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是淮海戰役勝利76周年。現轉發孫忠強同志撰寫的《嶧縣牛山孫氏家族“淮海戰役奉獻族林古松柏”的故事》一文,讓我們從中感悟革命老區人民為淮海戰役勝利作出的重要貢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陳毅司令員曾深情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山東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在參觀淮海戰役紀念館時語重心長地指出:“淮海戰役就是小推車推出來的勝利。我們要好好回報人民,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這些,都是對山東人民參戰支前,無私奉獻大愛精神的贊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們要崇敬先烈,感恩人民,不忘初心,擔當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軍人和退役軍人的智慧和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戰友我的團》編輯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3月23曰</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嶧縣牛山孫氏家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淮海戰役奉獻族林古松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搜集整理/孫忠強</b></p> <p class="ql-block"><b>孫忠強。</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8年11月6日,解放戰爭中著名的“淮海戰役”正式打響,至1949年1月10日全線告捷。在戰役期間,嶧縣縣委領導人民群眾積極行動起來,投入支前工作,獻樹獻木、運糧修路、救護傷病員,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嶧縣牛山孫氏族人響應支前號召,砍伐祖塋林木以通韓莊運河大橋。計伐族林古松柏五千余立方,大橋得以修復,運輸要道得以暢通,前方所需得以保障,為我大軍南下開辟了坦途。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為重溫這段紅色歷史印記,筆者專門搜集到時任中共嶧縣韓莊區區委書記孫景德同志的《淮海戰役支前工作回憶錄》,從中挖掘整理出了這件事關嶧縣牛山孫氏家族紅色文化標志性事件的來龍去脈……</span></p> <p class="ql-block"><b>原嶧縣韓莊區區委書記孫景德。</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8年11月,嶧縣韓莊兵站建立后,各路運來的支前物資蜂擁而至,不但堆滿了兵站,也堆滿了兵站附近的村莊。因交通問題前方需要的物資不能及時送出,后方的物資又堆積如山滯留在運河北岸。更兼其他地區支前的運輸隊都要途徑韓莊,所以韓莊的交通壓力非常之大。鐵路橋本來就是臨時的應急措施,僅靠這唯一的鐵路橋通行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必須解決這個突出問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時任中共嶧縣韓莊區區委書記孫景德同志就產生了搶修公路木橋的想法。為此,韓莊區委正式向縣委提出了《關于搶修公路木橋的請示》,得到批準并要求盡快實施。由于大橋全部是木頭所制,水面以上全部被國民黨軍放火燒掉,只剩下了水下部分,修復只能在原橋的基礎上進行。修橋不但需要很多的技術人員和工匠,而且還需要大量的木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孫景德書記主動提出:“我們孫家祖林上長著三四百年的松柏樹,殺了運來修橋!”在場的人聽了都為之驚訝!說:“這倒是個好辦法,但不一定能行!”這是因為,他們擔心孫家族人不會同意砍伐。果然,伐祖林樹修橋,雖經有德高望重的族人同意,但仍有不少族人反對,有七八十人到韓莊要找孫景德書記理論。他們找到韓莊區委辦公地,孫晉明等族人二話沒說,就一齊跪在地上磕頭央求道:“咱老林上的樹可不能伐呀!”</span></p> <p class="ql-block"><b>淮塔管理中心黨組書記、主任賈萍(右)向牛山孫氏文化研究會會長孫中科頒發收藏證書。</b></p> <p class="ql-block"><b>采訪孫景德視頻片斷。</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孫景德書記說:“伐咱祖林的樹是為了修韓莊的運河橋支援淮海戰役的。這次戰役是共產黨與國民黨反動派之間生死存亡的大決戰,你們不知道,蔣介石這次是傾家蕩產要消滅我們,那我們就來個砸鍋賣鐵也要同他拼到底!為了全國人民的解放,勞苦大眾都能過上好日子,這么多年來,我們跟日本人打,與國民黨戰,無數的先烈把生命都獻出來了,咱姓孫的為之犧牲的人也很多啊!難道咱們連祖林樹都不能貢獻嗎?你們都是為了咱老祖來的,就是老祖知道能為這么大的事做貢獻,他也是樂意的!眼下確實需要這些木材修橋,咱姓孫的老祖哪里找這么個機會立大功去?這正是咱孫家闔族為了全國的解放做貢獻的大好時機,把蔣介石打敗了,人民得了解放,到那時誰不知道是用咱孫家老祖林樹架的橋,在淮海戰役起的大作用。你們仔細想一想。咱們這個奉獻值不值,意義有多大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聽了孫景德書記苦口婆心的一席話,他們都認為說的有道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牛山孫家祖林離韓莊20多華里,運送木料的牛車首尾相連,前頭已經到了韓莊修橋工地,后尾尚未離開牛山孫家祖塋。就這樣來來往往,占滿了整個通往韓莊的道路,持續了好幾天。參加砍伐運送林樹的人群中,大部分都是姓孫的。孫家老林上長著764棵古柏樹全部伐完全用上了還沒夠,又伐了孫氏宗祠門前兩棵楊樹添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滕州籍的楊斯德將軍,淮海戰役期間成功策反了國民黨軍隊舉行了“賈汪起義”。當年他曾路過牛山孫氏祖林伐木現場,動情地說:粟裕司令員說我是淮海戰役的大功臣,現在看真正的功臣是人民群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時任第五軍分區副司令員兼棗臺地區三專署栗培元專員說:特別要提出表揚的是牛山孫氏的族人們,他們無私奉獻了祖林的樹木,沒有這些木料,大橋是修不成的。他們做出了巨大貢獻,將來人民不會忘記……這座橋能及時的修好,對于解放徐州,取得淮海戰役的全面勝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永遠載入史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2年6月22日,淮海戰役紀念館管理中心主任賈萍同志向牛山孫氏文化研究會頒發收藏證書,并對牛山孫氏家族給予了高度評價。她說,你們打破“祖林樹只栽不伐”的固有傳統,了不起!展現了你們家族對建立新中國的迫切期望!淮海戰役勝利70多年了,沒想到您們家族還多方征集完整的文物史料送給我們,填補了支前史料的空白。</span></p> <p class="ql-block"><b>作者簡介: 孫忠強,棗莊市嶧城區商貿流通服務中心七級職員,政工師,區政協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棗莊市作協理事、棗莊市詩詞學會會員、嶧城區黨史教育宣講團團長、牛山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副秘書長。</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山县|
常熟市|
抚顺县|
肃北|
宜良县|
清丰县|
唐海县|
鹰潭市|
丁青县|
伊宁县|
六安市|
汉寿县|
廉江市|
博白县|
石家庄市|
如皋市|
大余县|
泗洪县|
崇义县|
建德市|
民和|
云南省|
普宁市|
祁东县|
信阳市|
襄樊市|
建瓯市|
锡林郭勒盟|
芜湖市|
张家口市|
基隆市|
隆德县|
高州市|
灌南县|
湾仔区|
尼玛县|
驻马店市|
绍兴市|
古丈县|
罗源县|
广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