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讓《道德經》哲學辯證的智慧開啟人類新篇章,體悟宇宙生命哲學博大精深的內涵,尊重生命,尊重自然,明晰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體悟萬物與我唯一的空明與寧靜,睿智地辨別各種誘惑,以天地浩然正氣做出正確的選擇,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自然與人類之間才能和諧有序,人類才能進入大同。 </p><p class="ql-block">【第三章】</p><p class="ql-block">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xiàn)可欲,使民心不亂。</p><p class="ql-block">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fú)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p><p class="ql-block">【意譯】</p><p class="ql-block"> 不追逐像賢人一樣的名譽,使民眾不爭功名,謙卑自牧;不珍貴難得之貨或者不貪圖難得之貨,使人民不做盜竊,不顯耀可貪欲的事物,使人民不被惑亂。 </p><p class="ql-block"> 所以有道的人治理一方,要使民眾虛靜心靈,精神充實;弱化私欲,身體健康。去掉僵化的知識和私心雜念的困擾。使一些自作聰明的人不敢妄為,以無為的方式處理世務,天下就沒有不大治的。</p><p class="ql-block">【大化思語】</p><p class="ql-block"> 老子結合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的歷史現實,在第三章指出個人修身,治理國家存在嚴重問題的根源,指出“圣人無為而治”,也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類健康發展方向,喚醒統治者和民眾的覺醒,共同做到“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見。”故天下之貴的玄同境界,即和諧共生,這一章無論是修身、齊家,還是治國、平天下都具有重要的歷史指導意義,再用預言家,美學家來贊譽老子是非常恰當的。</p><p class="ql-block">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無論是春秋時代還是當下的社會矛盾,都是違背了老子說的三不,人們修身、正心偏離道法自然,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會出現問題,人與人之間出現紛爭,彼此之間失去的是尊重。正確理解“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遵道而行,做到“滌除玄覽,愛民治國。”才能理解老子說的:“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p><p class="ql-block"> “不尚賢,使民不爭。”是說不要追逐個人的名譽,每個人不爭名,彼此之間才不會產生矛盾,不會產生紛爭,彼此之間才能互相尊重,就像老子第39章說的:“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每個人、每種生物、宇宙中的每個星體都有其存在的價值,缺少了那一部分生命,宇宙都將失衡,明晰其內涵,才能理解“至譽無譽”的境界,也是老子說的三寶之一,不敢為天下先。然而,我們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為了名爾虞我詐,國家與國家為了名與利戰爭不斷,“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極端的科技發展帶給人們外在的結果,外的浮夸、虛榮、物質利益,讓人類迷失,失去的是尊重與和諧,“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這句話與難得之貨令人行妨的意思相近,人們為了爭奪各種物質利益,失去的是彼此之間的關愛,很多人為了權利、金錢,物質不惜走上犯罪的道路,浪費了自己的生命。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爭奪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不斷發動侵略戰爭,造成很多國家人民失去生命,失去家園,造成自然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的枯竭,這是利用宇宙無私奉獻的產物滿足自己的私欲,勢必要遭到自然的懲罰。“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說不要滋生各種欲望,任何以利己為目的,都會讓人偏離道法自然,“不知常,妄作兇。”人們遠離智辯、偽詐、巧利才能少私寡欲。在名利,權利,財力面前保持坦然、淡定。</p><p class="ql-block">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很多百姓關心的是外在的結果,而圣人不會因各種利益失去做事的底線,永保質樸,永保純素之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盲,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這些外在的物質世界帶給人們的誘惑。如果不會睿智的辨別,很容易迷失人生的方向,這也是當代人類的困惑,也是很多人出現心理問題的根源。人們關注外在的物質,權利,浮夸,并融入生活、工作、學習中就是有為,這種有為會伴隨人的私欲滋生而讓人遠漸漸失去心靈的質樸,人與人之間是利益,權利、地位,缺少的是尊重與關愛,人與自然之間同樣缺失保護意識,人類不是以天地衣養萬物的精神處理事情,忽視的是由此帶來的負面因素,如:家長與學生的不快樂,老師與學生的矛盾,家長與學校的矛盾,皆有初因,違背宇宙運行玄德。人類的自私,貪婪,破壞了自然環境,地球生態環境惡化又威脅到各種生物和人類的生命,老子的思想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核心基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南懷瑾先生曾經說過“21世紀是培養精神病的時代”,事實也是如此,目前中國中小學階段抑郁檢出率高達40%,高中生接近40%,2024年上半年中國青少年自殺人數同比暴增76.9%,全球每7名青少年就有一人受心理健康問題的困擾。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中國有一部分有問題的青少年成長走的是西方青少年十九世紀末20世紀初錯誤成長的方向,20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獲得極大滿足的同時,出現了嚴重的精神危機,特別是青少年吸毒,自殺,他殺,暴力事件等危害生命事件頻發,引起西方國家的重視,英國早在1765年約瑟夫˙普利斯特提出生命教育,日本,美國,中國,臺灣,香港根據青少年出現的各種問題,先后提出生命教育,但是他們發現,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中華文化,其目標是尊重人的精神以及對生命的敬畏。</p><p class="ql-block"> 生命教育就在某種意義上提出是因為錯誤的應試教育理解(單純追求成績、升學率),就業教育(以找個工作為目標),技能教育(以技能忽視道德和能力)等等,僅僅從服務于學生的生存、競爭的教育衍生出的教育的一種教育新名詞,包括死亡教育、品格教育、挫折教育都是根據西方科學分類詳細而產生的,詳細的分類更加精準,但是由于這種彼此之間的界限,束縛了老師教學的思維,讓本來是一體的大教育觀支離破碎,直接在學生方面體現出來的就是一些我們不愿意看到的啃老、巨嬰、危及生命的結果,讓大的教育變成一種“快餐式教育”,這些片面思想并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而是人們過度追求奢侈、享樂、利益的過程不僅感染了家長,而且感染了從事教育的老師,這就是一種思維和觀念的形成,人們又無法超越生存的現狀,導致人類整體的精神文明的滑坡,仔細想想我們的目前教育是按著英美西方國家生命教育提出之前的教育模式再走,是一條不歸之路,也是導致學生出現各種問題的根源,符合南師說得培養精神病之路。</p><p class="ql-block"> 根據華特士的這句話我們來分析:他指出教育從職業性培養入手,也就是我們現在重視的成績,考了好成績才能找個好工作,僅僅是幫助學生獲得職業生涯成功為目的,以獲得金錢為目的,如果教學中再忽視對學生能力培養,道德品質的培養,單純從死記硬背教育學生,生命的含義就被桎梏(在一個非常狹小的范圍,學生的命運會被這些外在的浮夸慢慢注入更多的消極,孩子就會以學習成績為榮而變得自私,傲慢,心中沒有了對父母的尊重,對身邊的人關心,只要成績好,一切都好,這也是導致孩子逆反、自殺、離家出走的原因之一,我們想一想現實中那些巨嬰、啃老是怎樣培養起來的,不是孩子生下來就是天生的巨嬰,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環境共同培養的結果,違背了老子五千言思想精髓。我們看孔子如何看待學習:“三年學,不至于谷,不易得也。”這句話是說讀書多年而不是當官吃俸祿,這是難能可貴的。再進一步理解就是學習不能單純是為了找工作,是為了對科學和文化的探求,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讓自己按著自己的人生軌跡成長,符合《道德經》中老子說的“為道日損”的意會認識能力的提高,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會體悟“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成就感,孩子在這種成就感的驅使下能不愿意學習嗎?樂之者的境界之美油然而生,伴隨學生一生的成長。 孔子兩千五百多年前就告我們學習不是為了單純的工作,任何一項工作都是對社會的服務與奉獻,這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之美。</p><p class="ql-block"> 生命教育與老子在本章說的: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有一定的聯系,即有道的人治理一方,要使民眾虛靜心靈,精神充實;弱化私欲,身體健康。去掉僵化的知識和私心欲念的困擾。老子在第五十二章說:“塞(sè)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才能明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深奧,從個人修身、格物、齊家、治國到平天下,無一不遵循其根,各復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所以人類只有遵道而行才能符合宇宙萬物之道,人類才不會偏離人的天性。這也是中華文化宇宙生命哲學的真諦。</p><p class="ql-block">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fú)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通過“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讓人們精神充實,思想健康,身體健康,修身,正心,形成以道法自然為核心,遠離名利,地位,財物的紛爭。人類是高級生命,在修身正心的過程效仿自然,進德修業,順天應人,化成天下,效仿天地,堅強不息的精神,做到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內心無知無欲,讓所謂智者不敢妄為,走出小我,進入無我的境界,不被一切私欲,權利,物欲所干擾,致虛守靜,萬物才能各復其根,人生才能確立正確的方向,本立而道生人類的活動才能協助宇宙生成萬物,效仿天地養萬物的精神,人類與大自然才能相互依存。維護自然健康有序的生態系統,人類做到知進退存亡,以無為的境界,方能成己成物,所以學習道德經要從宇宙和大文化的角度了解老子的思想精華,正確的踐行傳承中華文化,讓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p><p class="ql-block"> 中華民族古老文化雖然說是過去的,但他也是中國新文化的源頭,是過去的終點,也是將來的起點,將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成功,中國將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新的國家,新舊結合,舊的有了生命力,新舊相續,源遠流長,使古老的中華民族文化放射出生生不息的創造光彩。在與時俱進的過程不僅要重視正確的科學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也要重視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以及對人類活動的指導作用,保證科學在保護人類健康。保護生態平衡的前提下為人類造福。</p> <p class="ql-block">道德經第三章</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吉市|
望奎县|
漯河市|
华池县|
全州县|
三穗县|
阆中市|
赤城县|
温州市|
宾阳县|
读书|
吉首市|
九台市|
始兴县|
澎湖县|
怀远县|
报价|
建湖县|
丰都县|
仲巴县|
天气|
巩留县|
苏州市|
扶沟县|
格尔木市|
清水河县|
喜德县|
花莲市|
安龙县|
合作市|
西贡区|
环江|
钦州市|
胶南市|
新田县|
犍为县|
水城县|
漳平市|
三明市|
铜山县|
林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