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這座小縣城名為義縣,或許對許多朋友來說尚屬陌生。它坐落于遼寧省錦州市的北部,大凌河穿縣而過,它雖不張揚卻深藏著悠久的歷史底蘊。回溯2200余年,義縣已初現雛形,盡管時光荏苒,它并未躋身至知名城市的行列,但境內卻依然完好地保存著諸多古代遺跡。諸如壯觀的萬佛堂石窟與莊嚴的奉國寺,這些都成為了義縣極具代表性的風景名勝,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探尋歷史的痕跡。我們參觀了千年奉國寺、在墻外觀看了廣勝寺、來到了安泰門,第二天意外走進北魏時期的萬佛堂石窟可惜風化嚴重!義縣歷史如此太厚重了!</p> <p class="ql-block">大凌河穿義縣而過</p> <p class="ql-block">義縣,古稱義州、宜州,位于遼寧省錦州市北部!義縣從燕秦設郡、漢初立縣已有2200多年歷史,古老的土地見證了五燕皇朝和大遼蕭氏的崛起興衰,繪就了多民族融合交匯的恢弘畫卷,孕育了佛道交相輝映的歷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義縣奉國寺建于遼開泰九年(公元1020),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評為國家 AAAA 級旅游景區,2012年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載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預備名錄"。</p><p class="ql-block">奉國寺最初名為咸熙寺,后改為奉國寺,是遼代三大寺院之一,與獨樂寺和華嚴寺齊名?</p><p class="ql-block">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傳承,可移動和出土文物浩若繁星,但遺存千年以上的偉大建筑卻似鳳毛麟角。奉國寺遼代建筑大雄殿,是中國古代建筑遺存中最大的單檐木構建筑,是建筑技術與歷史文化藝術完美結合的典范,至今仍鮮活閃亮地傳遞著不朽的中華歷史文化光輝。</p><p class="ql-block">奉國寺集中國古代木構建筑、雕塑、彩繪、壁畫、石雕、碑刻、匾額等于一體,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是國內外歷史文化藝術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以及域內外廣大學生研學旅游的重點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奉國寺不僅是一座宗教建筑,還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其建筑方法代表了11世紀中國建筑的最高水平,并為日后北京故宮的修造提供了成熟的建構方法。奉國寺內的彩塑和壁畫也是其重要文化價值的一部分,尤其是大雄殿內的七佛塑像和遼代飛天彩繪,被譽為世界罕見?!</p> <p class="ql-block">奉國寺的創建與蕭太后(遼承天皇太后蕭綽有關。蕭太后執政期間,遼朝國力達到鼎盛。為了紀念她,她的兒子遼圣宗耶律隆緒在宜州(今義縣)修建了咸熙寺,即后來的奉國寺?</p> <p class="ql-block">這三塊匾是真跡,放在國寶館里保存!現大雄殿外三塊匾牌匾是復制品!</p> <p class="ql-block">壁畫也是真品!</p> <p class="ql-block">奉國寺是首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p> <p class="ql-block">牌坊</p><p class="ql-block">奉國寺牌坊建于清康熙年間晚期,為四柱三間三樓式木柱瓦蓋牌坊。這座牌坊是為</p><p class="ql-block">表彰清太宗皇太極的女兒馬喀塔(封號"固倫溫莊長公主")下嫁義州與察哈爾林丹汗的兒子通婚,以安撫察哈爾部族,并為清王朝入主中原及以后發展和鞏固做出的貢獻而建。</p><p class="ql-block">牌坊上面原有"德配天地"、"功等山河"匾額。在封建社會,牌坊是崇高榮譽的象征,但實際上,固倫溫莊長公主卻是鞏固清王朝統治的犧牲品。</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p class="ql-block">天王殿建于清代,原名萬壽殿,后改為無量殿,2008年10月,以漢傳佛教寺院的</p><p class="ql-block">傳統格局為依據,更名為天王殿。</p><p class="ql-block">根據《奉國寺紀略》等史料記載和近年來的考古發現,遼代大雄殿前曾三閣聳峙,</p><p class="ql-block">分別是正面的觀音閣,東面的三乘閣,和西面的彌陀閣,四周環以廊廡。因此,專家推測天王殿所處位置就是遼代觀音閣之址。</p><p class="ql-block">天王殿內現有彌勒佛、四大天王彩塑;彌勒佛像身后保存有明萬歷年間的韋陀菩薩雕塑。</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p><p class="ql-block">奉國寺主體建筑大雄殿是以梁、柱、枋、斗、拱組成木結構框架作為支撐的五脊單檐廡殿式建筑,其面闊9間通寬55米,進深5間通寬33米,寓意"九五至尊"。奉國寺大雄殿是中國古代佛教寺院遺存中規模體量最大、等級規格最高的木構建筑,被譽為"中國第一大雄寶殿",其雄渾偉麗的體貌充分展示出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無窮魅力,其精湛的建筑技藝、絕妙的結構設計和極致的美學藝術代表著十一世紀中國建筑的最高水平,堪稱中國古代建筑與藝術完美融合的典范。</p><p class="ql-block">奉國寺大雄殿內,遺存有世界最古老、最宏大、最精美的遼代彩繪泥塑佛像群"過去七佛",以及脅侍菩薩、金剛力士、遼代梁架彩畫、元明兩代壁畫、明代倒坐觀音像和眾多金、元、明、清時期的碑刻、匾額、石雕等珍貴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大殿屋檐下,懸掛著3塊乾隆御題的匾額,東中西分別是“法論天地”“大雄殿”“慈潤山河”。</p><p class="ql-block">這也是我國最大的透雕牌匾,被譽為“中華名匾”。</p> <p class="ql-block">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寺廟懸掛的“大雄寶殿”都是橫著寫的,奉國寺的“大雄殿”卻是豎著寫的。</p><p class="ql-block">奉國寺就是這么的獨特,因為它是皇家寺院,它的一切都是最高規制。</p><p class="ql-block">小提示,現在懸掛在殿外風吹日曬的匾額是復制品,真跡在寺內的國寶展館里,不要錯過喲。</p> <p class="ql-block">56根柱子千年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中一般都供奉3尊或者5尊主佛,奉國寺又不一樣,它供奉過去七佛,也就是釋迦牟尼和在他之前先出世的六位佛。</p><p class="ql-block">這樣七佛并列的制式,國內僅此一例。</p><p class="ql-block">關于“七佛”的象征意義一直都是學術之謎,一個比較主流的觀點認為,七佛即七帝,代表遼朝的七位皇帝</p> <p class="ql-block">每一尊佛像前,都有2位脅侍菩薩,一共有14尊。</p><p class="ql-block">她們通高2.5-2.7米,比姚明還要高!她們站立在蓮花之上,手上拿著各種法器。</p><p class="ql-block">有的在專心聽佛講經</p> <p class="ql-block">倒坐觀音</p> <p class="ql-block">我很納悶兩座獅子怎么在大雄殿門里,應該在門外呀!據說是這是為保護真跡移到殿內的!你看古獅帶著微笑——“任爾面前過 ”</p> <p class="ql-block">這是專為皇帝做的石臺階,供皇帝站在上面拜佛!現在我們老百姓也可以站在上面拜佛了!</p> <p class="ql-block">遼代廣勝寺塔散落民間</p> <p class="ql-block">安泰門簡介</p><p class="ql-block">遼金元時代的義縣城郭均為土城,其規模大小等同于現在的古城。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都指揮何浩在舊城址筑義州衛土城。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都指揮楚勇改為土石磚城,后又多次修葺,距今已有600年左右的歷史。</p><p class="ql-block">截止到上世紀50年代,義州衛古城還是東北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古城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城墻四周長5000米有余,城墻高9米多,底寬5.9米,頂寬3.9米。設有四門:東熙春,南永清,西慶豐,北安泰,門上皆重樓,門外皆繞以月城甕城,各城門內側倚墻有登城馬道,墻頂上外有垛口,內有欄墻,城墻中間為馬道,全城城墻有炮臺16座、垛口800余。古城以鐘鼓樓為中心,向四門方向伸展四條大街,并由四街兩側延展出107條胡同。東北角有奉國寺,東南角有回廊、魁星樓,西南角有遼代廣勝寺塔,還有大小廟宇30多座,分布在街巷各個角落。</p><p class="ql-block">歷史原因,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古城城墻、城樓、廟宇和鐘鼓樓先后被拆毀,僅奉國寺、廣勝寺塔和少數幾座廟宇幸免,古城北門安泰門原有的月城和雙層護鐵城門,也毀壞無存,僅剩一座殘破的門洞,成為明代義州衛古城僅存的標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2014年,安泰門列為遼寧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保護和傳承文化遺跡,2014年開始,義縣啟動安泰門保護修繕工作,對文物本體進行了加固修繕,并對甕城進行了挖掘保護展示和環境改造建設,安泰門整體原貌復原。為做好遺址保護利用工作,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2022年初,安泰門整體活化利用規劃設計啟動,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城樓上下劃分為:古城觀景臺、義縣歷史文化系列展、睡蓮花開、安泰祈福、安泰大碗茶、晨鐘暮鼓體驗區、義州衛演繹休閑區、歷史穿越體驗區及游客服務區等功能區塊,引來游人紛紛打卡,成為古城富有魅力的文化景觀。</p><p class="ql-block">登上安泰門,憑欄而望,奉國寺的殿頂,東北街的老胡同,新城區的煥顏,大凌河濕地公園的旖旎,盡收眼底。登上安泰門,收獲安泰,同時感受這里悠久的歷史文化,欣賞這里美麗的自然風光,相信每一個人都會不虛此行。</p> <p class="ql-block">義縣古代叫義州</p> <p class="ql-block">大凌河濕地公園蕭太后雕像</p> <p class="ql-block">萬佛堂石窟是我國東北地區年代最久、規模最大的石窟建筑群,與云岡、龍門兩大著名石窟同期一脈。是由書法摩崖、石刻造像構成的藝術綜合體,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研究價值,是中華民族之瑰寶。 萬佛堂石窟位于遼寧義縣古城西北9公里大凌河北岸的福山峭壁上,氣勢恢宏壯觀。石窟分為東西兩區、現存大小洞窟16個,時刻造像430余尊。西區是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平東將軍營州(今朝陽)刺史元景為皇帝祈福開鑿的。 東區是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慰喻契丹使員外散騎常侍韓貞等74人開鑿的私窟。石窟佛像大者丈余、小者不過盈寸,整個造像群布局嚴謹,內容豐富,鐫刻精巧,形象生動,栩栩如生,窟頂蓮花寶蓋、飛天藻井更顯北魏時期的時刻技藝。摩崖“元景造像碑”字跡遒勁挺秀,筆力極工,被清末梁啟超評為“天骨開張、光芒閃溢”,康有為則稱其為“元魏諸碑之極品”,韓貞造像題記“則是研究我國北方民族史、邊疆史極為珍貴的資料。</p> <p class="ql-block">萬佛堂石窟始建于北魏年間,因為常年的自然風化與年久失修,大部分石窟已經破損坍塌,不復存在了。它被譽為中國北方石窟造像藝術寶庫,同時萬佛堂石窟又是一處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于一體的風景區。1988年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元景將軍鑄鐵像,是解放后從緊鄰萬佛堂石窟的大凌河中打撈上來的,鑄鐵像雖歷經長期浸蝕,卻仍可看清其儀容裝束,不得不說是個奇跡。元景姓拓跋,是鮮卑皇族的后裔,萬佛堂石窟西區便是他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為孝文帝祈福而肇建的!哇!這么說萬佛堂石窟有一千五年歷史了,好好保護它呀!</p> <p class="ql-block">仔細觀看密密麻麻的一尊尊小佛栩栩如生,所以叫萬佛堂不足為過!</p> <p class="ql-block">“熊貓眼”,可能是維修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笑佛造像,北魏真跡,雕刻于萬佛堂石窟東區第6窟的左壁上。笑佛造像雕工精美,其笑容自然親切、十分迷人,觀之令人滿心愉悅、回味無窮,堪稱佛雕藝術中極為罕見的精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和觀賞價值。滿面春風的笑佛造像,后世多有模仿,卻始終沒有超越!</p> <p class="ql-block">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塑于東區第4窟,此窟是東區規模最大的一個窟室。千手千眼觀世音和左右的文殊、普賢菩薩為明末清初匠人所塑觀音造像泥塑金身,坐于蓮臺之上,共有四十六只手由周身向外伸展,每只手上均有一眼,且造型多不相同。千手觀音,在佛教文化中頗多,但是所謂千眼,則不常見,這也是該塑像的拔萃之處。</p> <p class="ql-block">萬佛堂石窟后山寂寞的大凌河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边|
原平市|
昌邑市|
乐亭县|
曲阜市|
合作市|
六安市|
城市|
镇平县|
康平县|
晋州市|
灌阳县|
密山市|
邵东县|
且末县|
舟山市|
万州区|
上栗县|
佛冈县|
兰西县|
桂林市|
原阳县|
阿合奇县|
田东县|
通州区|
黄浦区|
左权县|
海门市|
大兴区|
同德县|
中超|
托克托县|
新密市|
隆回县|
沅陵县|
诏安县|
义马市|
苏尼特左旗|
彭州市|
黄平县|
金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