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海佘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上海西郊松江境內,園內十二座山峰從西南趨向東北,蜿蜒連綿13.2千米。</p> <p class="ql-block">九山十二峰,天馬山是其中之一。山有兩峰,狀如行空天馬,首昂脊弓,故名。天馬山古稱干山,相傳春秋時期吳國鑄劍大師干將在此鑄劍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天馬山山勢較為陡峭,境內森林繁茂,山林面積較大,自然生態環境良好,能讓你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麗。</p> <p class="ql-block">在上海既可以徒步、還可以訪古的清靜地方只有天馬山了。這里是未過度開發的景區,比起佘山更有野趣。</p> <p class="ql-block">天馬山是宋代望族周氏的祖地,元代宣撫使周顯的故居,也是晉代文學家陸機,陸云兄弟讀書處。</p> <p class="ql-block">天馬山上的留云閣是一棟兩層六角的樓閣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相傳是三高士隱居小憩之處。</p> <p class="ql-block">干山東麓千尺土,留云閣上九重天。</p> <p class="ql-block">環閣四周一組古人泛舟,作詩,飲酒的壁畫。</p> <p class="ql-block">據歷史記載,古代的天馬山上多琳宮梵宇,每逢三月松郡鄉民都會登上天馬山禮佛祈福,香火鼎盛,故俗稱“燒香山”。</p> <p class="ql-block">繼續前行。</p> <p class="ql-block">過“文緣坊”牌坊。</p> <p class="ql-block">就是“三高士”墓文化園。</p> <p class="ql-block">元代著名文人楊維貞,錢唯善,陸居仁隱居之地。</p> <p class="ql-block">文化園是天馬山一處重要的人文景觀,園內回廊曲折,亭閣精致,詩文題碑。</p> <p class="ql-block">看劍亭,聽笛亭和臥松亭曲廊連接,掩映在樹叢之中。三座亭子代表著三個高士。</p> <p class="ql-block">路邊的貓咪。</p> <p class="ql-block">鯉魚石</p><p class="ql-block">其石狀如鯉魚,欲跳東海,古詩云:石詫鯉魚孕水靈,噴云噴霧晝冥冥,無端風雨飛騰去,化作河中尾后星。此魚此星,福佑天馬年年風調雨順。</p> <p class="ql-block">上峰寺舊址。</p> <p class="ql-block">國家測量標志。</p><p class="ql-block">天馬山和佘山誰是陸地最高峰?2017年,松江官方經過測繪終于公布了佘山海拔為100.8米(西佘山),天馬山海拔98.2米。雖然只相差1米多,天馬山被確認為上海陸地第二峰。</p> <p class="ql-block">明成化年間上峰寺內供有飾金銅鑄觀音像,重3600斤,天馬鄉民對觀音像非常敬重,至今還流傳著下面一首謠諺:天馬窮,天馬窮,尚有三千六百斤銅。</p> <p class="ql-block">飾金銅鑄觀音盤膝而坐,坐墊是鑿有蓮花紋的青石,像高3米。</p><p class="ql-block">日本侵略軍占領期間將其運往日本,并放火燒毀了上峰寺?,F供奉的銅像是重新鑄造并于2000年3月23日由松江西林禪寺性修大師主持下開光。</p> <p class="ql-block">經過銅觀音處再往前爬一段,就是護珠塔所在的院落。進門后,一座磚灰色的古塔映入眼簾。</p> <p class="ql-block">寶塔建于北宋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已有近千年歷史。塔身七層八面,磚石結構。</p> <p class="ql-block">南宋宋高宗賜五色佛舍利藏于塔頂,引來無數香客的朝拜。</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年間元宵節時,寺廟內因鄉民燃放爆竹而起火。大火迅速蔓延,寺廟被徹底燒毀,護珠塔上原來的塔心木、塔檐、塔座、樓板、回廊等木質構件也悉數毀于火災,只剩塔身。</p> <p class="ql-block">后來有人在塔身的磚縫里發現了唐宋兩朝的古錢幣,于是一傳十,十傳百,過來拆磚撿錢的人越來越多。致使西北角的塔底直接被挖穿,形成一個直徑約2米的大窟窿。</p> <p class="ql-block">千年以來由于地基變動,塔四周土壤不一,造成塔身開始慢慢向東南方向傾斜。</p> <p class="ql-block">2015年勘測時發現斜度竟有7.10度,遠超意大利比薩斜塔3.99的傾斜度,故而官方稱護珠塔為“世界第一斜塔”,是上海的一大奇觀。</p> <p class="ql-block">小男子漢欲把寶塔扶正。</p> <p class="ql-block">1984年,上海的文保專家對護珠塔進行了加固和搶修?;诿烙^的角度,在塔身的內部進行了加固支撐,而加固部分從外面是看不到的??⒐ず?,護珠塔保持了斜而不倒的風貌奇觀,還能抵御6級以下地震與10級以下大風,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山間有塔,群峰皆活。在天馬山,護珠塔就是地標,具有不可替代引領作用。</p> <p class="ql-block">上清泉。據《干山志》記載,在天馬山的中峰,原元代宣撫使周顯祠的下面,為宋徵士周鏞所鑿。深四五丈,通體塊石上刻"上清泉"三字。</p> <p class="ql-block">中峰寺僧人和香客以井水作為飲用水,水質清冽甘醇。井臺已被汲水麻繩磨出一道道深痕。</p> <p class="ql-block">古銀杏。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是九峰十二山中最為古老的一株古樹名木,相傳為周文達同宗別支后人,元代奉使宣撫周顯手植。</p> <p class="ql-block">坊間傳說此樹是山神之巨掌,鼎力支撐著護珠寶光塔數百年斜而不倒。天長日久,主干大部枯萎,北側僅余尺寬樹皮,南側新發一枝卻長得生機勃勃,俗稱"母抱子"。</p> <p class="ql-block">再見了古銀杏,再見了斜塔。</p> <p class="ql-block">告別了天馬山,前往西佘山。</p> <p class="ql-block">西佘山為上海陸地第一高峰。山上遍地蒼松翠柏,古木參天,清泉潺潺,鳥語花香,素有“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之美譽。</p> <p class="ql-block">山上有知名的歷史文化遺跡,如著名的天主教朝圣地佘山圣母大教堂、百余年前的佘山天文臺,還有秀道者塔、虎樹亭等。可以讓你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了解更多的歷史文化知識。</p> <p class="ql-block">秀道者塔又名月影塔、又稱聰道人塔。在佘山山腰間。塔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p> <p class="ql-block">山上有潮音庵,庵內有道者名為“秀”,親自參與建筑此塔,建成后引火自焚,故名。此塔磚木結構,平面八角形,七層,樓閣式,有腰檐、平座、欄桿。</p> <p class="ql-block">歷千年風雨仍不偏不倚聳而尊嚴,為余山最著名的古跡之一。</p> <p class="ql-block">繼續爬山,就到了上海天文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佘山天文臺建于清光緒二十五年,為法國傳教士所立,是我國最早的現代意義上的天文臺,也是我國天文研究中心之一。</p> <p class="ql-block">其天文望遠鏡是我國最早的一臺,它為我國積累了大量珍貴的天文資料。</p> <p class="ql-block">建國以來,佘山天文臺在天體運行及人造衛星定軌等方面取得了27項國家級的科研成果,是我國運用新技術參加國際地球自轉聯測的單位。</p> <p class="ql-block">現在又增加了一個科普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天文臺的右上方是佘山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佘山圣母大殿是與法國羅德圣母大殿齊名的天主教堂,也稱遠東圣母大殿。該堂于1871由法國傳教士始建。</p> <p class="ql-block">圣殿集多種建筑風格于一體,采用無木無釘無鋼無梁的四無結構,堪稱不對稱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圣殿1925年翻造擴建,至1935年落成。大殿東西長56米,南北寬25米,建筑面積為14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建筑平面呈拉丁式十字形。從殿基到十字架尖頂高為38米,其中到拱頂為17米,到硫璃瓦為22米。</p> <p class="ql-block">建筑造型南長北短,東寬西狹,內圓外尖,內石外磚。</p> <p class="ql-block">大殿設座位1000個,可容納約1500名的教友。</p> <p class="ql-block">大殿集多種建筑風格于一體,其拱形、甬道為羅馬式,廊柱為希臘式,尖頂為哥特式,橄欖形鐘樓為以色列式,東端小圓頂為西班牙式,清水壁和斗角地磚為中國民族式,硫璃瓦則為中國宮廷式。</p> <p class="ql-block">教堂內部。</p> <p class="ql-block">大殿正祭臺。</p> <p class="ql-block">廊柱和斗拱。</p> <p class="ql-block">祈禱者。</p> <p class="ql-block">1942年9月12日,羅馬教宗冊封佘山教堂為乙級宗座圣殿,這是遠東第一座受到教宗敕封的圣殿,使他成為中國天主教徒朝拜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大殿后側。</p> <p class="ql-block">中門。</p> <p class="ql-block">環視一周。</p> <p class="ql-block">從山腳到山頂的曲折小路上有14座苦路亭,每亭中有一副耶穌受苦浮雕,還有三座圣亭和一座中堂,信徒們到佘山朝圣時,要沿著曲折的苦路逐級而上。</p> <p class="ql-block">朝拜的信徒。</p> <p class="ql-block">在每座苦路亭前都要跪拜。</p> <p class="ql-block">宏偉的隊伍。</p> <p class="ql-block">中堂。</p> <p class="ql-block">三圣亭。</p> <p class="ql-block">往山下走就到了上海地震科普館。</p> <p class="ql-block">上海地震科普館坐落在擁有140余年歷史的佘山地震基準臺內,是一座館臺結合、集科普館與博物館于一體的場館。</p> <p class="ql-block">借助佘山旅游度假區旅游資源、依托有著百年觀測歷史的佘山地震基準臺,使地震科普知識與防震減災宣傳寓教育于休閑娛樂之中。</p> <p class="ql-block">科普形式采用“地震科普廳”、“弧幕影視廳”和“百年風采廳”三部分進行展示。</p> <p class="ql-block">重點展現佘山地震臺的歷史底蘊,突出其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個地震臺,在中國近代地球物理觀測事業中的杰出貢獻和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對中小學課本中與地震相關的知識點和大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科學普及。</p> <p class="ql-block">館內保存著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地震地磁觀測儀器和珍貴的觀測資料,其中愛麗奧特磁力儀(1879年英國制造),維歇爾地震儀(1909年德國制造),清朝時期的《皇朝直省地域全圖》為鎮館之寶,從中可以了解到我國的地球物理觀測發展的脈絡。</p> <p class="ql-block">地震臺已百歲。</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浩特市|
嵊泗县|
康定县|
天津市|
博白县|
峨边|
永福县|
休宁县|
麟游县|
社会|
盖州市|
毕节市|
固安县|
姚安县|
芷江|
辽阳市|
马公市|
绥江县|
金堂县|
岳阳市|
浦城县|
环江|
临澧县|
泉州市|
汾西县|
灵宝市|
开阳县|
余干县|
邢台市|
靖江市|
克拉玛依市|
镇赉县|
吕梁市|
彝良县|
肥乡县|
德昌县|
临西县|
广德县|
盘山县|
清丰县|
娄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