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摒棄“陋習”:從觀念到行動</p><p class="ql-block"> 木 犁</p><p class="ql-block"> 2025年乙巳新春,是中國春節申遺成功后過的第一個年。借此東風和多國免簽政策的落地,大量外國游客春節期間來華旅游體驗中國的過年氣氛。其中有幾對外國網紅旅游博主夫婦被中國各地美景美食感動哭了的視頻在網絡上發布后,帶來了海量的點贊關注,引起海內外熱傳熱議。</p><p class="ql-block"> 他們有的是被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景感動、有的是被現代化的城市景觀和晚間的燈光秀感動、有的是被便捷的生活服務和治安安全感動;還有的是被民俗民風感動、被豐富的美食感動、被中國人的熱情好客感動。不管是那一種感動,都讓國人在外國人的眼睛里找到了中國人的自豪和自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些外國博主并不是我們的城市或景區的推廣大使,他們都是通過親身體驗并且用鏡頭記錄下那些美好,然后利用現代新媒體平臺吸引大家眼球,積攢流量。自然而然,他們在感動和贊美的同時,也發現和披露了一些個人的反感與不滿,其中不約而同點到我們司空見慣的一個不堪的衛生習慣,也可以說是一個與文明相背的陋習——隨地吐痰、擤鼻涕!</p> <p class="ql-block"> 首先應該明確的是,隨地吐痰、擤鼻涕這種不衛生不文明的行為并不是只是中國獨有,亞洲的印度、韓國,歐洲的俄羅斯等國家都存在這種現象。另外,有些特殊場合更是頻頻出現,諸如足球賽場,不管是歐洲杯、美洲杯還是世界杯,球員們在億萬電視觀眾面前依然隨口就來、順手就耍。如此說來,并不意味著這樣做就屬于正常現象,可以放任,不需注意約束克制。相反,從教育引導入手,輔以法律政策管束,習慣成自然,同樣可以培養起國民衛生文明素質,以小見大,文明進步。</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亞洲鄰國日本、新加坡,歐洲的德國、瑞士以及北歐一些國家,還有非洲的盧旺達和中東的阿聯酋都具有全民性的衛生文明素養。所以,我的議論并不關乎種族國家,而是從生理、心理和環境說一說它存在的原因以及破除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生理作用和影響。正常氣管和鼻腔黏液能夠濕潤和保護呼吸道,保持呼吸道濕潤,防止干燥和機械損傷。同時它還可以吸附異物和病原體,空氣中的塵埃、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會被黏液黏附,避免其進入肺部。然后通過咳嗽或者噴嚏排出體外,有時進入口腔也會無感吞咽。所以,這是人的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無可厚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同的是,就此生理功能中醫西醫在理論上卻存在的差異,影響了人們的認知。西醫認為痰是呼吸道保護和預防機制的一部分,正常情況下應該順其自然,不必刻意排除。而中醫視痰為“病理產物”,認為“痰濕淤堵”有害健康,要及時排出。這種對生理功能認知上的差異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人們行為習慣上的實踐。</p> <p class="ql-block"> 其次,心理因素的影響。許多人認為吐痰、擤鼻涕純屬個人的事情,“管天管地,你還管了老子打嗝放屁”,似乎屬于私人事務,旁人無權過問干涉。其實不然,有研究表明,一口痰可含數百萬結核、流感病原體,在干燥環境中隨風擴散,成為呼吸道疾病傳播媒介。歷史上發生的西班牙大流感,前幾年的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期間,社會政府都用非常手段管控吐痰、打噴嚏的個人行為,說明到了一定程度,某種不衛生不文明習慣有可能影響他人健康和社會安全。</p> <p class="ql-block"> 再者,這個問題雖然有歷史根源也有現實原因,但既然關乎公共衛生,當然就與基礎設施發展和法制建設有關。</p><p class="ql-block"> 在生活物資匱乏的年代,手帕、紙巾等個人衛生用品屬于奢侈品,公共垃圾桶、衛生設施極度缺乏。簡單處理吐痰、擤鼻涕等行為,本質是應對物資短缺的適應性方法,是不得已而為之,慢慢養成習慣。</p><p class="ql-block"> 另外,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習慣廣闊天地的農民朋友在融入城市生活過程中,往往會與城市公共空間規則發生沖突,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適應融合。</p><p class="ql-block"> 生活習慣有一定的代際特征,年輕一代因教育普及和全球化影響,衛生習慣顯著改善。有調查顯示80后、90后在公共場所吐痰比例較60后以前人群下降70%,反映出社會進步趨勢。</p><p class="ql-block"> 隨著中產階級壯大,身份認同顯得很重要。商務區、寫字樓等環境中,當他人面吐痰、擤鼻涕行為會受到鄙視,被解讀為“缺乏教養”,道德壓力形成無形地約束。</p><p class="ql-block"> 當然,公共衛生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公共衛生管理監督處罰執行難,也是問題所在。</p> <p class="ql-block"> 從以上議論看,此類行為的存在既有主觀原因又有客觀因素;既有歷史根源又有現實問題,那么是不是就此可以容忍和接受呢?為什么要用“陋習”來定義這樣一個個人行為呢?首先聲明,這里絕對沒有歧視之意,只是鄙視看不慣。因為我認為,吐痰、擤鼻涕同大小便一樣屬于個人生理性地排泄行為,區別只是解決的難易性和隱私性、羞恥感程度不同罷了。一個生活在現代文明社會的個人,如果不能管理好自己的生理排泄行為,影響到他人的身體健康和環境衛生,甚至給周圍的人帶來心理的反感惡心,那么,稱其為“陋習”也不為過!</p> <p class="ql-block"> 逐步轉變這一不衛生不文明行為,我們既需要包容歷史的慣性,也需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變化,引起重視行動起來。當我們的衣袋和手提包里多了一個紙包或者一個手帕,當更多人意識到,克制一口痰不僅關乎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尊嚴,更是對他人權利與公共空間的尊重時,真正的文明自覺便會悄然萌芽。正如新加坡學者馬凱碩所言:“文明習慣的養成,既需要鐵腕法規,也需要一代人的耐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23日寫于北京</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林县|
海晏县|
无极县|
黔江区|
集贤县|
察隅县|
池州市|
呼伦贝尔市|
西丰县|
瑞丽市|
尤溪县|
德钦县|
宁晋县|
双流县|
鄂托克旗|
赫章县|
唐海县|
鄂伦春自治旗|
余庆县|
宁夏|
商城县|
梅河口市|
和平县|
扎囊县|
大港区|
宜黄县|
阳春市|
商丘市|
桂林市|
封丘县|
东方市|
蒙自县|
黑龙江省|
苏尼特右旗|
富顺县|
娄底市|
四川省|
宾川县|
杂多县|
崇信县|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