主力在長征途中翻越的最高雪山。</b></div> △<b>油畫《紅軍過草地》 張文源 1977 作</b> <b>△油畫《紅軍不怕遠征難》董希文 1957年 作</b><div><b><br></b></div><div><b>1935年8月21日,紅軍開始過草地。右路軍由毛澤東、周恩來、徐向前等率領,自四川毛兒蓋出發,進入松潘草地,經過7天到達草地盡頭的班佑地區。左翼為林彪的紅一方面軍,先行;繼后是中央領導機關、紅軍大學學生等。右翼為徐向前、陳昌浩率領的紅三十軍和紅四軍。彭德懷率紅三軍團墊后,走左翼行軍路線。</b></div> <b>△油畫《飛奪瀘定橋》 劉國樞 1957 作</b><div><b><br></b><div><b>1935年5月29日凌晨,紅4團官兵在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后,一晝夜奔襲120公里按時到達瀘定橋,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墻密布的鐵索奪下橋頭,并與左岸部隊合圍占領了瀘定城。中央紅軍主力隨后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大渡河以南的企圖。</b></div></div> <b>△油畫《紅軍到川北》劉國樞 1957 作</b><div><b><br></b><div><b>川北是漢族和回、藏等少數民族聚居區域。紅軍進入川北地區后,秋毫無犯,用真誠贏得了川北人民的真心擁護,為艱難跋涉于長征中得了寶貴的回旋余地。</b></div></div> <b>油畫《鏖戰獨樹鎮》</b><div><br></div><div><b>獨樹鎮戰役是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在河南省方城縣獨樹鎮與國民黨豫鄂皖3省圍剿總隊的交戰,使得紅二十五軍先期到達陜北,為迎接中央紅軍北上奠定了基礎。</b></div> <b>油畫《包座大捷》</b><div><b><br></b><div><b>包座戰役是1935年8月紅四方面軍第4軍、第30軍與國民黨軍隊在包座進行的一場戰役,共斃傷敵師長伍誠仁以下官兵4000余人,俘敵近千人,繳獲各種槍械1500余支,掃清了北上的障礙,使得敵軍企圖把紅軍困在草地的陰謀徹底破產。 </b></div></div> <b>△油畫《三大主力會師》 蔡亮、張自嶷 1977 作</b><div><b><br></b><div><b>1936年10月9日,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著紅軍長征徹底勝利。</b></div></div> <b>△油畫《陜北人民迎救星》(局部) 黃乃源、湛北新 1977 作</b><div><b><br></b><div><b>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保安縣吳起鎮。至此,中共中央、紅一方面軍主力歷時一年的長征結束。經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肅、陜西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里。</b></div></div> <b>△油畫《南方三年游擊戰爭》 陳其、陳堅 1980年作</b><div><br></div><div><b>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是指公元1934年秋至1937年冬,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堅持在中國南方八省15個地區的紅軍和游擊隊,同持續清剿的國民黨軍進行的游擊戰爭。這幅油畫再現了陳毅同志在堅持南方游擊戰爭的情景。</b></div> <b>△油畫《地雷戰》 彭彬 1964年作</b><div><br></div><div><b>抗日戰爭時期,河北、山東等地各村民兵聯防運用地雷戰術,殲滅進犯的日軍,不斷取得反掃蕩勝利 。</b></div> <b>△油畫《抗日戰歌響徹太行山》 湯小銘 1977年 作</b><div><br></div><div><b>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前后,八路軍挺進太行山,放手發動群眾,組織抗日武裝,創建抗日根據地,開辟廣大敵后戰場,開展敵后游擊戰爭。</b></div> <b>△油畫《狼牙山五壯士》 楊克山</b> <b>年作</b><div><b><br></b><div><b>1941年9月25日,日軍向河北易縣狼牙山地區進行掃蕩時,八路軍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這五位英雄縱身跳下萬丈懸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b></div></div> △<b>油畫《臺兒莊大捷》何孔德、何衛、曹吉剛 1985年作</b><div><b><br></b><div><b>臺兒莊戰役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余人,斃傷日軍約1萬余人 。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b></div></div> <p class="ql-block"><b>△油畫《游擊隊青紗帳逞英豪》 韋啟美 1977年 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從1938年起,八路軍在河北、山東平原地區開始創造性地開展平原游擊戰爭。誕生了平原游擊隊、水上游擊隊和鐵道游擊隊等讓敵人聞風喪膽的抗日隊伍。</b></p> △<b>油畫《擴大解放區》(局部)肖鋒、邱瑞敏 1977年作</b><div><br></div><div><b>1943年至1945年8月,堅持敵后抗戰的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人民抗日武裝針對日軍后方相對空虛之際,展開局部攻勢作戰,不斷擴大解放區,壯大抗日武裝力量。</b></div> <b>△油畫《轉戰陜北》(局部) 高虹 1957作</b><div><b><br></b><div><b>1947年春,毛澤東率領黨中央一部轉戰陜北,吸引國民黨大量兵力于西北,采取巧妙的周旋、“蘑菇戰術”,在運動中既殲滅了敵人,又減輕了全國其他戰場的壓力,繼續大量殲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 </b></div></div> <b>△油畫《決戰前夕》 高虹 1964作</b><div><br></div><div><b>1947年7月至9月,人民解放軍各路大軍相繼由內線轉向外線,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經過半年的作戰,共殲敵75萬余人,從而結束了長期以來人民軍隊在革命戰爭中所處的防御地位。</b></div> △<b>油畫《奪取全國勝利》(局部)尹戎生 作</b><div><b><br></b></div><div><b>“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是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國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中,提出的一個著名口號。 這幅油畫生動表現了毛主席和老帥們決策、指揮解放全中國的歷史場景。</b></div> △<b>油畫《攻克錦州》 任夢璋 張洪贊 李樹基 1969年作</b><div><br></div><div><b>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人民解放軍在遼沈等地向國民黨軍發起了遼沈戰役。戰役分為三個階段,歷時52天,共殲敵47萬人,解放了東北全境。其中攻克錦州為戰役第一階段,為奪取遼沈戰役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基礎。</b></div> <b>△油畫《淮海大戰》陳其 1972年作</b><div><br></div><div><b>淮海戰役,人民解放軍以60萬對敵80萬,此役全殲國民黨軍1個“剿總”前進指揮部、5個兵團和1個“綏靖”區的部隊,共56個師55萬余人。至此國民黨反動統治集團日益陷入土崩瓦解之中。</b><br></div> <b>△油畫《解放戰爭 節節勝利》 張洪祥、崔森林 1977年作</b> <b>△油畫《北平城下》喬保華 1977年作</b> <p class="ql-block">△<b>油畫《解放北平 古城之春》趙域 1957年作</b></p><p class="ql-block"><b><br></b></p><p class="ql-block"><b>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人民解放軍入城接管防務。22日,北平傅作義所部25萬守軍按協議陸續撤出市區,接受解放軍改編。31日,解放軍和平入城,平津戰役結束。</b></p> △<b>油畫《強渡天塹》張自申 1977年作</b><div><br></div><div><b>1949年4月的渡江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一部,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規模巨大的強渡江河戰役。</b><br></div> <b>△油畫《解放前夜.秀紅旗》李躍進 2019 作</b><div><br></div><div><b>“繡紅旗”是小說《紅巖》中的江姐,在渣滓洞女監中,聽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決定繡一面五星紅旗慶祝。在真實歷史中,這面獄中紅旗,卻是作者羅廣斌與戰友丁地平、劉國鋕等人一起繡的,小說創作時轉接到江姐身上。</b></div> <b>△油畫《攻占總統府》(局部) 陳逸飛、魏景山 1977作</b><div><b><br></b><div><b>1949年4月23日,我第三野戰軍部隊勝利進占南京,沖進“總統府”,降下“青天白日”旗,宣告統治中國22年之久的蔣家王朝覆滅。</b></div></div> <b>△油畫《一往無前》 張文新 1977年作</b><div><b><br></b><div><b>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革命軍進行了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b><br></div></div> <b>△油畫《彭總在朝鮮前線》何孔德 1964年作</b><div><br></div><div><b>1950年10月,出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指揮志愿軍同朝鮮人民軍一起,連續進行五次戰役,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到“三八線”,經過兩年邊打邊談,于1953年7月簽訂停戰協定。</b></div> <b>△油畫《出擊之前》何孔德 1963年作</b><div><br></div><div><b>作者有著親歷抗美援朝戰爭的體驗,這幅油畫選取的是戰斗出擊前的瞬間場面,通過對戰場真實場面的刻畫,以少勝多地暗喻出整場戰斗緊張激烈的圖景。</b></div> <b>△油畫《楊根思》張慶濤 1999年作</b><div><br></div><div><b>楊根思,志愿軍第20軍58師172團3連連長,在堅守長津湖畔小高嶺戰斗中,率領三排打退美軍八次進攻,只剩下他一人時,毅然抱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年僅28歲。志愿軍總部授予他“特級英雄”稱號,朝鮮共和國授予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b></div> <b>△油畫《羅勝教》何孔德 1960年作</b><div><br></div><div><b>羅盛教,志愿軍第四十七軍一四一師直屬偵察連文書。 1952年,他在部隊駐地附近,他跳入冰窟施救少年而英勇犧牲。 志愿軍總部追記特等功,并追授“一級愛民模范”、“特等功臣”,朝鮮共和國追授他一級國旗勛章和一級戰士榮譽勛章。 </b><br></div> <b>△油畫《抗美援朝 二次戰役》向天朝 1957年 作</b><div><br></div><div><b>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是1950年11月7日~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朝鮮(韓國)軍誘至預定戰場后,對其突然發起反擊的戰役,是扭轉朝鮮戰局的一次戰役。</b><br></div> <b>△油畫《朝鮮前線 并肩戰斗》何孔德 1964年作</b> <b>△油畫《解放大軍 挺近西藏》詹建俊 1959年作</b><div><br></div><div><b>人民解放軍挺近西藏,促使西藏和平解放,粉碎了外部勢力妄想分裂西藏的圖謀,維護了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開辟了百萬農奴翻身解放的道路,開啟了西藏走向繁榮進步的光明前程。 </b><br></div> <b>△油畫《軍委擴大會議》(局部)張文新 1979年</b><br> <b>△油畫《生命不息 戰斗不止》(局部)何孔德 1969年作</b><div><b><br></b><div><b>1969年3月2日 - 17日,面對蘇軍入侵我珍寶島,我軍被迫進行自衛反擊戰,并最終獲得勝利。這幅油畫反映的是1969年3月2日保衛珍寶島的戰斗中,我軍“戰斗英雄”于慶陽英勇作戰的事跡。</b></div></div> <b>△油畫《天路尖兵》邢俊勤 2010年作</b><br> <b>△油畫《海上拼刺刀》</b><div><b><br>1965年8月6日,人民海軍某水警區1艘炮艦和4艘護衛艇一舉擊沉國民黨海軍大型獵潛艦“劍門”號和小型獵潛艇“章江”號,斃敵170名,俘敵33名。國防部通令嘉獎參戰部隊,授予598艇“海上先鋒艇”榮譽稱號。</b></div> <b>△油畫《抗洪勇士》</b><div><b><br></b><div><b>1998年的洪災從六月持續到八月,全國共有29個省份遭受洪澇災害,受災耕地面積達到三億畝,水災沖毀了全國680多萬棟房屋,直接經濟損失1600億。人民解放軍調動30萬大軍日夜奮戰前線抗洪,26名子弟兵獻出了年輕的生命。</b><br></div></div> <b>△油畫《戰艦遠洋》</b> <b>△油畫《亞丁灣護航》李如 2011年 作</b><div><b><br></b></div><div><b>中國海軍護航編隊,是從2008年12月開始在亞丁灣索馬里海盜頻發海域護航的一項軍事行動。16年來,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共為1600余批次中外船舶護航,有力保障了國際重要貿易航道的安全。</b><br></div> △<b>油畫《特戰尖兵-1》</b> <b>△油畫《特戰尖兵-2》</b> <b>△油畫《特戰尖兵-3》</b><div><br></div><div><b>解放軍陸軍是擁有特種部隊最多的軍種,目前陸軍13個集團軍以及新疆軍區、西藏軍區都分別設有相應特戰旅(合計15個),如第76集團軍“雪楓特戰旅”、第71集團軍“海鯊特戰旅”、第80集團軍“雄鷹特戰旅”等等。</b></div> <b>△軍事藝術 國畫 館藏革命軍事藝術作品陳列</b> △<b>人民軍隊革命軍事藝術 陳列 . 國畫廳</b> <b>△國畫《北伐進軍》</b><div><b><br></b><div><b>1926-1928年間,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合作,領導國民革命軍揮師北伐,基本消滅了軍閥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的軍從此北洋軍閥覆滅, 使得中國大陸地區統一在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旗下。</b></div></div> △<b>國畫《不滅的明燈》楊之光 作</b><br> △<b>國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吳山明、吳國亭、吳自強 作</b><div><br></div><div><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澤東1930年為答復林彪散發一封對紅軍前途究竟應該如何估計征求意見的信,批評了林彪以及黨內一些同志對時局一種悲觀的思想。</b></div> <b>△國畫《周恩來 千里雪》 </b> <b>△國畫《風雨長征路》</b> <b>△國畫《瓦窯堡會議》(局部)</b><div><b><br></b><div><b>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于陜北瓦窯堡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日寇步步侵華、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制定了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促進了第二年西北“三位一體”聯合抗日新局面的產生、“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推動了“七.七”事變后全面抗戰局面的到來。</b><br></div></div> <b>△國畫《八路軍秧歌隊進村來》(局部)林墉 作</b> <b>△國畫《八路軍秧歌隊進村來》(局部)林墉 作</b><br> △<b>國畫《八女投江》(局部)王盛烈 1957年作</b><div><b><br></b><div><b>東北抗日聯軍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史同紅軍長征史、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三年游擊戰爭史一樣,是我黨我軍歷史上最艱苦卓絕的篇章。冷云等8名女官兵(1938年10月犧牲)是東北抗聯隊伍的杰出代表。</b></div></div> <b>△國畫《抗日烽火》(局部)</b> △<b>國畫《太陽升起的時候》劉國輝、劉健作</b><br> △<b>國畫《風雪大別山》 石齊 作</b><div><br></div><div><b>1947年夏,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南征進入大別山,完成了千里躍進的任務。之后,該部始稱“劉鄧野戰軍”或“劉鄧大軍”。</b><br></div> <b>△國畫《渡江戰役》</b> <b>△國畫《新疆邊防 風雨巡邏》(局部) 詹建俊 作</b> <b>△國畫《水兵與兒童》</b> <b>△國畫《空運戰疫》</b> <b>△國畫《中國女宇航員》(局部)</b><div><br></div><div><b>劉洋,女,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大校軍銜。2022年6月至12月,她與陳冬、蔡旭哲一起執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在軌駐留6個月,完成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被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獲“三級航天功勛獎章” “二級航天功勛獎章” 。</b></div> <b>△雕塑:新時期解放軍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br><br></b><div><b><font color="#ed2308">【全篇小結】</font><br>2024年10月中旬,"洪哥警影"本人在京期間,兩次來軍博展館參觀拍片一天半,除拍攝完軍博革命戰爭展、抗美援朝展、新時期強軍展,還拍攝了軍事油畫、國畫、雕塑展,并拍攝了槍械、炮、坦克、飛機、火箭等兵器展,在軍博共計拍片達1500多張,近期分專題編發美篇圖集。以上編發的是咱參觀軍事博物館“人民軍隊革命軍事藝術陳列油畫國畫廳”時,實拍的全部油畫作展品和選拍的部分國畫展品組照圖集。<br><br></b></div><div><b>最后,讓大家一道關注、給力 —— 未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將不忘初心,與時俱進,傳承、弘揚革命戰爭年代英勇頑強、敢戰善勝的大無畏精神和光榮傳統,從當前波及全球的俄烏沖突、巴以沖突、伊以對抗、敘利亞內戰中,針對現有槍械、火炮、坦克、飛機、火箭等作戰武器與戰法,在大數據、人臉識別、AI、無人機、衛星協同作戰等高科技、信息化、數據化等未來戰場主角的沖擊下 ,對我軍的兵種戰力、兵器裝備、戰法戰略進行深刻變革和全面更新,為建設世界一流的人民軍隊,全面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捍衛東亞和世界和平,作出新的功勛和新的貢獻!</b></div><div><b><br>(2025-03-17夜于上海浦東)</b></div> <b>△“洪哥警影”攝影器材:尼康D810+VR24-70</b>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垦利县| 巴楚县| 来安县| 华池县| 长海县| 察哈| 资阳市| 双城市| 常州市| 香格里拉县| 兴仁县| 周口市| 定日县| 高唐县| 凉城县| 临夏市| 蛟河市| 酒泉市| 祁阳县| 沈阳市| 永寿县| 焦作市| 肃南| 黎川县| 洛扎县| 南和县| 隆昌县| 孟津县| 临漳县| 鹤峰县| 左云县| 北海市| 稷山县| 衡阳市| 迭部县| 手游| 云浮市| 介休市| 朝阳市| 得荣县| 武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