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日暖陽,垂柳依依。我興致盎然地來到西安市大雁塔南廣場,索性利用老年人憑身份證即可在景區內游覽的優勢,悠悠然進入大雁塔內院,這己是我近年來的多次重復,目的是感受關在院內的春色。忽然間被十多位有男有女的年輕人在大雄寶殿外拜佛的情景所吸引。只見他們上完香、獻過花后,便分次結伴跪拜,舉止頗為虔誠。有兩男一女,磕完頭后,便直腰端跪在墊板上,雙手合十,雙眉微皺,雙目微閉,頭微低,嘴微動,眼角似有淚花溢出,久久不起。大約十多分鐘后,被同來的伙伴強行攙拉起來。是就業受阻?是感情不順?是入不敷出?是有親人久病而不能愈?是懺悔?……。我揣測,一定是遇到了人生難題,祈求佛祖庇佑、指點迷津的,長跪是敬誠的姿態。佛祖低眉垂目,一切盡在不言中。懵懂的我設身處地,聯想自已年輕時的迷惘,憐憫之心油然而生。可又能何為呢?祝愿吧!祝愿他們在佛祖保佑下擺脫煩腦,心愿成真,一生順隧無憂。同時也勾起了我對求拜神靈的一番回味來。</p><p class="ql-block"> 有史料載,先民們求拜神靈的歷史可追溯到遠古時期。尤其是佛教和道教的形成與發展,進一步豐富了這一宗教文化傳統,雖經社會動蕩,戰火頻仍,易姓換號而不輟,綿延至今,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和社會現象。</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己記事了。每年都能看到村上人和鄰村人祭祀和求助神靈消災解難的群體活動。比如為龍王爺送牲,舉辦廟會,抬神樓祈雨,請來戲班子唱戲,……。日常生活中,鄉民們遇有七難八難的,也會到古廟中求助神靈庇佑。“一柱高香通信去,上圣高祖降福來”,不管效果如何,己成一種文化慣性。文化大革命中雖然反對封建迷信,破除“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的運動從城市延伸到農村,進行的烈烈轟轟,如火如荼,以至砸壞了不少珍貴文物。就是家鄉這個小小村落的古廟里,那年代久遠的神靈塑像和壁畫也不能幸勉于難,但大多數鄉民對神靈的敬畏之心并沒有改變。春節期間在自家小院,對著神靈的牌位焚香、獻美食、默默祈禱的活動,始終沒有停止過。真是“冥頑不化”,根深蒂固啊。感慨興嘆的是“求神拜佛”竟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隨著閱歷增長,我也去過不少或向佛或向道,人文故事精彩,文化底蘊深厚的名山古剎。多是古木參天,殿宇崢嶸,游客穿梭,香火旺盛,煙霧繚繞。殿內神靈塑像栩栩如生,油燈常明,供品豐盛,氛圍肅穆,祈禱參拜者絡繹不絕。</p><p class="ql-block">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宗教信仰也在演進。有些寺廟,利用本地傳說中的人文資源,組織集中祭祀祈福活動,令游人香客潮水般涌來。榆林市佳縣距城五公里的白云山上有座白云觀,榆林市榆陽區鎮川鎮黑龍潭有座黑龍大王神祠。兩處廟宇雖然分別建造在黃土高坡腹地的山上和溝里,頗為偏僻。但每年舉辦的廟會,其規模之大,影響之遠,活動內容之多,令人嘆為觀之。就連甘肅、青海、寧夏、內蒙等省區的游客及信士也不遠千里,紛至沓來。我參觀過黑龍潭的廟會,那鼓樂喧天,炮聲轟鳴,梵音渺渺,香煙氤氳,人聲鼎沸,萬頭攢動的陣勢,頗為罕見。親眼目睹,被限制焚燃的香紙,裝滿了敞篷汽車大箱(為防火災,集中焚燒)。據文字介紹,居住在這里的黑龍大王有膽有識,有求必應,十分靈驗,被光緒皇帝敕封為“靈應侯”,遠近聞名。于是一條普普通通、水資源并不豐富的山溝,每年的布施收入據說近億元。七天會期,日以萬計的客流,期間的商業消費也是不言而喻的,這真是“有龍則靈”啊。佳縣的白云山海拔不到四百米。民間傳說,山上的白云觀里供奉的真武祖師為民消災祛病,卜算前程,很是靈驗,于是聲名遠播。當地人每年舉辦廟會吸引來的游客信士,毫不遜色于黑龍潭。期間,那萬眾矚目的高道登壇,步罡踏頭,上達天庭,祈禱上蒼,賜福人間,赦免蕓蕓眾生之罪的道事活動,頗有諸葛亮“沐浴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發”,登上七星壇作法借東風的神密感,耐人尋味。信士許愿還愿、祭拜祈福的虔誠,令人震撼。這些活動和場景,既滿足了信男善女的信仰需求,也為游客創造了觀賞和體驗宗教文化的環境,同時也為本地旅游產業發展注入了活力。感慨興嘆的是“求神拜佛”竟有如此般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偏僻一隅如是,繁華區域也能優勢特點盡顯。十大名寺之一的蘇州寒山寺,因唐張繼“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詩句,讓寒山寺的“夜半鐘聲〞舉世聞名,于是打造出了“鐘聲文化”;因詩僧寒山子與拾得兩位仙人的軼事,打造出了“和合文化”,還有那場祈福捐贈的法會,……。令游客在觀賞和體驗宗教文化的同時,也能深切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彰顯了江南人的聰明才智。隨著時間推移,有地方的宗教活動與傳統的文化娛樂活動已融為一體。比如云南西雙版納的潑水節,雖有用圣潔之水沖走疾病和災難、祈求神靈保佑平安健康的內涵,其表象己成為一種游客積極參與,頗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娛樂活動;西藏拉薩的跳神節,雖有鼓鈸蟒號齊鳴,土槍火炮驅除魔鬼,祈來年之福的表象,實際己成為一種規模盛大、市民廣泛參與的娛樂活動。感慨興嘆的是宗教文化也在與時俱進。</p><p class="ql-block"> 這些求神拜佛的宗教文化現象,能流傳久遠,延續至今,原因是復雜的。是信仰的力量?是神佛的魅力?是心靈的寄托?是無耐的選擇?是對宗教文化的體驗?是文化的兼容并包?是懺悔贖罪?是……?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領悟和答案,本人淺薄愚昧,不敢妄自揣摩。</p><p class="ql-block"> 常彥杰</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2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曲县|
麻城市|
陇南市|
莲花县|
米易县|
岢岚县|
大英县|
布拖县|
汾西县|
昌图县|
故城县|
淮滨县|
巴楚县|
平阴县|
武山县|
宁明县|
化隆|
太康县|
屏南县|
府谷县|
磴口县|
开封县|
古浪县|
华坪县|
尚志市|
巴中市|
密山市|
体育|
含山县|
眉山市|
两当县|
雅安市|
九龙县|
隆昌县|
寿光市|
日土县|
四川省|
平度市|
开阳县|
兴义市|
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