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昭寺,由第33代吐蕃國王松贊干布建于公元647年,相傳由文成公主選址,尼泊爾尺尊公主主持修建,距今已有 1300多年的歷史。大昭寺是拉薩城最早的建筑,可以說拉薩城是圍繞著大昭寺形成的,所以處于拉薩市的中心,是拉薩最繁華的地方。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薩城,所言不虛。</p> <p class="ql-block"> 西藏是世界上最獨特的地區之一,在西藏宗教就是生活,生活即是宗教。虔誠的藏人將大部分財產捐給寺院,奉獻給神祗。因此西藏的寺院多的不可勝數,個個金碧輝煌。</p> <p class="ql-block"> 大召寺最初稱“惹薩”,又名“祖拉康”(經堂)、“覺康”(佛堂)。公元1409年,格魯教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召集藏傳佛教各派僧眾,在此舉行了歌頌釋迦牟尼功德的傳昭法會,從此稱為“大昭寺”。</p> <p class="ql-block"> 西藏除了寺院多,教派也多,各個教派都有自己的專屬寺院。唯獨大昭寺統攝苯教、寧瑪、薩迦、噶舉、格魯等西藏佛教的五大教派,供奉各教派所崇奉的佛、菩薩、本尊、祖師、護法諸神像。中心位置是各個教派都認可的宗教祖師爺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大昭寺的神圣在于是各教派共尊的寺院,這里寺不甚大,有仙則靈,有著藏傳佛教中至高無上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的中心殿堂“覺康佛殿”,狀若“壇城”,象征佛教世界結構,在信徒們的心中,它是宇宙的中心。藏傳佛教的信眾,求神拜佛的首選是大昭寺,是“覺康佛殿”,是釋迦牟尼12歲等身佛像,虔誠以往,殊勝無限。</p> <p class="ql-block"> 環大昭寺中心“覺康佛殿”的轉經廊稱為"囊廓",環繞在“囊廓”兩側,是大昭寺最為精美的傳世壁畫,歷史悠久,不只有宗教傳說,尚涉及西藏的歷史、經濟、藝術、醫療等等,承載著西藏厚重的歷史文化傳承,是藏族社會的百科全書。</p><p class="ql-block"> 可惜我到大昭寺時,“囊廓”拉著繩子不讓進,留下個大大的遺憾。</p> <p class="ql-block"> 公元1260年,忽必烈稱帝,封八思巴為國師,1264年授以玉印統管全國宗教事宜,并建立總制院兼治理吐蕃事宜。</p><p class="ql-block"> 八思巴是藏傳佛教薩迦派第五代法王。他在“涼州會盟”時歸附蒙古,1253年,八思巴拜謁忽必烈,為其灌頂,被奉為上師。 1269年,忽必烈冊封八思巴為“帝師”,1276年返回家鄉西藏薩斯迦,統領西藏十三萬戶,鞏固了薩迦派在西藏的地位,西藏政教合一制度萌生開始。明代,西藏首領被稱為“喇本”,集族權、神權和政權于一身,政教合一得以鞏固。清乾隆時制定執行關于西藏的政策,使西藏的政教合一制達到頂點。</p><p class="ql-block"> 自十三世紀西藏政教合一形成,管理機構就設在大昭寺內,所以大昭寺千多年來是西藏的統治中心,是政令發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從元代活佛轉世制度形成,至清中期,并沒有金瓶掣簽步驟。乾隆時,廓爾喀軍與六世班禪的兄弟噶舉派的一個活佛相勾結,兩次侵藏,<span style="font-size:18px;">暴露出活佛轉世制度的一些弊病,為加強活佛轉世的管理,決定以金瓶掣簽認定大活佛轉世靈童。</span>清朝政府頒發兩個金瓶,一個用于蒙古各部及甘青藏區的大活佛轉世靈童的認定, 置于北京雍和宮。 一個用于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活佛的轉世靈童的認定, 置于大昭寺。班禪、達賴活佛轉世的“金瓶掣簽”儀式也歷來在此舉行。</p> <p class="ql-block"> “覺康佛殿”入口,進去便不允許拍照了。</p> <p class="ql-block"> 山,有仙則名,水,有龍則靈。大昭寺供奉有佛教最神圣、信徒最崇拜的佛像,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等身像由佛祖親自開光,在藏族人心中,見像如見本尊,是藏傳佛教信仰的核心,大昭寺是藏傳佛教的第一圣地。</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611年,釋迦牟尼十二歲,時為古印度迦毗羅衛國太子,追隨者依其真容塑造等身像,供奉于古印度那蘭陀寺。公元4世紀,天竺摩揭陀國受到異教徒入侵,向中土皇帝求救。前秦皇帝苻堅派大將呂光救援,擊潰入侵者。古印度法王達摩波羅特將一尊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送給苻堅。當呂光帶著佛像返回時,苻堅在淝水之戰中兵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逃亡中被殺。前秦覆滅,呂光自立為王,建立后涼。后涼被后秦所滅,等身像被迎請到了后秦的都城長安。唐太宗貞觀年間,文成公主入藏,將這尊佛像帶到吐蕃,先是供奉于拉薩小昭寺,幾經浮沉輾轉后供奉在大昭寺。</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的一大標志“雙鹿聽經”,據說,在佛陀初轉法輪時,有兩只鹿為講經所吸引,駐足聆聽。在藏傳佛教中,“雙鹿”代表信徒們專心致志地聆聽佛陀教誨,中間的法輪則代表佛教教義在世間流傳不斷,叫“法輪常轉”。此外,法輪的圓心、幅條、外圓,分別代表著戒學、慧學和定學等教義。而雙鹿被解釋為菩提心和空性,即“覺悟”和“佛性”,二者相互依存,是修行的根本。</p>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來信眾來到大昭寺,叩頭跪拜。到佛祖像前,獻哈達,添酥油,為佛祖粉金面刷金身。總之,他們把所有的虔誠都獻給了佛。</p><p class="ql-block"> 剛走出大昭寺的僧眾,一臉的興奮滿足。他們是四川甘孜寺院的僧人,專門來到大昭寺為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粉刷金身。我在殿內剛好碰到,也就有幸看到佛祖金身,據說這不太容易,見者有福,我雖不是佛教徒,但心存敬畏,因為佛都是教人做好事,愿佛祖保佑云云眾生,平安順遂!</p> <p class="ql-block"> 藏傳佛教徒認為世界的中心是拉薩,宇宙的核心在大昭寺,大昭寺的核心是“覺康佛殿”,“覺康佛殿”供奉著大昭寺的主神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這里是朝圣者最終的向往。佛教徒極度虔誠從西藏各地乃至千里之外,一步一長頭最后匍匐在佛的腳下。大昭寺門前的巖石地面,經無數信眾經年累月的跪拜,變得潤澤光潔。信仰,是一種從靈魂到肉體的頂禮膜拜,對超自然、超現實存在的事物,絕對的相信,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層面。精神上的慰藉往往能解除肉體的痛苦,所以苦行僧不以苦修為苦。我不信神,但見到繞山繞水繞佛塔磕長頭的信眾,對他們秉持信念的堅定,不辭辛苦的身體力行,充滿敬服感動。大昭寺在藏傳佛教中至高無上,高不可及。</p> <p class="ql-block"> 離大昭寺不遠,有一座小廟“扎基寺”。大昭寺是神靈通天之殿堂,扎基寺則是落地世俗之所在,因在它是西藏唯一一處財神廟,牽扯“阿堵物”自然是俗物。西藏的寺廟佛像眾多,祈福供奉如都放大票子,供奉不起,沒零錢時便有些尷尬。而扎基寺不同,佛像前有放零錢的盤子,你可以放零錢,沒零錢放入大票,可以按意願找回多出的錢,殿中亦有放滿零錢的大盤,可以放入大額紙幣換取零錢。與請一支香動輒成百上千,西藏確實是凈土。</p> <p class="ql-block"> 扎基寺供奉的主神是扎基拉姆 ,傳說扎基拉姆是一位美麗的漢地女子,因宮廷斗爭被毒死,靈魂不滅,被一位高僧帶進西藏,為她建了扎基寺享受一方香火,扎基拉姆被認為是吉祥天母的化身,是吉祥和保護的象征,寓意著財富、健康、勇氣與堅定,成為藏傳佛教中的一位重要護法神,扎基寺被認為是最靈驗的財神廟,扎基拉姆就成了女財神。談錢俗,但俗人不能沒錢,扎基寺成了最火的地方。這里還有個可人的風俗,在這里換過的錢,放在家中可招來錢財,有點兒內地傳說“青蚨還錢”的意思。不能免俗,換了二十張一元的,都挑的是新票哦。在大昭寺的一個被粗鐵環門簾鎖著的佛堂內,地下撒滿零錢,導游說,只要你伸手能夠到的錢,換出來靈驗,在佛的看顧下我又換了二十元。收獲滿滿,不虛此行,潛心收藏,發不發財,各由天命。</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是精神之圣殿,扎基寺是“為世神寶”的廟堂,大昭寺與扎基寺相距不足十里,神圣與凡俗相距也就是不足十里,精神和物質還真是缺一不可。</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柏县|
山东省|
翼城县|
蒲城县|
衡南县|
措勤县|
肥乡县|
瓦房店市|
高要市|
瑞丽市|
黎城县|
绥滨县|
南安市|
云龙县|
岗巴县|
高台县|
永年县|
武安市|
石屏县|
金阳县|
雷州市|
中方县|
社旗县|
齐齐哈尔市|
五原县|
稷山县|
葵青区|
林周县|
铜鼓县|
桦甸市|
大兴区|
镇原县|
阳西县|
龙海市|
莫力|
内江市|
菏泽市|
建宁县|
静乐县|
佛山市|
太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