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樓,大山深處的“立體畫”,閔南建筑的“風情圖”!每個樓都有值得品味的歷史,更有可以訴說、弘揚的東西。它們“四菜一湯”的有機組合,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展示著土樓的多姿和美,展示著中國家族文化的持久和燦爛。</p> <p class="ql-block">走進文昌樓,如同走進農家大院,走進茶鋪商店。生活、生產、商貿摻雜一起,似乎雜,似乎亂,這是現實的人間煙火,可以窺見土樓人的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也許不是節假日,土樓生意清淡,但從土樓商家添置的設施,可以猜想曾經的繁華。也許不久,土樓的繁華將再現。</p> <p class="ql-block">這口井,清澈的水中游著一條魚,長長的,有點大,搖尾擺頭,沿著井邊游。一問,才知是土樓飯店養的,將成為游客的盤中佳肴。</p> <p class="ql-block">每個土樓一層,均設一間神堂,供奉黃氏家族心目中的菩薩(佛祖),兩旁對聯:南海蓮花九品香,西方竹葉千年翠。</p><p class="ql-block">墻上懸掛《和睦詩》和《盡孝歌》。《和睦詩》中,首句“同宗叔伯弟與兄,相恭相敬莫相侵”,通俗且含大道理;末句“恒言親有三代好,須知族重萬年情,譬如樹大分枝葉,總有一本共滋榮”,形象且打動人心。《盡孝歌》中,“人生父母最難求,生養辛勞日夜憂,熱扇寒溫思子苦,病醫疾保想兒愁”,寫出了父母育兒之艱辛,對孝敬父母有極大啟示作用。這是黃氏的家族文化,也是土樓人團結和睦、興旺發達的根基所在。</p><p class="ql-block">在這里,得知田螺坑黃氏之來源。元朝末年,黃氏祖先黃希貴帶著兒子百三郎,從福建永定縣出發,經過湖洋坑、下坂村等地,到了田螺坑,在此定居。經幾代、十幾代、幾十代人前赴后繼努力,人丁興旺,五幢土樓先后崛起,不少黃家子弟走上仕途,造福百姓,光宗耀祖。</p> <p class="ql-block">瑞云樓,與振昌樓、和昌樓大同小異。樓內,一樣的黃氏后裔,一樣的人間煙火,一樣的茶鋪、酒店混雜,一樣的團結和睦,一樣的安寧快樂。</p> <p class="ql-block">土樓四周,環境整潔,高低不平的地面,鋪著密密的鵝卵石,與周圍環境十分融合;主要通道、石階、水溝、石墻,也清一色鵝卵石,堅固而永久。</p><p class="ql-block">普普通通的鵝卵石,讓土樓環境變得潔凈,去掉了泥濘不堪之憂;讓土樓更“土”,更“古”,更堅實,也更具濃濃的山村氣息,是土樓不可或缺的一大原素。</p> <p class="ql-block">一家板栗酥餅店,不知什么時候也開在田螺坑。板栗酥餅,系福建傳統名小吃,在此現烤現賣,口味不錯,這類特色小店還有數家。田螺坑土樓的崛起,吸引四方商家,也吸引黃氏族人回家創業。</p> <p class="ql-block">此處風景有特色,留個影。</p> <p class="ql-block">一位戴頭盔的騎手,站在鵝卵石小道,傍著一盆盛開鮮花的大盆景留影。我近前一看,竟是上山路上曾路遇的,那時他們躬身騎行上山,心中充滿敬佩。上前搭話,才知她們一行4人,全是女性,來自安徽,騎一程,游一程,出來已近20天。巾幗不讓須眉,此言不虛。同時,從另一角度,感覺到田螺坑土樓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土樓旁,曬的東西很多:攤在圓匾里的青菜,切成細絲條的蘿卜,涼掛在竹竿上的咸菜,還有明年留種的油菜籽,綠的,白的,干黃色的……這種曬,曬出了農家的土味和日常習俗,曬出了土樓人的精打細算和勤儉持家,也曬出了歷史傳承和留在記憶深處的東西。</p> <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樓,這一獨特的建筑群,宛如福建大地的神秘符號,靜靜地訴說著往昔故事。土樓,留著歲月的痕跡,留著山區的特色,留著不可言傳的魅力!</p><p class="ql-block">這里,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與土樓緊密相連,展現出一幅充滿生機與歷史韻味的畫卷。土樓,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是家族傳承的象征,它不僅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個充滿故事的世界,一個值得欣賞、保護的價值無限的景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略阳县|
调兵山市|
金山区|
绍兴县|
灵台县|
九龙城区|
连云港市|
大邑县|
民丰县|
龙井市|
罗甸县|
客服|
运城市|
龙游县|
永泰县|
洱源县|
浪卡子县|
日喀则市|
古蔺县|
邵武市|
漳平市|
佛学|
赤城县|
文化|
新营市|
图片|
海原县|
华亭县|
恩施市|
郁南县|
江永县|
汝城县|
济宁市|
洛宁县|
绥芬河市|
和顺县|
保山市|
长垣县|
朝阳区|
荆门市|
正镶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