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萬里長城龍泉關”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西部的龍泉鄉,距縣城約35公里的太行山一出口。東臨阜平縣城,西界五臺山,北近平型關。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冀晉咽喉要道,明、清時龍泉關是北京去往山西的必經之路。</p><p class="ql-block">詳談龍泉關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阜平縣內的長城??h域內長城由山西省靈丘縣的下關村向南入境,至吳王口村分為兩線:西線,經長城嶺、下莊鄉進靈壽縣李家溝村,入平山縣界;東線,經段莊、七里溝等村,進入山西省靈丘縣謝子坪村,然后與淶源縣長城連接。</p><p class="ql-block">明長城在阜平境內120公里,為萬歷元年(公元1573年)至萬歷四年(公元1576年)修建。作為明朝內長城的重要一段,長城城墻下部以條石做根基,上部包大塊柴燒青磚,石灰固縫,墻內裝土石城墻上筑有敵樓、戰臺、烽火臺等,規格十分嚴謹。</p><p class="ql-block">為了防范北方韃靼、兀良哈、瓦剌等部的侵擾,阜平境內設置了敵樓10座,其中龍泉關1座、長城嶺上2座、南辛莊2座、吳王口2座、鄧家莊2座、七里溝1座;烽火臺共有8處,其中岔河村一帶5處、下莊1處、黑崖溝2處;戰臺共有8座,其中龍泉關1座、上堡2座。阜平明長城總體以山為墻,就山勢高低與險坦決定城墻高厚。</p><p class="ql-block">作為明清內長城,龍泉關東瞰阜平,西扼五臺,南連申塘關,與山西固關、娘子關一起構成畿西屏障。同時,它又北應茨溝營,直上近山西繁峙平型關,轉東經吳王口連倒馬關、紫荊關,三者又互為聲援。龍泉關設有上下兩關,相距二十里。下關為明英宗正統二年(公元1437年)建,明代宗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又于其西北建上關。其西為長城嶺。關之南北,沿山曲折,各數百里,有隘口六十余處。</p><p class="ql-block">回望歷史,龍泉關是守護京畿重地的最后一道天險。明代江西廬山五乳峰僧德清在赴五臺山時路過龍泉關,見此萬里雄關一片蒼涼荒蕪,頗生感慨,寫下一首五言律詩,概括了這座關隘的形勢風光。</p><p class="ql-block">策杖煙霞外,重關虎豹林。路當崎曲險,山入寒垣深。慘淡黃云色,蕭條落日陰。邊笳如怨客,嗚嗚嶺頭吟。清朝詩人、阜平知縣嚴遂成也揮筆寫下“夜來風不止,嚴鼓出譙樓”的名句。站在龍泉關前,不禁讓人心生感嘆:好一座滄桑肅穆的邊陲雄關。</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900年,八國聯軍攻破北京。1901年1月,八國聯軍中的德國軍隊從定州出發,向龍泉關進攻,意欲由此攻入山西。龍泉關都司秀昆率部組織鄉民,頑強抵抗前來進犯的德國軍隊,給予德軍一定的打擊。但制度腐朽、裝備落后的清軍,不是裝備精良的德國軍隊的對手。侵略軍最終攻破龍泉關。秀昆率殘部退往山西境內,最終在五臺山蘇子坡全軍覆沒。</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丰县|
德兴市|
沁源县|
布尔津县|
中宁县|
凌云县|
台前县|
洛南县|
潢川县|
雅安市|
桑日县|
新宾|
泰来县|
阿鲁科尔沁旗|
柘荣县|
石城县|
林州市|
临邑县|
汝阳县|
上蔡县|
玉山县|
抚顺市|
长子县|
巴马|
麟游县|
凯里市|
江北区|
平顶山市|
乌兰察布市|
扶沟县|
平顺县|
镇康县|
清丰县|
深州市|
镇坪县|
云安县|
山东省|
昌吉市|
那坡县|
达拉特旗|
岢岚县|