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聆聽曹公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席金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年初秋的一個午后,望著窗外下個不停的霏霏細雨,一種莫名的思古之幽情鼓蕩胸間,于是決定去憑吊曹公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曹公何許人也?讓我們將在大同礦區口泉一帶流傳了三百多年的一段歷史公案回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一個驕陽似火的夏日,在大同礦區白洞礦蜿蜒的山路上,急匆匆走著一個手挎飯籃的小腳老嫗,路上偶遇幾個形色憔悴, 口干舌燥的漢子,其中一個上前問訊:“老人家尊姓,晌午出行要去哪里?”“夫家姓曹,現時給下井背炭的兒子送飯”。“噢,原來是去送飯,你看日近中午,附近又無酒肆店鋪,我等幾人饑渴難耐,能否將你籃中的飯食勻一些給我們?”“出門人都有難處,你們又不背鍋灶, 一籃飯食盡管去用”。于是幾人將一籃子糠菜團子,窩瓜、土豆, 綠豆稀粥狼吞虎咽、風卷殘云一掃而光。 飯畢,幾人舌舔著嘴唇,連連稱贊這是天底下從未吃過的最美的佳肴。老嫗哪里知道,吃她飯菜的競是一國之君,正在微服私訪的康熙皇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康熙大帝回朝之后,一日忽然想起在白洞礦區所吃到的美味佳肴,于是立即傳旨御膳房照單呈上,可是無論御廚們怎么操作, 就是粗糙艱澀,難以下咽,更甭提當時的那種香甜。為得不到那種香甜的美味,接連幾日皇上萎靡不振,茶飯不思。這還了得,眾大臣們問明原因后,立馬行文山西:速將曹媽送來京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來到京城的曹媽問明情況后,并未去御膳廚房料理, 而是直接向康熙進言:饑飯甜如蜜,飽飯蜜不甜,那日皇上走的是又饑又渴。口舌生煙, 不要說我的幾個糠菜團子,就是再次一等的飯食也會覺著香甜無比。如今皇上在朝養尊處優,山珍海味,應有盡有,怎么還能感受到那日窘迫時的味道呢?康熙聽后連連稱是,隨臨時起意要讓曹媽盡享富貴,封她的兒子為一品大臣入朝為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曹公位列朝班后,引起眾大臣的強列不滿和忌恨:我們哪個不是皇親貴胄或十年寒窗出仕,或身經百戰升擢,一個胸無點墨,下井背炭的窯工一夜之間竟和我等為伍,豈不有辱朝綱。于是滿朝文武對曹公處處排擠,時時尋隙。一日一位與曹公并排站立的大臣,突然發現曹公口吐黑痰,于是立即上報:朝中有黑心人,恐于社稷不利,應立即誅殺,康熙確認后,下令推出午門外斬首并剖腹驗心。曹媽聞此噩耗,面見皇上要求還子清白, 她讓皇上將一眾大臣置于一個相對封閉的室內,點起幾盞粗捻的油燈議事一夜,不準離開。第二天一早讓大臣們排著隊在皇上面前的盤子里吐痰,結果每個人吐出的都是濃濃的黑痰,曹媽奏曰:你眼前的人個個都是黑心人,請你也將他們午門問斬剖腹驗心, 皇上與眾大臣愕然。曹媽進一步說到,我兒長年在漆黑的煤窯里勞作,呼吸得都是炭粉煤塵, 因此所吐之痰就為黑色,這如同眾大臣呼吸了一夜的油煙一樣,憑此就將我兒定為黑心人,怎么說得過去!康熙發現此事錯判便下旨為曹公昭雪,責成地方為曹公建祠,永饗祭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已然一夜白頭的曹媽拒絕了朝廷為她作出的一切后事安排,承受著巨大的喪子之痛含悲忍淚,挎著她的飯籃,拄著一根拐杖, 在那個京城飄雪的日子,迎著凜冽的寒風,沿路乞討著,踉踉蹌蹌地向西一直向西走去,她要回到自己熟悉的礦區,完成與兒子廝守的夙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百多年后的這個下午,在細雨朦朦的籠罩下,我仔細地察看著位于白洞礦北, 二工區工人村西山坡上的這座歷經幾百年, 現已破敗不堪的祠堂,據說解放前還有原來的模樣,解放后一度作為工人村職工子弟小學使用,之后小學搬離,再經“文革”便荒蕪散架了。我想搜索一些歷史的遺存, 比如塑像,石碑,然而最終也只是看到了祠堂東南角上閑置的一對石俑。石俑靜靜地望向天空, 似乎在思索著什么,又似乎想向后來的人們訴說些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關于曹公的這段公案,在正史里沒有記載, 在地方志中也不見顯現,于地方戲、民歌、民謠里也未聞演說,那么當地立祠祭祀之曹公,或是在某一個方面造福了當地百姓,亦或就是這段曹公案的版本,現已無從考證了。既成的事實是此地確有曹公祠,前述之事在老百姓中傳了一代又一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在憑吊曹公祠歷史脈絡的同時其實也是聆聽著曹公祠對歷史幽怨的訴說。在這個如泣如訴如悲歌的故事里,我似乎感覺到了窯工們是想通過這樣的傳說,要將他們暗無天日, 艱難困苦的生活現實向世人表白,進而以上達天聽的企望。也感覺到了這個傳說中所表達出的樸素的生活哲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封建統治階層永遠不會真切地體會到底層百姓生活疾苦的,即使偶然碰觸到了, 他們也會得出別樣的結論。(如把百姓不得不吃的糠菜團子當作是美味佳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任何人在未作詳細的調查研究之前所作出的決策往往是不切實際的,甚至會草菅人命的。(如黑痰與黑心的聯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既得利益集團是不允許這個集團之外的人尤其是底層百姓在他們的利益中分一杯羹的。(如眾大臣對背炭郎曹公的排斥和誅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勞動人民是善良純樸的 (如將糊口飯食慷慨贈于素不相識的路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勞動人民是聰明睿智的,而統治者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如曹媽所說“饑飯甜如蜜, 飽飯蜜不甜”及對黑痰與黑心的驗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勞動人民有錚錚鐵骨,是剛強正義的 (如曹媽不受后事安排,決然離開京城,返回故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即使偶然掉一次餡餅下來,對被砸住的人而言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如曹公之遭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要輕意接受環境生疏, 人員陌生, 自身又力不能及的工作崗位。(即便是高官厚祿也應不為所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不合, 事不遂時應果斷及早抽身離開 (倘偌曹公早退一步, 最不濟也能過一種糠菜飽腹, 母慈兒孝, 苦中有樂的生活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說說容易, 但人往往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已的時候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淅淅瀝瀝的小雨仍在滴答著, 仿佛是在為曹公祠的訴說進行著伴奏。懷著對曹公祠的尊重, 懷著對一位古代挖煤人人生浮沉的辛酸回味, 我驅車穿入雨幕, 于傍晚時分回到了離此不遠的同家梁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月十四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山西大同礦區</span></p>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乡县|
鄂托克前旗|
江永县|
廊坊市|
灵璧县|
区。|
临洮县|
泸水县|
铜山县|
太康县|
昌都县|
平阴县|
会泽县|
鲜城|
台前县|
阿拉尔市|
武城县|
新田县|
昭通市|
岳阳市|
五河县|
淄博市|
五常市|
云梦县|
高邮市|
五莲县|
临澧县|
安徽省|
许昌县|
仪征市|
阿鲁科尔沁旗|
淮滨县|
安溪县|
于田县|
兰坪|
泽州县|
若羌县|
丹棱县|
惠州市|
宣城市|
肇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