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稱:蜀都閑人</p><p class="ql-block">美篇號:9176625</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膾炙人口之毛公《七律長征》,乃豪邁史詩,紅軍長征之人類壯舉已永載史冊。詩中之大渡河上瀘定鐵索橋,亦當之無愧成為長征絕唱,引來天下人朝拜景仰。余今自康定情歌景區抵瀘定,又見碧如翡翠之大渡河依舊濤濤東去,重溫人文經典瀘定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聞名遐邇之瀘定橋,建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長103米,寬3米,由13根鐵鏈組成。大渡河舊稱“沫水”,康熙錯以為“瀘水”,又因平定當地土司叛亂,遂御筆親書“瀘定橋”三字,立御碑于橋頭,橫批“一統山河”。此乃千百年來中國“大一統”主流價值觀延續之見證,瀘定地名遂肇始至今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欣至橋頭堡廳外,門兩側聯云:“上下影搖波底月,往來人渡鏡中梯。”讀此聯則妙趣橫生焉:蓋因瀘定橋由間隔之木板鋪于鐵索上,單跨逾百米。人行其上必有晃悠。若明月沉江隨波而動,上聯意出焉;過橋即渡河,踩踏間隔木板似登梯,此時可見橋下河面如鏡,下聯韻顯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遙想三百年前,此乃窮鄉僻壤,因索橋成而瀘定興。觀河兩岸青山連綿,堆綠疊翠,風光秀麗;大渡河波濤洶涌,不舍晝夜奔流;鐵索染銹,滄桑畢現。“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滔滔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太平天國驍將石達開即在此全軍覆沒。然令鐵索橋名聲大噪者,非紅軍“飛奪瀘定橋”之戰莫屬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瀘定橋頭南行,沿路皆紅軍飛奪瀘定橋雕塑。余觀巨大之鐵索橋藝術造型、紅軍勇士奪橋之紅色群雕,恰如魏傳統將軍“那管寒煙照柳條,殲仇滅敵怒火燒。紅軍遺跡今猶在,莫忘英雄奪險橋”之詩意。九十年前紅軍強行軍之泥濘路今皆水泥路面,名勇士路,乃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瀘定橋景區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南大橋西,有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公園。廣場上紀念碑直插云天,前方兩側有二十二勇士紅色花崗巖紀念碑,其中僅二師四團三連支部書記劉金山、二連支部書記李友林與戰士劉梓華有頭像;二連連長廖大珠與戰士王海云有名字,其余勇士皆無姓名。觀兩排英雄豐碑,思紅軍之無名英雄又何止萬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為緬懷紅軍英雄業績而建之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于1986年10月18日落成。碑高30.25米,為鐵索鏈抽象造型。鄧公親題碑名,聶帥撰碑文。碑體內分八層,援梯可至碑頂,碑前兩尊紅軍戰士銅像高四米。仰觀碑體與銅像,極富張愛萍將軍“當年搶英雄,敵軍重重,紅軍冒死建奇功”詩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漫步紀念碑公園內,草坪上有退役飛機、坦克、大炮等實物;造型別致之音樂亭內有三棱歌碑,鐫刻有《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康定情歌》、《歌唱二郎山》曲譜;更有紅軍劇場,長期演出原創舞臺劇《飛奪瀘定橋》。勇士們之英雄壯舉,已化作歌曲、戲劇、影視、書籍與巍巍豐碑,永世傳誦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紀念碑背面一座氣勢不凡、造型獨特之建筑,即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館名由鄧小平題寫。甫入紀念館,便有大廳中央飛奪瀘定橋巨型雕塑先聲奪人,再現紅軍22勇士將生死置之度外,冒槍林彈雨,在鐵索鏈上攻擊前進之情景,令觀者心靈震撼;大廳正面墻上,巨幅毛澤東長征詩詞手跡奪人眼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如展廳前言曰:“紅軍長征在四川路程長,時間跨度大,自然環境險惡,斗爭艱苦,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彝海結盟、嘉陵江戰役、土門戰役、包座戰役、過雪山草地等,皆可謂舉世聞名。其中著名之紅軍飛奪瀘定橋壯舉,乃湘江戰役后,紅軍又一次生死存亡之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觀展廳第一部分為“戰略轉移”,展現紅軍在長征途中突破重重包圍,迎來希望之曙光。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央紅軍被迫撤離江西根據地開始長征。油畫《湘江戰役》,再現紅軍突破國民黨第四道封鎖線湘江戰役時,遭重大損失之悲壯場景。幸有遵義會議實現偉大轉折,確定毛澤東領導地位,遂挽救黨與紅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第二部分“搶險飛奪”中,撰寫瀘定橋上英雄史詩。細察油畫《大渡河畔的決策》,似重回1935 年 5月26日安順場大渡河畔。此時中央紅軍處境極兇險,與72年前同時候,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在此陷入絕境之狀況極相似,蔣介石狂妄叫囂紅軍將成石達開第二。毛澤東等在此決定迅速奪取上游瀘定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按毛澤東等決策,劉伯承、聶榮臻率紅1師等沿大渡河東岸為右縱隊,林彪率紅2師等沿西岸為左縱隊,夾河而上奪取瀘定橋。展廳內一位紅領巾解說員,嫻熟流利講解紅軍飛奪瀘定橋之動人史實,贏得參觀者熱烈掌聲。觀紅色基因已深刻烙印于后輩,余心甚慰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紅軍左縱隊飛兵創奇跡,沿西岸疾進,智取菩薩崗、猛虎崗,在泥濘風雨夜中打火把速進,一晝夜奔襲240里,搶先趕到瀘定橋,恰似楊成武將軍詩云:“無邊風雨夜,天塹大渡橫。火把照征途,飛兵奪瀘定。”右縱隊則沿東岸飛奔瀘定橋,沿途斬關奪隘,殲滅遲滯增援之敵,有力配合支援左縱隊奪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凝視此雕塑,似見勇士們在鐵索鏈上冒著槍林彈雨,向著對岸橋頭堡熊熊烈火射擊前進;如聞兩岸槍炮聲、鐵索鏈上沖鋒號聲吶喊聲驚天動地,震耳欲聾。22勇士創造人類奇跡,攻占東岸橋頭堡。紅軍全部渡過大渡河后,毛澤東對紅軍指戰員宣布“紅軍不是太平軍,我和朱德也不是石達開第二”,此乃何等豪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紅軍飛奪瀘定橋意義非凡,余以為此乃我黨與紅軍渡過最危險一天。聶帥有詩云:“安順急搶渡,大渡勇奪橋。兩軍夾江上,瀘定決分曉。”經此役,黨與紅軍前程確已見分曉。1984年5月22日,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參觀瀘定橋后寫下:“在長征中,沒有一次戰斗或地方可以同瀘定橋相比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余觀第三部分“傳播火種”,凸顯紅軍在瀘定地區展現之英雄本色。尤有流傳于嵐安地區紅軍歌謠:“你進攻,咱后退,你是咱的運輸隊。你想消滅咱紅軍,除非咱們打瞌睡。”將紅軍戰士信念堅定,幽默風趣之精神風貌,表現得淋漓盡致。遂當即決定翌日專訪瀘定嵐安古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紀念館整個展區以紅軍長征歷程為核心,特別聚焦于紅軍勇士飛奪瀘定橋不怕犧牲、奮勇向前之戰斗精神。展廳將現代先進科技巧妙融合,全面呈現紅軍飛奪瀘定橋之驚險、危險,乃至此戰役對中國革命之深遠影響。觀之者莫不感受強烈震撼,激蕩心靈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出紀念館,俯瞰濤濤大渡河,猶思紅軍長征乃20世紀最能影響世界前途重要事件之一。一個不記得來路之民族,是沒有出路之民族。領導人曰:“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偉大長征精神,勇士飛奪瀘定橋壯舉,乃中華民族前行之強大精神動力,憑此必可征服更多“雪山、草地、瀘定橋”,直達偉大復興。</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5bw23nwa?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9176625" target="_blank">網頁鏈接</a>:嵐安古鎮</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苑县|
安庆市|
盘山县|
云浮市|
桦川县|
通化县|
石家庄市|
革吉县|
民权县|
阿克|
通渭县|
云霄县|
金门县|
台北市|
沧州市|
麟游县|
乌拉特中旗|
张家港市|
类乌齐县|
游戏|
阳谷县|
武山县|
民权县|
德格县|
元江|
任丘市|
张家川|
彩票|
吉木乃县|
稷山县|
宁国市|
临高县|
临泽县|
斗六市|
巴马|
库车县|
望都县|
乌苏市|
宜兰市|
安顺市|
昌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