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攝影:志杰</p><p class="ql-block">文字;志杰</p> <p class="ql-block">11月中旬的上海,正是秋風乍起的時節,然而,遠在阿拉伯半島南端的一個海濱城市則剛從夏日炎炎的高溫天氣里轉涼。此時,我們從利雅得乘飛機抵達馬斯喀特,一個古老的阿拉伯國家,阿曼的首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馬斯喀特入住Grand Millennium</p> <p class="ql-block">我和老高同住309號房間。攝于酒店的休閑平臺。</p> <p class="ql-block">老高,小我幾歲,個子比我高,慈眉善目的。曾經就職于國營房地產企業,退休后開始周游世界。之前去的國家不多,后來居上,加快了步伐和節奏。前不久去了一次非洲一口氣走了七、八個國家,比我去四次非洲訪問的國家還多。在南美的圣保羅遭遇了手機被劫,損失慘重(周游世界的許多照片沒了)現在的手機配了一根結結實實的繩索出門總掛在脖頸上。</p> <p class="ql-block">酒店屬當地的5星級,位于城市的中心。出門可見大型的商城,散步即達繁華的街道,感覺已完全置身于一座新型的現代化的都市。倘若沒有讀過阿曼的史書,就不會知道上世紀七十年代前,阿曼全國只有10公里長的瀝青公路;3所小學,900名學生,30名教師;12張病床,2個郵電所,3家銀行……一窮二白屬于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眼前這一切都是在卡布斯蘇丹1970年上臺以來,充分利用出口石油的收入,經歷了快速的發展之后所帶來的繁榮。</p> <p class="ql-block">馬斯喀特地處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帶,眼前竟然像一座花園城市,令人驚嘆!所有的一切來之不易,沙漠中的滴灌栽培技術源自以色列的農業科技。阿拉伯半島上的不少國家都引進了這項技術,綠化成了城市中的時尚。事實上運用這項栽培技術的成本極高。在那里流行一種說法,富不富就看各家院子里栽了幾棵樹。</p> <p class="ql-block">這些夾竹桃正值花季,引人矚目,但是,花期要比我的家鄉遲3個月左右。每年仲夏,我校麗娃河畔的夾竹桃盛開是校園里的一大景觀。它不是耐旱的沙地植物,在此生長茂盛完全依賴于滴灌栽培。</p> <p class="ql-block">我注意到草坪下面都預埋了滴灌的水管。經濟快速發展以后,人口隨之大幅增長,看到阿曼育齡婦女平均生7個孩子的資料,令我大吃一驚。阿曼當局為了改變過度依賴石油的經濟,讓經濟的發展多樣化,由于人才的儲備未及跟上,大量引用外來勞工使得外來人口增長很快,這樣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又突顯,花園城市的建設加劇了淡水供應的壓力。目前,主要由海水淡化來補充。</p> <p class="ql-block">滴灌養花的供水十分精準,有限的水直接注入花草的根部,減少水分的自然蒸發。</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阿曼的地接社安排的導游是一位來自浙江溫州的女孩,長得清秀靚麗,能來這里闖蕩讓我刮目相看。她說,在海灣的阿拉伯國家中阿曼從不張揚,很低調,在國內好多人不知道阿曼這個國家在哪里?然而現在的阿曼很富庶,在此生活很安寧。其實,阿曼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厄守著霍爾木茲海峽,那可是世界上主要能源進出的戰略要地。阿曼的外交長期奉行著中立、溫和的姿態,始于卡布斯蘇丹的治國理念深受擁戴。她的介紹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人像照是我抓拍的且轉發本人。</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馬斯喀特的參觀始于卡布斯大清真寺。據介紹,是由卡布斯蘇丹出資,招募了各地的能工巧匠經6年4個月的精心打造,于2001年暨卡布斯蘇丹執政30周年時落成并正式對外開放。從車上下來,初見這座清真寺就覺得氣勢非凡。進入園內不要求跟著隊伍走,只是在指定的時間到達集合的地點即可,自由活動正合我意。我的穿戴完全符合規定,那里不限制使用相機,甚喜。左右環視過后,選擇邁向清真寺的中間步道開始了我的觀賞。</p> <p class="ql-block">我無從預設參觀的路線,甚至想都不曾想過,憑著感覺走。攜帶兩臺相機,分別裝上常用的變焦鏡和微距鏡(可用于拍攝局部的細節),另外備著一個廣角鏡頭。以往總是先用變焦鏡隨行拍攝一圈,回程再用微距鏡補拍一圈,沒有充裕的時間只能兩臺相機交替使用。我邊走邊看邊拍,這種狀態也許是我生活中最愉悅的時刻,都可以感覺到,已經沉浸在藝術美的熏陶中。</p> <p class="ql-block">卡布斯清真寺的規模很大,網上說是世界上第三大的清真寺,不知依據何在?我看見有五座宣禮塔,介紹說代表了伊斯蘭教的五大支柱。主塔高90米,足夠雄偉。建造中采用了30萬噸的砂巖石來自印度。給我的感覺阿曼與印度的關系不一般,目前,在阿曼的印度勞工有50萬,是外來勞工中最大的群體。</p> <p class="ql-block">傳統尖拱造型的運用在卡布斯清真寺建筑群中隨處可見,且登峰造極,已然成了伊斯蘭教的一種文化符號,確實很美很契合。我遠攝近拍記錄下許多圖片,美圖中都具有不同組合的不同表現形式的尖拱造型的元素,這不是我刻意為之,而是俯拾即是,十分感慨。</p> <p class="ql-block">據說,卡布斯清真寺的祈禱大廳內有兩大看點:正中懸掛著一個重達8噸的施華洛世奇水晶吊燈;地面鋪展著一塊長70米寬60米的巨大波斯地毯,由600名波斯女工純手工精心編織了4年才完成。我身在祈禱大廳旁的廊道上,雖然沒遇上開放日,進不去,由于見識過阿布扎比的謝赫·扎伊德清真寺內的巨大波斯地毯和同樣是施華洛世奇的大型水晶吊燈,聯想起來可以有所感覺,不怎么過于失望。留有時間還可以去觀賞其它的藝術精華。</p> <p class="ql-block">在清真寺內有長廊,廊道的壁面精心鑲嵌著象征伊斯蘭藝術的尖拱形窗扉紋案。經過千年的文化積淀,伊斯蘭圖紋已形成三種標志性的圖案依附地毯的編織、各種彩石及寶石的鑲嵌畫和彩繪瓷磚的拼圖來彰顯:即植物花卉紋、幾何圖形紋和阿拉伯書法紋。我被各種各樣的鑲嵌畫深深地吸引,用相機記錄下不少。為了克服畫面的反光干擾和固定機位的困難(機位的偏差就會造成圖案的變形),往往因屏氣凝神而漲紅了臉。回看自己采擷的成果真的很開心,擇其優,與友分享之。</p> <p class="ql-block">來到馬斯喀特東部的老城,參觀阿曼的蘇丹王宮。懵懵懂懂地到了王宮廣場,但見,周圍有嶙峋的山崗,山坡上有堡壘,山前有白色的阿拉伯式建筑,而且在廣場的一側不遠處面海,顯然是三面靠山一面臨海的風水寶地。我在那,一邊蹓跶,一邊回想資料上提示過的幾個景點名稱,漸漸地對上號。這樣的過程也許是旅行中的一種初級感知——明白了。</p> <p class="ql-block">王宮廣場上的游人不多,沒見武裝警衛人員,是比較開放的。草坪茵茵,花壇繽紛,道路整潔。</p> <p class="ql-block">阿蘭姆王宮尤其顯眼,王宮的旗桿上掛著旗幟,按照貫例思考今天國王在宮里。宮門緊閉,是不開放的。阿蘭姆的阿拉伯語意是旗幟,亦稱旗幟宮,漢語書上的插圖是這樣標注的。</p> <p class="ql-block">前來的游人都會在旗幟宮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旗幟宮正對著的建筑是馬斯喀特的國家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來到海邊望見水中巖崖上的堡壘,那就是傳說中“雙胞胎”的西堡Al Jalari Fort,東堡Al Mirani Fort 先前在廣場上已領略其風貌,都是葡萄牙人在16世紀晚期修建的。眼前的西堡于1983年修復并改建為私人博物館。東西堡壘雄踞在茲使得王宮所在倍添威嚴以及歷久彌新之滄桑感。我作為一個游人覺得到此漸入佳境。</p> <p class="ql-block">我們有幸進入附近的王室博物館參觀。</p> <p class="ql-block">館內的彩色玻璃窗,形狀各異,絢麗奪目。</p> <p class="ql-block">體現民族尚武精神的刀劍展中,阿曼男人的佩飾——腰刀尤為突出,甚至納入國徽的圖案中。我在后期制作時換了背景。</p> <p class="ql-block">館內設有本土風情的咖啡館,可品嘗阿拉伯風味的咖啡。</p> <p class="ql-block">館內陳列有傳統生活的各式各用途的房間。</p> <p class="ql-block">傳統風格的王室屋內門扉。</p> <p class="ql-block">歷代國王的肖像畫。</p> <p class="ql-block">王室內的畫作。</p> <p class="ql-block">表現傳統風俗的畫作,男女分開。</p> <p class="ql-block">旅友抓拍的行攝中的本人,忙得都忘記了摘下老花眼鏡。尋覓中,老態,頑童,嘟嘟囔囔的——自言自語的—— “丑媳婦不怕見公婆”。</p> <p class="ql-block"> 寫于2025年3月15日</p><p class="ql-block"> (待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阳县|
屏南县|
麟游县|
兴仁县|
曲靖市|
汕尾市|
汝州市|
宜宾县|
水富县|
阜新|
乌拉特前旗|
时尚|
博客|
广宗县|
黔东|
莎车县|
库车县|
白河县|
六枝特区|
新郑市|
封开县|
蕲春县|
上高县|
嵊州市|
四子王旗|
车致|
成都市|
察雅县|
随州市|
乌拉特前旗|
耿马|
江津市|
龙山县|
舒城县|
张家川|
遂平县|
三原县|
扬州市|
商南县|
巢湖市|
云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