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迎春花下的百年追思</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2日,北京的春風裹挾著料峭寒意。我們站在宋慶齡故居的萐亭前,金黃的迎春花在青磚灰瓦間搖曳生姿,幾枝遲開的臘梅仍在虬枝上吐露芬芳。這棵與故居同齡的古樹,見證過先生與夫人共植花木的往昔,此刻又在料峭春風中舒展著百年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紀念活動由南昌八一起義后裔、開國將帥親屬代表及社會志愿者共同參與。他們緩步走向宋慶齡漢白玉雕塑,幾位代表發言追憶孫中山先生的事跡,隨后,進入紀念活動的核心環節——《孫中山逝世百年郵簡》首發儀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海宋慶齡故居的萐廳前與會人員合影</p> <p class="ql-block">百年前的今天,孫中山先生在鐵獅子胡同5號的病榻上留下"和平、奮斗、救中國"的遺言。從醫人到醫國,他走出了一條注定充滿荊棘的道路。在澳門鏡湖醫院行醫時,他曾免費為窮苦百姓治病,卻在目睹清廷腐敗后毅然棄醫。1894年檀香山興中會的誓言,開啟了他"振興中華"的征程。十幾次起義的烽煙,從廣州到武昌,每一次失敗都化作新的火種。黃花崗起義失敗后,他在海外寫下"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這份執著穿透歷史煙云,依然振聾發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發的孫中山百年忌日郵簡,及與會人員簽名</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打開郵簡的幾幀副頁</p> <p class="ql-block">掃描在郵簡上的二維碼,可以了解到孫先生更多的歷史資料。</p><p class="ql-block">小小郵簡,大有乾坤。</p> <p class="ql-block">組織者胡山部長(右一),及南昌八一起義前輩后代、開國將軍后代合影</p> <p class="ql-block">全體與會人員在宋慶齡同志故居門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代表們拿起首批郵簡在宋慶齡漢白玉雕塑前合影,郵簡信箋上復刻著先生1924年《北上宣言》的手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遺訓與迎春花與臘梅交織,象征著先生"以梅花之骨立世,以迎春之志開新"的精神。青年志愿者隨后向到場賓客分發這份特殊的紀念信物,郵簡封面"天下為公"四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宋慶齡同志雕像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迎春花旁,我仿佛看見先生手持《建國方略》的身影。從"驅除韃虜"到"天下為公",他將三民主義的種子播撒在華夏大地。在日本東京的留學生集會上,他第一次喊出"中華民族"的概念;在黃埔軍校的開學典禮上,他強調"要從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礎"。臨終前他仍在病床上修改《建國大綱》,用顫抖的手簽署了《總理遺囑》。這份未竟的事業,如同故居檐角的銅鈴,在春風中回蕩著永恒的回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慶齡故居萐廳前盛開的迎春花</p> <p class="ql-block">如今,迎春花已綻放了數個春天。我們擦拭著漢白玉雕塑基座的塵埃,發現宋慶齡夫人的目光始終深情相望,那是她與孫先生共同奮斗的方向,是翠亨村與莫利哀路交織的革命軌跡,更是"以愛為緯,以死為經"的理想國度。春風拂過雕塑的衣襟,仿佛兩位偉人正與我們共話新時代的長征。 百年前,先生在協和醫院的病床上說"我是一個苦力,同時也是一個苦力的工頭";百年后,我們依然需要這種"以擔當中國改革發展為己任"的苦力精神。當最后一位與會者在信箋簽上名后,代表們鞠躬致意的身影與迎春花交織成永恒的畫面——這是對歷史的告慰,更是對未來的祝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居里的池塘與假山</p> <p class="ql-block">湖邊的古樹梅花、迎春花叢…</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化县|
独山县|
陵水|
星座|
博兴县|
通渭县|
出国|
晋州市|
搜索|
扎赉特旗|
明溪县|
太康县|
洛阳市|
信阳市|
封丘县|
福建省|
屏东县|
阿拉尔市|
平罗县|
延安市|
冕宁县|
吉首市|
当涂县|
霍州市|
大渡口区|
郓城县|
察隅县|
郸城县|
慈溪市|
元氏县|
綦江县|
灵石县|
专栏|
新安县|
榆中县|
神农架林区|
临汾市|
涟源市|
焉耆|
庄浪县|
威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