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背景音樂 : 梨花又開放(童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歲月的長河中,有那么一方土地,它承載著我們的過往,鐫刻著我們的記憶,每當夜深人靜之時,便化作一縷輕煙,悄然飄入夢鄉。那便是故鄉,一個讓人魂牽夢繞的地方,一抹難以忘懷的鄉愁歷久彌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鄉愁,是一種味道,是母親廚房里飄出飯菜的香,是蹲在灶膛前烤玉米時那撲鼻的玉米香,是園子里架上第一個小黃瓜的清脆,是中秋節第一次吃到當年新稻米飯時濃濃的飯香……盡管這香味已經過去幾十年了,可那股老家的味道卻印在腦子里揮之不去,想想都是幸福。</b></p> <p class="ql-block"> 我的廚藝 : 碴條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小時候總是像影子一樣圍繞在母親周圍,看著母親用石磨磨好玉米碴子,用清水浸泡半個多月,每天都不厭其煩地換水、換水,一直泡的米粒一捻就成粉狀時,再次用石磨磨成米漿,控干了水份就成了細膩的“湯子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母親左手食指戴著小漏斗狀的“湯子套”,像變魔術一樣,雙手托起一塊“湯子面”,在燒著開水的鐵鍋上不斷地旋轉,金黃色的面條就翻翻滾滾的在鍋中累積、起起伏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女兒快站到邊上去,別燙到了!”母親急切地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總是不顧母親的勸阻擠在鍋臺邊上,爭著用笊籬撈出那些面條放到涼水盆里,“攥碴條”的全過程就這樣烙印在我的記憶之中。</b></p> <p class="ql-block"> 我的廚藝 : 酥耗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先生在網上購買了東北“湯子面”和酥子葉、糯米粉,我憑著少年時的記憶,有模有樣的做出了滿族風味的“碴條子”,用瘦肉丁、木耳丁和榛蘑丁、小青菜做鹵兒(澆頭),最后撒上香菜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哇!真是地道的“媽媽的味道”,吃到嘴里,滿足在心里,欣喜在臉上——我吃到了老家的味道,興奮溢于言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用酥子葉包上糯米面紅豆餡、核桃仁花生紅糖餡蒸熟的面食,軟糯香甜,滿鄉人叫它“酥耗子”,和“插條子”、“鍋出溜”一樣,都是地道的滿族食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因遼寧東部與朝鮮毗鄰,滿鄉人與朝鮮族雜居,飲食文化上也互相滲透,朝鮮族冷面、辣白菜、酥葉咸菜等,也都是東北人的美食。</b></p> <p class="ql-block"> 我的廚藝 : 酥葉咸菜(朝鮮族風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家撫順是滿族發祥地,這里有歷史悠久的滿族文化、和精彩紛呈的滿族民俗。“粘火勺”“桲欏葉餅”、“碴條子”““酥耗子”等,都是滿族人的風味食品。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滿鄉的孩子們都是吃著母親做的滿族食品,聽著母親細細的叮嚀長大成人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借網絡購物的便當,在離別家鄉幾十年后,尋著母親的耳濡目染的印記,完整地傳承了母親原始手工藝,又與時俱進地做出了老家的味道,我真的很佩服自己的“天分”,是母親的遺傳?是骨子里根深蒂固的那抹鄉愁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但是,依然不是童年時“媽媽的味道”,形似而非神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月是故鄉明”,這是人們思戀家鄉時的一種執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故鄉的月,它照亮了童年的歡聲笑語,也映照出成長的足跡與離別的背影。在那片熟悉的天空下,我們曾追逐嬉戲,曾仰望星空許下心愿,那些簡單而純粹的日子,如同珍珠般串聯起青春的項鏈,閃耀著不滅的光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夢回故鄉的時刻,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無憂無慮的年紀,又回到了那個充滿愛與溫暖的地方。而那一抹難以忘懷的鄉愁,也化作了一曲悠揚的旋律,永遠回蕩在我的心間,提醒著我:無論身在何方,心之所向,皆是故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3.14寫于北京</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锦市|
建平县|
邻水|
海晏县|
广西|
增城市|
莒南县|
阿坝|
太和县|
岑巩县|
新巴尔虎左旗|
壶关县|
上思县|
文化|
桓台县|
华蓥市|
石阡县|
竹北市|
太仓市|
安义县|
遂宁市|
南郑县|
凌海市|
彭泽县|
星子县|
峡江县|
安徽省|
新干县|
镇江市|
山东省|
山阴县|
襄汾县|
陈巴尔虎旗|
蓬溪县|
横峰县|
海城市|
乌海市|
南投市|
保山市|
渝中区|
安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